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之“断句和文化常识”练习小卷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之“断句和文化常识”练习小卷

2020-12-02 来源:爱问旅游网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之“断句和文化常识”练习小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有删改) 1.文中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写出句读字母。 人A欲B自C见D其E形F必G资H明I镜J君K欲L自M知N其O过P必Q待R忠S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弑,杀、杀死,古代专指臣下杀死君主,是专用词汇不能用于普通百姓。 B.再拜,古代礼节,拜两拜,表示恭敬;也做敬辞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C.“若纵之不已”与“沛公已出”(《鸿门宴》)两句中的“已”字含义不同。 D.西域,汉代以后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也?”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 (节选自《说苑·君道》) 3.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此诚A天子也B何C居之深D远E而见F我之明也G岂可H欺哉 答案第1页,共25页

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迟,字子迟,他与后文“子夏”都是孔子的弟子,二人同列“七十二贤”之位。 B.“易因”指容易沿袭,“因”与《鸿门宴》“因击沛公于坐”的“因”字含义不同。 C.“失职”指失去常业,“失”与《齐桓晋文之事》“无失其时”的“失”含义相同。 D.“称”意思是颂扬、称赞,与《出师表》“先帝称之曰能”的“称”字含义相同。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A欲如前B书之言C报恩于国D主耳E诚以虚死F不如立节G灭名H不如报德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甘乐, 为意动用法,与《归去来兮辞》中“乐琴书以消忧”的“乐”用法相同。 B.当,指抵挡,与《蜀道难》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当”意思相同。 C.封,指分封,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封狼居胥”的“封”意思不同。 D.阙,指门楼、宫殿,这里代指朝廷,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的“阙”意思不同。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京师穷市上,有古铁条,垂三尺许,阔二寸有奇,形若革带之半,中虚而外..绣涩,两面鼓钉隐起,不甚可辨。持此欲易钱数十文,人皆不顾去。积年余,有高丽使客三四人,旁睨良久,问:“此铁价几何?”鬻铁者谬云:“钱五百。”..使客立解五百文授之。其人疑不决,即诡对曰:“此固吾邻人物,俟吾询主者。”.第2页,共25页

顷之,使客复来。鬻者曰:“向几误,主者言非五金不可!”使客即割五金,无难色。其人又为大言曰:“公等误矣,吾曹市语,举大数以为言,五金盖五十金云。”使客曰:“吾诚不惜五十金,但不得更悔。”鬻铁者私念:一废铁夹条增价五十金借令失此售主并乞数十文钱亦不可得。因曰:“吾以此博公多金,保无后言。公幸告我,此为何名。”使客请:“先定要约,而后告子。” (节选自詹钟玉《记古铁条》) 【注】①闯:闯王李自成。①中贵:宦官。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首都的称呼,明清时期一般指北京。“京”指人口多,“师”指规模大。

B.高丽,又称高丽王朝,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国土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朝鲜半岛中南部。

C.“俟吾询主者”中的“俟”指等待,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的“俟”含义相同。

D.“度其去远”中的“度”指推测,与司马迁《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的“度”含义相同。

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在相应位置划分。每错一处扣1分。 一 废 铁 夹 条 增 价 五 十 金 借 令 失 此 售 主 并 乞 数 十 文 钱 亦 不 可 得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奏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答案第3页,共25页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诸A侯B名C士D可E下F以G财H者I厚J遗K结L之M不N肯O者P利Q剑R刺S之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乘:古代时指天子。依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文中的“万乘”指的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周天子。

B.“会韩人郑国来间秦”的“间”意思是“做间谍”,与《鸿门宴》冲“间至军中”的“间”意思不同。

C.书:文体名。文中指李斯的《谏逐客书》,其与《谏太宗十思疏》一样,同为古代臣子向君主进呈的公文。

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美之。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威仪棣棣若山河,应把风流夺绮罗。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 (选自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卷十六)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A出B拥C八D驺E必F携G书H一I本J观K玩L不M辍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指友善、亲善,与《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的“善”意思相同。 B.弹,指弹击、敲击,与《琵琶行》中“莫辞更坐弹一曲”的“弹”意思相同。 第4页,共25页

C.差,指(病)好、病愈,与成语“差强人意”的“差”意思不相同。 D.将,指携带,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将以求吾所大欲也”的“将”意思不相同。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选人李公义陈言,请为铁龙爪以浚河。其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沈之水底系絙以船曳之而行。宫官黄怀信以为铁爪,只列干木下如耙状,以石压之,两旁系大絙,两端钉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革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已,又移船.而浚之。 (节选自《涑水记闻》) 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其A法B用C铁D数E斤F为G龙H爪I形J沈K之L水M底N系O絙P以Q船R曳S之T而U行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又移船而浚之”的“已”,意为不久,与《种树郭橐驼传》“已去而复顾”的“已”意思不同。 B.课,原意为根据一定标准对官吏进行考核,文中指范子渊记录下来以备考核的业绩。 C.“资谈笑”的“资”,意为供给,与《归去来兮辞》中“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的“资”意思相同。 D.“共为欺罔”的“罔”,意为欺骗,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不同。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于是遂止不塞。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泛滥期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岁,谓之答案第5页,共25页

中策。若只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下策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

1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这三个需要断句的地方写在括号内。( )

此A功B一C立D河E定F民G安H谓I之J上K策L多M穿漕渠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二千石,汉代官员薪俸等级。这里的“石”是古代容量单位,与《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意思相同。

B.冀州,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的时候,将天下分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主要在今天的河北省。

C.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庙号。古代称呼皇帝可称庙号、谥号、年号,如唐玄宗是庙号,隋炀帝是谥号,乾隆是年号。

D.将作谒者,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东汉时,谒者分为谒者仆射、常侍谒者、给事谒者、灌谒者和将作谒者等。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以明之?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民挫锐,负天下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节选自《淮南子·修务训》) 1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鲁趋A而B十日十夜C足D重E茧F而G不休息H裂I衣裳J裹足K至于郢 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指明晓、知道,与“明道德之广崇”(《屈原列传》)中的“明”字意思相同。 第6页,共25页

B.闻,指听闻、听说,与“臣拜表以闻”(《陈情表》)中的“闻”字意思不同。 C.偃,指停止、停息,与“偃仰啸歌”(《项脊轩志》)中的“偃”字意思不同。 D.轼,本义是指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文中是指魏文侯凭轼致敬。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齐A王B大C悦D发E师F五G万H人I使J陈K臣L思M将N以O救P周Q而R秦S兵T罢 2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子伐陆浑之戎”的“伐”是讨伐,征伐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中“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的“伐”字含义相同。 B.“德之休明”的“休”是美好,美善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永保无疆之休”的“休”字含义不同。 C.九鼎,相传夏禹用九州的青铜铸成九个鼎,夏商周三代奉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周代列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 D.危国,意思是面临危险的国家,在此指东周王朝。其中“危”与《蜀道难》中“危乎高哉”的“危”字含义不同。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省,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答案第7页,共25页

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选自苏轼《留侯论》)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当A此B之C时D子E房F之G不H死I者J其K间L不M能N容O发P盖Q亦R已S危T矣 2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顷,意为不久,一会儿。在文言文中,“须臾”“俄而”“既而”“无何”“未几”均有这个含义。 B.留侯,一般指张良,他凭借出色的智谋,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诗文中常用此来称颂功臣。 C.“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的“微”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字含义相同。 D.匹夫,即一个人,泛指平民百姓;也可以指有勇无谋之人。“以匹夫之力”中的“匹夫”之意是后者。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可以报中山之怨。”公子成再拜,乃赐胡服。赵文进谏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图之。”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2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先王忿之A其怨B未能报也C今骑射之D服E可以报F中山G之怨。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坐:指双方都坐着;陪侍长者闲坐。卑者在尊者身旁陪伴叫“侍”。 B.再拜:拜了两拜,表恭敬之意。书信中用为对尊长或朋友的敬语。 C.所以:用来…的。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意义不同。 第8页,共25页

D.胡服:古代对各族胡人所穿服装总称,后泛称汉人服饰外的外族服装。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2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东,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为山东,又称关东。山东亦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

B.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因为古代国君都祭祀土地神和谷神,所以后来“社稷”就用作国家的代称。

C.“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与“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中的“诚’含义相同。

D.“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与“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举”含义不同。

2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五处需加句读,请用“/”在相应位置划分。 地 方 五 千 里 带 甲 百 万 车 千 乘 骑 万 匹 粟 支 十 年 此 霸 王 之 资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 (选自欧阳修《琴说》有删改) 2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案第9页,共25页

既而学琴A于友人B受宫声C数引D久而E乐之F不知G其疾之H在体也 2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策,即布列算筹。策,是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与“策扶老以游憩”中的“策”意思不同。 B.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文中指古代汉族礼仪总称,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与“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意恩相同。 D.度,在本文指“标准、限度”;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的“度”意思不同。 (十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二年即帝位,大赦天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癸酉,诏有司:.“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辛巳,崩于钦安殿,年四十有八。赞曰: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选编自《明史·本纪》) 29.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依次写出答案标号。使A天B假C之D年E涵F濡G休H养I德J化K之L盛M岂N不O与P文Q景R比S隆T哉 3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拊士卒”与“善刀而藏”(《庖丁解牛》)中的“善”字含义不相同。 B.“伺隙谗构”与“令将军与臣有隙”(《鸿门宴》)中的“隙”含义不同。 C.戊戌,干支之一,与“壬午”“癸酉”“辛巳”一样,在文中用以纪年。 D.“谕以协心赞务”中的“赞”与成语“不赞一词”的“赞”字含义相同。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开禧二年五月丁亥,侂胄下伐金诏。初,华岳谏未宜用兵。侂胄下岳大理,..第10页,共25页

编管建宁。甲午,攻宿州、寿州、唐州、蔡州,皆不克。侂胄既丧师,始觉为苏师旦所误。召李壁饮酒酣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北伐更盟》,有删改) 3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召A李B壁C饮D酒E酣F语G及H师I旦J始K谋L事M壁N微O摘P其Q过R以S觇T之 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理,指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 B.移书,本身包含“致函”和“发布公告”两种意思,文中指发布公告。 C.岁币,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当时宋每年要向金缴纳绢银。 D.县官,一般用于称谓一县之长官,也可代指朝廷、官府,文中指后者。 (十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佛肸以中牟叛,置鼎于庭,致士大夫曰:“与我者受邑,不吾与者烹!”大夫皆从之。至于田卑,曰:“义死不避斧钺之罪,义穷不受轩冕之服;无义而生,不仁而富,不如烹!”褰衣将就鼎,佛肸脱屦而止之。赵氏闻其叛也,攻而取之。.闻田卑不肯与也,求而赏之。田卑曰:“不可也,一人举而万夫俯首智者不为也”辞赏徙处曰:“以赏一人以惭万夫义者不取也。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不义。行临人,不道,吾去矣。”遂南之楚。 (节选自《新序·义勇》) 3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打√。 一A人B举C而D万E夫F俯G首H智I者J不K为L也M赏N一O人P以Q惭R万S夫T义U者V不W取X也 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赛衣将就鼎”与“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两句中“就”字含义相同。 B.“惠王”的“惠”为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C.“引而未发也”与“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引”字含义不同。 答案第11页,共25页

D.“大夫”是古代官阶名称,地位低于“卿”“士”,后世成为一般任职者的称谓。 (十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建安三年冬十二月,袁绍连年攻公孙瓒不能克,以书谕之,欲相与释憾连和。瓒不答,而增修守备。先是,瓒别将有为敌所围者,瓒不救,曰:“救一人,使后将恃救,不肯力战。”及绍来攻,瓒南界别营,自度守则不能自固,又知必不见救,或降或溃。绍军径至其门,瓒遣子续请救于黑山诸帅,而欲自将突骑出傍西山,拥黑山之众侵掠冀州,横断绍后。关靖谏曰:“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居处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坚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瓒乃止。绍渐相攻逼,瓒众日蹙。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八·袁绍讨公孙瓒》,有删改) 35.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出相关序号。坚A守B旷C日D或E可F使G绍H自I退J若K舍L之M而N出O后P无Q镇R重 3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右,指“在……之上”。古人常以右为贵、为上,如右戚、右族、无出其右。 B.楼橹,古代供守兵瞭望敌军动静的无顶盖高台,用于侦查,亦可配合进攻。 C.蹙,指“窘迫”,与《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的“蹙”字意思不同。 D.赍,指“携带”,与《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赍”字意思相同。 (十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明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37.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答案标号涂黑。四A年B晋C饥D乞E籴F于G秦H缪I公J问K百L里M奚 第12页,共25页

3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徒,白白地,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徒留无所施”的“徒”意思相同。 B.质,使……做人质,用诸侯的儿子做人质,是源于春秋时期的外交方式。 C.矜,指怜悯,与李密的《陈情表》中的“不矜名节”的“矜”意思不同。 D.“置官司焉”的“官司”指的是官衙,现在是指在人民法院进行的诉讼。 (二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③谓之曰:“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卜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④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龙兴:称帝。①沮:破坏。①逆:迎接。①子房:这里指张良。①混壹:统一天下。 3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非常A之事B故C非常D人E之所及F陛下G断H自I圣心J彼K亦L何所M能为N 4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堂,古代帝王宜明政教之所,凡朝会、祭祀、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举行。 B.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地和谷物是农业社会的根基,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C.儒生,指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后泛指读书人。文中选用该词含有对李冲等人的鄙视。 D.斧钺,指用于作战的兵器,象征军权和统治权,后泛指刑罚、杀戮,文中采用此词原意。 答案第13页,共25页

参考答案:

1.FJP 2.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必须借助明镜。君主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

“人欲自见其形”“君欲自知其过”结构一致,且主谓宾俱全,所以应在“形”“镜”“过”后断开,即在F、J、P处分别断开。 故FJP三处断开。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专指臣下杀死君主,是专用词汇,不能用于普通百姓”解说错误。封建时代臣杀君、子杀父母均可称为“弑”,并不是“专指臣下杀死君主”。B.正确。 C.正确。“已”,停止。/已经。句意:如果无止境地放纵欲望。/沛公已经出去。 D.正确。故选A。

3.BEG 4.C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果真是天子啊!不然为何远居深宫中,却能明察我们的情况?难道可以欺骗这样的天子吗?

“此诚天子也”是完整的判断句,“也”表判断,中间不能断开,故应于句末B处断开;

“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中,“何居之深远”和“见我之明也”两句形成对比相反关系,中间用连词“而”衔接,表转折,故在连词“而”前,即E处断开; “见我之明也”中,“也”句尾语气词,“岂可欺哉”是省略句,应为“岂可欺(之)哉”,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故应于G处断开。

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 A.说法正确。

B.说法正确。“因击沛公于坐”的“因”指趁机。句意:法令简省了,百姓就容易沿袭。/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

C.说法错误。含义不同。“无失其时”的“失”指错过。句意:有因打官司而失去常业的人。/不要错过时节。

第14页,共25页

D.说法正确。句意:士大夫要颂扬它。/先帝称赞他能干。故选C。

5.CEG 6.C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想如前一封信上所说的那样,要向皇上报恩啊。实在因为徒然死去不如树立名节,身死名灭不如报答恩德。

“故欲如前书之言”,“如前书之言”和“欲”都是句子的状语,修饰“报恩”,但状语较长,可在“言”后C处断开;

“报恩于国主耳”,“国主”是“报恩”的对象,不可断开,“耳”句末语气词,其后E处断开;

“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结构对称,G处应该断开。 故在CEG三处断开。

6.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都是意动用法,以……为乐。句意:我也心甘情愿。/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

B.正确。都是“抵挡”。句意:一人要敌千人。/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C.“封,指分封”错误。封赏。/筑坛祭天。句意:并没有一尺土的封赏。/登上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

D.正确。朝廷。/使动用法,使……阙,侵损、削减。句意:回到汉廷。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故选C。

7.A 8.一废铁夹条/增价五十金/借令失此售主/并乞数十文钱亦不可得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错误。“京”指规模大,“师”指人口多。B.正确。

C.正确。句意:等我问一下主人/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D.正确。句意:猜测他已走远/推测我回到军营中,你才能进去。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一个废铁条,涨价到五十金,假使失去了这个买主,就连要几十文钱也不可能得到。

答案第15页,共25页

“一废铁夹条”作主语,主语过长,其后断开; “价五十金”是“增”的内容,“金”后断开;

“借令”,副词,意为假使,“此售主”是“失”的宾语,宾语后断开,即“主”后。

9.I、M、P 10.A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对各国可以用金钱收买的著名人物,就多赠送礼物来收买他们;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把他们杀掉。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是定语后置句,“者”后I处断开;

“结之”是动宾结构,“厚遗”是状语,中间不断开,“之”后M处后断开; “不肯者”是“利剑刺之”的主语,表强调,可在P处断开。 故I、M、P处加句读。

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文中的‘万乘’指的是拥有万辆车马的周天子”错误。“万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此以“万乘”指天子、帝王。本文中指诸侯。 B.正确。句意: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来到秦国做间谍。/从小路到达军中。 C.正确。

D.正确。句意: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故选A。

11.BEJ 12.B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每次出门,都有八个侍从簇拥着,而且必带一本书,没完没了地阅读赏玩。 “出”“拥”都是谓语,省略了主语,分属两个句子,中间B处断开; “拥八驺”是动宾结构,宾语“八驺”后E处断开;

“必携书一本”中“携”是谓语,“书”是宾语,“一本”是“书”的后置定语,应在“书”后J处断开。 故在BEJ处断句。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都是亲善、友善。句意:与雪芹交好。/一向和留侯张良友好。

第16页,共25页

B.错误,弹击、敲击。/弹奏、演奏。句意:劝您不要敲击食客的长铗。/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奏一曲。

C.正确。(病)好、病愈。/稍微。句意:勉强说今天稍微好一些。/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D.正确。动词,携带。/副词,将要、打算。句意:潮水离去不能带妾身离开。/这样做不过是将要满足我最大的愿望啊。故选B。

13.JNP 14.C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个方法是用几斤铁铸成龙爪的形状,把它沉到水底,系上大绳索,用船拖拽它前行。

“其法”是主语,“用铁数斤”是状语,“为”是谓语,“龙爪形”是宾语,结构完整,后面断开,即J处断开;

“沈之水底”是“沈之(于)水底”的省略句,“水底”后断开,即N处断开; “系絙”是动宾结构,后面断开,即P处断开。

1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不久/已经”;句意:过一段时间,再移动船只疏浚其他地方/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B.正确。

C.“意思相同”错误。“供给/凭借”;句意:正适合供人们谈笑/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

D.正确,“欺骗/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句意:共同做欺骗君王的事/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故选C。

15.DHL 16.C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一工程如能实施,黄河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是上策。多开凿运河渠道。“此功一立”,“此功”主语,“立”谓语,本句为主谓结构,其后不可带宾语,故在D处断开;

“河定民安”,主谓结构并列,其后断开,故在H处断开;

答案第17页,共25页

“谓之上策”,“上策”是“谓”的宾语,其后断开,故在L处断开。 故在DHL三处断开。

1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庙号”错误。光武是刘秀的谥号。故选C。

17.CHK 18.A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就从鲁国出发赶路十天十夜,脚上打起一层层的老茧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布包裹一下又向前赶路,到达楚都郢城。

“而”字连接“自鲁趋”和“十日十夜”,中间不必断开,在“夜”后断开,即C处断开; “而”字连接“足重茧”和“不休息”,表现墨子赶路的急迫和辛苦,中间不必断开,在“休息”后断开,即在H处断开;

“裂衣裳裹足”省略了主语,此处是谓语,后面“至于”也是谓语,分属两个句子,在“裹足”后断开,即K处断开。 故在CHK处加句读。

18.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错误,意思不同。前者是明晓、知道,后者是阐明、表明。句意:怎么知道这一点呢?/阐明了道德的广大崇高。

B.正确。前者是听闻、听说,后者是使……知道,禀告。句意:墨子听说以后很哀伤。/我奉上表章禀告给朝廷。

C.正确。前者是停止、停息,后者是伏下、躺下。句意:这样使得楚王只得息兵。/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D.正确。故选A。

19.DIQ 20.B

【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齐王听了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军因此退兵。

“齐王大悦”中“齐王”作主语,“悦”作谓语,结构完整,在D处断开; “发师五万人”是省略了主语齐王的主谓宾结构,独立成句,在I处断开;

第18页,共25页

“而”是连词,表承接关系,且前面句子的主语都是“齐王”,后面句子的主语是“秦兵”,所以在Q处断开。故选DIQ。

20.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均为“讨伐,征伐”;句意: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

B.错误。/永远保持无尽的美善。 均为“吉庆、美好、美善”;句意:德行美好光明。C.正确。

D.正确。危险/高;句意:面临危险的国家。/多么高峻伟岸!故选B。

21.DJP 22.C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时,张良虽然侥幸没有死,但实际上生死之间连一根头发也容不下,那是何等危险啊。

“当此之时”为句首时间状语,可单独成句,故D处断; “子房之不死者”语意完整,“不死”做“子房”的谓语,故J处断; “其间不能容发”语意完整,“发”做“容”的宾语,故P处断。 故DJP处断。

2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B.正确。

C.“含义相同”错误。“微”,隐约,含蓄。/没有。句意:观察桥上老人用来含蓄地表达心意的言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D.正确。句意:想凭一人之力。故选C。

23.ACE 24.C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先王对这件事极为愤恨,可是这个仇至今还未能报。如今我们采用便于骑射的胡服来武装自己,可以向中山国报仇雪恨。

“先王忿之”为完整的主谓句,“之”作“忿”的宾语,故A处需加句读;

答案第19页,共25页

“其怨未能报也”为完整的主谓句,“也”表句末停顿,故C处需加句读; “今骑射之服可以报中山之怨”为省略主语的句子,“今骑射之服”意思是采用便于骑射的胡服,作状语,故E处需加句读。 故选ACE。

2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 C.“意义不同”错。“所以”,都是“用来……的”的意思。句意:衣服的式样,不过是为了人们穿着方便的。/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故选C。

25.C 26.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

【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C.错误。如果;的确。句意:如果大王能听从我的不成熟的计谋/您的确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

D.正确。夺取,攻占;被推举。句意:秦国有夺取巴蜀、吞并汉中的野心/百里奚在市场上被推举出来。故选C 2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甲兵百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供十年,这是建立霸业的资本。

“地”是“方五千里”的主语,句子结构完整,在“里”后断开;

“带甲百万”“乘骑万匹”和“粟支十年”句子结构一致,应单独成句,分别断开; “此”是主语,“霸王之资也”是谓语,中间不能断开。

27.BDF 28.D

【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后来在朋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既而学琴于友人”中,“于友人”是句子的后置状语,正常语序是“既而于友人学琴”,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应该从“友人”后断开,即B处;

第20页,共25页

“受宫声数引”中,“宫声数引”是“受”的宾语,是指学习内容,在“数引”后断开,即D处;

“不知其疾之在体也”中,“其疾之在体”是“不知”的宾语,承前省略主语“予”,在“不知”前断开,即F处。 故在BDF三处句读。

28.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算筹;拄着。 句意:数术不是能布列算筹就好了/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

B.正确。C.正确。句意:在家乡有学校/注重乡校的教育。

D.错误。意思相同,都是指“标准、限度”。句意:在衣食住行上懂得限度/喜爱狩猎,就想到用三面不杀,留一面给它们逃生,以此为限度。故选D。

29.EIM 30.C

【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假使上天赐给足够的年寿,让他恩惠润泽天下百姓得以休养,他仁德教化的盛大,岂不是可以与汉文帝、汉景帝一样伟大吗?

“上天”是主语,“假”是谓语,“年”是谓语,句意完整,应在E处断开; “涵濡休养”省略了主语,作句子的谓语,语意完整,I处断开;

“德化之盛”是句子的主语,表强调时后面可断开,“岂不……哉”是固定句式,应在M处断开。故在EIM处断句。

3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善于。/通“缮”,擦拭。句意:善于抚慰士卒。/将刀擦干净,收藏起来。 B.正确。机会。/隔阂。句意:而高煦、高燧与其党徒时时找机会讲坏话。/让将军与臣之间有了隔阂。

C.“在文中用以纪年”错,戊戌,与“壬午”“癸酉”“辛巳”一样,在文中都是纪日。 D.正确。都是“辅助、添加”。句意:要他们同心协力参与重要事务。/不能再添加一句话。故选C。

答案第21页,共25页

31.DFM 32.B

【解析】3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才意识到被苏师旦误导了。遨请李壁宴饮,酒喝得尽兴时,谈到苏师旦当初的谋划。李壁稍微指摘苏师旦的过错来试探韩侂胄的反应。

“召李壁饮”省略主语“韩侂胄”,句意完整;“酒酣”是主谓句,前后即D、F处断开;

“语及师旦始谋事”省略主语“韩侂胄”,句意完整,“壁”指李壁,作下句主语,M处断开。 故选DFM。

3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文中指发布公告”错。结合“丘崈上疏乞移书金帅,以成和议”可知,这里是致函金帅的意思。 故选B。

33.HMT 34.D

【解析】3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褒扬一人而使万人低头,这是有智慧的人不肯做的事;封赏一人而使万人惭愧,这是秉持道义的人不肯获取的事。

“万夫”为主语,“俯”为谓语,“首”为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单独成句,“一人举”和“万夫俯首”之间是因果关系,意思紧密,可不断开,所以H处断句; “也”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所以M处断句;

“义者”作“不取”的主语,主语前断句,所以T处断句。故选HMT。

3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都是“靠近、前往”之意。句意:牵起衣服准备走近锅鼎。/刀剑等金属制品放在磨刀石磨过就会变得锋利。 B.正确。

C.正确。动词,拉开(弓)之意;拿来。句意:拉开弓弦而没有发出。/拿过酒壶自斟自饮。

D.“地位低于……‘士’”错误,“大夫”地位低于“卿”高于“士”。故选D。

第22页,共25页

35.DJO 36.D

【解析】3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坚守一段时间,袁绍有可能自行撤退,如果舍弃大家出逃,后方没有人做主了。

“坚守”作谓语,“旷日”作补语,故应在“旷日”后,即D处停顿;

“或可使绍自退”,中心词是“退”,其他都是状语,故应在“退”后,即J处停顿; “后”作主语,“无镇重”作谓语,故应在“后无镇重”前停顿,即在O处停顿。 DJO处加句读。

3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 A.正确。B.正确。

C.正确。窘迫。/皱眉。句意:公孙的兵众处境日益窘迫。/眉毛仿佛笼着又仿佛舒展着,仿佛带着烟雾一样叫人看不清楚。

D.“赍,指‘携带’”错误。两个“赍”字意思相同,都是“赠送、送给”的意思。句意:公孙瓒秘密派使者给公孙续送信。/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故选D。

37.B D H 38.D

【解析】3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四年,晋国发生饥荒,向秦乞求买粮食。缪公问百里奚。 “四年”是句外时间状语,其后停顿,即B处; “晋饥”是主谓结构,结构完整,其后停顿,即D处; “于秦”是“乞籴”的后置状语,“于秦”后停顿,即H处。 故在B D H三处断开。

38.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句意:我难道只白白地杀晋君就算完了。/白白地留下来也没有什么用处。 B.正确。

C.正确。怜悯;夸耀。两句的“矜”意思不同。句意:我怨恨他们的君王,但怜悯他的百姓。/不夸耀名节。

D.错误。这里指官员管理。句意:设置官吏,负责管理。故选D。

答案第23页,共25页

39.BFJ 40.D

【解析】3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不平凡的事,要不平凡的人才能做到。陛下您的决断是出自圣明的内心,他们又能做什么?

“非常之事”这里单独成句,起到强调的作用,选B;

“故非常人之所及”解释说明前文的“非常之事”,之后断开,选F; “陛下断自圣心”与“彼亦何所能为”两句主语不同,其间断开,选J。 故选BFJ。

4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文中采用此词原意”错误,斧、钺通常被联称,二者都是用来劈砍的长兵器,而且是军权和统治权的象征。但其在文中指刑罚,并非原意。 故选D。

第24页,共25页

答案第25页,共2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