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丽荣
来源:《山西教育(周刊D.幼教)》 2017年第5期
观察背景:
我们选择观察的区域是位于活动室一角的一个半封闭式、独立的游戏区角———“理发屋”,区内投放了大量的理发模拟道具,“理发屋”开设将近一个星期了,受到了全班女生的热烈欢迎。幼儿在游戏中自主、自愿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今天早上,为了去“理发屋”活动,小白、楠楠和欣欣早早来到了幼儿园。
观察对象:小白、楠楠和欣欣。
观察时间:早晨7:50———8:40。
观察地点:中班“理发屋”活动区角。
过程记录:
早晨,小白、楠楠和欣欣同时来到了“理发屋”。楠楠和小白都争着当“顾客”,欣欣接受了理发师的角色。大家开始帮着欣欣穿衣服,但楠楠和小白又为谁先理发争执起来,两人都不愿意退让。欣欣提议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决定,楠楠“胜出”。楠楠和欣欣开始忙起来,楠楠头朝上扬,等着理发师洗头,欣欣为楠楠“洗头”“擦干”后两人来到了梳妆台前,楠楠被梳妆台上的琴键吸引了,然后弹起来,欣欣指着琴键说:“这个琴键是有魔法的,弹白色的键头发就变白了,弹紫色的键头发就变紫色了。”然后“理发师”开始了一系列的“装扮”流程:画眉毛、戴假发、涂口红、戴发卡、剪发、卷发、涂指甲油,这时,一边等待的小白凑过来对楠楠说:“我当你的妈妈吧。”楠楠说:“好呀!”小白开始对理发师的工作指点起来:“不要给我的宝贝涂指甲油,小孩子不能涂,你还是帮她把头发卷成大卷吧。”理发师根据“妈妈”的要求做起来,这时,“妈妈”也开始帮忙妆扮“孩子”,一边给她梳头,一边对“理发师”说:“卷儿大点才好看。”后来,“妈妈”坐在另一个梳妆台前照着镜子自顾自地打扮起来,“理发师”也自顾自地打扮起来,“妈妈”说:“要不咱们玩儿白雪公主的游戏吧。”“好呀!”其他两个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欣欣说:“我要当白雪公主。”小白说:“我也要当白雪公主。”这时小白左右看了看,突然朝着长假发跑过去,大声说:“那我来当长发公主吧。”然后对楠楠说:“你当王子吧。”楠楠同意了。小白戴上了假发,她们开始了“公主游戏”。
解读与分析:
角色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扮演角色时,将自己当做游戏的主人,把自己看成是很有本领,能胜任很多工作的成年人。在“理发店”活动区角,幼儿既实现了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同时,提高了他们的游戏活动水平。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日常观察,让幼儿对不同职业的人们工作有了初步的感性体验。因此,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基础。
在这个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协商轮流当顾客,小白在等待“理发师”给她理发,自由逗留过后,她与楠楠商量充当“妈妈”的角色,继续参与游戏,可见,小白与同伴的交往能力是比较强的。幼儿在和材料的互动中,由“理发”游戏转变成了“公主”游戏,三个孩子自主地安排了“白雪公主”“长发公主”以及“王子”的角色,继续自发地进行新的游戏。作为教师,
应该鼓励幼儿这种自主决定,增强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作为旁观者应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游戏。由于几个女孩很喜欢公主游戏,尤其是起主导作用的小白对各类公主非常熟悉,所以可以在各种人物游戏中转换角色,这是幼儿最近的兴趣点所在。我们发现这个“理发店”的性质在“理发”和“化妆”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理发师和顾客的社会性角色游戏,而是通过“理发”衍变成了其他角色,幼儿在游戏中尽情地想象,发挥自己的创意,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及满足感。
(责任编辑:陈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