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加快内蒙古奶源基地建设的研究

关于加快内蒙古奶源基地建设的研究

2020-02-18 来源:爱问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区域经济 OKTHERN ECONOMY 0●__● 关于加快内蒙古奶源基地建设的研究 韩臻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一、奶源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 2005年,全国存栏奶牛1282.03万头,奶类产量2864.8万 吨(其中牛奶产量2753.4万吨),分别是2000年的2.6倍和 3.12倍;人均占有奶类21.7公斤,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0%, 为美国的8%。我国奶业生产主要集中在牧区、农区和城市郊 区。我国奶牛的主要品种是荷斯坦牛及其杂交改良牛,还有 一些乳肉兼用的西门塔尔牛、草原红牛、三河牛和新疆褐牛, 饲养形式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近年来,内蒙古的奶业发 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5年,全区奶牛存栏数251.77头, 奶类产量697万吨(牛奶产量691万吨),分别是2000年的 3.2倍和8.4倍,其中,2000年自治区牛奶产量占全国牛奶产 量的9.6%,到2005年上升为25%,增加了15.4个百分点。 虽然近年奶业在整体发展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从 长远看,还受到奶源的制约。奶源不是没有,但是整体发展的 水平不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良种奶牛不足。良种奶牛不足是当前制约全国奶业 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虽然有存栏奶牛566.2万头, 但良种奶牛只有150万头左右。由于牛源紧缺,良种奶牛数 量少,导致优质奶源紧缺。 二是饲料饲草生产和加工体系建设滞后。青绿饲料和优 质牧草是奶牛优质高产的基础。目前全国草原退化、沙化面 积达到1.35亿公顷,并正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制 约了牧区奶业生产的发展。 三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由于产业化组织 程度低,相当一部分牛奶生产者没有与加工企业建立牢固而 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生产与加工脱节,不利于生产的稳定、 协调发展。 四是质量体系建设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确保 奶业发展和奶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设施方面比较落后。由于 手工挤奶比重过大,致使原料奶质量与先进国家相比有一定 差距,而且我国制定的原料奶质量标准也相对偏低。在质量 监测方面,只是少数大型加工企业在收购原料奶时做简单的 质量检测,而第三方检测基本没有建立,难以确保鲜奶的质 量。 总体上看,目前我区乃至全国奶业发展的地点是农村, 主体是农民,由于受农村经济发展条件特别是农民自身资金 呼和浩特 oloolo) 积累能力的限制,生产能力难以提高。这种状况可归纳为3 个字“小、散、低”。小是指奶牛饲养规模小;散是指奶牛饲养 分布在千家万户,人牛混居,非常分散;低是指生产水平低。 小则散,散则生产水平低。 二、加强奶源基地建设途径的选择 当前,奶源基地建设的重点是推行奶牛的适度规模经 营,这是解决上述奶牛生产“小、散、低”状况的一项战略性措 施。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户饲养的奶牛占全国奶牛总存栏数 的90%以上,奶牛传统养殖的“小、散、低”的状况,长期以来 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迫切要求向奶牛饲养规模化、现代化转 变。实现这个转变的途径:一是发展规模奶牛场。包括奶牛大 户、国有奶牛场、股份制奶牛场等,就是家庭规模奶牛场,从 长远看可能成为我国奶牛养殖业的主体,有条件的地方要加 大扶持力度,推进其快速发展。二是发展奶牛养殖小区。在目 前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实际状 况下,大多数农户的资本积累有限。生产力素质较低,社会化 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以奶牛大户为主体的规模化饲养难以做 到,而奶牛养殖小区就成了当前的现实选择。随着奶牛小区 的发展,一些资金和技术积累多的奶农,可能会从“小区”转 移出来,建立家庭规模奶牛场。奶牛养殖规模化是一个过程,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规模奶牛场和“小区”将互相促进、共同发 展,成为我国奶牛养殖业加速实现规模化饲养、规范化管理、 集约化经营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奶牛养殖小区的组织 形式,对农民来说是生产方式的创新,突破了庭院经济的局 限,发展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 速了奶牛养殖规模化进程,对科学地组织奶牛饲养业的生 产,提高奶牛饲养业的生产力具有深远意义。“小区”的主要 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分四统”“五个转变”和“六个提高”。 “一分四统”即所有权分属农户所有,统一规划,统一挤 奶,统一售奶,统一服务。对“小区”的奶牛改良、疫病防治、精 粗饲料配制和饲养管理技术等方面提供系列服务。“四统”的 服务本质就是科技,使“小区”成为技术集成的载体。据美国 农业部提供的资料,影响奶牛生产贡献率的因素:遗传育种 为40%,营养为20%,饲养为20%,疫病防治为15%,其他为 5%。因此,必须进行技术集成、配套服务,“小区”实行分统结 合的规模经营,为这一技术路线的推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匕方经济・2oo6年第l2朋 1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区域经济 !NoRTHE ECONOMY “五个转变”即奶牛养殖由小规模向适度规模转变,由分 散养殖向集中养殖转变,由粗放养殖向集约化养殖转变,由 手工挤奶向机械化挤奶转变,由兼业经营向专业化养殖转 变。奶牛养殖集约化、机械化、专业化的提高来自于“小区”规 模经营,而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小区”向标准化、科学化方 向发展,这种模式的出现和推广,将大大缩短奶牛饲养规模 化进程,为加快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六个提高”即奶牛产奶量提高,牛奶质量提高,劳动生 产率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提高,环境质量提 高。 三、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的建议 奶牛养殖业应积极转变养殖方式,推行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奶牛的单产和养殖效益。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改善 奶牛饲料品种结构和饲养管理方面,利用退耕地种植优质牧 草,应享受退耕补贴政策;种植专用青贮玉米,应视作种植粮 食作物予以补贴;按照农业用地的原则,优先安排奶牛养殖 小区和规模奶牛场的用地;对采用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和机械 挤奶予以扶持;对奶牛饲养场、生产小区以及机械化挤奶站 建设用地,视作农业用地,实行优惠政策,降低收费标准。在 奶牛防疫和环境保护方面,进一步加大防疫基础设施的扶持 力度,制定重大疫病应急预案,并在组织上、财力上、物资上 予以保证,做到有效控制和扑灭疫情;采取国家、地方、奶牛 场(户)共同出资的办法,建立奶牛保险制度,增加抵御风险 的能力;对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奶牛场建设环保设施,提供 财政补贴和优惠贷款,解决粪便污染环境问题。在奶牛品种 改良方面,完善奶牛育种、繁育推广体系;扶持推广奶牛优质 冻精、胚胎移植技术;扶持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良种登 记、青年公牛后裔测定等基础性工作,为加快品种选育和改 良创造条件。 (一)科学规划和管理奶源基地建设 要规范和提升奶源基地建设,使奶源基地合理布局,向 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 要求,以生产规模化、养殖小区化、管理科学化、服务一体化 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快推进奶牛养殖由分散饲养向小区集中 养殖转变,饲养管理由粗放饲养向集约化饲养转变,挤奶方 式由手工为主向机械化挤奶转变,产业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 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奶源基地建设的不断升级。 第一,以科学规划指导奶源基地建设。乳品加工企业的 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原奶供应。因此,企业制定每一阶段的发 展计划,奶源基地都是必不可缺的内容之一。首先应合理布 局.原则是依据工厂加工规模前期搞好奶源基地建设。 第二,以科学管理提升奶源基地建设。创新奶源管理模 式。是提升奶源基地建设永恒的主题。在奶牛养殖小区采用 先进配套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是实现奶源基地规模化饲 养、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步骤,是提升奶源基地管理水平的重 要举措。 第三.以科技服务推动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奶牛养殖的 质量和效益,离不开加工企业的技术投入。乳品加工企业应 12 北方经济・2OO6年第l2期 充分发挥自身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 学饲养水平,积极推动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建立自己稳固的 奶源基地,保证原料奶的数量和质量。 第四,以优惠政策扶持奶源基地建设。乳品加工企业作 为产业化经营的龙头,在奶源基地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各级政府对乳业发展给予 的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是乳业和谐、快速发展的政策基 础。 (二)规范原奶收购秩序 要实现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的和谐发展,乳品加工企业必 须建立自己稳固的奶源基地,通过与奶农签订购销合同,完 善与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经 营。 第一,维护奶农利益。乳品加工企业对奶农要讲诚信,收 奶要做到以质论价、优级优价,以保护大多数诚实奶农的利 益,保证原料奶质量。 第二,与奶牛养殖小区、奶农签订购销合同,实施“订单 牛奶”。企业与奶农将单一买卖关系转变为合同契约关系,并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此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 使企业与奶农的关系从松散型联合过渡到产加销一体的产 业化经营。 第三,保持合理的奶料价格比,保证奶农利益。乳品加工 企业要与奶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实 行“最低保护价下的市场调节价格”,收购奶农的鲜奶。在奶 价出现波动时,严格执行协议价格,保证广大奶农获得相应 的经济利益,从源头解决奶农的后顾之忧。 (三)提高“小区”建设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制定建设“小区”的标准,进行合 理规划、配套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制度,充分发挥“小 区”的规模效益,使进入“小区”的农户真正得到实惠。奶农要 努力转变观念,积极兴办或主动加入“小区”;要推进良种繁 育体系建设,促进科学饲养管理,一抓饲料,二抓机械挤奶, 三抓疫病防治,四抓系统管理;要组织奶农技术培训,探索建 立一种机制,使奶农产生一种动力,自己迫切要求提高科学 文化素质,学会科学养牛。 总之要实现加快、加大奶源基地建设,就必须继续大力 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采取有效组织手段,协调和引 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通过服务机制、契约机制以及股份合 作机制等方式,实现“利益”对接;在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 草饲料生产、技术推广、鲜奶收贮等支持与服务体系方面进 一步健全和完善;综合考虑优势产区的基础情况、资源状况 等因素,围绕龙头企业、消费市场建设集中连片的奶源基地, 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区域整体推进的格局。通过改良草场和种 植业结构调整,生产优质牧草和青贮饲料,提高奶牛生产效 率和牛奶品质,加强加大发展“规模饲养、集中挤奶、统一服 务”的生产模式,建立奶农合作组织,致使奶农与加工企业紧 密联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