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物联网技术因其系统内物品所带有的信息属性等优势,
能够为海关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手段。本文通过研究对物联网技术中能够应用到海关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部分,介绍物联网技术在海关管理环节中的实现手段,较为系统地介绍了RFID、电子标签、EPC系统在海关管理过程中可发挥的作用和可实现的方式,同时也从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列举了现阶段仍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从实际的需求和可见的预期方面,对物联网技术的海关应用进行前瞻性研究。
关键词:物联网;海关管理;信息化;RFID
Abstract:Informatization of the customs management is the trend of
previous customs’ development. Using IoT technologies in the customs management with its technical advantages would benefits customs in both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This article studied in the core technologies of the IoT and tried to figure out how them cooperate with customs management processes, while discussing the previous difficulties and barriers.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show the prospect of the customs future with IoT.
Key words: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 customs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RFID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 .................................... 1 (二)海关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 4 (三)物联网技术海关应用现状 ............................ 5 (四)文献综述 .......................................... 6 第二章 物联网技术海关应用前瞻 ........................... 8 (一)RFID技术下的海关快速通关研究 ...................... 8 (二)EPC溯源和海关原产地管理 .......................... 13 (三)电子标签下的海关知识产权保护 ...................... 15 (四)物联网系统下海关风险管理新高度 .................... 17 第三章 物联网技术海关应用面临的挑战 .................... 18 (一)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国际推广 .......................... 19 (二)物联网硬件界定问题................................ 21 (三)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21 (四)制度和实践的挑战 ................................. 22 结语 ..................................................... 23 参考文献 ................................................. 23 致谢 ..................................................... 25
第一章 绪论
(一) 物联网技术概述
根据欧盟第七框架下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物联网研究项目簇的定义,物联网指基于标准的和可互操作的通信协议且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架构。物联网中的“物”都具有标识、物理属性和实质上的个性,通过智能接口即可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通俗的讲,就是将物像人一样作为个体连接到互联网中,使其在互联网中具有相应的信息属性和描述,使物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和辨别。物联网技术涵盖了大到系统层面,小到芯片元器件的多个技术领域,现阶段物联网研究重点主要体现为射频识别(RFID)技术及其衍生技术方面、电子产品代码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是下一轮世界经济发展的技术推动,其发展能够使人类社会迈入新的通信时代。 1. 物联网技术基础
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识别技术、电子产品代码技术和互联网技术。 (1)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实现非接触式的信息传输,从而达到识别的目的。在物联网中,物与物之间通过射频自动识别技术进行信息的交流,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物品跟踪。射频识别技术设计微波技术和电磁学理论,同时涵盖了通信技术和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
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物体首先通过电子标签进行标识,电子标签使用天线通过电磁场将物体的信息数据发射到附近的读写器,读写器将接收的数据经处理后传送到后端的计算机。RFID通过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全双工系统,半双工系统和时序系统。
相比于传统的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 RFID识别程度更加具体,可以细化到单个物体。 ○
2 RFID通过无线电射频具有更强的穿透性。 ○
3 RFID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别。 ○
1
4 RFID的存储信息量更大并可进行多次改写。 ○
5 RFID更易与网络应用环境接轨。 ○
(2)电子产品代码技术(EPC)
产品电子代码(EPC)是由标头、厂商识别代码、对象分类代码、序列号等数据字段组成的一组数字。产品电子代码是下一代产品标识代码,它可以对供应链中的对象(包括物品、货箱、货盘、位置等)进行全球唯一的标识。EPC 存储在RFID标签上,标签包含一块硅芯片和一根天线。读取 EPC标签时,它可以与一些动态数据连接,例如该贸易项目的原产地或生产日期等。这与全球贸易项目代码 (GTIN)和车辆鉴定码 (VIN)十分相似, EPC是解开EPC网络上相关产品信息的索引信息。 EPC具有以下特性:
1科学性:结构明确,易于使用、维护。兼容性:EPC编码标准①与目前广 ○
泛应用的EAN.UCC编码标准是兼容的,GTIN是EPC编码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泛使用的GTIN、SSCC、GLN等都可以顺利转换到EPC中去。全面性:可在生产、流通、存储、结算、跟踪、召回等供应链的各环节全面应用。 2合理性:由EPCglobal、各国EPC管理机构、被标识物品的管理者分段管 ○
理、共同维护、统一应用,具有合理性。
3国际性:不以具体国家、企业为核心,编码标准全球协商一致,具有国际 ○性。
4无歧视性:编码采用全数字形式,不受地方色彩、语言、经济水平、政治 ○
观点的限制, 是无歧视性的编码。 2. 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
整体上看,物联网技术已经比较广泛的运用在安全、农业、卫生、物流等多个领域,已经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同时,现行也有一定数量的国际标准对物联网的运行进行了保障。
(1) 物联网在安全领域的运用
物联网在安全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了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门禁系统、基于RFID的工程安全监控、电子卡口等。其通过运用RFID技术对于物的追踪和识别,能够有效的将不可识别的物阻挡在自身系统外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通过对有安全隐患的物体进行地理位置上的卡口识别达到对其实施低成本的追踪和区
①
包括SGTIN/SSCC/SGLN/GRAI/GIAI/GID六种编码结构
2
域定位。
(2) 农产品领域
物联网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流程进行监控和溯源,对农产品信息进行补全,将单一农产品从源头开始到最终消费整个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和汇总,使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和消费的所有信息能够被查询。从而达到农业安全和环保认证等功能。
(3) 卫生领域
物联网在卫生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于医疗器械、药品的防伪认证;药品流通管理;患者管理和身份识别;医务看护信息管理;医疗实验和调查研究。
(4) 交通领域
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高速公路上不停车收费(ETC)系统、智能公交信息共享平台、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这三个方面。主要通过RFID技术对于车辆信息进行识别和读取,通过对于车辆信息和读写器信息的综合分析达到对交通的信息化管理。
(5) 物流领域
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已经在物流领域取得了较为成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运输过程和运输载体的信息和安全监控方面,其主要依靠RFID设备对物流信息进行记录和实时自动更新来达到物流的统筹管理和安全防护,比较常见的是应用于海运集装箱的货运标签系统ISO/PAS 18186①。
总体而言,物联网应用的趋势在高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快速发展,高度上物联网技术不断更新发展,智能化、系统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物联网支撑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和提升。在广度上物联网应用呈现出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使用程度的不断加深,正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文化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3. 互联网技术现状
互联网技术最早可追溯至1936年图灵机的发明和1975年“以太网”的推出,近年来“互联网+”等新概念的提出,再一次掀起了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热潮。实际上,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核心技术之一,紧密地狱人类的绝大多数活动相联系。在物联网技术中,互联网是实现物与物之间信息互联互通的最主要平台,是实现物联网的重要基石。可以说,物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在物品信息方面的发展产物。互联网技术可谓家喻户晓,众所周知,因此本文不作赘述,
①
http://www.iso.org/iso/home/store/catalogue_tc/catalogue_detail.htm?csnumber=54576
3
仅介绍互联网的概念范围。
一般意义上,互联网技术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是硬件,主要指互联网中执行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等操作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
第二层是指软件,包括现有可见的各种软件,包括了常用的民用、工业用、军用软件;
第三层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搜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进行辅助决策,实现互联网价值。 (二) 海关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海关信息技术应用是发展现代化海关,提升海关管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解决海关有限的管理资源与日益增大的监管量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减少海关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干预,推进海关廉政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实际的海关管理过程中,对于海关监管对象的管理实质上是对海关监管对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管理,具体表现为监管对象属性的信息管理和监管对象信息与国家、国际相关政策信息的比对与管理。在通关过程中,单一海关环节所接触到的和可操作的海关监管对象信息量是不完全的,整体的海关监管流程呈流水线作业模式,为保障这一模式的有效运行,必然要求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平台支撑,我国现有的H2010、电子口岸等系统在互联网层面上对海关信息化监管予以了有效的支持和保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海关监管效率和准确性。以金关二期工程为主的新一期海关信息化工程针对海关区域一体化、一体化通关等现实挑战,大量引入了云计算云存储技术、标准化平台等新兴信息技术,将会让海关信息化水平提高的新的高度。
现阶段,我国海关的信息技术应用主要有: 1. QP系统①
QP系统是海关提供给企业使用的一种综合预录入系统。通过该系统,企业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报关单、转关运输申报单、加工贸易电子化手册的提前录入和申报,查询海关回执,并可以进行其他相关数据查询和业务统计,有效提高报关企业的工作效率。QP系统从简化手续方便企业的角度出发以加工贸易手册为管理对象,在手册备案通关核销等环节采用电子手册与自动核算的运作模式,将逐步取代纸质手册和单证,QP系统打印的单证称QP单,其在为将来真正实现无纸
①
详见:《中国海关电子口岸QP系统用户操作手册》。
4
通关铺路, 2. 电子口岸
电子口岸是中国电子口岸执法系统的简称。该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将各类进出口业务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国家口岸职能管理部门可以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办理各种进出口业务。中国电子口岸所要实现的目标有:
1建立管理部门的现代化联网综合管理模式,提升管理综合效能。在公共数 ○
据中心支持下,进出口环节的所有管理操作,都有电子底帐可查,都可以按照职能分工进行联网核查、核注、核销。
2利用高科技手段增强管理部门执法透明度。中国电子口岸, ○借助于高科技手段,使管理部门各项进出口管理作业更规范、统一、透明,各部门、各操作环节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机制上加强了管理部门廉政建设。
3便利企业,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很多进出口手续在办公室通过 ○
网络就可以完成,通关效率提高,出口退税迅速,结售汇核销等手续更为便捷。 3. 金关二期系统
2012年初,海关总署启动了海关金关工程二期立项申请程序。海关金关二期工程旨在海关金关工程一期建设基础上通过总体设计、丰富应用、整合资源、创新科技、强化安全,将金关工程建设成进出口环节的企业诚信监督系统,海关服务进出口企业、优化口岸管理的支撑系统,口岸及进出口管理部门协作管理、信息共享、提升公信度的管理系统,不断优化海关监管和服务,保持国内相关领域领先,并达到国际海关先进水平。
海关金关二期工程预期通过顶层政策设计和科学技术创新,采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主要建设全国海关监控指挥系统、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加工和保税监管系统、海关物流监控系统等应用系统。实现进出口货物全过程可视化监控,对监控信息实时分析、风险研判、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全面发挥海关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关境保护作用。形成进出口企业进出口信用评价体系及口岸通关差别化管理机制,推动口岸各部门信息共享,准确核查企业进出口申报的真实性,有效改善进出口贸易秩序。进一步优化保税货物的备案、通关、核销流程,实现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无纸化通关模式,有效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幅提
升口岸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进一步优化海关监管与服务。 (三) 物联网技术海关应用现状
5
现阶段物联网技术的海关应用主要停留在物联网应用的初级阶段,呈现出技术应用不均很、政策扶持不明确、后台支撑不完善等问题。 1. 海关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均衡
现阶段海关中涉及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有报关单条码的使用、海关集装箱查验H986系统、移动查验单兵系统等。其技术应用的不均衡具体表现在技术与技术之间发展程度不均衡。条形码技术自1991年正式在我国广泛使用至今已有二十几年,其携带信息量和录入速度已经与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产生脱节,其受印刷质量影响较大、易被伪造和冒用等弱点也不断被放大,属于物联网系统中较为落后的前端信息采集方式。相比而言,最近开始试点使用的移动查验单兵系统则将RFID读写器和终端整合至便携式移动设备上,一线查验人员能够对货物信息进行识别和实时调取,对于货物的查验记录也能以多种形式,包括文字、图片等实时上传至后台服务器和数据库。移动查验单兵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便携式前端集成,串联了前端数据载体和后端数据库,在执行读写器功能时兼附了一部分信息处理的功能。移动查验单兵系统是对物联网读写器的衍生应用,可以说是物联网技术中比较先进的技术应用。
2. 我国有关物联网技术应用和发展的政策不明确
2011年至2016年,我国海关总署级别明确提到物联网概念的文件只有两份:署科函(2012)81号《海关总署关于组织部分海关开展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工作的函》和加贸函(2011)39号《加贸司关于委托深圳海关开展“应用物联网技术加强不作价设备保税监管”课题研究的函》。可以看出,我国海关现有物联网政策指导主要停留在理论课题研究上,缺少物联网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指导性文件。同时,物联网技术实际投入使用时也不以物联网整体系统建设作为出发点,而只是就技术论技术,满足于技术所带来的有限好处而忽视物联网技术海关应用的整体规划。
3. 现阶段海关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后台支撑不完善
现有海关数据后台仅限于海关自身数据中心和有限的数个公共数据库。这样的数据后台量对于物联网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不够的,单一物品索引出的信息量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全的情况,对于物联网准确和快速运行造成障碍和隐患。正在开发的海关金关二期工程中包括了阿里云基础上的海关云数据库建设,预期能在此方面有所帮助,但因相关资料不足,本文无法对其预期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四) 文献综述
6
1. 物联网技术与海关管理相关研究
对于物联网应用于海关管理及相近领域近年来已有一定的研究,具体表现为:
蒙少东,马永飞(2013)分析了海关管理革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了海关系统实施物联网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构建智慧型海关监管服务新模式的工作设想。
马永飞(2013)还通过介绍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情况,对物联网技术在特殊监管区管理的应用方面提出了设想,并较为详细地对展览用汽车和卡口放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
施国飞(2013)对于物联网技术在国外海关集装箱监管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对我国海关集装箱监管运用物联网技术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指出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建立标准体系、建设支撑平台和推广技术这四个阶段自上而下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海关集装箱监管中去。
吴瑜(2012)分析了物联网及基于物联网的集装箱监管现状,重点探讨了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基于 RFID技术和Java EE软件开发技术探讨了开发基于物联网的海关集装箱监管系统的可行性,全面剖析系统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实施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目标,并从网络体系结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三个角度构思了整个系统设计的详细过程。
张建雄(2012)对海关物联网结构体系规划进行了介绍,主要从海关自动化闸口管理系统规划、海关港口装卸设备智能化管理、船舶自动识别调度管理、海关港口机械调度管理、海关公共信息平台这五个方面有重点地介绍了海关在物联网结构体系建设方面的规划。 2. 其他领域的物联网技术研究
夏宏,吴文济(2012)采用ARM9微处理器为主控器,采用奥地利微电子公司的AS3992芯片为射频处理核心,设计开发了超高频RFID读写器系统。系统设计了外置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探测电路和天线端阻抗匹配调谐电路,使发射机输出功率达到+33 dBm,并有效地提高了接收机信噪比,实现了对符合ISO/IEC 18000-6C 900MHz RFID协议的多标签的稳定高速读写;同时在ARM9硬件平台上移植了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了读写器Web固件控制系统,旨在实现多标签盘存和读写器网络配置等操作,为读卡器之间数据通信和二次开发提供平台。该系统已搭建并运行于某电厂的运煤车辆出入RFID管理控制系统中,运行结果表
7
明,系统最大稳定读取距离达到10 m,满足工程需求。
王毅,王文奇(2012)四人结合危险品特性及我国当前危险品物流现状,提出基于RFID、GPS、CDMA、GIS和现场总线技术,对危险品存储和运输物流过程进行自动信息采集、实时跟踪的危险品物流监控系统模型,详细阐述了模型架构和各子系统设计,并分析了模型具有的优势。
冯发旗,邹颖霄(2014)在船舶三位一体管理中引用物联网概念,希望通过物联网技术在船舶纵深管理上取得发展。其基于物联网体系和结构,通过整合进出境船舶管理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电子海图显示系统,结合进出境船舶监控中心和相关制度与操作规程,以实例为基础描述了建设海关\"三位一体\"船舶监管体系的可行方案和具体应用。对于物联网技术运用与海关管理有借鉴意义。
郑静,陆路(2012)着眼于宁波港智慧化建设,在从技术层面分析宁波港智慧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宁波智慧港口建设的目标,并依据该目标从技术和政策两个方面提出宁波智慧港口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第二章 物联网技术海关应用前瞻
(一) RFID技术下的海关快速通关研究 1. RFID技术概述
射频识别技术(RFID)主要通过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实现非接触的信息传输,基础的RFID系统包括了读写器、电子标签和上层系统。
(1) 电子标签包含了芯片和天线,是RFID系统中信息的载体,负责存储所标识物的信息和一些简单的命令,如激活、休眠等。
(2) 读写器是对电子芯片进行读取和写入工作的设备,其物理构造上包括1了信号发射单元、信号接收单元、控制单元和附加接口组成。其基本功能有:○为电子标签提供能量:发射高频询问信号通过电子标签芯片电路转换成电流为电2与电子标签进行通信:读写器通过与标签子标签提供能量从而激活电子标签。○
信号的空间耦合,读取标签上所记载的信息,并根据读写器的功能执行对于电子3与上层系统通信:读写器本身不具备分析和标签数据的读取操作和写入操作。○
处理能力,其从电子标签上读取的数据需要与上层系统通信以获取下一步指令。4进行多个电子标签的识别和数据交换:通过防碰撞功能,○读写器能够在其工作
8
范围能同时且准确地识别多个电子标签,并可以同时与多个电子标签执行数据交5实现移动中识别:读写器的识别和数据交换时间短,范围大,可以对一定换。○
6读写器具有一定速度以下进入到其工作范围的电子芯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程度的存储功能:读写器能够对必要数据信息进行实时记录,使信息中心得以开展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3) 上层管理系统包括了管理多个读写器的终端和后台数据库。上层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一系列读写器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结合通过电子标签标识在互联网上匹配相关信息获取关于标识物的完整信息,经过综合分析处理后得出对于该标识物的管理指令,将需要写入电子标签的信息发送至读写器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RFID系统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主要有:
表2.1 RFID系统分类表
系统特征 工作方式 标签数据量 可否编程 控制逻辑 能量供应 工作频率 数据传输 读取信息手段 作用距离 全双工系统 1比特系统 可编程系统 状态机系统 有源系统 低频系统 电感耦合系统 广播发射式 密耦合系统 系统分类 半双工系统 多比特系统 不可编程系统 微处理器系统 无源系统 中高频系统 反向散射耦合系统 倍频式 遥耦合系统 时序系统 微波系统 反射调制式 远距离系统
2. 海关快速通关现状
我国海关今年来一直在在政策层面和技术层面两个方面开展快速通关方面的研究和试验,涌现了一大批有益于提高通关速度,提升监管效能的课题和项目。实现海关快速通关不仅仅是对海关管理资源的节约,对于海关整体业务能力的提升;也是对于进出口企业贸易成本的节约,对于进出口环节整体效率提升的促进。现阶段,以宁波海关为例,最为主要的快速通关手段,在政策上有海关监管后置,
9
在技术上有无纸化通关。
(1) 海关监管后置指在货物进出口的海关监管中,将企业申报到放行这一阶段中的一部分海关监管流程调整到放行之后进行,从而使进出口货物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放行。目前海关监管后置主要体现在审价后置上,即对于信用较好和经常进行同一类型贸易的企业,海关在企业申报后在初步核对货物和申报情况后,按照企业申报的货物价格进行征税和放行,保证企业货物能够迅速流转。在放行后再对货物价格进行集中的审议和磋商,如果存在价格低报的情况,再根据实际价格对原有申报价格进行修改和补征税款。实际操作中,原先遇到一单低报价格的货物做一次价格修正和补征,操作时间在正常货物的两倍以上(具体因人而异),也会产生大量的冗余操作致使现场通关效率下降。在审价后置之后,100票的低报价格货物可以在1小时之内完成报关单修改和补打税单操作,耗时约仅有原先的一成,极大的缩短了海关监管时间,提升了监管的效能。
(2) 无纸化通关指海关对于资信水平良好的企业和报关公司采取直接电子申报、电子放行、电子担保、电子征税的监管方式。无纸化通关能够使企业的申报信息第一时间上报给海关,相比与有纸申报,可以省去报关员递送纸质报关单至海关通关受理窗口等一系列人工操作,可以在时间成本、人工成本、环境资源这三个方面进行节省。实际通关过程中,由于纸质报关单填写不规范的问题,报关员常常需要多次到窗口进行更正,以至于发展到了报关员长期驻扎在海关通关窗口外的程度。因此,进一步推行无纸化通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海关通关效率。
但是,海关快速通关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瓶颈,主要体现在通关过程中技术不对等、口岸各部门技术不一、理论难以投入实践这三个方面。
(1) 技术不对等。通关过程不仅仅是海关和其他口岸部门行使行政职能进行进出口监管的过程,也是进出口生产企业、国际贸易企业、物流企业和报关公司共同参与的有机整体。这一有机整体是适用短板效应的,系统内单一元素信息化和通关效率水平的提高并不能对整体通关情况产生预期的影响,系统内最弱一点决定了整个通关过程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以集装箱智能安全锁为例,这一标准由海运物流企业执行,其最早实施时间为2011年,其主要用于集装箱的快速验封操作,旨在将原有单个集装箱3分钟左右的人工验封操作替代为用时10秒左右的电子验封。但是实际上直到2014年海关才开始接受这一技术标准,至2016年此项技术的实际使用情况仍无法达到预期。
10
(2) 部门技术不一。口岸部门的协作是在单一窗口这一概念内主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了部门职能、技术应用、政治意愿等众多因素。仅从技术层面上看,口岸各部门各自有各自的申报系统、处理系统和反馈系统。以宁波海关为例,海关已启用了新的关检合作Quick Pass系统,但是检验检疫方面仍使用之前的九城系统,直接导致了海关新系统的效率优势无法发挥,使用一个月过程中宁波海关使用新系统操作20万票左右,检验检疫0票。
(3) 理论难以投入实践。我国海关每年有大量的科技项目获得总署级和关级立项,上到大的系统建设,小到门户网站的更新,充分体现了我国海关建设信息化海关和高科技海关的信心和决心。但是实际中新技术投入使用往往被当作是无关紧要的和强制规定,新技术的跟踪和维护往往也止于使用部门的一份使用报告和若干使用建议。因此,新技术从投入使用到发挥作用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使得新技术用上手变成老技术的情况屡有发生。 3. 通过RFID实现进一步快速通关
通过RFID实现海关快速通关与现有快速通关手段和措施的区别在于RFID快速通关是充分运用RFID技术,基于提升信息流转和处理速度的效率提高方式,能够在纯粹技术层面上提升通关效率,从而突破上一节中所述目前海关快速通关所面临的困难和瓶颈。
RFID下的快速通关模式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货物信息的自动录入和读取
海关通关监管过程中货物的流转主要有两个载体:集装箱和物流仓库。货物信息的自动录入和读取主要也应在变更载体的情况下完成,现阶段海关需要的货物信息主要有货物的品名、货物的重量和件数和货物的起运地和目的地,其余信息如货主信息、运输工具信息可通过对货物的识别从后台数据库中调取。实现信息的自动录入和读取主要有三个阶段:
1 货物装入集装箱时将货物信息录入集装箱RFID芯片中。该录入可分为 ○
人工录入和自动录入两种方式进行。对于本身不带电子标签的,或者电子标签识别困难的货物,执行装箱时的人工录入,主要方式是在装箱完成后通过移动终端读写器将货物信息写入与集装箱智能安全锁相整合的RFID芯片中进行记录。自动录入则是直接在装箱过程中通过集装箱本身的RFID读写器在货物装箱过程中读取货物本身信息,自动录入对于集装箱上RFID设备要求较高,需要其具有较为准确的读取能力和较远的读取距离以及相对较大的存储空间,因此一般集装箱
11
上的RFID系统需要具备有源、超高频和高度整合的特点。同时装箱完成的信息整合后作为预录入的通关信息自动发送至起运地和目的地海关及其他口岸管理部门。
2货柜到港时货物信息的自动读取和分流。 ○货物到达港口后在集装箱进入堆场时,通过堆场内的RFID读写器进行识别,一方面便于堆场内对集装箱数量和存放情况进行统计和管理,另一方面将到港信息与集装箱内货物信息一并发送至贸易公司、港口所在地海关及其他口岸管理部门作为货物申报的信息,一旦贸易公司通过网络平台向海关提出申报的请求,货物信息自动转化为电子报关单进行申报。其后如果海关放行了货物,其放行的信息会存储到后台数据库中,当再此读取该票货物标识时,其从数据库中关联出的信息就显示为已放行。
3物流仓库货物信息读写。 ○货物在进入物流仓库,尤其是自由贸易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仓库时,仓库入口的读写器对货物的电子标签进行识别,首先确认该货物是否应当进入该仓库,其次将货物储藏位置与货物电子标签内识别信息相关联,最后将货物已收入仓库和货物的存储信息发送给货主和相对应的口岸管理部门。
(2) 货物的智能监管和追踪
海关监管中对于货物的监管主要体现在货物是否在合适的时间以一种合适的形态由一种合适的方式出现在合适的地点这一命题。即海关监管关注于货物的时间、属性、载体和地点。近年来,海关监管环境呈现复杂化倾向,货物种类越来越繁多,货物载体越来越多样,监管场地不断衍生。转关运输、区域一体化报关等多样化的贸易方式和保税园区、自由贸易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场所的出现对于海关对货物的监管和控制提出了更高程度的要求。RFID技术主要通过对于货物进行标识和对其在特定读写器识别时的信息状态来简化海关智能监管方式: 1将货物标识数据与后台指令数据关联,同时设置警报触发条件, ○使货物在每经过一个读写器都验证其合法性和正当性,通过RFID自动杜绝货物的不当处理。针对放弃、销毁的货物,在储存和销毁场所进行自动的数量、重量以及物品真实性核对,保证后续操作的合法性和一致性。此外,各个阶段对于货物接触人员的信息一并与货物标识关联备案至后台数据库,可在查询货物是整合显现。此举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人工登记和人工备案的工作量,从而减少此类环节的时间成本,推进快速通关。
2通过RFID技术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RFID智能监管下海关监 ○
12
管货物进入特殊监管区域通过物理卡口时,物理卡口上的RFID读写器对货物标识进行识别,在后台数据库内对该标识添加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状态值,将货物信息与海关特殊监管区信息相关联。在该状态值下的货物进入特定的保税仓库或物流仓库中时会再次被仓库读写器识别,添加进入XX仓库XX货架的标识信息,同时与仓库信息和相应仓储公司信息相关联。当货物解除保税等状态需要离开特殊监管区时,首先需要海关及其他相关口岸管理部门在信息系统中下达核销指令,取消其特殊监管标识,方可从物理卡口离开特殊监管区域。比较可行的方式是货物与仓库读写器连接,当系统中特殊监管标识被核销,仓库系统对核销货物所处货架予以信号,如货架货位标志灯亮绿灯。当没有进行核销的货物通过物理卡口试图离开监管区时,卡口自动不予放行并将警报信息反馈至特殊监管区管理部门。此举能够使特殊监管区物理边界长时间处于开放状态,仅有触发警报时才放下,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特殊监管区人工审核的效率低下情况,能够在保证监管强度的同时,彻底缓解监管区外货运车辆的堵塞和排队现象。 (3)通关信息的智能调取
在物联网下,货物从生产到运输有大量信息被储存在互联网云端和各数据库中,其中绝大部分不是海关通关所必须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进行通关信息的智能调取,这一智能调取主要由调取主体、货物状态和数据库情况决定。在通关过程中,调取主体可一般设为海关,数据中心和云端数据空间通过识别数据调用者为海关,自动对海关所需要的相关数据进行访问;货物状态指货物记载在RFID芯片中的货物标识,此类货物标识足够数据中心将访问对象限定到特定的一票货物上甚至该票货物中的某一个货物上。再依据数据库的优先级分布,后台和云端数据中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自动给予监管人员其所需要的所有数据。同时,通过RFID技术,海关报关单自动生成于系统中,企业只需要决定是否对货物进行报关,这一操作在任意连接网络且具有权限的设备终端上都可操作,海关通关人员不再需要进行直接的窗口作业,只需要对系统给予的业务进行审核操作即可,现阶段大量的咨询等影响通关效率的情况将移交海关12360咨询平台统一处理。此举将同时提高企业的进出口效率和海关通关效率 (二) EPC溯源和海关原产地管理
海关原产地管理是对货物原产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原产地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海关原产地管理是海关估价和确定税率的重要依据
13
海关税收是我国海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我国财政的重要来源。海关税率有普通税率、特惠税率、协定税率、最惠国税率、暂定税率和双反税率和报复性税率,决定货物归属何种税率的一个决定性要素就是货物的原产地,如只有原产于共同使用最惠国待遇条款的WTO成员的进口货物,原产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含有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双边贸易协定的国家或者地区的进口货物,以及原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进口货物,使用最惠国税率。国际贸易数额巨大,税率一旦没有正确确定,常常会造成大额税款损失。 2. 海关原产地管理也是海关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
世界各国国情复杂,货物原产地往往会给货物被动提供附加的属性,如从中东地区进口的废杂铜料,常常会夹藏铜制外壳的武器弹药;从金三角、金新月等地区进口货物夹藏毒品风险较高等。因此海关风险管理中会对来源于特定原产地的货物赋予特殊的风险参数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海关管理。
现阶段海关原产地管理的主要方式是企业提供原产地单证,人工进行审核。该方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单证保存有一定难度,容易伪造、篡改、灭失;人工审核效率较低,存在一定的失误风险;单证承载信息量有限,容易产生漏洞等。 3. EPC系统概述
EPCglobal架构是现行物联网技术的主要标准体系之一,其旨在构建自动识别的开放性全球网络。EPC系统对系统内所有物品进行编码和标识,该标识不涉及物品特性,仅作为在服务器和数据库中获取物品信息的索引。
EPC系统是一个由EPC标签、读写器、多种服务器、互联网和众多数据库组成的实物互联网。该系统中,读写器读取EPC作为信息参考,依据该信息参考从互联网中找到特定IP并获取该地址中存放的相关物品信息,其采用分布式软件系统处理和管理有读写器读取的一连串EPC信息数据。
EPC系统的数据核心是信息网络系统,其主要包含以下三个组件: (1) EPC中间组件。其由一系列程序模块和服务组成,由用户的特定需求而集成,负责加工和处理来自读写器的所有信息和事件流,用于将数据送往用户之前进行标签数据校对、协调读写器等操作。
(2) 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ONS为EPC中间件指向存储物品信息的服务器和后台数据库,是连接EPC中间件和EPC信息服务的网络枢纽。其以互联网作为依托,能够快速在世界各地互联网上进行架构。
(3) EPCIS信息服务。其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模块化、可拓展的数据服务接
14
口,使EPC的相关数据能够在不同用户之间共享。其通过两种不同分别直接应用于EPCIS应用程序和存储在资料档案库中。
EPC系统作为物联网的典型架构,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结构体系开放程度高。EPC系统基于Internet网络系统运行,系统升级方式简单,还可以与网络上其他可能存在的组成部分共同协作。
(2)独立性、互动性优秀。EPC系统识别对象涵盖了现实中几乎所有实体,能够兼容不同标准下的射频识别技术。
(3)可持续发展性强。EPC系统主体灵活开放,可以做到在不替换主题系发展的前提下系统平滑升级。 4. EPC系统的海关应用前瞻
EPC系统下全世界上任何物品都可以具有其唯一的EPC编码,以54比特数的EPC编码冗余度为例,其每年产生1.3*1016个唯一编码数,相当于现有大米的总粒数。同时对于一般物品的EPC编码使用时限与其生命周期相等。
EPC系统可以准确定位到单一货品的生产地点、生产人员和生产时间。这类信息是对于海关的原产地管理而言是非常有帮助的。在EPC系统下,当海关需要某一货物的原产地信息,其不仅仅是哪一国生产,而是将这一货物从生产到运输到出现在海关管理人员面前这整个过程完整准确地呈现在海关管理人员的面前。从根本上杜绝了原产地信息不实情况的出现。同时,企业也不再需要额外向海关提供原产地单证等书面材料,极大的节约了资源和时间成本。甚至在高度智能化的前提下,基于EPC自动查询和识别,不需要海关再介入原产地管理的环节中,一切数据都能够自动收集和处理,直接呈现至海关通关放行环节。
在EPC系统下,整个监管过程紧紧围绕在对象的物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不仅是原产地管理,其对于整个海关管理和口岸管理效率的提升也是十分巨大的,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集中在数据中心内完成,使得口岸通关的人工操作和风险环节得以最大程度的削减。 (三) 电子标签下的海关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智力活动创造性成果和经营性标记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狭义上的只是产权包括了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此外还涉及商业秘密权、地理标志权等诸多新生权利。
我国是加工贸易大国,长期以来,我国市场和贸易中存在有一定数量的侵害知识产权商品,对于知识产权拥有者构成了直接和间接的侵害。近年来,我过不
15
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和管理体系,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
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仅是对知识产权所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能够整治我国加工领域低级、混乱的现状,更能够激发人民群众创新创业的热情,促使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海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体现在海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2010修订)》禁止侵害知识产权货物进出口和依据权利人书面申请对于海关管理环节中发现的侵害知识产权货物执行行政扣留。
实质上,海关并不具备对于知识产权进行直接保护的能力,对于所扣留的侵害知识产权货物的处理也须按照《条例》第三章内的规定进行放行、调查和移交 。
海关管理实践中,海关对于知识产权的检查主要是对于货物商标和3C防伪标识的检查,这两项内容都是极易伪造和实施瞒骗的。对于货物的知识产权检查也并没有列入海关的基本职能,造成了目前检查积极性不高,发现率不高的现状。 2. 电子标签防伪应用
物联网技术中电子标签的防伪功能是最早被使用的功能之一,目前已大规模应用于服装、电子产品等领域。大商场内的防盗卡口便是应用了这一技术,当有人试图携带未经结算的商品离开商场时,防盗卡口处的读写器识别商品的电子标签后发出蜂鸣警报通知商场工作人员前来处理。
相比于现有广泛使用的条形码和3C防伪标识,电子标签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 针对性强。相对于条码和防伪标志只能对一类商品进行标识,电子标签可以细化到对于单个商品的标识,其防伪过程需要前端电子芯片和后端数据库的双重支撑,因此其仿造的难度极大,即使盗取有效电子芯片进行仿造也会因为标识的重复而造成系统报错。
(2) 辨识速度快。相对于条码单个逐次扫描,电子标签能够通过读写器的防碰撞功能同时进行多个电子标签的读取和识别,能够在海关通关过程中快速地完成对一系列商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检查。
(3) 执行简单。通过电子标签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在读取货物信息后,自动将侵害知识产权的案件信息递送到海关和知识产权保护局,自动开启多部门协作管理,而不是现阶段需要多次递送申请才能开展。能够极大程度地简化现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流程,缩短知识产权保护时间。
16
现有海关无纸化通关不断推进的大前提下,海关仅能依靠人工查验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局面必须得到改变,在非侵入式查验中运用电子标签技术能够提高非侵入式查验中所获取的信息量和信息准确性,为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提供依据。
(四) 物联网系统下海关风险管理新高度 1. 海关风险管理现状
海关风险管理是信息化海关管理的重要组成,是通过对于通关环节信息的综合分析而进行海关现场决策的科学管理方式。海关风险管理包括了海关情报分析、企业信用管理等多个管理模块,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赋予海关监管对象的各项属性以参数值,通过运算得出监管对象的最终风险评估结果并依据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档划分标准执行对应的海关管理行为。
海关风险管理实行以来,大大降低了海关一线的业务工作量和海关廉政风险,极大地缓解了海关有限管理资源和巨大贸易总量之间的矛盾,实现了海关通关管理效率和准确性的双提升。海关风险管理在实际使用中反响热烈,各地海关已经着手于在现有海关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开发更为多样和有特色的海关风险管理新模式,如宁波海关双随机模式,通过对于监管对象和监管人员的双随机抽选,在保证风险管理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了风险管理抽取的样本数量,增加了抽选样本的不确定性,几乎将现场查验操作的决策完全交给了风险管理系统进行。
但是,现有海关风险管理也在实际应用中暴露了以下几点问题:
(1)信息可靠性存疑。海关风险管理最为核心的模块就是对于风险管理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分析,海关风险管理的可靠性完全依赖于风险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实际上虽然现行海关风险管理涉及了一定数量的数据和参数,其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风险数据来源繁多,包括了政策文件、情报交流、企业资信等等方面,海关并不能保证风险数据的完全可靠和安全,只要任意环节数据产生偏差都会直接影响海关风险管理的结果。
(2)信息不够全面。海关风险管理的准确性与其所分析的有效风险数据数量成正比,现阶段海关风险管理所依托的数据量距离最优状态仍有欠缺,对于海运路径等比较重要的参数没有涉及,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覆盖不全情况。 (3)信息响应不及时。现阶段海关风险管理中政策文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风险参数,也是海关风险管理中参数变更的主要手段之一。政策一方面是对国际局势变更所进行的应对,另有一方面也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保护手段。但是政
17
策因为其本身特性的原因,从进行决策到下达各地方海关执行风险参数修改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响应时间容易造成海关监管过程中的滞后和执行不统一。 2. 应用物联网系统的海关风险管理前瞻
海关风险管理首先是对于物的管理,同时也是基于数据分析的管理,这两点特性与物联网赋予物以数据信息的特征高度契合。在海关风险管理中运用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物联网中物品信息的丰富性和易得性,以大量的数据丰富海关风险管理的数据基础,从而提升海关风险管理的效能。在海关风险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扩大范围的信息收集。上文在对EPS系统的叙述中已提及,物联网技术能够完整记录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可以说物联网内物品的信息的丰富程度是现有技术手段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所有的物品数据都存储于互联网和数据库中且能通过服务器进行访问,在这种情况下,执行风险管理首先就应对监管对象进行负面清单式的数据筛选,即收集除毫无相干被明确指出不应收集的数据外的所有数据。
(2)进行数据筛选和消除冗余。大量数据的收集势必需要进行合理的筛选和合并,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海关风险管理的运算效率。在收集到的数据中首先是对重复冗余数据的消除,一项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会不断索引至其基本属性和货主信息,类似于该类的信息仅需要留取一份。同时,数据还需要进行多轮次的重复筛选,从时间节点、地理位置、相关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筛选,最终获取确实作用与海关风险管理的有效风险数据。
(3)数据运算和数据分析。数据运算和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了对于收集到风险信息的赋值和运算,主要应注意赋值与信息价值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在此不作赘述。
在海关风险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有以下几点预期: (1) 海关风险管理准确度大幅提高 (2) 海关风险管理硬件支持要求提高 (3) 海关风险管理过程人为干预减少 (4) 通关过程企业守法状况持续提升
第三章 物联网技术海关应用面临的挑战
18
(一) 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国际推广
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构建和使用需要大量标准化文件进行支撑,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保证物联网内数据无阻碍沟通的重要保障。现有主要的物联网硬件和通信标准有:
表3.1 主要物联网硬件和通信标准
标准类别 空中接口技术标准 标准号 ISO 18000-1 ISO 18000-2 ISO 18000-3 ISO 18000-4 ISO 18000-5 ISO 18000-6 ISO 18000-7 集成电路卡技术标准 ISO 10356 ISO 14443 ISO 15693 数据结构标准 ISO 15424 ISO 15418 标准名称、内容 空中接口一般参数 低于135KHz频率的空中接口参数 135KHz频率下的空中接口参数 2.45GHz频率下的空中接口参数 暂无 860-960MHz频率下的空中接口参数 433.92MHz下的空中接口参数 非接触集成电路卡 超短距离智能卡 短距离智能卡 数据载体、特征标识符 EAN/UCC应用标识符及ASC/MH10数据标识符 ISO 15434 ISO 15459 ISO 15961 ISO 15962 ISO 15963 性能标准 ISO 18046 ISO 18047 ISO 10373 1-7 应用标准 ISO 10374 ISO 18185 ISO 11784
大高容量ADC介质用传送语法 物品管理的唯一ID 数据协议:应用接口 数据编码规则和逻辑存储功能的协议 RF标签的唯一标识 RFID设备性能测试方法 RFID设备一致性调试方案 识别卡与试验方法 货运集装箱自动识别标签 货运集装箱电子封条RF通信协议 基于动物的无线射频识别的代码结构 19
ISO 11785 ISO 17358 ISO 17363 ISO 17364 ISO 17365 ISO 17363 ISO 17364 基于动物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准则 应用需求 货运集装箱标签 可回收运输单品 运输单元 产品包装 产品标识 物联网技术海关应用在标准化方面的挑战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 我国需要在国际标准制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设立国际标准不仅仅是一国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展现,也会切实惠及设立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我国虽然现阶段参与了一部分ISO/IEC标准的批准和设立工作,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推进我国进一步在国际标准制定中发挥作用,能够使更多的国际标准对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进行考虑,能够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社会中占据主动地位。 2. 海关需要熟悉相关国际标准
海关作为口岸职能部门,在熟悉国家进出口相关规定的同时,在物联网技术使用的前提下也应熟悉相关的国际标准,以应对标准化下的国际贸易和通关智能化,这对于海关业务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海关数据库的数据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 物联网硬件界定问题
物联网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硬件和软件平台的支撑。但是在海关通关这一特殊的监管环境下,有一些物联网硬件如电子标签必然会随着货物的流转而流转,另一部分物联网硬件如集装箱RFID集成模块会随着货物载体的移动而移动,还有一些物联网硬件是固定的如仓库内的RFID读写器。物联网硬件是否应当作为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和依法征税,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定论,本人认为应依照其具体类型区别分析: 1. 无源RFID
无源RFID包括电子标签。无源RFID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当其附着在货物上,如缝制在衣物上,可以作为衣物整体的一部分不进行额外的海关监管和税收征免。对于无源RFID中独立存在且工作频率中高频和微波(500MHz以上)的元器件,要复出口的按暂时进出口货物处理;与货物载体,如 纸箱、托盘、铁桶等作为整体使用的,需要办理暂时进出口的以载体整体办理,不需要的进行
20
海关备案但不执行暂时进出口手续。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元器件依照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暂扣并移交相应知识产权保护局处理。 2. 有源RFID
有源RFID主要用于在中高频和微波频段中工作的RFID芯片,其工作距离远,技术水平较高,大体参照无源RFID中高频和微波元器件管理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有源RFID自身携带电池或其他电源为RFID芯片供电,电池须在通关时备注序列号并以暂时进出口货物的形式放行。 3. RFID读写器。
RFID读写器一般情况下照正常货物进行海关监管,除了应用于集装箱RFID集成模块的读写器可看作为集装箱整体。 (三) 信息安全与隐私问题
物联网技术通过进一步丰富信息和提高自动化识别手段为人类社会带来便利,但也带来了关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和担忧。在海关通关管理环节主要体现在对于企业和货物信息的安全、隐私保护上。以 EPC系统为例,为了达到快速读取和信息全球共享的设计,其采用开放式的RFID系统,其系统内的所有EPC标签能够被统一或者多种标准体系下的RFID读写器读取,这必然带来了EPC标签内信息泄漏和遭受非法篡改的可能。不法分子可以通过读取芯片上的索引数据前往数据存储中心和云端窃取物品完整信息,甚至改写数据内容从而产生信息安全隐患。
物联网中信息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电子标签安全
电子标签本身具备一定的物理防护性,但仍容易被物理损坏和化学破坏。同时其工作频率还限制了一部分波长的电子标签所发射的信号容易被天气影响或者难以穿透金属和液体。 2. 读写器安全
读写器安全主要体现在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交流时使用的验证方式和密文水平。针对这一环节,已有多种方式进行安全防护。在验证方面,有通过随机密文和原始随机数比较的外部验证和使用内部鉴别命令的内部验证;在信息交换加密方面则主要通过对称密钥密码算法和非对称密钥密码算法进行加密。 3. 数据库安全
在物联网系统中,物品的主要数据存储与大量数据库和互联网上,数据库的
21
安全是物联网安全的真正核心。数据库的安全主要有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两大类,现有的数据库安全标准已可保障物联网安全运行,具体可参考各数据库建设标准等文件,在此不作赘述。 (四) 制度和实践的挑战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需要制度的铺垫和保障,在实践过程中,物联网技术海关应用主要可能会遇到以下挑战: 1. 制度、技术脱节
在海关管理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过程中,只有当技术和制度构成有机整体,应用和推广的工作才能有序进行。实际中,制度、技术脱节的情况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1) 制度超前
当制度超前于技术的实践情况,容易造成制度的目的难以实现,技术的应用得不到保障的双重危害,出现顶层设计脱离现实,基层技术应用推广无从下手的不利情况。
(2) 制度滞后
当制度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制度将会直接限制技术功能的发挥和进一步发展,直接导致技术发挥不出设计效果,实际应用效果不佳、基层技术应用积极性衰退等不良后果。 2. 各单位协调不顺
物联网技术的海关应用实际上不仅仅涉及海关一个部门,还需要与诸多其他单位的合作和协调。仅以口岸范围内为例,需要检验检疫、工商、边检、物流、港口、海事等各部门的信息支持和协作。事实上,要发挥物联网技术的最大效能,最优方案是将这些部门和单位都纳入物联网的结构体系内。但实际上,各单位的协作存在比较大的困难,主要体现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上。
(1) 横向
横向问题主要是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平行的部门间各自情况和技术的契合度不一,使技术在各部门应用的程度不一致,导致短板效应的出现,直接影响整体工作进度。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必然包含了大量的平行部门,仅考虑口岸,就需要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物流企业、港口等诸多主体同时开展物联网的应用,否则会造成物联网信息不全、结构体系出现漏洞等问题,
(2) 纵向
22
纵向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推广过程中上下级单位情况的不一致。一方面,必须承认上下级在实际情况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以海关为例,行政总关和业务隶属关的情况差别非常大。这种差异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非常不利的。另一方面,需要认识到实现物联网技术海关应用的预期收益,需要海关整体的应用推广工作有序、高质量进行。这不仅需要上下级之间加强沟通,多进行技术应用的评估和交流,也需要充分运用行政手段避免纵向问题的出现。
结语
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实质是充分利用物联网平台中的各项技术,有针对性地服务于海关管理,提高海光管理效率的过程。使用物联网技术能够使海关管理的对象货物具有独一无二的信息标识,一定程度上使海关对货物的监管转变为海关对于进出口信息的监管,从本质上可以提高海关管理的效率。同时,物联网所带来的包括RFID技术在内的自动化信息识别、读写、处理技术也势必通过减少人为操作的工作量为海关管理节约管理资源、提升管理效能,并极大程度地减少人为操作所带来的风险。通过对于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海关管理的前瞻不难看出,物联网技术海关应用的技术支撑已经基本具备,但是仍存在有技术和制度双方面的障碍和挑战需要突破。总体而言,物联网技术海关应用的前景是光明的,在海关管理中引入更多技术元素提高海关管理效率也是海关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物联网和其他技术在海关管理中发挥作用,带来海关管理的新变革。
参考文献
[1] Atzori L, Iera A, Morabito 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 survey”. Computer Networks. 2010
[2] Dirk H.RFID Security and Privacy: Concepts, Protocols, and Architectures. 2008 [3] K. Finkenzeller. .RFID Handbook. 2010
[4] 冯发旗, 邹颖霄.基于物联网的海关三位一体船舶监管体系研究与实现[J]. 现代电子技术. 2014(06):83-87.
23
[5] 蒙少东, 马永飞.智慧型海关监管体系视角下区域保税贸易研究[J]. 中国市场. 2013(15):56-61.
[6] 马永飞.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关特殊区域管理前景分析[J]. 对外经贸实务. 2013(02):21-24.
[7] 施国飞.物联网技术在海关集装箱监管中的应用[J]. 集装箱化. 2013(08):16-19.
[8] 王毅, 王文奇, 蒋济友, 江岭.基于RFID技术的危险品物流监控系统模型研究[J]. 物流科技. 2012(09):28-30.
[9]吴瑜.基于物联网的海关集装箱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 2012.
[10] 夏宏, 吴济文.超高频RFID读写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 2012(08):2369-2373.
[11]张建雄. 物联网技术在海关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 2012,No.20513:134-137.
[12] 郑静, 陆路.宁波智慧港口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11):40-41.
24
致谢
我历时数月时间终于完成了本篇论文,本篇论文的写作是对我大学生涯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梳理和总结。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本篇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感谢老师对写作的指导和建议。没有她的耐心指导和无私的帮助,这篇论文无法最后顺利成稿。
同时,我也要感谢本论文所引用的各位学者的专著,如果没有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启发和帮助,我将无法完成本篇论文的最终写作。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