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古镇
“龙门古镇”地处富春江龙门山下,离杭州富阳城约16公里。古镇四面皆山,大山头盘踞于西隅,龙门山崛起于东南。“龙门”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的故里,镇上90%的村民都是孙氏家族的后裔。据相关资料记载,从三国到今天1700余年,孙氏已繁衍到了近70代。山一个大家庭的聚居地,形成了今口江南最大的自然村落之一“龙门古镇”。这是一座隐藏在深山密林之中的神奇古镇,从公元950年起,1000多年来它经历了乱兵袭扰、外敌入侵等多次劫难却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凭借的正是历史悠久的家族传统和迷宫阵般的房屋街巷。从前受江水阻隔交通不便,如今一条公路跨过富春江直达龙门。龙门古镇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以两座孙氏宗祠为中心,40余座木、石、砖混合结构的厅堂、3座砖砌牌楼、一座古塔、一座古庙有序地分布四周。面目完整的有思源堂、余庆堂、百狮厅、素怀堂、迎山堂、诚德堂、冬官厅、余荫堂、耕读堂等。这些建筑使龙门古镇拥有了“厅堂博物馆”的美誉。
龙门古镇的名称源自东汉名士严子陵。相传当年严子陵出游路经此地,观山势异常,赞叹道:“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古镇因此而得名。此后,“龙门”一词在当地不仅成为地理概念,更演绎成文化概念。这是因为有人出身“龙门”成就帝王霸业,此人就是三国时的吴国皇帝孙权。据史书记载,孙权自幼文武双全,胆略超群,十五岁时做了县令。成年后继承父兄基业,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夷州之役又大败刘备,站稳脚跟,促成三国鼎立之势。于是立国称帝建都,在内地发展农业,海上开拓航海,开发夷州,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有人考证孙权的出生地并不是龙门,但这里是其祖、父两代生活的地方。这并不妨碍古镇被后人视作“龙兴之地”,而称为“孙权故里”。据《三国志》记载孙权是“吴郡富春人”,孙权出生于江苏下邳从未到浙江富阳,《三国志》的吴书里面,孙坚是孙权的父亲,吴郡富春人。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富春设了郡县。三国归晋之后,孙权的子孙就慢慢地往他的家乡回迁,龙门古镇现在是富阳最大孙权后裔地聚居地。
繁嚣、热闹是老街的主题。这条长近三里,宽约三米的街市历来繁华,尤其是明嘉靖至清康乾盛世间,龙门孙氏“半列儒林,咸饶富有”,更使老街成为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之地。其间店铺大多为前店后坊、前店后居,商业活动的忙碌与劳作之余的闲适相得益彰,凸现山乡古镇明清街市的独特韵味。龙门古镇历来以农耕为主,作为唯一的商品交换场所,老街给静谧、内敛的古镇增添了别样的风采。溪畔人家—穿村而过的龙门溪滋养着千年古镇。房屋傍溪而筑,村民滨溪而居,民风质朴淳厚,邻里和睦可亲,世袭耕读传家遗风。古色民居沿溪堤次第排列,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生活在此处,清淡、安逸而单纯,与嘈杂远离,与纷乱无缘。行走其间,体悟山乡古镇的特有韵味,淳朴和亲情构建的和谐氛围让人流连。乡野田园青山环抱,溪流浅唱,村中酒香浓郁、风情宜人,村外花果飘香、鸟语传情。有别于水乡风光,不同于园林景致,龙门古镇自有一番别样的乡野风情,农人、农具、农田,谱写出一首浑厚、悠扬的田园牧歌。辛勤的耕耘、劳作,换来的是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生活无虞。院落内是精致、恬静的厅堂,院落外是宽阔、粗犷的乡野,田园生活和乡野情趣两相交映,互为补益,龙门人因此细腻而不矫情,豪放而不蛮直。深长的弄巷,幽静的庭院,构成了龙门古镇的基本单元。数百幢明清古建筑树立于古镇,由一条条鹅卵石铺就的巷道串联着,宛若迷宫。这或许就是孙氏家族有意而为的深不可测的意境,也把防御意识融入了寻常的生活中。一个宏大的防御设施,体现孙氏后裔骨子中留存着的东吴尚武基因。而在深巷的那端,幽居之所,却是别有洞天,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在五彩缤纷地上演,柴米油盐,酸甜苦辣,让生活有滋有味。
在龙门古镇最令人称奇的是镇里曲折蜿蜒、纵横交错的街巷和户门相连四通八达的房屋建筑。外人进入古镇犹如闯进了三国时期古战场上的迷魂阵,如果无人指路很难找到出口。神奇龙门古镇 孙权故里迷阵。龙门古镇在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外来入侵的威胁,但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传说孙权在南京建都时每年都会举办掏牛锅节。他因思乡心切, 让家乡父老送富阳产的黄牛肉给他。他命人在南京大广场上用大锅炙火炖煮, 牛肉供孙权一人享用。牛肉呈献给孙权后, 老百姓就一拥而上, 掏食锅中牛杂。孙权的牛锅节沿用至今, 现
如今龙门古镇里还专设一广场, 广场上放几口木制的锅, 每年炖煮牛肉, 过牛锅节。行走在龙门古镇, 古镇上留存的多为明清的古建筑, 但仍能依稀见到孙氏门风。古宅里厚重大气的风格也与江南旧宅的风格略有些不同。我们踩着硕大的鹅卵石感慨, 孙氏一脉为江南难得龙脉, 也来源于北方, 而北方之雄浑大气的风格在今日里也能管窥, 铺地的鹅卵石就是一证。在镇里著名的“孙权家菜馆”可以吃到富有三国文化色彩的美味佳肴,每一道菜名都是《三国志》书中的一个历史故事。在镇里古老的戏台上游客们可以看到一场曾经参加过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传统民俗表演《东吴战马》。
《富春山居图》是中国最著名的一幅古代山水长卷,画家黄公望当年隐居作画的地点就在富春江畔的深山里边。富阳的最高峰龙门山也是《富春山居图》中一处景色绝佳的地点,《富春山居图》为水墨纸本, 作于元朝至正七年 (1347) , 现存两段, 共长688.3厘米, 宽33厘米, 为长卷形式作品。该画被视为黄公望的巅峰之作, 是画家50岁时为朋友无用师所画, 历经三、四年之久才完成。该画构图变化多端, 技法笔精墨妙, 满纸透出一种空灵、秀逸之感。该画描绘的是画家所居住和熟悉的初秋时节富春江两岸的景色, 画中“峰峦起伏, 丘壑连绵, 幽深莫测;远树含烟, 松挺健, 疏密有致, 参差俯仰。渔舟、小桥、村舍、亭台和点景人物散落穿插其中, 更是增添了天真平淡的情趣。洲渚岸边, 波光粼粼;溪谷处, 飞泉飘落;山间树丛, 云气迷离, 愈使画面静中有动, 别有神韵”。综观《富春山居图》, 画面气势恢宏、境界阔大,展现了富阳的历史风貌。
当地流传着一个一段抗日时期的历史故事,1940年10月一个清晨笼罩在龙门镇上空的云雾渐渐地向周边的山头飘去,镇外的田间小路上突然出现一队人影,他们身上穿着黄色军装头上的钢盔闪烁着贼光。在中国抗日战争的第四年,驻扎在浙江富阳的侵华日军下乡请教扫荡被中国军队79师235团击退,溃不成军的一小股日本兵夺路而逃,翻山越岭窜到了龙门镇外。饥渴难耐的日本兵企图冲进镇里烧杀抢掠,他们趴在田边的草丛中窥视着古镇,脸上不是露出一丝迷惑和惊恐,口中念叨着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孙权”。孙权是中
国古代三国时期吴国的皇帝 足智多谋、文武双全。早在明末清初,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代名著就传到了日本,1689年,日本京都的两位和尚翻译出版了日文的《通俗三国志》,使中国的三国历史故事在日本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所以“孙权”在此震慑到到了这一小股日军,使他们望而生畏。
一座千年古镇总有许多传奇积淀在它那漫长的历史岁月之中,龙门古镇密如蛛网的街巷和四通八达的房屋一到夜晚更显得幽深难测。雨中的龙门古镇别有一番风味,雨水把古老的房屋和街巷冲刷得一尘不染,鹅卵石的地面像一颗颗宝石闪闪发亮游客们撑着五颜六色的伞穿行在街道上就像一支游动的彩色画笔绘出了一幅江南水乡烟雨蒙蒙的美妙图画。一座历经千年风雨的神奇古镇,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农村变化的一个缩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