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与超越:教师人格的现代转型
2020-02-08
来源:爱问旅游网
2008年第6期 (总第54期) 理 论 观 察 Theoretic 0bservation No.6,2008 Serial No.54 生存与超越:教师人格的现代转型 赵 朋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四平136000) [摘 要]素质教育的推行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因此中国教育在现代化过程中也应努力 实现教师人格的现代转型:超越社会、现实、理性人格局限,而达于个体、理想、感性人格发展 无限境界。 [关键词]现代;教师人格;超越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1009~2234(2008)06--0090--02 是便难以实现。同时.教师自身也淹没在这种完美的社会形 象之中而忽视了自身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教师个体人格隐 含于社会人格之中,从而使自身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现代人由于脱离了集体的襁褓.个体获得了独立,生存已成 为个体性生存。个体对生存自由的体验已成为现代人生存 的本质。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富于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没有个 性就很难有创造性,没有富于个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富 于个性的学生。同时,教师个体人格的弘扬也反映了教师主 体自我意识的高度觉醒。不仅懂得如何生存,还知道如何发 展;不但能适应社会,还能主动去改造社会,它表现了教师 在教育过程中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体 现了教师的自尊、自立、自强、自律。 中国教育已经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它在改善教育物 质条件的同时,产生了教师精神世界的困境:即教师生存意 义的困惑。人生存的意义一方面包括对人的主体地位、对符 合人性的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以及保障等物质层面的 关注,即人生存的有形的实质意义;另一方面则包括对人的 人格、心理、信仰、价值等精神层面的关注,即人生存的无形 的形式意义。在生存的意义上,超越实质意义抵达形式意 义,只有将二者结合并获得最佳平衡,人才能在更广大的时 空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完善自己的人格,使人的本质在最大 程度上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和张扬。 当前由于过于强调对教师职业发展的要求,而忽视了 对教师作为一个人的整体存在需要的关怀,由此而导致教 师人格——教师的精神品质出现了扭曲和偏向,而任何一 种客观存在都是完整的、全面的存在,教育在实现自身现代 化发展过程中必须也要努力实现教师人格的现代转型,关 注教师的精神需求,关注教师生存环境与生命的完整,使教 师将职业发展与生命提升有机地融合起来。 首先,教师人格应实现由社会人格向个体人格的转变。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官本位的教育管理体制并由此而萌生 的硬性教育规范使教师人格长期以来依附于社会性、整体 性,其心理境像中的自我形象相当严重地被歪曲了,他们在 政治高压中改变着自己的人格与话语方式,不可能从自己 的个体存在对世俗社会的教育问题加以批判,重视集体话 当然。教师的个体人格不是极端个人主义的张扬,我行 我素的放肆或自然本能的发泄,它是建立在教师对社会人 格了然于胸基础上的教师个体人格,只有这样,教师人格才 会根深叶茂,焕发盎然生机。 语否认个体独立思想,以群体性取代与消磨个体独立人格, 这是当前教师人格的鲜明写照。另外长久以来在中国社会 本位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对教师的认识,将教师比作 蜡烛、人梯与园丁,这些称谓过多地强调教师对社会的奉 献,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生命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这种强大的 角色期待压力下,教师似乎只应是为社会和学生活着,而作 为其自身个体人格所表现的教师自身的自由性和创造性于 其次,教师人格应实现由现实人格向理想人格的转变。 当前世界各地教育几乎都是在追赶现代化或科学化的过程 中实现了现代主义意义上的转换。昔日那种所谓“装饰性 的”、“不务实的”教育已被彻底淘汰。教育越来越现实了,越 来越实用了,它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外显的名与利,而不 是虚无缥缈的、内在的魅力。在这种功利主义教育的熏染 下,教师的人格也越来越现实化与功利化:这样的教师通常 从功利性的角度来理解文化,视知识为学生猎取分数的手 段;将自己的从教动机定位于谋生的工具或自己建功立业 的舞台;由于其爱智嫌愚、亲疏有别与学生建立的关系也只 能是就事论事的事际关系;其所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的立足点也势必受个人名利所左右或是一味强制灌输或是 味迎合时尚,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也只能停留于知识的机 一械传递而忽视了对学生健全心智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在对 [收稿日期]2008--ll一14 [作者简介]赵朋(1982--),男,吉林公主岭人。讲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教师教育、教育心理学研 究。 90— 金钱以及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名利追 学生所学而非所愿,所学而非所用;最终在教学效果上,学 求中,教育成了教师升官发财的资本,教师成了现实名利的 奴隶,在对外部物质世界无限度的追逐、适应、认识和掌握 的过程中教师对“何以为生”的问题越来越明了,但却对“为 生在对抽象知识的机械掌握的同时感受力受到损伤而导致 整体生命力下降。同时,教师自身也因理性人格的过度偏向 而带来人格大厦的感性人格基础的松动,由此也必然带来 教师生命的残缺与断裂。 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以后,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交往方式与思维方式均发生了转变,教师理性人格已难以 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的意志、本能、直觉、无意识等非 理性因素被认为是在未来提高教学效能的新的增长点。人 的感受力是人认识外部世界的动力机制,它可以提高人的 理性认知力,可以使知识运作得以顺畅实现,促使人对客观 规律的认识结构化为主体的心理直觉。它是人完整人格结 构的一部分。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在他提 何而生”的内在目的却越来越迷惑,这种对现实功名的追逐 并未能有效解决教师精神世界的问题,相反导致教师精神 世界的孤独。 人作为时间性存在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生存的本质在于 对现实生存的超越,超越有限达到无限的境界,是人近乎本 能的渴望。超越是个体的一种自由体验,自由的途径在于精 神的解放和自我的升华。人的解放意味着人要由工具论逻 辑转为主体论逻辑,人应对现实教育的适应转为对之积极 地构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只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懂得 教育的时代意义,懂得教育为现实服务,同时应是胸怀理 想,在功利社会中坚持教育的初衷,坚守教育中至真至善的 净土,他拥有着卓而不群的精神,无论外部世界怎样,他对 于教育都有着自己朴实的见解,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为 人的发展而教,为人的完善而教。 教育是引领人生命成长、充满阳光与诗意的事业,教育 以生成人、提升人为宗旨。一个优秀的教育需要具有乌托邦 精神,需要一些沉思与冥想,只有诗意的追求才能让教师进 入一个真正的教育境界,教师以一种内心的体验和审美的 态度去看待他必须应对的事物,不仅将学校看作是一个学 习共同体,而且还将之看作是思想的共同体,情感与浪漫情 怀生成的共同体,教师在引领学生生命成长的同时,自己也 实现着诗意的成长,在使学生变得更加美好的同时,也使自 己变得更加美好。在现实的功利的教育中,教师应具有一种 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超越和对内在精神的向往与关怀, 教师如果没有了希望与梦想,教育必然发生严重危机。 当然,教师首先是一般意义的社会人,其次是职业人, 再次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人格不能脱离“现实基 础”而神圣化,只是强调教师人格在当前现实性过重的情况 下,呼吁应关注教师理想人格的生成与发展。 最后,教师人格应实现由理性人格向情感人格的转变。 教师人格是理性人格与情感人格的有机整合。理性人格代 表教师的知识智慧,它不仅包括教师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 的储备与积累,而且还包括理性化了的对教育对象、教育过 程的理解和认识,从经验结晶而来的教育教学技巧和技能 等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由此而表现出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 程中的理性态度和行为;情感人格代表着教师的生活智慧, 它不仅包括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敬业精神、审美感悟力、 课堂上以人格魅力为核心的人际智能,还应包括在一般性 待人接物中表露出的自信幽默、风趣好奇、兴趣广泛、民主 开放、善待学生、尊重创新、言传身教、自尊自重等性格魅 力。 一直以来,强调制定完善、严密规章制度的教育理性化 管理孕育着教师的理性化人格,理性的教师对教育内容的 组织单纯注重知识的完整和学科的完整,而忽略了受教育 者生命的完整和现实的需要,抹杀了人应有的选择性,陷入 了一种模式化教学;教育目标只重个体认知的发展,而忽视 了对人精神力量的培养和重视;教育途径选择上过分迷信 依赖书本知识,对学生的活动与经验不予关心;教育评价上 强调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考察学生对预设知识掌握的 数量与精确性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整 个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级扣一级循环往复的知识储备过程, 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将体察别人情绪与心理状态的人际智 能和识别自己情绪与心理状态的内省智能列人到了人必备 的7种智能之中。教师职业是直面人生命的职业,职业本身 的特殊性要求对情感人格更加关注。美国在50年代以来兴 起的几次师范教育改革已由知识本位、能力本位转到了注 重师范生情感与综合素质培养。一个具有审美情绪的教师 能够将充满着灰色理性的教材与课堂转化为欢快明丽的色 彩,他能够借助于情感的纽带与学生建立真诚的交往关系, 从而为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知识结构提供一个有效的背 景。法国后现代主义最早的代表人物让・弗朗索瓦・利奥 塔曾写过一句耐人寻味的名言:“对于一个婴儿来说,母亲 的脸想必是一处风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教师的脸想必 是一处风景,当教师充满对学生的真诚抚慰与呵护,用微笑 温暖学生心灵晦暗处,将融化多少冰点,溶人多少理解与尊 重。学生的心醉于景中,师生情感交融,显现出生命的多姿 多彩。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 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 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的人。” 当然,教师人格从总体来说是自然人格、社会人格、精 神人格的有机统一,但就教师职业生涯来说,思想精神是教 师能不能成为优秀的教育专业人才的关键要素,它能够调 控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对教师职业个性形成起根本的定向 作用,是教师人格的内在本质。教师应通过学习、反思、批判 与创新努力提升自身人格境界,使之超越社会、现实、理性 等有限限制而达于个体、理想 感性直觉无限发展之境。 [参 考 文 献] [13刘志敏,杨淑君.教师的境界[J].中国教师,2005, (5).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33叶澜.教育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2001,10. [43窦桂梅.激情与思想:我永远的追求一一特级教师 专业成长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4,(5). [53张华.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23.人民教育,2004, (21/). [6]顾通达.漫议完善教师人格[J3.基础教育研究, 2003,(1). [73郝德永.乌托邦——当代教育的根本品质[J3.东北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