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本应是教育的过程、教育的体现,而不是把学生看成是需要教育的对象,忽视了对学生善与美的引导。把学会求知当作最重要的目标,而把学会做人的根本目标抛向九天云霄。目前,中学教师的教育意识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没有真正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而且无意中将教学与教育相分离,表现出教学意识强而教育意识淡薄的畸形局面。而要真正达到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的本质就必须严格教育的执行者教师,培养教师有效的教育意识,从而达到教育本质。
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教师知识传授成分大于师生交流成分。
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根深蒂固,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方法也不例外。受到这种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比较陈旧,表现出与新形势的不适应。这些教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奉献给学生,甚至争分夺秒的利用课堂来传授知识,可他们几乎从来都不计较学生的接受情况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情况,致使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容器,老师成为了讲课的机器。这样的方法在当今不仅不符合新的教育理念,而且也不利于彼此的进步。
(二)教师教的成分大于学的成分 。
这里的”教”和”学”都指的是教师,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而且要注重学,并且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应该注重学。可是现实表现出的却与此不相吻合。大多数老师不仅没有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忽略了学,仅仅是在教。随着物价的飞涨,有的老师认为,做老师已经很难养家糊口了,必须要从事其他“副业”,这在很大程度上让老师们既分心又分神,导致这些老师们没有精力来潜心于教育。
(三)教师管的成分大于帮的成分。
当前,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过多地依赖老师,从而使老师的“地位”跃然提高、“权力”无限扩大。在这样的环境中,部分老师迷失了教育的方向,认为家长和孩子都已将“管”的权力下放给了自己,而且要管的事无巨细才叫尽责,才叫认真,殊不知这种方法是对孩子能力提高是最严重的毒害。这有悖教育精神。
面对当前的教育现状,怎样的教育意识才能有效达到教育目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得出以下结论:
(一)教师的交流意识应强于传授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传统地位确实已经动摇。
若是我们打开全球互联网,去稍稍“消遣”一下,就会明白现在信息共享已经发展到了何等惊人的程度。简而言之,只要你想学习,知识就像超级市场上的廉价商品一样摆在那里。所以现在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知道的东西,老师不知道。因此,老师的任务就必须从知识的单向传递逐步向师生交流的方向转化。学生要逐渐成为主体,教师要真正确立自己对知识的主导地位。要注重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师生的交流中,教师一定不能放弃自己担负的指导者、启发者、管理者的任务。
(二)教师学的意识应强于教的意识。
教师学的意识应强于教的意识,这是一种对信息的开放态度。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终生是学生,对谁都是学生,他的学习是全方位的、不间断的。原苏联有一位教育家曾说:“想要了解儿童心灵的秘密,想要揭示教育的技巧和教育科学的秘密,先要把每一个儿童看作是自己的老师。我将教他们读书、写字、计算、图画和唱歌,而他们将给予我最高水平的师范教育。”教育,如果不以自我教育为龙头,就不可能很好地做到以身作则,也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站在学生面前,如果只记得自己是教育者而忘记了自己也是个学习者,这样就很难当一个好老师。
(三)教师帮的意识应强于管的意识。
帮与管是两条截然不同的思路。帮以被帮者为主体,管以管理者为主体。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教师不能给他们以发展的“圈套”,要想让孩子很好的发展就应该还给他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即孩子把成长的主动权还给他们。
当然,教师的角色比较复杂,既不是单纯的帮助者,也不是单纯的管理者,而是二者兼而有之。关键在以哪个为主的问题上。要作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教师,就应该是帮的意识要强于管的意识。帮和管的思路,教师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还不够,还要使二者分出主次。
(四)教师的长远意识应强于短期意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在本质上与短期行为势不两立,作为教师就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可惜,在现实生活中事情并非如此。而现实往往是以这样一种状态存在或出现:校长希望一个学期学校的发展就能上一个新台阶;教师要求学生迅速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家长们更是睁大眼睛盯着孩子的分数、名次……立竿见影的心态严重地侵蚀着整个教育界,考试分数已经变成了像生产指标一样的衡量尺度。现在各个领域都在讲可持续发展,教育界也不例外,这样一来教师就必须树立这种长远意识强于短期意识的思想观念。当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最能看出一个教师的精神境界与教育观念。为了孩子的将来,为了教育的明天,他不怕奖金少拿一点,职称晚评几年。他也许会失去若干眼前利益,但是他真正实现了一个老师的人生价值!
教师只有具有了教育意识,并在实践中严格把握,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从而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达到教育的本质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