大学生公益活动是大学生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的一个分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荣誉感、耻辱感,八荣八耻里以热爱劳动为荣,我认为公益劳动是班级学生向心力凝聚力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识,学生坐在多媒体上马哲、上法基课有用吗?有用可用处不大,太理论化,太空洞,小到自身的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到齐家平天下,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再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和公益活动的回报、报答、感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上次论文交流会上杨长青老师所说,把学习当作快乐,那我们能否把公益劳动,把帮助别人当作快乐,杨老师的学习快乐是因人而异,而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他人却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劳动我快乐,我帮助人,我光荣,讲个例子,一企业面试,30多个硕士生研究生竞争一个职位,在面试门口放了一把倒下的扫把,多数人从上面走过,只有一个人捡起了扫把放好,最后这个人被录取,从利己到利他主义,怎么培养,如何转变,感谢父母养育了我,感谢老师教育了我,感谢资本家养活了我,
从措施上来看,我认为每学期每个班至少搞一次活动,比如我班和丁慧班上搞了次活动,打扫学校卫生捡垃圾,后来我听说打扫卫生要和宿管的说声,否则就是没搞,我认为,班级半学期做了公益活动就加半分,没做也不减分,老师和学生要提高对公益活动的认识,加大公益活动规章的完善,对校领导来说,能否联系一两个敬老院,和校企合作一样,搞校(院)合作,全院班级轮着来,最后奖励要落实。
一个人就是一面旗,把公益活动抓好,那你这个班级精神面貌一定非常好,让我用一句歌词结束我的发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飘动的红丝带,连接着关爱”。
1991年以纽约画家帕特里克为首,成立了一个叫“视觉艾滋病”的组织,希望创造一种视觉象征,以示对艾滋病患者的同情,该组织制作了3000个红丝带,发给在百老汇参加颁奖仪式的明星与观众,呼吁关注艾滋病患者,此举引起轰动。在此后的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向会场上空,支持者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红丝带从此成为艾滋病防治的象征,它象征着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要用“心”来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从医学上讲,aids只是一种疾病,它只有血液、性、母婴三种传播方式,其传染性远远低于肝炎。虽然目前人类还没有完全征服这种疾病,但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冷漠和歧视,正如一位教授所说,歧视是防治aids的最大敌人。难以忘记艾滋患者那一双双直逼死亡般绝望的眼睛,难以忘记他们刻在手臂上的“仇”、“杀”、“恨”,那是对我们歧视态度的一种控诉。
作为中学生,艾滋病似乎离我们很远,但我们即将走上社会,我们应该有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我们应该同情和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的身心已饱受疾病的折磨,而且有些感染者可能是被动的、无辜的。我们应该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加友好、温馨,没有歧视、充满关爱的社会环境,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亲爱的朋友们,“艾”与被爱,连着红丝带,愿我们每个人心中有条红丝带,只有相互关爱,才能共享生命!
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