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100及答案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100及答案

2021-02-19 来源:爱问旅游网


一、高考文学常识

1.关于巴金的小说《家》,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觉新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B. 小说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民的真挚的爱。

C. 因有谣传晚上恐怕会发生抢劫的事情,于是大公馆里除了觉新这一房人,其他人都投亲靠友避开去了。

D. 《家》贯穿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浓烈的抒情色彩,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多样的抒情手法的交替使用,增强了作品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2.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和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B. 古人纪年,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如《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为干支纪年,“岁在癸丑”为帝王纪年。

C. 巴金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三部长篇小说《家》《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D.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 特》《威尼斯商人》等。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B. “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C.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 薨是古代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缤和皇子公主等。

4.老张旅居海外三十年,他想写句话来打发自己的思归之情,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B.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C.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D.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5.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 语录体 “四书”之一 “礼”的思想统率了全书 巧言令色,鲜矣仁 B 《三国演义》 章回体 第一才子书 彰显了“拥刘反曹”倾向 张飞过五关斩六将 C 《雷雨》 话剧 侍萍 曹禺发泄被抑压的愤懑 人物语言多有潜台词 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肯定人的进取精神 D 《老人与海》 自传体 海明威 A. A B. B C. C D. D 6.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与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渔父》是战国秦汉间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文字,又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等文献。通过与渔翁的一场对话,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以死明志者的形象。

B. 《报任安书》的“书”即为“信”。在这封给任安的信中,司马迁主要诉说了自己受腐刑却隐忍苟活的原因,即想完成《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C.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鲁迅散文集《华盖集续编》。面对1926年3月18日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面对大屠杀的惨象与卑劣的流言,鲁迅忍无可忍,怀着悲愤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D. 《庄子》系庄周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逍遥游》体现了其绝对的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礼治”。《季氏将伐颛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孔子的“礼治”主张。

B. 《陈情表》选自南朝梁代萧统主编的《文选》,《文选》又名《昭明文选》。“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C. 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代表作《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D.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第一部大型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巴黎圣母院》,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8.下列选项中,课文内容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斑纹》一课中,作者以斑纹为线索,对许多动物的习性、生物界的一些自然规律做了说明,并且还对它们的启发意义做了引申性的阐发,如对“团结就是力量”另一面的解释,对善与恶关系的思考等等。

B. 《项脊轩志》首段情景交融,流露了作者“居于此,多可喜”的感情。作者写“可喜”本意并不是为了写“可喜”,而是为了下文的可悲作铺垫,为了更好地写“可悲”。

C. “晓来谁染霜林醉”,这句反问中的“染”和“醉”,融入了离人的痛苦之情,使萧瑟的秋景更蒙上忧伤的色彩。“总是离人泪”的“泪”让情景交融在一起,一片泪眼迷蒙。

D. 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庸人具有不敢正视现实、麻木健忘、苟安满足等特点,他们的普遍存在是“维持这似人非人的世界”的基础。唤醒他们,才能使“似人非人的世界”走向尽头。

9.下列有关中国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丧礼中有“五服”,即用“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丧服,来分别亲疏尊卑

B. 尺牍是因古代书信写在尺把长的木片(即“牍”)上而得名,又称简牍(简是简明)、尺笺(笺是小竹片)

C. 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勤的谋士称纵横家,主要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等,“苏秦合纵,张仪连横”

D. 国画中将竹、梅和松画在一起,称“岁寒三友”;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的题材总成为“四君子”

10.下列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 B. 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和杨炯、卢照邻、孟浩然并称“初唐四杰”。 C.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D. 杜牧,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人,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11.小明报名参加哈三中学生选修课,选择的课题是“六朝尺素”,他的课程中不应该包括( )

A. 《与杨德祖书》 B. 《与山巨源绝交书》 C. 《与陈伯之书》 D. 《与高司谏书》

12.以下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的“癸丑”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古人将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B. 《品质》作者为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三杰”。

C. 《渔父》选自《楚辞补注》。渔父,即渔翁。父,同“甫”,是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楚辞》由西汉刘向编辑,收集了战国时楚国人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D. 戏剧语言指的是剧中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旁白是用来说明人物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的叙述性语言。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秦观)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前者视野开阔,气概豪迈,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后者多为闺阁艳词,抒写离愁别绪。

B.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宋代词人。世称“柳三变”或“柳七”。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绮丽缠绵,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形成“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局面,被称为“才子词人”“慢词圣手”。

C. 苏轼北宋词人,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词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诗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D.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词人。她的词以南渡为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词作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是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愁家恨,词风是凄恻哀婉。《李清照词两首》当中写于南渡之前的是《声声慢》,写于南渡之后的是《醉花阴》。 14.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书本于历史,真实地记录了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黄巾起义,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百余年间的史实。

B. 全书开篇是从东汉末年朝纲混乱,十常侍乱政开始写起,体现了作者对于出现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局面原因的思考。

C.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念,不仅暗示了小说由合而分、由分而合的结构,也表达了对历史治乱交替的认识。

D. 全书在记述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历史时,尊蜀汉为正统,体现了中国古代正统观念和百姓意愿的统一。

1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B. 年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桃花源记》中“晋太元中”、《曹刿论战》中“(庄公)十年春”都是这种纪年方式。

C. “祖道”是指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中的“祖”就是“祖道”。

D.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律,宫和徵又各自有变音,这就是俗称的七音,变徵声调激越,羽声悲凉。

16.下列各项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司,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或诗余。根据词牌的名称,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

B.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C. 孟子,战国时期需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宣扬“仁政”,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D. 《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下一半,这一析字式的集名隐含作者辛酸的愤愤懑。 17.下列对有关名著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哈姆莱特》这部悲剧中,最令哈姆莱特难受的倒还不是没能继承照理来说应由他继承的王位,而是母亲乔特鲁德很快就忘记了和老国王的恩爱。

B. 探春理家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都是为了谋取一己之私利,满足自己权欲的虚荣。 C. 在官渡之战中,陆逊及时抓住战机,下令采用火攻,烧尽蜀军40多座军营。蜀军全线崩溃。刘备逃回白帝城。不久羞愧发病而死。

D. 《老人与海》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老虎,这是因为老虎为百兽之王,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但从不灰心,总力图在老虎身上汲取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硬汉”形象。

18.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 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如《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

C. 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等。 D. 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1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朦胧诗人不约而同地采用象征、暗示、意识流、梦幻、意象等表现方法,其中意象的表现法是朦胧诗人最核心的艺术手段。譬如舒婷的《致橡树》,诗中用“木棉”和“橡树”分别

象征阴柔独立的女性和刚硬挺拔的男性。

B.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文体改革运动。唐代韩愈提倡学习务实自由的先秦、两汉散文,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惟陈言之务去”的文道统一、自创新词的理论。北宋时期,欧阳修、苏洵等文人,极力推崇韩愈、柳宗元,掀起新的古文运动,改变了晚唐以来浮靡的文风,使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的道路。 C. 老舍熟悉北京,他对北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他的作品里,对北京的风土人情、胡同、茶馆、四合院等都有独特角度的描绘,比如四合院,在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龙须沟》 《家》 等作品中都有像大杂院似的写真描写。

D. 肖洛霍夫,苏联著名作家,1965年凭借《静静的顿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既写了索科洛夫在战争中遭遇的各种不幸,又写了他从俘虏营逃回后,一次次痛苦的挣扎,又一次次希望落空的心理,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战争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战争给人们造成的严重的心理创伤。 20.下列关于课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亭送别》出自“元曲四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整折戏由不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B. 李密在《陈情表》中的“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这句话,有对蜀汉后主的赞颂,也有作者深受其恩的感激,想以此打消后主对他的疑心。

C. “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月亮的盈缺。 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 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为人物传记,书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论述,表是帝王、侯国间的大事。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高考文学常识 1. B

【解析】【分析】B项,“又表现了她对觉民的真挚的爱”错误。鸣凤爱的是觉慧。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2. B

【解析】【分析】B“永和九年”中“永和”是帝王年号,所以是帝王纪年,“岁在癸丑”中“癸丑”是干支,所以为干支纪年; 答案:B.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主要是对中外历史名人及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考查,需要同

学们一定的记忆力,更需要扎实的文学功底。此题考查正确识记文学常识,考查面比较广,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也要养成多读书多思考的习惯,尤其是一些历史名著,我们不仅要读原著,也要多读一些赏析性的文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B

【解析】【分析】B项,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作为新考点,文化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4. C

【解析】【分析】A项,意思为清澈的淮水浩浩荡荡,好像与天河汇合同流,远风从万里吹来,吹送着我小小的归舟。抒发了诗人顺风乘舟的快感和豪放轩昂的胸怀。

B项,出自《论语》,孔子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

C项,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符合题干要求。

D项,出自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这句话借景抒情,诗人获罪被远贬潮阳,抛妻别子南行,心中极其悲痛。 由以上解析可知,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对句子的内容理解。要知道四个选项内容的具体含义和适用语境。根据题干要求,选择能够表达“思归之情”的句子即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多加积累和记忆。 5. C

【解析】【分析】A项,“‘礼’的思想统率了全书”错误。孔子的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

B项,“张飞过五关斩六将”错误。“过五关,斩六将”是出自小说《三国演义》的杜撰情节。关羽勇武双全,“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中得以充分体现,尤其是“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后比喻英勇无比或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含褒义。

D项,“自传体”错误。《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6. C

【解析】【分析】C项,“散文集”错,《华盖集续编》是杂文集。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7. D

【解析】【分析】D项,“大型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错误,应该是“大型浪漫主义长篇小说”。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8. C

【解析】【分析】C项,“晓来谁染霜林醉’,这句反问中的“染”和“醉”,融入了离人的痛苦之情,使萧瑟的秋景更蒙上忧伤的色彩”中把“晓来谁染霜林醉”理解成反问句是错误的,“晓来谁染霜林醉”是设问句,因为下文的“总是离人泪”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9. B

【解析】【分析】尺牍,古人书写的工具。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少数用三棱形木柱)经刻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形式。尺牍即“一尺一寸”,有“尺牍”之称;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木牍的规格据记载有几种,但最常见的是1平方市尺、厚度为1市寸,即“一尺一寸”,有“尺牍”之称。多用于书法、绘画。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把长的版面,用以书写记事,叙情表意,传递消息,因此有尺素、尺函、尺牍、尺鲤、尺笺、尺翰、尺书等多种称谓,其中以尺牍用的最早也最多,故成为信件的代称。 10. B

【解析】【分析】B项,孟浩然不是“初唐四杰”之一。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1. D

【解析】【分析】A项,《与杨德祖书》是魏晋三国时期曹植写的书信;

B项,《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文学家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 C项,《与陈伯之书》是南朝梁文学家丘迟所写的一篇书信;

D项,《与高司谏书》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书信体政论文。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注意根据题干排除选项。读题干看题干内容用排除法来得到答案。 12. D

【解析】【分析】D项,表述有错,应是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用来说明人物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的叙述性语言。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13. B

【解析】【分析】A项,秦观是婉约派;

C项,在诗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D项,《声声慢》是南渡之后,《醉花阴》是南渡之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14. A

【解析】【分析】A项,表述有误。《三国演义》描述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的黄巾起义起,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史实。选项认为是“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百余年的史实”,错误。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文学常识源于学生平时的理解积累,是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学生必须有耐力勤复习,不然很容易忘记。另外进入高中就应该有积累意识,高中语文课本注解十分详尽,学生平时功夫要下到,把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可以分门别类做以整理,积累丰厚了,常记常新,自然不容易忘记。 15. C

【解析】【分析】A选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错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B选项,“‘(庄公)十年春’都是这种纪年方式。”错误,“(庄公)十年春”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D选项,“变徵声调激越,羽声悲凉。”错误,变徵声调悲凉,羽声激越。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16. A

【解析】【分析】A项,“根据词牌的名称,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错误。应为根据词的字数多少,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至90字)和长调(91以上)。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7.A

【解析】【分析】B.探春完全是出于对这个家庭的公心,出于一份朴素的情感和责任。C.彝陵之战。D.应该是狮子而不是老虎。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18.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本项所陈述的内容都书有关书序的,但举的例子却不都是书序,其中《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9. C

【解析】【分析】C项,《家》不是老舍的作品。《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20. D

【解析】【分析】A项,“整折戏由不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说法错误,应该是“整折戏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B项,“有对蜀汉后主的赞颂”中“蜀汉后主”说法错误,李密,初仕蜀,蜀亡后,晋武帝征他出任太子洗马。故此处指的是晋武帝,不是“蜀汉后主”;

C项,“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说法颠倒,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

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