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课程简介
2016年11月
目 录
一、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课程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程简介 5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简介 6 《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课程简介 8 《现代汉语》课程简介
10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简介 《古代汉语》课程简介 13 《文学概论》课程简介
1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简介 16 《外国文学》课程简介
19
《语言文字专题研究》课程简介 22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简介 23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简介 24
《文学评论专题》课程简介 25 《比较文学专题》课程简介
26
《申论与公务员考试专题》课程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简介 31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简介 32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简介 35
《创意写作》课程简介
36
《文学写作与训练》课程简介 37 《公文写作与训练》课程简介 38 《文案设计与写作》课程简介 39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简介 40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简介 41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课程简介 43
《市场营销学》课程简介 44 《文化产业法规与政策》课程简介 45
12
29
《演讲与口才》课程简介 46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简介 48 《文化创意案例赏析》课程简介
49
《影视改编与文化创意》课程简介 50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课程简介 51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赏析》课程简介 53
《电脑图文设计》课程简介 55 《摄影摄像基础》课程简介 57
《新媒体设计》课程简介 58 《视频短片制作》课程简介
59
《展示设计案例欣赏》课程简介 60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简介 61 《西方现代批评方法》课程简介 63
《<文心雕龙>精读》课程简介 64 《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课程简介 66
《汉语音韵学》课程简介 68 《汉语史》课程简介 70 《汉语修辞学》课程简介 71 《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简介 73 《比较文学》课程简介
74
《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课程简介 77 《外国戏剧经典导读》课程简介
79
《诺贝尔文学奖经典导读》课程简介 《鲁迅精读》课程简介
83
《张爱玲精读》课程简介 86 《现当代戏剧经典精读》课程简介 87 《新世纪文学批评》课程简介 89 《乡土文学与地域文化》课程简介 90 《网络文学研究》课程简介 92
《<诗经>精读》课程简介 94
81
《<楚辞>精读》课程简介 96 《<论语>精读》课程简介 97 《<老子>精读》课程简介 99 《唐诗研究》课程简介 101 《宋词研究》课程简介
103
《<西游记>精读》课程简介 104 《运河诗文研究》课程简介
106
《汉魏六朝士风与文学》课程简介 107 《旧体诗词习作》课程简介
110
《汉字书写训练(毛笔、钢笔)》课程简介《即兴演讲与普通话》课程简介 112
111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文化创意产业概论 学时:8 学分:0.5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课程内容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是面向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新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以讲座形式或其他形式讲授,主要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课程体系、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及课程之间的前后联系;介绍本专业中的主要学科方向和各学科的领域范围、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及学科前沿及与相关专业、学科之间的关系,介绍本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和领域。 教材教参:
自编讲义。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模块课程。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具体要求与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清楚论文写作从选题确立、材料收集到构思提纲、修改论文的基本流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加强对学术论文的范文评析以及适当的写作实践,培养学生较强的文本分析能力,并以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格式为参考标准,提高学生论文写作的规范意识,培养对理论和论文写作的兴趣,鼓励学生在相关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教材教参: (一)教材
教材为自编讲义 (二)教参
1.张盛彬.文科论文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2.高小和.学术论文写作.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力、朱光潜等.怎样写学术论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4.王细荣 韩玲 张勤.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5.黄有成、卢登谷.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 6.曹玉梅.学术论文的写作艺术.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9. 7.李福林、朱若茜.论文写作导论.海洋出版社,1993.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 学分:4
学时:80
考核方式:第一学期考试,第二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无 课程内容简介:
《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是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两个部分,强调理论与实践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在全面揭示和阐明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写作的技能技法及写作过程的特点的同时强化写作训练,突出写作训练的系统性、针对性、互动性。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所必备的写作理论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系统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王毅、孙高顺主编:《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二)参考文献
1.裴显生:《写作学新稿》,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徐中玉:《新编大学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胡健主编:《新编写作教程》,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刘海涛、金长民:《写作学新教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江少川:《实用写作教程(第3版)》,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周剑、郭农声:《写作教程(第2版)》,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祝德纯:《散文创作与鉴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敏言:《文学创作手册》,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0年版。 11.朱广贤:《写作学新稿》,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12.孙映秋、吴锡山:《应用写作教程》,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现代汉语》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学分:5
学时:80
考核方式:第一学期考查,第二学期考试
先修课程:无 课程内容简介:
现代汉语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课。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课程的主要部分讲述现代汉语系统的各个方面,现代汉语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表现在口头上,语音所表达的意义主要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因此,语音、词汇和语法是现代汉语课的基本内容。与此同时,汉字是记录口语形成书面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因此,文字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现代汉语是一种高度发展的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为了增强自身的表达能力,在综合运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知识的基础上,现代汉语形成了研究表达效果的修辞知识系统,所以修辞也是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课程内容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个部分。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二)参考文献
1.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精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5.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6.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8.邢公畹主编,《现代汉语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9.吕淑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10.吕叔湘著,《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1.吕叔湘著,《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2.朱德熙著,《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3.朱德熙著,《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4.赵元任著,《汉语口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 15.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语法研究入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1)(2)学时:80 学分:4
考核方式:第一、二学期考试
先修课程:无 课程内容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为奠定学生的文学阅读基础与增强文学分析能力而设置。本课程选取了1917至今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家如鲁迅、郁达夫、废名、周作人、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钱钟书、丁玲、张爱玲、莫言、余华、贾平凹等有代表性的作品为阅读与分析对象,通过示范与引导文本细读,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论能力,提高其文学阅读与审美水平;通过课程引导,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团队协作的精神。 教材和主要教参:
1.丁帆主编:《中国新文学作品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2.丁帆主编:《中国新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3.钱谷融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二版)》(第一、二、三、四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5.王泽龙、李遇春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古代汉语》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学分:4
学时:64
考核方式:第四学期考查,第五学期考试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课程内容简介:
古代汉语课程是文学院文创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方向的基础课和必修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课程。本课程与现代汉语课程构成基础的语言学体系,并与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联系密切。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古代汉语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汉语发展的基本规律;能顺利阅读一般难度的文言文,借助工具书,能够读懂并正确分析未经今人标点整理的中等难度的文言文。文创方向学生要通过本课程培养和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能认识并书写繁体字,能使用古文字巧妙设计文化产品。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郭锡良等编著:《古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二)参考文献
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2.高小方编著:《古代汉语》,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王力著:《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4.俞樾等著:《古书疑义举例五种》,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 5.陆宗达著:《训诂简论》,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6.王力著:《汉语诗律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7.唐作藩著:《音韵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张双棣等编著:《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0.王力等编著:《王力古汉语字典》,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11.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版。
12.《十三经注疏》(阮刻本影印),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文学概论》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 学分:3
学时:64
考核方式:第三学期考查 第四学期考试
先修课程: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理论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文学的一般原理和相关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更具体、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样式、类型、形态、结构、层次等,并进而具有较强的文本解读的能力。因此,在讲清文学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应特别加强作品论的相关章节。同时,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对于文学类其它课程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也要充分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中对于理论上的难点,应注意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讨论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和主要教参: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3.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4.顾祖钊.文学原理新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5.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 6.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 7.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8.许道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新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9.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学时:128 学分:8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 课程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必修的主干课程。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与关系密切,要结合起来学习。本课程时间跨度大,包括先秦两汉、魏唐、宋元、明清等时期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把握这些作品的产生背景、主题、人物形象的内涵、作品结构的特色、艺术特色、影响、评价等。本课程为学生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了直观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培养深厚的文化素质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材教参:
(一)教材
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
(二)教参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 袁轲《中国神话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余冠英《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朱熹《诗经集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 金开诚《楚辞选注》,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朱熹《楚辞集注》(蒋立甫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牛洪恩《战国策选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杨柳桥《庄子译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余冠英《乐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韩格平《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曹融南《谢宣城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逯钦立《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萧涤非选注《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顾学颉、周汝昌选注《白居易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陈迩冬选注《韩愈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刘学锴、余恕诚选注《李商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张友鹤选注《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选注《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钱钟书选注《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四川大学中文系选注《宋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王水照选注《苏轼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黄宝华选注《黄庭坚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游国恩、李易选注《陆游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周汝昌选注《范成大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周汝昌选注《杨万里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臧晋叔《元曲选》,中华书局,1958年。
王季思校注、张人和集评《集评校注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隋树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施耐庵《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冯梦龙《警世通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冯梦龙《醒世恒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凌濛初《拍案惊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洪升《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蒲松林《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吴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钱仲联《清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外国文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 学分:4 先修课程: 课程内容简介:
学时:64
考核方式:第五学期考查 第七学期考试
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外国文学基础知识和比较文学理念,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作品分析能力。教学上以文学发展史为脉络,梳理、评析从古代至20世纪东西方文学中纷繁复杂的精神现象,包括代表性的文艺思潮、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文学现象,并要求在讲授过程中有机地贯穿和融入比较文学意识,涵盖西方文化的基本常识和对中西文化异同的认知。本课程以基本史实的讲述为线索,在此基础上,加强作品赏析和实践应用。课堂教学要和学生的课外研修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既以教材为本,又涵纳学科前沿的新理论新思想,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项晓敏主编:《外国文学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版。 (二)教参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亚非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杨周翰:《欧洲文学史》(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周煦良:《外国文学作品选》(1-4),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崔宝衡:《外国文学名篇选读》(上、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亚里士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新旧约全书》: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印,1981年版。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江宁康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杨周翰编选:《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1981年版。
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丹纳:《艺术哲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6分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尼采:《悲剧的诞生》,三联书店1986年版。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孟昭毅、黎跃进:《简明东方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4年版。 梁潮、麦永雄、卢铁澎:《新东方文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李赋宁总主编:《欧洲文学史》,商务印书馆,第一卷,1999年年版;第二卷年版;第三卷,2001年版。
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李万钧、陈雷:《欧美名剧探魅》,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朱维之主编:《希伯来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梁工主编:《圣经与欧美作家作品》,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智量编选:《外国文学名家论名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11卷),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雅克·德比奇:《西方艺术史》,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唐纳德·R·凯利:《多面的历史》,三联书店,2003年版。
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汤因比:《历史研究》(上、中、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三联书店,1984年版。
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语言文字专题研究》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语言文字专题研究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古代汉语 语言学概论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类课程。目的是教授系统的语言知识、语言理论,为进一步深造打基础。本课程主要帮助学生梳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的知识结构、知识框架,并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扩展以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本课程主要教学特点:(1)系统性,帮助学生梳理好系统的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专题内容。(2)拓展性,结合教材与当前研究现状,就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3)融合性,本课程体现“大语言”思想,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及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1.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王力.古代汉语(第三版).中华书局,2006. 4.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8.
5. 叶蜚声 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 彭泽润 李葆嘉.语言理论(修订本).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二)参考文献
1.胡习之 高群. 现代汉语课程导学与考研辅导.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2.北京大学中文系教研室.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董志翘 马景仑.王力《古代汉语》同步辅导与练习.中华书局,2009. 4.吴文祺 张世禄.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5. 徐志民.欧美语言学简史(修订本).学林出版社,2005.
6. 刘富华 孙维张.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研究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第八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课程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选修课,主要为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解而设置。本课程从掌握中国现代当文学发展的史实、现象入手,在对现当代文学代表性作家的生平及创作历程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力求让学生在更具学术学理的层面上了解、把握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通过文本细读,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提高其文学阅读与审美的水平;通过专题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团队协作的精神。 教材和主要教参:
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杨兹举 等编:《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版。 殷鉴 等编:《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温儒敏等编著:《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5.张志忠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前秦——明清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并通过对这些文学经典的讲析,帮助考研同学厘清文学史学习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依照中国古代文学的演进历程,选取历代文学名著(篇),先明其内容大旨与特色所在,再论其文学成就与历史地位。通过这一系列文学名著(篇)的点,串起整个古代文学的演进历程。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个具体问题的展开过程中要兼顾时代背景与学术承传两个维度。
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一定的电化教学手段。 教材教参: (一)教材:
自编讲义 (二)主要参考书:
[1] 《辞海》(文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2] 《古典文学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整理本),中华书局,1997年版。 [4]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文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古典文学要籍简介》,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6] 傅璇琮总主编《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文学评论专题》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文学评论专题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第八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文学概论》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事文学评论写作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文学评论写作的格式要求和基本技巧,能够较为自觉地运用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批评和批评方法分析、评价文学作品。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重要的文学理论概念与知识点,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度分析的能力。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 教材:
自编 (二) 教参:
王耀辉:《文学文本解读》,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朱光潜:《诗论》,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佘树森:《散文创作艺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王先霈:《小说技巧探赏》,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比较文学专题》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比较文学专题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 课程内容简介:
比较文学专题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师范)专业高年级本科教学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专业必修课外国文学的后续课程。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了解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史,掌握主要的几大学派和基本的研究范畴,并在深入研读经典的比较文学个案研究范本的基础上,体会可比性这一比较文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师范类学生要通过本课程具备对比较文学学科性质的认知和在比较视域中做文学研究的意识,以培养探寻文学总体规律的科研能力。课程设置的比较文学研究专题,从各个领域关涉比较文学的研究前沿,通过相关专题的研讨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并进一步有助于学生对已学的中外文学知识进行深层思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与跨学科研究”的意识与能力。比较视域也能有助于他们理解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文学的教材单元;更深入地结合比较文化和比较诗学来解读相关文本。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二)参考文献
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陈敦、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刘献彪、刘介民:《比较文学教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朱维之.《中外比较文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北京出版社,1988.
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乐黛云.《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饶芃子.《中西比较文艺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温儒敏等编.《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张法.《跨文化的学与思》.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李万钧.《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6分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谢和耐.《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碰撞》.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安田朴.《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商务印书馆,2000. 沈定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商务印书馆,2001. 周发祥、李岫主编.《中外文学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李岫 秦林芳主编.《二十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上、下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曾小逸主编.《走向世界文学.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范伯群、朱栋霖主编.《1898—1949年中外文学比较史》(上下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张大明编著.《西方文学思潮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孙景尧.《简明比较文学——“自我”和“他者”的认知之道》.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葛桂录.《雾外的远音——英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钱林森.《光自东方来.法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王宁、葛桂录等.《神奇的想象.南北欧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王晓平.《梅红樱粉.日本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汪介之、陈建华.《悠远的回响.俄罗斯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卫茂平、马佳欣、郑霞.《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郁龙余主编.《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张弘等.《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孟昭毅.《丝路驿花.阿拉伯波斯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三联书店,2001.
唐正序、陈厚诚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王锦厚.《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学》.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申论与公务员考试专题》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申论与公务员考试专题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第八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 公文写作与训练 课程内容简介:
申论是为完善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而新设的一种笔试科目,它历来是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难点,也是考生备考复习中关注的焦点。申论与公务员考试专题,是一门实用性和技巧性很强的课程,为学生参与公务员招录考试提供指导。本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申论考试的特点、考试的过程与环节、考试应注意的事项,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和提高申论考试所考查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学生参加社会工作的有关要求,并为顺利应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李永新主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申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
(二)参考文献
1.华图教育编著:《申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2.王甫银主编:《申论》,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3.“天路公考”专家团队:《申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年版。 4.李永新著:《2017<申论>新大纲深度解读》,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 5.曹扬著:《申论》,西南交大出版社,2014年版。
6.周义丁 崔普静主编:《申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7.吴绍南编:《申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8.李国斌著:《申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9.许铭桂编著:《申论》,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
10.钟君编著:《申论万能宝典》,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11.运丽君编著:《申论写作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第二学期考试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课程内容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为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正确而开放的文学史观而设置。本课程以1917至今的文学发展为讲授对象,通过讲授文学革命、30年代文学新变、80年代文学新变等重大文学事件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莫言、余华、贾平凹等的文学贡献,培养学生对文学史的理性认知并促进其文学阅读,提升其审美水平;通过课程引导,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团队协作的精神。 教材和主要教参:
1.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3)》(第3版 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2. 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4.贾植芳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上、下),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5.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董健、丁帆、王彬彬等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2005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第五学期考试
先修课程:无
课程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是建设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也是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自先秦至近代的发生发展历史,包括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 本课程在描述中国文学史承传流变的过程中,要抓住各个时期的重点,以大作家名作带动文学史的教学,阐述文学史的演变过程。注意寻绎中国文学史发展的规律,努力通古察今,为当代文学的创作提供借鉴。
本课程将采用精讲与自学相结合的讲授方式,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给以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提高教学效率。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并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以扩大学生学术视野,促进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学术潜质。 本课程学习对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文秘等专业的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第一,可以使本专业学生对中国文学历史发展演进的脉络有较为准确的了解,对重要作家、作品、流派的地位及相应的价值表现有一个历史观念上的总体把握;第二,可以使本专业学生提升文化底蕴,满足社会对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为学生审视自我、沟通人际关系、发挥文化优势,更好地胜任各种社会工作提供帮助;第三,可以使本专业学生树立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本课程学习须注意以下内容: 第一,尽可能广泛地联系生活实际,
从而理解文学史上的的重要作家及其文学创作。 第二,要把古代文学发展演进放在整个社会文化史过程中去理解,探索文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这样才能融会贯通,形成科学的认知结构。第三,尝试性地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已的工作设想和对文化传统的敬畏,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一)建议教材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二)主要参考书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中国文学史纲要》(四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余冠英《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朱熹《诗经集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 金开诚《楚辞选注》,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朱熹《楚辞集注》(蒋立甫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杨柳桥《庄子译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余冠英《乐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曹融南《谢宣城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逯钦立《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唐诗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杜甫诗选注》,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白居易诗选》,顾学颉、周汝昌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韩愈诗选》,陈迩冬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李商隐诗选》,刘学锴、余恕诚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唐宋传奇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宋文选》,四川大学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王季思校注、张人和集评《集评校注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隋树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施耐庵《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冯梦龙《警世通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冯梦龙《醒世恒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凌濛初《拍案惊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洪升《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蒲松林《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吴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钱仲联《清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西方文化概论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课程内容简介:
西方文化概论系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于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本课程通过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基本脉络,掌握西方文化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和基本文化面貌,并且对西方文化各主要构成部分之间的动态关系、各自特色和相互联系有所了解,从而丰富和完善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也为同学们日后从不同专业角度进入西方文化的分支领域研究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教材教参: (一)教材:
赵峻、姜春.西方审美文化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二)教参:
1.赵林.西方文化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姜守明.西方文化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高福进. 西方文化史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4.庄锡昌.西方文化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瑞士] 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创意写作》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创意写作 学分:2
学时:48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文学写作与训练 课程内容简介:
创意写作系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写作现象的观照相结合;理论知识教学与写作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本课程通过基础理论的讲授与创意写作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创意写作的基本特点、创作规律、抒写方法与技巧,具有较高的创意文本的阅读与欣赏能力,具备基本的创意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在文化产业飞速发展背景下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与艺术鉴赏能力,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和完善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 教材教参: (一)教材:
许道军、葛红兵.创意写作:基础理论与训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二)教参:
1.马克·麦克格尔.创意写作的兴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娜妲莉·高柏.心灵写作.台北心灵工坊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文学写作与训练》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文学写作与训练 学时:48 学分:2
考核方式:第四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 课程内容简介:
文学写作与训练课程为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方向的专业必修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系统掌握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等不同文体的特点、规律与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其文学阅读与鉴赏的水平,培养其浓厚的文学创作的兴趣。具体要求是:通过阅读文学范本,使学生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通过具体的写作实践,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讲授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写作现象的观照相结合;理论知识教学与写作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通过一定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琚静斋著:《文学写作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二)参考文献
1.陈果安主编:《文学写作交城(第三版)》,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李娟主编:《文学写作实用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3.干天全,刘讯主编:《文学写作》,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刘海涛主编:《文学写作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文学院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公文写作与训练》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公文写作与训练 学时:48 学分:2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 课程内容简介:
《公文写作与训练》是面向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提高学生公文写作能力的基础课程。
该课程系统地介绍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公文写作的一般规律;同时通过大量的公文写作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党政机关公文及常用事务文书写作要领,按体式规范要求快速撰写各类公文;另外通过简介电子公文的产生过程,使学生了解电子公文的制作技巧和流转的方法,进而提高公文写作技能,为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议教材:
岳海翔主编,《公文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主要参考书:
1. 桂维民,岳海翔编著,《公文写作》,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2. 魏成春编著,《公文写作实用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3. 杨霞主编,《公文写作规范与例文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4. 高永贵主编,《公文写作与处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5. 章毅主编,《大学应用文写作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文学院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文案设计与写作》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文案设计与写作 学时:48 学分:2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文案设计与写作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引导学生全面、系统了解文案设计与写作的相关理论和具体原则,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和设计规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增强现代设计观念,使学生掌握字体设计、插图设计、色彩设计与编排设计的规律,深刻认识文案写作的特点和一般规律,掌握文案写作的主要方法和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教材教参:
1.王艺湘主编.平面创意设计与文案创作.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杨先顺、陈韵博、谷虹.广告文案写作原理与技巧.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3.[美]休格曼著.杨紫苏、张晓丽译.文案训练手册.中信出版社,2015. 4.罗伯特·布莱著.刘怡女、袁婧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5.孙芳编著.平面广告设计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6.李金蓉编著.广告设计与创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新闻采访与写作 学时:48 学分:2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 课程内容简介: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汉语言文学本科(非师范)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两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新闻采访不同阶段、新闻写作不同环节及不同类型新闻写作的特点与要求。在揭示和阐明新闻采访与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的同时,强化写作训练,突出新闻采访与写作训练的系统性、针对性、互动性。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达成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2.具有新闻思维和新闻价值判断能力,通晓新闻报道业务;3.能熟练运用各种新闻文体,能承担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 教材教参: (一)教材
刘海贵主编.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二)参考书目
1.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欧阳霞.新闻采访与写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丁柏铨.当代新闻文体写作[M].西安:陕西秘书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文化创意产业概论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将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历史背景、思想源流、产业构成、重点论域和未来趋势做出扫描、分析与透视,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知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其理论尚处于不断形成发展之中,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就不能完全局限于教材,应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不断补充新的理论成果。同时。本门课程作为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程,在教学中将应注重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注重学生文化创意理论和文化创意实践双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最终,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与管理所需要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教材教参: (一)教材
金元浦编著.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6. (二)教参
1. 李思屈,李涛著.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文化产业概论 第3版.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01.
2. 尹章池编著. 文化产业概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08. 3. 韩英,付晓青编著. 文化产业概论.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2.09. 4. 胡惠林主编. 文化产业概论.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5.09. 5. 欧阳友权主编. 文化产业概论.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06.
6. 吴存东,吴琼著.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01. 7. 石杰,司志浩.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8.08. 8. 夏学理主编;夏学理,秦嘉嫄,洪琬喻著.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1.03.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文化产业商业模式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第七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文化创意产业概论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的理论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一般原理和相关知识,还要让学生更具体、更深入地理解分析文化旅游、演艺、体育、动漫、数字内容以及全媒体等行业进行的具体领域的商业模式,并进而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因此,在讲清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原理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应特别加强案例分析与理解。同时,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原理,对于文化产业类其它课程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也要充分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中对于理论上和案例的难点,应注意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讨论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和主要教参:
1.教材:陈少峰、张立波,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 2.方志远,商业模式创新战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6
3.张立波、王鸿,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7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市场营销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 学时:32 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管理学 课程内容简介: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即在特定环境下,企业的市场营销调研为基础,选择目标市场,为满足消费者现实和潜在需求,所实施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活动过程。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培养学生既有牢固的基本理论素养,能够对策略层面的问题有清晰地认识和操作能力。课程作为文创专业的选修课程,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等知识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开发,发掘新的市场机会,有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和营销的能力。 教材教参:
1. 杨剑英主编.市场营销学(第四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1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精编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文化产业法规与政策》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文化产业法规与政策 学分:1
考核方式:考查
学时:16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引导、扶植与规范,需要法律为其提供良好的竞争与发展环境。《文化产业法规与政策》是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讲授国家文化产业的政策与法律法规。通过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市场准入制度和经营制度为内容的行业法律法规,具备与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密切关联的法律基本素养,能够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解决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材教参:
1.陈杰、闵锐武:《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
2.黄虚峰:《文化产业政策与法律法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3.林日葵:《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与典型案例分析》,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年
4.赵阳、徐宝祥:《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年 5.庹继光、李缨:《文化产业法律服务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演讲与口才》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演讲与口才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第一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普通话 课程内容简介:
《演讲与口才》是针对未开设普通话课程的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普通话强化训练的基础上,着重讲授演讲与口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表达技能,从理论到实践作全面的探讨。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普通话水平、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较全面的训练和实践,旨在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掌握相关训练科目的语言技巧,培养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中文表达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口才水平与演讲朗诵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各类商务、公务、政务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建议教材
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编:《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江苏版·第二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二)参考书
1.张锐、万里:《教师口语、教师口语训练手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3.陈旻、皇甫素飞主编:《普通话水平测试教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主编:《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5.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编:《普通话训练指导》,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刘伯奎、王燕编著:《口才与演讲技能训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刘建祥编著:《演讲与口才》,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刘金同等主编:《大学生实用口才与演讲(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吕行著:《言语沟通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欧阳友权、朱秀丽编著:《口才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0.孙海燕编著:《口才训练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谢伦浩著:《实用演讲技巧》,北京:同心出版社,2002年版。 12. 【美国】戴尔•卡耐基著:《当众演讲与沟通的艺术》,北京:北京群言出版社版,2005年版。
13. Rudolp F.Verderber &Kathleen S. Verderber:《演讲的艺术(1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英国】R•S•劳伦斯著:《现代演讲艺术技巧》,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学时:32理论课时 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课程内容简介: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汉语言文化创意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必修课。通过讲
授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种类、发展概况、代表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兴趣和感情,使其掌握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产生、发展和繁荣的历史文化,充实和完善作为文化创意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今后创意创作奠定理论基础。教学中介绍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脉络、重点讲授古代工艺美术品的特点、风格和演变,历史上各种用途、各种质地工艺美术品的发展概况及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工艺美术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掌握中国工艺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对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及现象深入研究,做出自己的评价。 教材教参:
1.海天著.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2005年版 2.高丰著. 《中国设计史》.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4年版
3.赵农著. 《中国艺术设计史》.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版 4.夏燕靖著. 《中国设计史》.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版
5.陈鸿俊,刘芳著 .《中外工艺美术史》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6.李泽厚 刘纲纪著. 《中国美学史》.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年5月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文化创意案例赏析》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文化创意案例赏析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文化创意产业概论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课程注重实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主要目的是通过成功的中外文化创意案例来总结经验,达到锻炼学生思维,启迪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文化创意的重要启示。课程提供的文化创意产业典型案例,分别代表了文化创意不同领域比较合理的创意操作模式,对于经典案例的剖析和解读,可以给学生提供有益的借鉴。课程对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产业创意开发操作模式,具备从事相关职业和研究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课程重视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教学等方法,教师与学生将通过对中外文化产业经典案例的解剖和复盘,从实践中学习文化产业的知识和理论。 教材教参:
1.陈文华. 文化创意案例教程.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04. 2.徐新桥著. 穿越鄂西圈 文化创意案例.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06.
3.李宇红,白庆祥编著. 文化创意经典案例教程.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04.
4.张 浩,张志宇著. 文化创意方法与技巧.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01.
5.王文革主编. 文化创意十五讲.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03. 6.马知遥,孙锐著. 文化创意和非遗保护.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4.01.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影视改编与文化创意》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影视改编与文化创意 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学时:32
先修课程:无 课程内容简介:
影视改编与文化创意系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于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本课程通过对中国影视剧改编历史的讲解,分析其中的文化审美意蕴与创新意涵,使学生了解中国影视改编的时代变迁与文化创新创意的逻辑关系,掌握影视改编中蕴含的美学的与历史的文化内涵,并由此来领悟与把握影视改编中的文化创意思路、方法与模式,提高学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与创新意识与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与艺术鉴赏能力,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和完善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教材教参: 教材:
自编讲义。 (二)教参:
1.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陆绍阳.中国当代电影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志敏.现代电影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文化创意产业概论 课程内容简介: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是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的选修课,与文化创意产业概论等课程关系密切。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文化遗产的含义、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概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原则与策略,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成功经验及案例分析,淮安地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现状。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一是系统学习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相关理论知识,全面了解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为学生从事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行业的工作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二是深入解读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案例,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文化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其文化产业管理水平;三是全面了解淮安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促进学生树立“服务地方”的理念,关注并参与到地方文化建设中去。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马奔腾:《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于海广、王巨山:《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二)参考文献
陈丽娟:《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制度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白庚胜:《文化遗产保护诠说》,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吴铮争:《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美]William J. Murtagh著,谢靖译:《时光永驻——美国遗产保护的历史和原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加]Bob mckercher、[澳]Hilary du cros著,朱路平译:《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英]Bernard M. Feilden、[美]Jukka Jokilehto著,刘永孜、刘迪等译,戴俭、张弛校:《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指南》,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赏析》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赏析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第四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面向文化创意产业专业非师范类学生开设的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选修类课程。目的是通过对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的学习、了解,进一步理解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立足理解本土的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作为教学出发点,以对民间艺术和文化传承的理解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情、理解能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水平。本课程主要教学特点:(1)系统性,注意教授民间艺术的基本理论观点。(2)实践性,强调对民间艺术创作的现场考察。(3)前沿性,涉及学术界近年来关注的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问题,这是理论热点问题。 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一)教材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赏析》,胡健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二)参考文献
1.张法:《中国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李宏复:《中国刺绣文化解读》,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
3.汪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年(2003~2013)》,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
4.范丹姆:《审美人类学:视野与方法》,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 5.王兴业:《民间智慧的启迪——民间造物艺术观念对现代设计的启示研究》,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
6.邢莉主编:《民间信仰与民俗生活》,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 7.邢莉:《摇篮边的祝福:中国诞生礼》,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8.周星主编:《中国艺术人类学基础读本》,学苑出版社,2011年。 9.李祥林:《神话·民俗·性别·美学——中国文化的多面考察与深层识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10.刘明亮:《北京798艺术区:市场化语境下的田野考察与追踪》,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
11.埃里克森:《小地方,大论题——社会文化人类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
12.吴秋林:《图像文化人类学》,民族出版社,2010年。
13.叶舒宪:《文学人类学教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14.方李莉主编:《中国见解——社会变迁中的知识运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15.洪颖主编:《田野中的艺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电脑图文设计》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脑图文设计 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课程内容简介:
目的:本课程主要介绍Adobe Photoshop这一专业图像处理软件,通过该软件的学习能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掌握专业处理图片的操作方法。
主要内容有:1.数字图像处理基础知识2.图像编辑的基本方法3.色调与色彩4.图层的运用5.图形与图像的绘制6.路径的概念和应用7.文字的应用8.滤镜的使用9.通道与蒙版10.图像处理的高级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软件及操作流程。 2.能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实现设计草图或创意构思的呈现。 3.能够独立完成设计方案的修改、展现,并表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美感。
通过讲解辅导与实验练习,要使学生能对该软件熟练掌握操作方法、灵活应用知识技巧。 教材教参:
1.肖静 著,《中文版Photoshop CC图像处理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年6月出版)
2.张梅,何福贵著,《Adobe Photoshop CS6图像设计与制作技能实训教程》,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09月出版 )
考核方式:考查
3.刘悦 著,《Adobe Photoshop CS6图像设计与制作技能基础教程》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5年01月出版 )
5.徐文祥著,《Photoshop CC图像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02月 出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摄影摄像基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摄影摄像基础 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 课程内容简介:
摄影和摄像,是技术也是艺术,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摄影摄像基础》是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的选修课程,内容包括照相机的结构与使用、拍摄基本技术、摄影用光、摄影构图、摄像机的基本操作、剪辑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照相机和摄像机的性能、选择和使用等基础知识,掌握照相机和摄像机的基本操作,学会构图、用光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摄影摄像实践中的应用,能分析和鉴赏摄影、摄像作品,提高审美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考核方式:考察
教材教参:
1.《摄影摄像基础》,燕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07月。
2.《大学摄影基础教程》,张宗寿、彭国平,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年01月。
3.《电视摄像》,任金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01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新媒体设计》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新媒体设计》 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电脑图文设计》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出发,既从理论角度系统把握新媒体理论背景、组成部分、市场需求、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进一步巩固电脑图文设计、文化创意专业知识,以促进学生战略性设计思维的形成,也从实践的角度,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剖析以及具体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对新媒体的全新认知,并能进行项目的开发与制作,提高审美品位和掌握设计规律,并促进团队合作能力的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教材教参:
1、David Wood(大卫·伍德) 编著,孔祥富 译,《国际经典交互设计教程:界面设》,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2、贾京鹏著,《中国高校“十二五”数字艺术精品课程规划教材——界面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3、创锐设计编著,《photoshop CC移动UI界面设计与实战》,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
4、张小玲,张莉主编,《UI界面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考核方式:考查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视频短片制作》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视频短片制作 学时: 32课时 学分:2 先修课程: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文创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内容包括视频短片概念、视频短片的发展现状,视频短片的制作要求和美学特征。也包含关于影视剧作、蒙太奇、视听创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掌握视频短片制作的基本手法,对影视叙事艺术样式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使学生具备作为主创完成视频短片从策划到制作完成的能力。
教材教参:
1.卡茨著《从构思到银幕:电影镜头设计》,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版 2.格罗斯著《拍电影:现代影像制作教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年版
考核方式:考查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展示设计案例欣赏》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展示设计案例欣赏 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综合艺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展示设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展示设计和相关学科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展示设计意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展示策划设计的能力,为未来从事专业设计研究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展示设计的理论和设计基本方法,了解和掌握空间塑造在展览设计中的重要作用,限定空间的处理、利用、改造,培养学生在学习展示设计中掌握用什么内容、哪些展品、采用何种设备、运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段来表现陈列主题,达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教材教参:
1.章晴芳 编著,《商业会展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 2.黄建成 编著,《空间展示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3.蔡涛 编著,《传达空间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出版) 4.施徐华 编著,《展示空间设计》,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出版)
考核方式:考查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批评史 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文学理论 课程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批评史》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方向的选修课。要求学生有相应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知识储备。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试图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理论的系统介绍与重点分析,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民族特色与内在规律,使学生具备清晰的文学批评史线索,初步掌握民族文艺批评话语,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提高对古代文艺现象、作家作品的分析、评价、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审美价值观。
考核方式:第七学期考查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 教材
邹然《中国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二)主要参考书
1、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2、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3、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4、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5、吴枝培《中国文论要略》,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6、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 7、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
8、朱自清《诗言志辨》, 开明书店1947年
9、罗根泽《罗根泽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10、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 11、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
12、汪涌豪《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13、张海明《回顾与反思——古代文论研究7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4、陆海明《古代文论的现代思考》,北岳文艺出版社1998年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西方现代批评方法》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西方现代批评方法 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文创系、文秘系、对外汉语系的专业选修课。主要内容涉及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主要的批评流派及批评方法,具体包括计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读者-接受、女性主义批评等六种,着重介绍各种批评方法的操作模式,同时兼顾主要理论观点的梳理与讲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20世纪西方现代批评的发展脉络、基本特点以及主要批评方法的范式与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批评方法分析具体文本的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较为深入地认识20世纪以来有别于传统文学研究的各种现代文学批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批评理论对文学文本进行深度阐释的能力,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创作、鉴赏与批评活动。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自编 (二)教参:
伍蠡甫选编:《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王逢振主编:《2001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
[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考核方式:第五学期考查
赵一凡:《欧美新学赏析》,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文心雕龙>精读》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文心雕龙》精读 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师范)、文创系、文秘系的专业选修课。《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本课程试图以点带面,以《文心雕龙》文本为中心,适当拓展,既联系文学史,又联系文论史,使学生对《文心雕龙》中的重点篇目有比较切实的感受。通过讲读文本,带领学生走进原典,帮助他们理解《文心雕龙》的核心思想和批评方法,培养他们阅读传统文学理论著作的兴趣,使学生对刘勰的文学思想及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材教参:
1.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中华书局,1957年版。 2.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4.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中华书局,1962年版. 5.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6.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7.赵仲邑:《文心雕龙译注》,漓江出版社,1982年版。 8.周振甫:《文心雕龙选译》,中华书局,1980年版。
考核方式:第五学期考查
9.黄 侃:《文心雕龙札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
12.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3.杜黎均:《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研究和译释》,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国美学 学分:2
先修课程:文学理论、美学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讲述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历程,使学生理解中国古典美学完全不同于西方美学的认识论知识体系,而是一种生命哲学,把宇宙和人生视为一体。深入理解中国美学超越现象本体结构的哲学基础,理解中国美学的时间观念是中国人宇宙观的体现,审美之所以是体验而不是认识的根本原因,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是和谐,妙悟是中国智慧的最高层次。
重要关键点:
1.全课程分为十章,分别归纳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历程以及核心问题。 2.以美学史为坐标系,在不同时代节点上突出古典美学的转折。
3. 中国美学超越现象本体结构的哲学基础,这是理解中国古典美学的关键,教学中对此要反复提及,并注意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讨论相结合,以此加深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理解,并由此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张法:《中国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参考文献
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61. 郭锐.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
蒋绍愚 曹广顺.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商务印书馆,1995. 陆志韦.汉语构词法.科学出版社,1957.
学时:30
考核方式:第六学期考查
吕叔湘.1942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56.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94.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
赵元任.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
吴福祥.近代汉语语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汉语音韵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汉语音韵学 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文创专业、文秘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音韵学是汉语传统语言学门类之一,主要研究汉语声、韵、调特点及其历史演变规律。从断代上分,共有上古音、中古音、近古音和现代音四部分。上古音是以《诗经》为代表的语音系统;中古音以《广韵》为代表;近古音以《中原音韵 》为代表;现代音以《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标识的北京语音为代表。学习音韵学,可以对汉语不同时期语音系统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更好地研究现代汉语方言、汉语韵文史、古文字学,学习训诂学都有较大帮助。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二)参考文献
1.《王国维美学论文集》,湖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 2.《梁启超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3.《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4. 《刘师培卷》,中华书局,1996年版.
5.《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 6. 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7. 蔡仪:《美学论著初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 8. 李泽厚:《美的历程》,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
考核方式:第四学期考查
9. 高尔泰:《美是的自由的象征》,人民出版社,1986年。 12.张法:《美学导论》,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汉语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汉语史 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面向汉语言文学(师范)、文秘系、文创系学生开设的一门语言选修类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语法分析能力为教学出发点,以历史分期为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上古、中古、近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语言现象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语言类论文撰写水平。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1)系统性,注意教授全面的汉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2)实践性,注意选取方言和近代汉语语料,让学生实践操作,以便于顺利掌握语法分析要领。(3)前沿性,涉及的学术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学生确立毕业论文选题打好基础。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2005. (二)主要教参
刘晓南,《汉语音韵学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1999年。 李新魁,《中古音》,商务印书馆,2000年。
考核方式:第五学期考查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汉语修辞学》课程简介
考核方式:第四学期考查
课程名称:汉语修辞学 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文创专业、文秘专业、汉语国际教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修辞活动与修辞学、语言环境、修辞原则、语言变体与同义手段、意义修辞、语音修辞、句式修辞、修辞格式、语言风格、篇章修辞等内容。本课程以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汉语修辞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把握汉语修辞的基本规律,以增强修辞表达、修辞理解能力和修辞批评水平以及学术研究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语文素质的目的,为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语言文字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现代修辞学》,王德春、陈晨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二)参考文献
1.《广义修辞学》,谭学纯、朱玲著,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 2.《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3.《汉语修辞学》(修订本),王希杰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 4.《修辞学通论》,王希杰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5.《大学辞章学》,陈满铭名誉主编、郑颐寿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6.《大学修辞学》,王德春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4年。 7.《汉语风格学》,黎运汉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8.《现代汉语语体修辞学》,黎运汉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
9.《中国修辞学通史》(五卷),郑子瑜、宗廷虎、陈光磊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汉字与中国文化 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主要面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文创专业、文秘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中国文化近二百年来遭受了严峻的考验,已经和正在获得新生。近代以来,中华文化不但暴露了它的封闭愚昧落后挨打的一面,更显示了它的坚韧性、包容性、吸纳性,自省能力、应变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没有汉字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就这个意义上讲,令国人自豪的四大文明都是汉字这个大发明的衍生物。由于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治学、文化、科技和历史才得以记载和流传至今;人类的思想、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才得以广泛传播和日益提高;人类的智慧才得以充分发挥;人类社会才越来越光辉灿烂、丰富多彩。
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研究的定义,汉字文化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相关要求,让学生了解汉字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的承载历史。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何九盈主编:《汉字文化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二)参考文献
1. 刘志基著:《汉字——中国文化的元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王继洪著:《汉字文化学概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考核方式:第五学期考查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比较文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比较文学 学分:2
学时:32
考核方式:第七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 课程内容简介:
比较文学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师范)专业高年级本科教学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专业必修课外国文学的后续课程。开设本课程的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文创系、文秘系 、对外汉语系。与外国文学和西方现代派文学两门课程共同构成完整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体系。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了解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史,掌握主要的几大学派和基本的研究范畴,并在深入研读经典的比较文学个案研究范本的基础上,体会可比性这一比较文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师范类学生要通过本课程具备对比较文学学科性质的认知和在比较视域中做文学研究的意识,以培养探寻文学总体规律的科研能力。比较视域也能有助于他们理解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文学的教材单元;更深入地结合比较文化和比较诗学来解读相关文本。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二)参考文献
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陈敦、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刘献彪、刘介民:《比较文学教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朱维之.《中外比较文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北京出版社,1988.
乐黛云.《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饶芃子.《中西比较文艺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温儒敏等编.《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张法.《跨文化的学与思》.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李万钧.《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6分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谢和耐.《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碰撞》.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安田朴.《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商务印书馆,2000. 沈定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商务印书馆,2001. 周发祥、李岫主编.《中外文学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李岫 秦林芳主编.《二十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上、下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曾小逸主编.《走向世界文学.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范伯群、朱栋霖主编.《1898—1949年中外文学比较史》(上下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张大明编著.《西方文学思潮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孙景尧.《简明比较文学——“自我”和“他者”的认知之道》.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葛桂录.《雾外的远音——英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钱林森.《光自东方来.法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王 宁、葛桂录等.《神奇的想象.南北欧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王晓平.《梅红樱粉.日本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汪介之、陈建华.《悠远的回响.俄罗斯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2.
卫茂平、马佳欣、郑霞.《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郁龙余主编.《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张 弘等.《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孟昭毅.《丝路驿花.阿拉伯波斯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三联书店,2001.
唐正序、陈厚诚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王锦厚.《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学》.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 学分:2
先修课程:外国文学 课程内容简介:
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师范)专业高年级本科教学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专业必修课外国文学的后续课程。开设本课程的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文创系、对外汉语系。外国文学课程受学时所限只讲授到19世纪,续之以本课程和比较文学课程共同构成完整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体系。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了解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广泛阅读经典的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品。师范类学生要通过本课程培养对西方现代文学的认知和文学鉴赏能力,以把握西方文学的总体风貌,熟悉文学创新和文本解读的现代范式。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袁可嘉.《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二)参考文献
何仲生、项晓敏.《欧美现代文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刘象愚等主编《.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曾艳兵.《西方后现代文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伍蠡甫.《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
柳鸣九主编.《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尼采.《悲剧的诞生》.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学时:32
考核方式:第八学期考查
袁可嘉.《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 郑克鲁、董衡巽.《新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学林出版社 ,2008. 王宁.《 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名著导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外国戏剧经典导读》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外国戏剧经典导读 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外国文学 课程内容简介:
外国戏剧经典导读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师范)专业高年级本科教学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专业必修课外国文学的后续课程。开设本课程的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文创系、对外汉语系。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了解西方戏剧发展史,掌握主要的戏剧理论,以深入研读经典的西方戏剧文本为本课程的核心。并预设通过学生对戏剧片段的排演,场景化地加深学生对西方戏剧文化的基本价值的感性认知。课程设置的戏剧专题,以欧洲戏剧史为经,以代表作家作品为纬,理论学习和文本细读结合。师范类学生要通过本课程熟知西方戏剧发展脉络,具备细读戏剧经典的能力和相关的科研能力。戏剧片段的排演也有助于他们锻炼写作、朗诵、团队合作等各项技能。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季中扬、赵峻、杨旺生:《西方戏剧经典作品选讲》,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二)参考文献
廖可兑:《西欧戏剧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版。 吴光耀:《西方演剧史论稿》,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 郑传寅、黄蓓:《欧洲戏剧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余秋雨;《世界戏剧学》,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考核方式:第五学期考查
周靖波主编:《西方剧论选》,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莱辛:《汉堡剧评》,张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尼采:《悲剧的诞生》,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罗伯特·科恩:《戏剧》,费春放主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阿契尔:《剧作法》,吴均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4年版。
米歇尔·普吕讷:《荒诞派戏剧》,陆元昶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河登竹志夫:《戏剧概论》,陈秋峰,杨国华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
《外国剧作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外国当代剧作选》,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年版。
《契诃夫戏剧选》,焦菊隐译,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版。 《易卜生戏剧选》,潘家洵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 《王尔德戏剧选》,钱之德译,广州: 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 《奥尼尔剧作选》,欧阳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梅特林克:《青鸟》,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布莱希特戏剧选》,高士彦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诺贝尔文学奖经典导读》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诺贝尔文学奖经典导读 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外国文学 课程内容简介:
《诺贝尔文学奖经典导读》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乡村教师、文化创意、汉语国际教育方向的选修课,是对《外国文学》这门专业必修课的延伸和深化。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试图从新世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中精选出《米格尔大街》、《船夫日记》、《福》、《钢琴教师》、《送菜升降机》、《我的名字叫红》、《金色笔记》、《流浪的星星》、《记忆看见我》、《亲爱的生活》等经典作为解读对象进行导读,引导学生以当代人的视角关注当代的世界文学 ,促使学生广泛接触异质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当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跨文化分析鉴赏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审美价值观。 教材和主要教参: 教材:
自编 教参:
1.肖淑芬:《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大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2.陈焘宇主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鉴赏大成》,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3.赵江云:《生命的困境与忧思: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撷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年版。
4. 高莽:《桂冠: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肖像和传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
考核方式:第四学期考查
5. 毛信德:《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与获奖演说全集》,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 刘硕良:《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传略》,桂林:漓江出版社,2013年版。 7. 刘硕良:《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论》,桂林:漓江出版社,2013 年版。 8. 陈春生:《擎着光明的火炬:诺贝尔奖和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9. 朱约瑟、傅翔:《我们经历了世界与一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讲演精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0. 兰守亭:《诺贝尔文学奖百年概观》,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11. 苏鹰、甘润远、李丽:《精神生活的孤独图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00年图说》,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鲁迅精读》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鲁迅精读 学分:2
学时:32
考核方式:第五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史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于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开设本课程的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文创系、文秘系。本课程是在学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等基础课后所设置的一门提高课,具有专题性和综合性,与文学理论、美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课程都有着密切联系。内容包括鲁迅研究历史的介绍、鲁迅小说、杂文、散文诗等的理论探讨、鲁迅美学思想以及鲁迅与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的关系的论述。授课中要对鲁迅作综合性的专题学习和探讨,即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来把握鲁迅的文学作品、思想精神和艺术创造活动。希望学生善于运用过去学过的课程知识,加深对鲁迅的理解,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体会鲁迅之于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自编讲稿 (二)主要参考书
1.林贤治:《人间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2.吴俊:《暗夜里的过客:一个你所不知道的鲁迅》,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
3.曹聚仁:《鲁迅评传》,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
4.王富仁:《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 5.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6.周作人:《鲁迅小说里的人物》,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7.冯光廉等主编:《多维视野中的鲁迅》,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8.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
9.钱理群:《心灵的探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10.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11.袁盛勇:《鲁迅:从复古走向启蒙》,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 12.林贤治:《鲁迅的最后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3.王宏志:《鲁迅与“左联”》,新星出版社,2006年。
14.廖诗忠:《回归经典——鲁迅与先秦文化的深层关系》,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
15.李城希:《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接受 偏离 回归》,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16.朱崇科:《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其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
17.郑家建:《被照亮的世界——<故事新编>诗学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
18.李长之:《鲁迅批判》,北京出版社,2003年。
19.竹内好著,孙歌编,李冬木等译:《近代的超克》,三联书店,2005年。 20.薛毅等编:《鲁迅与竹内好》,上海书店,2008年。 21.王润华:《鲁迅小说新论》,学林出版社,1993年。
22.夏志清著,刘绍铭等译:《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23.李欧梵著,尹慧珉译:《铁屋中的呐喊》,岳麓书社,1999年。 24.朱崇科:《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人民出版社,2011年。 25.吴海勇:《时为公务员的鲁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6. 朱晓进、杨洪承主编:《鲁迅研究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张爱玲精读》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张爱玲精读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第七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课程内容简介:
《张爱玲精读》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文创系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以张爱玲创作的小说、散文乃至于剧本为研读对象,剖析张氏在女性、现代、都市等多重维度上的写作意义,研究张氏跨越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界限以及承前启后的文学之功。课程期待通过对张氏作品全方位的研讨,以诚实、客观的态度解析张氏神话之秘密,在祛魅之时重新打量张爱玲及其文字,让精读成为重新发现的愉悦旅程。本课程提倡开放的文学批评观,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评论能力;通过专题设置,不仅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而且培养其团队协作的精神。 教材和主要教参: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13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2.阅读张爱玲书系:《再读张爱玲》(刘绍铭等编)《替张爱玲补妆》(水晶著)《落地的麦子不死》(王德威著)《张爱玲的风气》(陈子善编)《记忆张爱玲》(陈子善编),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
3.张惠苑:《张爱玲年谱》,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现当代戏剧经典精读》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现当代戏剧经典精读 学分:2
学时:32
考核方式:第四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史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系汉语言文学(师范)、文创系、文秘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本课程是在学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等基础课后所设置的一门提高课,具有专题性和综合性,与文学理论、美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课程都有着密切联系。本课程主要选取自1917年以来的现当代经典戏剧篇目16篇。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该剧作所能体现的戏剧理论思想和戏剧艺术观念,又要探讨作品的独特性和丰富意蕴,同时还要设定某种舞台演出情景以及切实可行的演出实践。引导学生在学习时要善于运用过去学过的所有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对现当代戏剧经典作品的进一步理解,感受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体会戏剧之于现代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自编讲稿 (二)主要参考书
1. 田本相:《中国话剧百年图史(上下),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 2. 黄会林:《中国百年话剧史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3. 宋宝珍:《中国话剧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4. 余秋雨:《中国戏剧史》,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
5. 郭涤主编:《中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6. 王培元编选:《中华戏剧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年。 7. 张健主编:《二十世纪中国话剧经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8. 张健:《中国现代喜剧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9. 郭涤主编:《中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新世纪文学批评》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研究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第七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课程内容简介:
新世纪文学系汉语言文学(师范)、文创系、文秘系、对外汉语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新世纪文学是指自2000年以来一直正在发生的文学。“新世纪文学批评”是一门研究新世纪文学现象以及作家作品的课程,诺贝尔文学奖热、底层写作、网络文学等等现象自是关注要点之一,而当前最为活跃的作家莫言、贾平凹、王安忆乃至80后、90后作家都将是批评焦点。本课程力求勾勒新世纪文学的发展变化,期待建构比较系统、全面、且深入的有关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观念,将新世纪文学的生动与丰富性充分展示出来,传达出新世纪文学的当下性与活泼的生命感。本课程提倡开放的文学批评观,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评论能力;通过专题设置,不仅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而且培养其团队协作的精神。 教材和主要教参:
1、张未民 孟春蕊 朱竞编:《新世纪文学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2、邵燕君:《新世纪文学脉象》,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3.孟繁华:《文学革命终结之后——新世纪文学论稿》,北京:现代出版社2012年版。
4.邵燕君:《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小说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5.王先霈编:《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若干情况的调查报告》,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乡土文学与地域文化》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乡土文学与地域文化 学分:2
学时:32
考核方式:第八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史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开设本课程的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文创系。于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本课程是在学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等基础课后所设置的一门提高课,具有专题性和综合性,与文学理论、美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课程都有着密切联系。地域文化不仅影响作家的创作个性,同时也是乡土文学创作的文化源泉。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形成了乡土文学作家们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内容,而对风俗习惯的描述和方言土语的使用,则使得乡土文学作家们深入直观地表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本课程主要选取自1917年以来的九个地域文化版块影响下的乡土小说群,即浙东文化群落、湘楚文化群落、巴蜀滇黔文化群落、关东文化群落、秦晋文化群落、齐鲁文化群落、燕赵文化群落、吴越文化群落、中原文化群落。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富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个案,探讨作品中民俗民风民情(衣食住行用等等细节)所寄寓的现实意义和文化精神。从乡土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勾连中寻找文化创意的规律,汲取文化创意的灵感,推进文化创意的实践。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自编讲稿 (二)主要参考书
1. 朱晓进:《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 2. 李继凯:《秦地小说与三秦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年。
3.李炎超、 吕晓洁:《中原文化视阈下的河南当代乡土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4.范家进:《现代乡土小说三家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 5.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2007年。 6.陈继会:《中国乡土小说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
7.赵园:《地之子:乡村小说与农民文化》,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年。 8.刘伟铿:《地域文化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 9.刘开美:《地域文化与地方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15年。 10.权锡焕:《中国地域文化研究》,岳麓书社,2007年。 11.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2007年。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网络文学研究》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网络文学研究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第三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内容主要涉及网络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网络文学的媒介与载体;网络文学形态;网络文学的特征;网络文学创作;网络文学传播、欣赏与批评;网络文学功能与价值;网络文学的局限;新世纪网络文学的建构等。网络文学是伴随着科技时代到来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网络文学借助网络这个虚拟空间而导致文本中呈现出来的“双重虚拟性”,决定了无论是网络文学的创作,还是欣赏、批评等文学活动环节,较之传统文学都表现出来截然不同的特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普及网络文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引导学生正确接触网络文学,懂得创作和欣赏网络文学作品,提升大学生网络文学的基本素养,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自编讲义 (二)主要教参
1.梅红:《网络文学》,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年3月第1版。 2.刘克敌:《网络文学新论》,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 3.苏晓芳:《网络小说论》,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4.马季:《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版。
5.谭得晶:《网络文学批评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6.欧阳友权:《网络与文学变局》,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4年5月版。 7.欧阳友权:《比特世界的诗学》,长沙:岳麓书社,2009年10月版。 8.马季:《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诗经>精读》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语言文字专题研究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第五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类课程。目的是教授系统的《诗经》和先秦诗歌创作艺术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是诗歌。《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上古文化。《诗经》极具朴素的特质,有大量的名篇佳作值得学习、研究。古代文学课程中所学的有关《诗经》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诗经》的好奇和学习的欲望。本课程以诵读为主,辅以欣赏性的解读,使学生熟读、背诵《诗经》的名篇佳作,了解《诗经》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艺术特色,了解掌握《诗经》研究领域具有争议性的论题,引导学生在学习欣赏《诗经》的基础上,逐步引起对研究《诗经》的兴趣。
教学中先以欣赏入手,精选《诗经》中内容和艺术上的上乘之作,通过欣赏,逐步引起学生对《诗经》的兴趣,然后进入《诗经》研究方面的教学。先介绍《诗经》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然后讲解与《诗经》研究有关的重要概念和文化、历史知识,最后进入到核心环节:精读。同时引导带领学生做一些初步的、尝试性的《诗经》研究。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严明著《诗经精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1月。 程俊英著《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9月。 陈子展著《诗经直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朱熹著《诗经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1月。 (二)参考文献
《诗经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6月。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6月。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2003年12月。 闻一多《诗经通义》,岳麓书社,1998年11月。 高亨《诗经今注》,中华书局,2000年2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楚辞>精读》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语言文字专题研究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第五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类课程。目的是教授系统的《楚辞》和先秦诗歌创作艺术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是诗歌。《楚辞》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上古文化。《楚辞》极具朴素的特质,有大量的名篇佳作值得学习、研究。本课程以诵读为主,辅以欣赏性的解读,使学生熟读、背诵《楚辞》的名篇佳作,了解《楚辞》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艺术特色,了解掌握《楚辞》研究领域具有争议性的论题,引导学生在学习欣赏《楚辞》的基础上,逐步引起对研究《楚辞》的兴趣。
教学中先以欣赏入手,精选《楚辞》中内容和艺术上的上乘之作,通过欣赏,逐步引起学生对《楚辞》的兴趣,然后进入《楚辞》研究方面的教学。先介绍《楚辞》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然后讲解与《楚辞》研究有关的重要概念和文化、历史知识,最后进入到核心环节:精读。同时引导带领学生做一些初步的、尝试性的《楚辞》研究。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1月。 朱熹著《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1月。 (二)参考文献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6月。 游国恩《屈原与楚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黄震云《楚辞通论》,中华书局,2003年12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论语>精读》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论语精读 学分:2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 课程内容简介:
“论语精读”课程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文创系、文秘系、对外汉语系专业方向的选修课,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课程。《论语》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最重要的经典,也是每个传统中国学生必读的经典。科举制度废除以后,传统经典的学习逐渐淡出学校课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人对传统文化与的兴趣日增。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的关系越来越多受到国人的关注。但由于语言障碍的限制,影响了更多人对经典的兴趣。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能力,让学生全步掌握《论语》的内容,通过对《论语》原文的解读,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经典,熟悉经典。本课目的在于向学生讲授《论语》原文,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传统经典的魅力。了解先圣的人生智慧,了解《论语》对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的影响。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 (二)参考文献
1.孙钦善:《论语本解》,北京:三联书社,2009年版。 2. 程树德:《论语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3. 刘宝楠:《论语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 4.俞樾等著:《古书疑义举例五种》,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 5. 黄怀信:《论语汇校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6.于丹:《论语心得》,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7.唐作藩著:《音韵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学时:32
考核方式:第四学期考查
8.洪诚著:《训诂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9.[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0.程千帆著:《校雠广义》,济南:齐鲁书社,1998年版。 11.高明:《古文字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12.《十三经注疏》(阮刻本影印),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13.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
14.阴法鲁编著:《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老子>精读》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论语精读 学分:2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 课程内容简介:
“老子精读”课程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乡村师范)专业、文创系、文秘系等专业方向的选修课。《老子》文字简练,语言深奥,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影响较大的经典,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思维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较大影响。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能力,让学生全步掌握《老子》的内容,通过对《老子》原文的解读,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经典,熟悉经典。了解中国传统辩证思维,了解《老子》对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的影响。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二)参考文献
1.熊铁基:《老子集成》,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 2. 高亨:《重订老子正诂》,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3. 朱谦之:《老子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 4.高明:《帛书老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
5. 彭浩:《郭店楚简老子校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6.洪诚著:《训诂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7.[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8.程千帆著:《校雠广义》,济南:齐鲁书社,1998年版。 9.高明:《古文字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10.《十三经注疏》(阮刻本影印),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学时:32
考核方式:第四学期考查
11.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
12.阴法鲁编著:《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唐诗研究》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唐诗研究 学分:2
学时:32
考核方式:第五学期考察
先修课程:前秦——明清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悉唐代有代表性的诗人及其诗作,掌握唐诗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多样化的风格特征。一者使学生能够扫除诗词阅读中的障碍,提高阅读古典诗词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中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二者使学生对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遗产——唐诗——有所了解,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提高精神文明的修养。
依照唐诗演进的历程,以经典的唐诗选本为选材范围,选取代表诗人的经典诗篇,进行细致的文本解析,以此来领略唐诗的精华所在。要注意的问题是:以领略典范的唐人诗作为重点,以理清唐诗的演进脉络为难点,辅之以一定的电化教学手段,力求取得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材教参: (一)教材:
沈松勤,胡可先,陶然《唐诗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二)主要参考书:
[1] 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 [2] 施蛰存《唐诗百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 喻守真编注《唐诗三百首详译》,中华书局,1985年版。
[4] 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1~5),中华书局,1987、1989、1990、1995年版。
[5]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03年版。
[6] 王运熙、杨明《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7] 吴功正《唐代美学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 许总《唐诗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9] 余恕诚《唐诗风貌》,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宋词研究》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宋词研究 学分:2
学时:32
考核方式:第七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课程内容简介:
《宋词研究》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与文创专业的选修课程。主要全面系统讲授唐宋词的相关知识。课程教学目和任务是:通过对唐宋词有关研究问题及研究成果的系统讲授,帮助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唐宋词的体性特征与艺术追求,了解唐宋词的发展与社会诸因素之间的互相关系,建构宋词知识体系,使学生具备关于宋词的全面系统的知识、具备辨析宋词重要命题的能力、具备搜索文献的能力,探索研究问题的初步能力、具备宏观思考问题的能力、具备阅读宋词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教材教参: (一)教材:
自编讲义 (二)参考书:
1.詹安泰《宋词散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薛砺若《宋词通论》,上海书店1985年版。 3.胡云翼《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4.张兵《宋词浅说》,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 5.邓乔彬《宋词与人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6.沈祖棻《宋词赏析》,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7.沈家庄《宋词的文化定位》,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西游记>精读》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西游记精读 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内容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本课程的性质为汉语言文学(师范)、文创系、文秘系专业选修课。
考核方式:第八学期考查
本课程知识组织结构:包括中国古代小说的源流、作家的生平思想、生活时代背景、原著文本全部、学界主要研究成果。
2本课程主要内容:宏观概论中国小说发展历程;鸟瞰学界研究成果得失;
解析研究原著文化创意。
3本课程教学目标:全面了解《西游记》情节内容,熟悉其中的人物形象,深入理解《西游记》的思想内容,理解其典型人物的意蕴和历史意义,深入了解《西游记》的艺术成就,如情节构思、语言特色、写实小说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等。在具体文本解读学习基础上,培养学生十大能力, 在综合研讨原著基础上发现原著文化创意,获得真理启示。 教材和主要教参: (一)教材
自编讲义 (二)主要教参
1.吴承恩著《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唐僧取经》唐卫寰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0年12月版。 3.《吴承恩小传》 苏兴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1年8月版
4.《西游记及明清小说研究》 苏兴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12月版 5.《牛魔王佛门渊源考论》 陈洪 南开学报1992年2期 6.《苦海与极乐》 李安纲著 东方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7.《西游记与中国政治》 萨孟武著 岳麓书社 1998年9月版 8.《漫说西游》 张锦池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1月版
9.《英雄之死与美人迟暮》 孙绍先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9月版 10.《志怪小说与人文宗教》王连儒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版 11.《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 吴光正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12.《西游记资料汇编》 朱一玄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12月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运河诗文研究》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运河诗文研究 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内容简介:
明清以来,淮安地区成为京杭大运河上最为重要的节点城市之一。繁忙的漕运带动了商业繁荣、城市发展。淮安也随之成为运河上人文荟萃、诗人云集的文化中心。本课程立足于明清时代的淮安地区,全面细致地对诗人诗作、诗歌社团、总集别集予以介绍,并精心挑选大量优秀作品,予以鉴赏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文学艺术间的互动与促进关系,提升文化修养,提高欣赏品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成以下三方面的目标:1.了解运河漕运简史及淮安城市的历史变迁史。2.了解明清淮安运河诗歌史。了解部分诗人诗作、诗社、总集的基本情况。3.通过研习精彩诗文,更好地把握中国诗歌精神,提高诗文鉴赏水平,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质水平。 教材教参:
《明清淮安诗歌与地方文化关系》周薇著,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版 《漕运史话》江太新,苏金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山阳诗徵》丁晏原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养一斋诗话》(清)潘德舆著中华书局2010年版
考核方式:考查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汉魏六朝士风与文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汉魏六朝士风与文学 学分:2
学时:32
考核方式:第五学期考查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 课程内容简介:
《汉魏六朝士风与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一门重要的选修课程。汉魏六朝时期充满人格魅力,其文学成就是古代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在古代文学史基础上,从文人士大夫社会风气所尚这一角度,深入剖析此期文学发展演进,不仅是建设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也是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本课程通过理论与个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汉魏六朝时期的重要作家、文体演变、思潮兴替、文学流派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
本课程在描述汉魏六朝文学史承传流变的过程中,牢牢抓住文学创作者——文人士大夫这个核心要素,以大作家的个案研究带动传统文学史的教学,阐述文学史的演变过程。注意寻绎中国文学史发展的规律,努力通古察今,为当代文学的创作提供借鉴。
本课程将采用精讲与讨论相结合的讲授方式,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给以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提高教学效率。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并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以扩大学生学术视野,促进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学术潜质。
本课程学习对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第一,可以使本专业学生对中国文学历史发展演进的脉络有更为准确的了解,对重要作家、作品、流派的地位及相应的价值表现有一个历史观念上的总体把握;第二,可以使本专业学生提升文化底蕴,强化科学研究的能力与独立探索的精神,满足
社会对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为学生审视自我、沟通人际关系、发挥文化优势,更好地胜任各种社会工作提供帮助;第三,可以使本专业学生树立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本课程学习须注意以下内容: 第一,尽可能广泛地联系生活实际,从而理解文学史上的的重要作家及其文学创作。 第二,要把汉魏六朝文学发展演进放在整个社会文化史过程中去理解,探索文人士大夫阶层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这样才能融会贯通,形成科学的认知结构。第三,学会方法总结,能尝试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古代文学史问题。 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一)建议教材
钱志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二)主要参考书
1.《二十四史》,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
2.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3.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中华书局,2011. 4.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2011. 5.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2007. 6.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王伊同:《五朝门第》,中华书局,2006.
8.蒙思明:《魏晋南北朝的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9.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0.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11.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2007. 12.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 13.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 14.萧统:《文选》,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5.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6.曹旭:《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7.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18.曹道衡:《汉魏六朝文学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9.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中华书局,2002. 20.王钟陵:《中国中古诗歌史》,人民出版社,2005. 21.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6. 22.吴小平:《中古五言诗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23.梅家玲:《汉魏六朝文学新论——拟代与赠答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4.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5.(日)川胜义雄:《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徐谷芃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6.(日)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韩升等译,中华书局,2008.
27.(日)吉川忠夫:《六朝精神史研究》,王启发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28.(美)宇文所安:《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田晓菲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29.(荷)D.佛克马、E.蚁布思:《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俞国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0.(加)斯蒂文·托托西:《文学研究的合法化》,马瑞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1.(法)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包亚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2.(法)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与结构》,刘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旧体诗词习作》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旧体诗词 学分:32 先修课程:无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结合知识性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的课程,旨在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对联、诗钟、旧体诗词的基本知识。了解声律、对仗、平仄、用韵等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能够明确辨析旧体诗歌各种文体,各种常见词牌。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创作对仗工整,主题明确的对联和诗钟。能够写作符合平仄格律的七绝、小令等旧体诗词的基本文体。能够结合实物赏鉴题画诗。从而达到培养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 教材教参:
1. 建议教材
王力《诗词格律》中华书局 2000 2. 主要参考书
张中行 《诗词读写丛话》,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启功《汉语现象论丛》 中华书局 2005
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学时:32
考核方式:考查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汉字书写训练(毛笔、钢笔)》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汉字书写训练(毛笔、钢笔) 学时:48 学分:0.8 先修课程:无 课程内容简介:
《汉字书写训练(毛笔、钢笔)》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技能课,课堂内容主要集中在汉字书写训练方面。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汉字书写的强化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的书法技能训练。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由“钢笔字训练”和“毛笔字训练”组成。“钢笔字训练”主要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钢笔字书写的技巧和方法,提高钢笔字的书写能力。“毛笔字训练”主要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毛笔字的书写能力,并掌握传统书法基本的书写技巧和方法。 教材教参:
自编讲义。
考核方式:考查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 《即兴演讲与普通话》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文化创意产业概论 学时:24 学分:0.4
先修课程:演讲与口才 课程内容简介:
《即兴演讲与普通话》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专业技能课,课堂内容主要集中在有声语言训练方面。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演讲与普通话强化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普通话语音训练”、“朗读能力训练”、“即兴演讲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等部分组成。“普通话语音训练”和“朗读能力训练”主要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要求、技巧和方法,提高运用普通话的水平,为演讲和说话训练做好铺垫。“即兴演讲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在没有语言资料凭借的情况下,根据说话的目的,自己组织材料说话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材教参:
1.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江苏版·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1年10月版。
2.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普通话训练指导》.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朱道明.《普通话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群力编.《普通话会话》.语文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考核方式:考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