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象征手法。3.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4.理解学习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教学重点:1.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2.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2.探究文中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二、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茅盾是笔名,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散文《白杨礼赞》。三、背景介绍1940年前后,延安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这一年,茅盾应朱德同志之邀来到延安。他耳闻目睹延安抗日军民的生活和革命精神,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当他在西北高原上看到“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地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时,他似乎找到了一种感情的寄托,对白杨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他把对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深挚感情全部倾注在白杨树身上了。《白杨礼赞》应运而生。四、扫清障碍zhān大毡子zǎi主宰yì潜滋暗长yān恹恹欲睡qiú虬枝纵横决荡妙手偶得旁逸斜出dǐ坦荡如砥dài倦怠yín无边无垠qí秀颀suō婆娑五、整体把握(一)解题,定情感基调《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二)掠句,证情感深厚除了文题,文章中还有没有哪些句段直接表现了这种赞美之情?请大声朗读出来。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三)诵读,展情感浓郁第1段、第9段齐读,第4段、第6段、第8段指名读。指导学生通过调整语速、重音、停连,用诵读展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四)问疑,理情感层次。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提问: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同时,更进一步说明作者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六、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一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第二部分:第二段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第四部分:第七段至第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品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五部分:第九段,斥责哪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七、总结与板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