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曲《夕阳箫鼓》的艺术意蕴及演奏技术探析
长笛作为源于欧洲西洋的乐器,有着美妙的音色、多姿多彩的表现力及华美的技巧,长笛在中国和西方的交流中逐渐渗透到了中国,长笛曲的作曲家将《夕阳箫鼓》这首古典的乐曲改编成长笛曲,而且非常成功。本文通过对《夕阳箫鼓》这首长笛曲的艺术意蕴及演奏技术的分析,深入学习《夕阳箫鼓》这首长笛曲。
一、乐曲背景
(一)乐曲由来
《夕阳箫鼓》原本是一首琵琶的独奏曲,最早在中国江南流行,这首乐曲的名字和琵琶曲的曲谱最早也是在清朝出现,在1952年才被首次改编成江南丝竹的合奏曲,又以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诗句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将这首乐曲改编成各种形式,像是钢琴曲、木管五重奏以及交响音乐,而长笛曲则是由著名的长笛的演奏家谭密子在1980年改编的无伴奏的长笛曲,这是中华民族音乐对于西洋乐器的一次大胆尝试,作曲家沿用了著名的琵琶古曲的名字《夕阳箫鼓》。
(二)曲式结构
《夕阳箫鼓》这首长笛曲是单三部的曲式,整首乐曲有引子、A段、B段、华彩段、C段和尾声,引子部分为乐曲从开头到2/4拍前,这部分的乐曲节奏比较自由,从C宫D商调开始,逐渐通过G共同音转到降E宫C羽音之上,进而引出乐曲的主题。
乐曲的A段为乐曲2/4拍开始,一共有14小节,为F商调式。
1
然后接着进入乐曲的B段,一共有9小节,在乐曲B段,第一句是4小节,第二句是5小节,结束在F商音的位置上。
紧接着是华彩乐段,一共有9小节,具有华彩性质。
接着是乐曲的C段,一共有16小节,这段乐曲是在A乐段的基础之上使原来的1个小节扩为两个小节或者是三个小节,在这段运用调式调性的转变,力度、音区及速度等方法来发展和变换主题,在C段的每4个小节为一句,一共有4句,在这之后进入乐曲的尾声部分,是从3/4拍到结束,乐曲的尾声采用的是与引子的演奏风格相照应的扩充手法,整首乐曲结束在F商音。
整首乐曲的基础为中国特色的五声调式,在引子部分还运用宫系的调式和调性的对比,在乐曲的旋律上,运用传统民间的手法,在这首乐曲的相邻乐句之间,前句尾音和后句首音都采用同音的呈递方法,民间俗称连环扣,像是在这首乐曲的A段前8个小节就是运用这种手法,作曲家在进行长笛的演奏中,巧妙地利用其独特的音色,来模仿中国传统的民间乐器,像是琵琶、鼓、箫以及古筝等等的演奏方法,在进行乐曲演奏时还运用装饰音的技巧,《夕阳箫鼓》长笛曲是一首中国古典风格浓厚的乐曲。
《夕阳箫鼓》这首长笛曲的曲式结构如下所示:
2
二、乐曲的艺术意蕴
(一)乐曲的东方意韵
《夕阳箫鼓》长笛曲将长笛和中国传统音乐联系起来,并且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这就表明长笛的艺术表达富有东方韵味的潜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为长笛的中低音的位置音色和中国的箫的音色相近,所以在长笛模仿东方的意韵进行演奏时,会让人能够对箫进行联想,这就使长笛和中国音乐之间的关系拉进了。
其二,在长笛的中低音位置的演奏需要费很长的气息,在力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变动,这与中国悠长的旋律演奏相近,还有乐曲的音质虚实变化。
其三是这首长笛曲的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能够完成几乎全部的速度及花腔跳跃,织体上的丰富性和中国的琵琶、古筝、古琴等弹拨性的乐器的织体相近,也将乐曲中的装饰音与琵琶音的流动体现出来,在对《夕阳箫鼓》这首乐曲进行创新中,通过以上的三点完美地显示了乐曲的东方意韵。
(二)乐曲的意象表现
长笛曲《夕阳箫鼓》的引子和琵琶曲版本的和管弦乐版本的乐曲引子的旋律和感情比较相似,在开始的时候运用单指击键的表现手法,来模仿钟鼓的声音,声音从远到近,由近及远,为我们描绘了夕阳映着江面,微风轻拂的画面。在演奏这首乐曲的引子结尾部分时,利用泛音的演奏技巧,表现出江面上的筝声、鼓声、箫声逐渐远去,在朦胧的月色当中渔舟渐渐消失的意象。
3
接着,乐曲的主题又在G宫上,但旋律是五声调式,因此为这首乐曲增添了朦胧感,进而将击键音与长颤音转变为g1再出现,随着又再现主题一,这种主题一(见谱例1)与主题二(见谱例2)的倒置,以及模仿琵琶音营造了安宁又广阔的江楼风景画,这幅景象既彰显了音乐的悠扬,也蕴含了古代文人常见的感怀。
接下来A段的演奏利用连环扣的旋律演绎,体现出在东方升起的一轮明月在云层当中游移出没的美丽意境。
在这首乐曲的尾声部分,具有恬静优雅的特点,所以随着舒缓的节奏,表现出歌声、鼓声及箫声慢慢消失在安静的夜晚,船儿也渐渐远去的意象。长笛最后的呜咽委婉的旋律演奏,令人浮想联翩。
这首长笛曲的旋律来源于琵琶曲版的主题一与主题二和管弦乐版本的乐曲,长笛曲分别塑造了风云水月的音乐形象,进而以景衬情,表达对自然风光的领略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悟。在经历了思想的波动以及内心的斗争后,提升了思想境界,使思想获得了自由,在长笛曲的结尾延续了领悟,延伸平淡之情,在此之后,主题的旋律又再次展现,长笛曲的演奏采用击键音和颤音,构成安宁渐行渐远的音乐意象,在进行音乐的演奏时要注重强弱变化,展现载舟离开,春江却愈加安宁的音乐意象。
4
谱例1
谱例2
(三)乐曲的文化美学
《夕阳箫鼓》无论是琵琶曲还是其他改编乐曲,都体现了乐曲的文化美学追求,主要表现在简洁优雅的旋律当中,彰显着将人声腔化的美感,旋律不求音高的复杂,而是认真对待每一个音,追求每个音的韵味,致使旋律飘逸淡远。
5
在旋律的发展之上,也遵循着传统民族音乐发展的规律,即各种演奏的方式,衍展的手法,使音乐的素材集中又丰富,这种发展的和道家的思想相一致。
最后,在音乐的整体结构中表现了传统音乐的结构,而且还强调了渐变,以免造成段落的对比和冲突。正由于《夕阳箫鼓》中的文化美学与中国人的审美比较贴近,因此,《夕阳箫鼓》的乐曲才能够衍生出许多版本。
三、乐曲的演奏技术
(一)演奏技巧
在演奏《夕阳箫鼓》时,演奏之前要在内心进行思考,对乐曲的意境进行深刻体会,在乐曲的演奏过程中,d1音的演奏采用击键的技巧进行演奏,并不是利用嘴吹气,要把手指放在相应位置依据相应的音符进行击打,进而发出和鼓声相近的声音效果,通过这段演奏后,慢起节奏到颤音吹奏,然后再进行击键演奏出八个逐渐弱的d1音,来演绎出鼓声的逐渐低沉的感觉,随之,在乐曲的下一乐句(见谱例3),这句乐曲尽管比较短暂,但却很精彩,为整首乐曲的旋律进行了渲染铺垫,然后通过对箫和鼓的音色模仿,表现乐曲的主题。
演奏《夕阳箫鼓》这首乐曲时,要合理运用气息。在演奏引子时,要自然放松,下沉气息,引子结尾部分通过气息提高中音,在演奏者演奏时,还要加强腹部的气息压力来提高音符,使泛音的演奏逐渐减弱,进而引出主题。
在乐曲B段的演奏当中,要根据主题变化而变化,演奏者要保持气息平稳,节奏精准,C段前5小节利用琶音和震音,然后采用双吐的演奏技巧,注意气和舌之间的配合,通过
6
力度变化演奏,在接下来C段演奏中,采用大跳的技巧,注意下沉气息,放开音量,然后节奏逐渐舒缓,直至尾声。
除了合理运用气息,还要学会指法及运舌灵活运用。在演奏引子结尾的部分时,采用泛音的长笛演奏技巧,对于泛音的运用,要求演奏者保持中音的指法不变。
在演奏乐曲的A段时作曲家利用长笛的浑厚音色模仿中国乐曲箫,再利用“倚音”和“波音”使音乐的演奏体现箫声的唯美,演奏者要熟练掌握运舌的技巧,来使乐曲演奏分明流畅。在B段中还运用装饰音的演奏技巧,丰富旋律的色彩,接着对于富有戏剧色彩的C段,要求演奏时运指均匀。
谱例3
(二)音响构建
在长笛曲《夕阳箫鼓》的演奏中,利用长笛的击键噪音、泛音、装饰音和花腔等技巧形成长笛曲的音响构建,展现乐曲的中国风格,运用击键的演奏进行鼓声的模仿,使音乐的听众产生联想,加强了音乐的音响空间,使乐曲空灵幽静。
对于泛音的演奏,演奏的效果音色具有较强的气息声,使乐曲极具意境,对于装饰音的演奏能够接近中国的风格,使音乐的音响效果优美流畅,对于长笛的灵活性,花腔的演
7
奏技巧非常适用,花腔的演奏技巧是音乐风格气质的象征,也是传统中华民族音乐流畅曲折的手法。总而言之,《夕阳箫鼓》长笛曲的演奏将东方的气质融入其中,不同的中国乐器音响的移植对乐曲的音响构建尤为重要。
四、结语
《夕阳箫鼓》长笛曲是中西方音乐相互交融汇合的产物,在演奏这一较强民族性的长笛曲时,演奏者需要对中国的民间乐器的演奏风格和技巧进行了解,然后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只有对这些内容都充分掌握,才能够对此曲表达得自然流畅。
参考文献:
[1]陈嘉禾. 长笛作品《夕阳箫鼓》演奏分析[D].延边大学,2019.
[2]何依霖. 刍议江南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J]. 音乐生活,2019(03):62-65.
[3]卢嘉梁. 长笛曲《夕阳箫鼓》移植中的文化美学探析[J]. 音乐创作,2018(06):107-109.
[4]张茸. 黎英海钢琴作品中的五声性和声技法及演奏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8.
[5]李晔. 琵琶文曲《夕阳箫鼓》的民族艺术特色[D].山东艺术学院,2018.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