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试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 活动和 活动。
三、简答题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A.记忆能力B.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卡特尔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结构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A.系统脱敏法B.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
六、填空题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系统化与具体化。 37.人的情绪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3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的。 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
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的需要
和的需要。 七、简答题4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4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4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八、论述题4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C2.B3.B4.A5.D6.A7.A8.D9.D10.B11.D12.D13.B
二、填空题1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5.教会骑士16.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课时17.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18.小组个人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9.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21.(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2.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 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23.D24.B25.A26.D27.C28.A29.B30.B31.D32.A33.B34.C35.C
六、填空题36.比较抽象与概括 37.需要面部表情 38.分配自动化39.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0.尊重自我实现 七、简答题答案要点41.(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2.(1)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3)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 (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5)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 43.(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八、论述题答案要点44.(具体内容参见第七章第三节)
(1)阐述学习动机理论。可以详细阐述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也可以简述多种学习动机理论。
(2)运用所阐述的理论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可以以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深入的论述;也可以以多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概括性论述。
(3)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论述。可以使用一个实例贯穿始终;也可以使用多个实例进行论述和说明。
1、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答:错。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部分. 2、个别施教、效率底、效果差、为什么存在那么长时间? 答:1)生产力不发达。2)阶级统治严格。3)受教育人少。因此适合当时的实际。 3、教师劳动是个体和集体性劳动的结合,观点对吗? 答:对,教师劳动具有协作性。 4、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技术职务?对吗?答:对,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当教师。 5、教师的职责是传授文化知识? 答、不对。教书还要育人。 6、科技兴国的观点是科学技术振兴国家,科学和经济,经济起决定性作用。 答:对 7、分析颜的\"人才为政事为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也\"是否正确? 答:对。(76 页)充分反映了教育对政治的巨大影响作用。 8、遗传决定论和遗传无用论?答:错.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个体遗传在儿童发展中作用,否定环境对人的客观影响贬低教育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错误的. 9、\"盂母三迁\"反映的是什么? 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 10、美国行为主义华生\"给我一打健康儿童,我可任意改变,使之成为医生、律师等\"。对吗? 答:错。环境决定论不起决定作用。 11、法国爱尔修\"教育是万能的,甚至能创造天才\" 答:错。夸大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只是主 作用而已。 12、康德说:\"人只有能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答:错。没有教
育的人也能成为有用之才。 13、机器大工业生产一方面加剧了生产中的脑体分离,使劳动者片面发展走向极。所以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答:错。虽片面,但又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14、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个人的发展才能实现,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必要提这面发展教育。答:错。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一个社会备件,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到共产主义才进行,它是一个历史过程,所以社会主义社会也可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15、我国教育的目的实质包括五育?答:错。表述出,五育并举人才,但不全面,我们培养的是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身心和社会价值全面发展的人才。 16、德、智、体全面发展意味着均衡发展? 答:错。是指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有是每科都行60 分,是指协调的统一的发展。 17、将全面发展教育称为平均教育,对否? 答:错。互相储存,联系的,但并不意味平均发展。 18、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制系统。答:对。学制建立受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是学制建立的一个依据,我国呈现多层次、多类别、多系列的开放的学校系统。 19、高等学校是培养单一的精英的教育。 答:错。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发展。 20、\"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有无道理? 答:有。知识应不断更新。 21、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答:错。教师要参与,但不是全部,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为主,学生家长参与进行的课程规划、实施与评价。 22、教学有法,教有定法是否正确? 答:对。使用不同的方法也可以达到目的。
200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A.招聘 B.续聘 C.解聘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1.学校2.儿童个体发展3.教育目的4.德育5.讲授法
四、简答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4.简述美育的任务。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五、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200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A 5.C6.C 7.B 8.B 9.C 10.D11.C 12.A 13.A 14.C 15.D16.D 17.A 18.B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1.ABCDE 2.ACD 3.ACDE 4.BCDE 5.ABC6.ABCE 7.ACE 8.BDE 9.BDE 10.BCDE
三、名词解释1.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5.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述题
1.(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五、论述题1.(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①忠诚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客观原则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3.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 ) A.罗杰斯B.布鲁纳C.班杜拉D.斯金纳
4.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 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 5.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
A.学生的智力水平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D.学习的方法 6.梅耶学习过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
A.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B.强调模仿的作用 C.强调强化的作用 D.强调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7.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 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D.成倒U性曲线关系 8.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
9.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B.苛勒C.奥苏伯尔D.班杜拉 10.多伊奇认为,对于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学习动机能够产生更为积极影响的目标奖励结构是( )
A.竞争目标结构B.个人主义目标结构 C.合作目标结构D.友谊目标结构
1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先后一致D.不快不慢 12.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 A.正迁移B.横向迁移C.特殊成分迁移D.非特殊成分迁移 13.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
A.需要、动机、世界观B.理想、信念、世界观C.兴趣、动机、世界观D.兴趣、爱好、理想 14.“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 15.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 ) A.复习策略B.群集策略C.形象联想策略D.元认知策略
16.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 A.活动技能B.学习技能C.一般技能D.认知技能
17.提出问题的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是( ) A.杜威B.纽厄尔C.华莱尔D.巴甫洛夫
18.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的我国心理学家是( )A.肖锋 B.章志光C.邵瑞珍D.李伯黍 19.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是由于教师扮演了( ) A.知识传授者B.学生楷模C.学生家长代理人 D.严格管理者 20.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
A.注意集中能力B.注意稳定能力C.注意转移能力D.注意分配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个体的发展具有的一般特点是( ) A.连续性与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均衡性E.关键性
2.概念的结构包括( ) 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应用 D.概念特征E.概念实例 3.指导学生怎样集中注意力、设置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等,都属于( ) A.元认知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E.复习策略 4.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下面几个环节来完成( ) A.审题B.联想C.知识理解 D.课题类化 E.背诵记忆
5.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B 2.B 3.A 4.C 5.C 6.A 7.D 8.A 9.A 10.C 11.A 12.D 13.B 14.B 15.C 16.D 17.A 18.B 19.B 20.D
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DE 3.ABCDE 4.ABCD 5.BCDE
三、名词解释1.学习: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
2.从众:当个人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
3.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也可以说,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
4.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5.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四、简答题1.答:普通心理学是探讨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即认知过程、情感与意志活动及个性形成的规律,这些现象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而教育心理学所探讨的是学校中师生,主要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的学习心理、品格形成的心理及规律。两者都研究心理现象,因此是相通的。
2.答:个体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而个体的身心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结果。也就是说,教育要考虑到个体的已有的身心发展状态,考虑到学习的准备性,同时要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3.答:首先,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即有动机必有与之相伴随的目的,反之亦然;其次,动机与目的又是有区别的,即作为活动动机的东西并不同时就是活动的目的,反之亦然;最后,动机与目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4.答:(1)类属同化;(2)总括同化;(3)并列结合性同化。5.答:(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6.答:(1)教师的表达能力;(2)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3)教师的教育机智;(4)教师的独创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
五、论述题1.答:教学方法是获得学习迁移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教材内容体系的确定要兼顾科学知识本身的性质、特点、逻辑系统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状况及年龄特征,还要考虑教学时数和教法上的要求以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性。
(2)从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促进迁移。为促进学习迁移,教材在体系组织上应体现以下要求:A、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B、融会贯通,促进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C、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3)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A、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B、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C、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2.答:创造性也叫创造力,是指个人能产生独特、创虏 ?物质和精神)的个性特征或倾向。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性与智力;(2)创造性与知识经验;(3)创造性和左右脑优势;(4)认知风格与创造性;(5)人格和动机因素;(6)社会环境因素。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1 . 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以及统计、分析和判断,我们发现,独立思考与学习效果具有正相关关系。一般地,越是优秀的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越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又转化为一种能力,从而为独立思考活动提供支撑和保证。为了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教学中对各类学生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采用的方针是: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应采用“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中等生应采用“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要求适中的问题,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中差生应采用“诱”的方式,多给一些鼓励和启发,形成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
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学有成就的事例,从历史的角度说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如在“运动与力”一章的教学中,穿插了“惯性定律的得出”“阿基米德与浮力”等小故事,让学生在趣味情境中懂得独立思考的科学价值,感悟独立思考的人格魅力。 2. 创设情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材料总是吸引人的,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趣味十足的科学问题可引导他们对问题的不断探究和深入思考。学生在这种情景下,会乐于学习,且有利于他们对信息的储存和对科学问题的理解,科学中不乏有趣的事例。如,在学习运动和能的形式一节时,利用太阳能电动机引课,只要太阳光照到太阳能电板上,电动机就会转动,学生被这个有趣问题吸引,会自觉地去思考问题的答案。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这
是诱发学生主动思考的一种好方法。 3. 留有余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原理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钻研。
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为例,我们的侧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探究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自然得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老师一味的说教好得多。 4. 提倡开放,提高独立思考品位
要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方式首先要提倡开放式,决不能“一言堂”,否则这种独立性很快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次,努力培养学生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因为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不经过独立思考是做不到的;而问题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例如,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研究中,先让学生猜测,然后自己想办法证明;让一个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帮助解决。通过这种提问式的探究,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加快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009年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备考:特岗教师面试题及答案
1、新课改与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等等。 2、为什么学生会偏科?
学生偏科有很多因素,专家认为兴趣、态度是最主要的。你有心去学一门功课,无论周围有什么影响你,你都可以坚持下去。兴趣也是主要的,但只有你有这个心去学习,不管你是否喜欢这门功课,你都会变得比以前更加感兴趣。老师也只能叫你如何去学,即使他教得不好,但只有你有心,还是回学好的。
3、做好一个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 首先、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我认为一个好教师还要乐业,这一点也很重要。
其次,健康尤其是心理和精神健康、再有就是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学生满意,喜欢听! 专家个人认为师德、人品及个人的修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及为人处事能力;爱心与责任心。 4、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
同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要因材施教。专家很赞同,因为学生是人,作为个体,都有其特殊性。老师要想教好学生,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要注意方法,好的方法和得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如孔子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 5、学生记忆有什么特点,学科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动机的诱发——培养记忆能力的基础二、兴趣的培养——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三、方法的指导——提高记忆能力的关键。
6、你认为一种科学的备课方法是什么?平时你是怎样备课的?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备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师教学更有底气,甚至变得胸有成竹。同时,好的教案设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效率等多个方面,最终对整个课堂课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专家认为无论是哪门学科,教师真正要备好一堂课,就必须脚踏实地,并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地研究和设计。 (1)“研读”是备课的必要前提;(2)“博学”是备课的重要基础;(3)“细致”是备课的基本要求;(4)“创新”是备课的成功亮点。
7、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本句话源于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是其衍生出的众多“伟辞”中最为著名的一句。
专家认为,原来是陈老先生的一句勉励之语(可能勉励后人,也或是勉励老先生自己),陈老先生当初写这句话时,断然不会想到在多年以后的今天会引出如此多的讨论吧! 8、你怎样认识集体备课制,它有优势吗?
优点:防止老师偷懒,提高教师教学主动性。减少教师个人的一些违规举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亲密老师之间的同事关系,有利于互相提高水平。
9、教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你倾向那一种看法,若两者都不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艺术,专家觉得任何一门事物都是艺术艺术来原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 10、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从发展性教育的角度出发,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⑴基础目标 指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
⑵提高目标 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发展。主体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主体性强的学生不仅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⑶体验目标 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和愉悦。
2、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好的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征: ⑴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⑵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⑶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⑷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 3、教学策略与方法:学生主动地学习 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4、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也是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 ⑴课堂驾驭能力⑵实践操作能力 ⑶语言表达能力
11、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
学生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继续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很简单地打个比方,如果一颗正在茁壮成长的大树,突然之间,中间断了一节,您说会怎么样?以学生为本,其实说的就是传承,接力棒需要有人接的,如果只有第一个,而没有第二个,那会是怎么样? 12、你平常看的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和杂志有那些?(主观见解) 13、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主观见解)14、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时俱进新内涵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是啊,
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开拓者,从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从服务祖国需要为乐的王杰,从自学成才的张海迪到“知识型工人”张树源,从11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到我们身边的每个青年星火科技能人,他们在人民利益的大厦上添砖加瓦,他们以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为新时期广大青年实践“三个代表”树起了标杆。他们演绎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青春话剧,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的赞歌。新时代新风采,20世纪中国的历史,写下了中国和中国青年的未来,21世纪期待我们创造新的青春辉煌。我们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我们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朝着这个目标,我们意气奋发,斗志昂扬,因为我们都是红旗下成长的一代,我们发挥青年的智慧、风采和力量,乘风破浪与时俱进! 教师是社会主义新生一代的哺育者,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造就人才的人,在他的身上应流淌着对祖国赤诚的血,去浇灌新一代纯洁的心灵;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孜孜不倦,苦心耕耘,去扶植那正在成长一代又一代新人,他是美如思想道德的化身,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希望。因此,为了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首先致力于培养为人师表的品德。有人说过,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要有火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夫子的这句名言,经过两千多年的时间
的考验,仍放射着哲理的光辉。引导着激励着我们深思。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所以,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要想成就一番教育事业,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有个性的、高品质的、与时俱进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育人格是至关重要的。而教育人格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人格我认为就是它具有显著的针对性。核心即学生。热爱学生自不用说,还要树立对学生的强烈的服务意识。 当今的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各国的竞争已 演变成人才和教育的竞争。由此对新时代的教师教育人格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苦练内功,重塑师魂。 古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此为从古到今所有教师的行为道德准绳。但是在“三个代表”的指导下有具有了时代性涵义。
“学高为师” (1)善于学习,积极进取。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专门职业,知识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更要求教师具备广博、深厚和开放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心理知识和实践经验等,以及相对精深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及时更新知识。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勤奋踏实、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教师只有成为好的学习者,才能成为好的教育者。 (2)大胆创新,领先潮流。 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社会教师的灵魂,教师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新一代创造型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要敢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要有独到的见解,要不断的接受新观点,消化新观点。其次,能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创造性教学能力,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对学生活动的激发与参与,熟悉各种教学方法;非常注重学生的反应,能够解悟学生的心声,善于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会用自己的创造性人格去影响学生,采用富有创新的思维方法去训练学生,从而培养出一批批观点新、思维活、能力强的栋梁之才。
(3)学者风范,重视科研。 师应该是一名教学能手,要博学多才,要\"集千家精华,成一家风范\"。有了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充沛的激情,才能真正成为教学能手。教师应该是一名情感教育专家。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服务,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以学生为主体,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相信学习能力,尊重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能让学生自己做的事,坚决不包办。要注意激发人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教给他们创新的方法。教师更应该是一名教育科研人员。要自觉地承担教育科研任务,并自觉地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
“身正为范” (1)师德高尚,爱心永存。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学生往往从教师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自身的人格。新时代的教师应该热情关怀、真诚坦率、胸怀宽广、作风民主、客观公正、自信自强、耐心自制、坚韧果断,热爱教育事业。
爱是教师人格的核心,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教师的形象很大程度就体现在师爱上。教师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高尚者,不仅要在自己所讲的课程中高屋建瓴,左右逢源,更要以无言的方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这种人格力量表现为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超前的学识。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受教育者。
(2)循循善诱,平等待人。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要有\"问先于教\"的思想,要学会倾听,对学生的教育,不是说教是聆听,不是训诫是接纳,不是教导是引导,不是控制是参与,要多表扬激励,给学生信心与动力。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创新的愿望,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教育素质,与时俱进,铸师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有赖于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我要为虎三校园中的青春添一份充实,让每一团生命之火熊熊燃烧!我知道求知之路漫漫,可我将上下而求索。“天很蓝,阴云总要散;海不宽,此岸连彼岸;梦很浅,万物皆自然;当你心如愿,其实泪也甜”,新的时代塑造了我们新的风采,勇敢、坚强、乐观地接受,每一天新的挑战,相信明天会更好!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19209197_0_1.htm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