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琼海特色城镇化的生态启示

琼海特色城镇化的生态启示

2023-03-09 来源:爱问旅游网
琼海特色城镇化的生态启示

作者:李俊

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6年第14期

李俊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南海口571100)

摘要: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是中央提出的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原则之一。海南省琼海市的特色城镇化,在坚持这个原则的基础上,做出了应有的成绩,受到各界的肯定。琼海城镇化建设提出的“三不一就”基本原则,即:“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其经验和成绩表明,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不是对立的,而且是可以融合共生的。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琼海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6.14.003

**总书记的“两座山论”在全国上下引起强烈共鸣和反响,用辩证的逻辑、历史的担当、实践的自信深刻地揭示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内在关系。

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潮流中,海南琼海以独特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在这一轮大潮中显得格外显眼。

1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是适应形势的需要

1.1“田园城市、幸福琼海”

琼海提出的“田园城市、幸福琼海”既是城市名片,也是宣传口号,更是发展战略。“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是琼海探索的独具本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田园城市”是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布局,也是实现幸福琼海的手段、措施和方法,“幸福琼海”是指通过田园城市的建设模式、理念、路径来最终达到的目标。具体来讲,就是通过“田园城市”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把琼海建成全市50万人民的幸福家园;通过全域5A级景区的建设把琼海建设成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

1.2“三不一就”原则的顶层设计

琼海城镇化顶层设计中,明确了一条根本的原则,就是“三不一就”基本原则,即“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不砍树”是保护生态的红线,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保持生态环境这个最大的优势;“不占田”是敬畏自然的红线,“田”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础,这里讲的“田”,既是指基本农田,更是指农田与大自然相得益彰的田园风光;“不拆房”是和谐发展的红线,除非是重要公共服务设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否则,政府不轻易拆迁农村房屋房舍,注重体现当地风土民俗,通过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进行建设;“就地城镇化”就是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完善提升,使农村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达到城市标准,以期实现城乡公共服务无差别化,“就地城镇化”是琼海特色城镇化最核心的内容。

1.3坚持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考量

1.3.1实施绿色崛起的需要

2012年4月,中共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召开,做出了“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的战略部署。“绿色崛起”,一是保护好海南特有的热带、亚热带生态环境资源,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既要优化生态环境,又要使经济得到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赢;二是在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优化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实现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三是要通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带动城乡统筹一体化,逐步解决城乡经济二元结构问题。

1.3.2琼海特色资源发展的需要

琼海有各种资源禀赋,集山、泉、河、海、湖、椰林、沙滩、田园风光以及华侨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江河文化、湖泊文化、滨海文化、民居文化等各种浓郁的文化内涵于一体。农业资源丰富,历史上就是鱼米之乡,现在又有 “中国胡椒之乡”、“珍珠番石榴之乡”、“火龙果之乡”和“油茶之乡”等称号。境内野生植物250多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9%,拥有“中国温泉之乡”的美誉,更有举世闻名的万泉河,还有博鳌亚洲论坛以及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博鳌国际机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全国首个公共外交基地等。如此优越的资源条件,更指明了琼海需要且必须走一条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项目建设与生态休闲产业紧密结合

2.1风情小镇

琼海就地城镇化不走规模扩张型的老路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保护和尊重现有农村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底,不改变传统的生活空间,突出乡村民居、风情等人文特色。以万泉河为主线,将两岸12个乡镇,打造成争相绽放的12朵金花,通过景区带动、风情小镇带动、国家农业公园带动、农业示范基地带动、中心村带动、庄园带动等六种城镇化模式,实现城乡一体化,按照“一特色一风情一产业”的要求,把12个小镇建成各具特色、各具产业支撑的特色小镇。

2.2国家农业公园

国家农业公园是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态,琼海把创建“国家农业公园”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统筹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搭建农业产业化、就地城镇化、乡村休闲游、高新技术推广四大平台,把农民从原来的单纯种植生产中解放出来,通过专业合作经营、土地流转和房屋出租、就地就业等多方面增加收入。

农业公园建设,就是把全市1 710km2分成三个区域建设三个农业公园,每个农业公园通过核心区来带动。滨海国家农业公园是以博鳌和潭门为核心,往长坡跟中原延伸,以滨海耕海牧渔的渔耕文化为内涵;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包括嘉积、塔洋、大路三镇的四个大洋,以农耕文化为内涵。万泉河国家农业公园,包括万泉、石壁、龙江、阳江、会山等五个镇,以万泉河文化为内涵。目前,基本建成的核心区有嘉积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塔洋七星伴月景区、博鳌滨海酒吧公园、万泉文曲休闲区、中原十八坡休闲区、潭门兄弟海岸森林公园、潭门渔民新村(赶海人家)休闲区、博鳌美雅乡村公园、嘉积官塘乡村旅游休闲区,主要游玩项目有龙舟广场、兰花基地、蔬菜基地、垂钓区、采摘区、农家乐等17个项目,还与中国热带作物研究院热带品种资源研究所合作,成立龙寿洋专家工作站,试验推广农业新品种和现代农业技术成果,具备了旅游观光、农耕文化、科技示范、休闲购物等多种功能。

2.3旅游慢步绿道

旅游漫步绿道是生产、生活、生态、旅游共享的基础设施,既是当地百姓的出行通道,也是游客的旅游休闲绿道。由于原先的景点、景区没有连成一片,道路不便,因此通过旅游慢步绿道连成一片,形成旅游线路。如塔洋七星伴月景区,通过2.5km木栈道建设,把周边7个村庄连成一片,形成一个景区。琼海绿道种类多样,主要有木栈道、沥青路、水泥通畅路三种,大部分还是沿用原来的通畅公路加以旅游化改造。

琼海市计划建设500km绿道,目前已完成300多km绿道,通过旅游慢步绿道规划建设,把全市的景点景区、风情村、风情小镇、生产示范基地、国家农业公园、特色农庄等琼海最靓丽、最特色的地方串联起来,推出田园风光农家乐游、原生态绿色休闲游、重温红军之路红色自驾游、万泉河垂钓自驾游等精品路线,将全市打造成一个5A级大景区,让这个大景区成为琼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幸福家园,这个景区没有边界、没有围墙、没有门票,主客共享、居旅相宜,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3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成效及启示

3.1成效

3.1.1经济发展

2014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245万人次,约占全省三分之一,增长113%,乡村旅游收入19.2亿元,增长195%;旅游团队与散客的比重从2012年的59:41转变为29:71,游客人均消费从占全省平均值的82%左右上升到120%,首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各市县中仅次于三亚;2015年春节期间,过夜游客12.75万人次,增长83%,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50%;宾馆酒店平均住房率达到90%,已实现了从旅游通道到旅游目的地的重大转变。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达到48%,比排在第二位的农业高出10.4个百分点,调结构、转方式效果越来越明显。

3.1.2生态环境

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乡村公园、文明生态村、水毁工程建设,构筑生态修复和保护系统。推进“绿化宝岛”行动,实施通道绿化、村庄绿化、河流水库绿化、林业开发建设、盆景花卉与种苗工程等“绿化工程”,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村庄和位于水源保护区周边的生态敏感村实施环境连片整治,推进农村沼气项目、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

3.1.3乡村旅游

依托琼海良好的生态资源,对乡村进行旅游化改造,让游客“来得到、品得好、住得下、游得畅、玩得爽、有的买”,充分挖掘具有热带农业发展特色的乡村旅游潜力,按照“一片果园就是一个景区, 把农庄当景点建,把农业基地当公园办”的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中外游客引进琼海的千家万户。鼓励农民发展新型体验式农业庄园,让农民直接参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农民既是股东又是员工,享受乡村游带来的双重福利,变传统的行政村为经营村、变传统的耕作农业为观光休闲农业。

3.1.4社会管理

构建“市、镇、片区、村”四级政务服务网络平台,把群众“上市”、“上镇”找服务转变为职能部门“下村”送服务,切实解决老百姓办事难的现实问题。同时逐步把卫生、教育、公交车、垃圾污水处理、物流配送和超市连锁等社会综合治理系统连成一体,让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实现城乡一体化,让老百姓享受公共财政阳光雨露。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

外出打工相关问题,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社会管理的水平:从表层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改善、农民就业创业、医疗卫生到深层的利益关系调整、人际关系的融和。

3.1.5文化传承

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使得农耕文明得以延续传承,优秀的乡风民俗得到存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发扬。

3.2启示

3.2.1生态支撑城镇

“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前两者是保护环境的精心之举,空气质量、绿化程度、水土保持及优化、自然田园风光等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后者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明智行为,尊重事物规律、尊重村民意愿是和谐关系的基础;三者一体构成一个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城镇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的支持,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3.2.2生态变现财富

当回归乡村、回归自然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潮流时,生态变现财富的时机也就成熟了。当前,乡村旅游、生态休闲业态已经势如破竹,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绿色的植物等良好的生态作为突出的经济发展资源已显得弥足珍贵。通过乡村旅游、生态休闲将生态变现为财富,已经成为一种发展模式。

3.2.3生态经济共生

琼海的城镇化打破了一种固化思维和托辞:要发展经济就牺牲环境、要保护环境就什么都动不了。显然,“无工不富”并不能解释也不适合琼海的发展道路。琼海用实践告诉我们: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可以共存共生的好兄弟。

参考文献

1彭京宜.海南省情系列讲座[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

2张学泮,曹锡仁.2011-2012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报告[M].海口:南方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何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