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韩愈的“天人相乖”思想
2023-10-13
来源:爱问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10月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yang Teachers’College 0et.2002 Vo1.17 No.5 第17卷第5期 试论韩愈的“天人相乖’’思想 郑颖贞 (商丘师范学院马歹 邵, 河南商丘447600) 摘要:韩愈的“天人相乖”思想和“祸善福淫”的天人感应观,既与主流的“福善祸淫”的天 人感应观不同,又与传统的“天人相分”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不同,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独树一 帜,并且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韩愈;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天人相分;天人相乖; 福善祸淫;祸善福淫 中图分类号:B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91(2002)05—0058—04 韩愈(公元768年一824年)是我国唐代杰出的 和发展,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哲学理论和两条不同的 古文家、诗人,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人誉为“文 哲学路线。“天人合一”思想被认为是唯心主义哲学 学泰斗”、“百代文宗”。他还是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 路线,而“天人相分”思想则被看作是唯物主义的哲 思想家。苏轼曾为其盖棺定论:“匹夫而为百世师,一 学路线。由于后人较为普遍地把苟子的思想看作非 言而为天下法”,【】1“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 正统、非主流的儒家思想,而把孟子的思想看作是孔 溺”。…然而由于其在政治上坚持保守路线,反对王 子思想的正宗嫡传,当作儒家思想的正统、主流,所 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发起的革新运动,往往被人 以孟子开辟的“天人合一”思想也更多地被后人贯 们看作落后保守势力的代表人物,其唯心主义哲学 彻、传播、光大,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 思想也被视为同时期的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 精神和根本特点。而作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重 哲学思想的对立面,成为批斗的靶子和否定的对象, 要内容,“天人感应”观也就因此成为中国哲学史上 以至于人们在评价韩愈的历史地位时,对其在文学 种延续时间很长且对大众影响深远的思想。 天人感应观的基本思想就是认为“天”与“人”相 上的丰功伟绩大书特书,而对其哲学思想则轻描淡 一写、贬多褒少,甚至在思想界曾出现过相当长一段时 通,“天”可以根据“人”的不同的行为作出相应的反 期的抑韩思潮。其实,如果今天我们能从另一种角度 应。所以,天人感应观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就是揭示天 重新审视韩愈的哲学思想,就可发现其特殊的理论 与人相互联结的形式与途径,,以此体现天与人是相 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比如韩愈的天人感应 互联结、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观就是其中一种需要重新认识和评价的哲学思想。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先后出现过五种基本类型 韩愈的“天人相乖”思想与传统天人感应观 的“天人感应”观。即周初的天人感应观、西周末到春 一的不同 秋战国时期的“自然化”天人感应观、西汉董仲舒的 中国古代哲学是从天人关系的讨论开始,并在围 天人感应观、唐代韩愈的天人感应观和宋代程朱理 绕天人关系的讨论中发展、成熟起来的。“天”与“人” 学的天人感应观。综观这五种天人感应观,又可分为 被认为是中国哲学史上最古老的一对范畴,天人关 两类。其中,周初的天人感应观、西周末到春秋战国 系问题也被认为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思维特色的问 时期的“自然化”天人感应观、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 题之一。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人关系的的 应观和宋代程朱理学的天人感应观是一脉相承的, 理论有两种模式,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哲学路 在内容上也是一致的,都坚持认为“天”对“人”的感 线。一是孟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一是苟子的“天人 应方式是“福善祸淫”。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天人感 相分”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在强调天(自然)与人的 应观中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代表着天人感应观的 和谐、均衡、统一的同时,更多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 主流。而韩愈的天人感应观则坚持与之截然对立的 性;而“天人相分”思想在强调“明于天人之分”的同 “天人相乖”和“祸善福淫”的观点,从而成为中国古 时,也同时强调“制天命而用之”,即强调天(自然)的 代哲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天人感应观。由于正统、主流 客观规律性。这两种思想分别被后人加以阐发、继承 的天人感应观影响太大,以至韩愈的这种非主流的 收稿日期:2002—1l—l3 作者简介:郑颖贞(1969一),男,河南省商丘市人,商丘师范学院马列部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 的教育、研完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5期 郑颖贞:试论韩愈的“天人相乖”思想 ・59・ 天人感应观被淹没得几乎无声无息,很难引起人们 应观那样把“天”理解为人格化的至上神的观点,继承 的注意,所以其影响也就较小,甚至算不上有什么影 了西周未至战国时期的“自然化”天人感应观的思想 响。然而,如果我们今天仔细品味韩愈的这种“天人 路线,把“天”与“元气阴阳”、“地”及“人”联系在一起, 相乖”、“祸善福淫”的天人感应观,就会发现其中所 带有明显的自然色彩。而他所说的“人”也是从事“坏 闪耀的智慧火花,以及这一独特理论对人们的当今 元气阴阳”实践活动的人。韩愈在其另外一篇哲学著 作《原人》的一段话也可对此进一步佐证:“形于上者 社会实践有着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命于其两间者谓之人。形于 韩愈的天人感应观主要集中地反映在柳宗元的 谓之天,形于下者谓之地,《天说》一文中。现摘录如下: 上,日月星辰皆天也;形于下,草木山川皆地也;命于 韩愈谓柳子日:“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 其两间,夷狄禽兽皆人也。”所以,无论是对于“天”的 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甚者, 因仰而呼天日:‘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 而呼天日:‘何为使呈此极戾也!’若是者,举 不能知天。……木朽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 岂不以坏而后出邪?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阴 阳之坏,人由之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 理解,还是对“人”的理解,韩愈的天人感应观与主流 的天人感应观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第二,对“天”与“人”的利益与善恶标准理解不同。 四种主流的天人感应观都坚持认为,“天”是爱 民的,“天”的善恶标准与“人”的标准完全是一致 的。而韩愈则认为“天”与“人”的意志是截然对立的, 根本利益是相反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善恶标准也 必然是根本相反的。 在韩愈看来,由于“天”与“人”的根本利益是对 滋甚:垦原田,伐山林,凿泉以井饮,……悴 然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巳巳冲冲,攻残败 挠而未尝息。其为祸元气阴阳也,不甚于虫 之所为乎?吾意有能残斯人,使日薄岁削,祸 元气阴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蕃 而息之者,天地之仇也。今夫人举不能知天, 故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闻其呼且怨,则有 功者受赏必大矣,其祸焉者受罚亦大矣。子 以为吾意为如何?”… 立的,那些“爱民者”按人的标准来衡量是善人,是 “英主”、“贤臣”,但是按“天”的尺度衡量却是最大的 恶人。为什么呢?因为人的生产活动造成了对于天的 仔细研读韩愈的“天之说”,可发现韩愈的天人 感应观与主流的天人感应观相比有如下明显的不 同,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首先,对“天”、“人”范畴的内涵理解有所不同。 周初的天人感应观所说的“天”指的是人格化的 至上神——天帝,而“人”指的是统治阶级。西周未至 战国时期的天人感应观中的“天”,虽然也被看作世 界的本原,但其内涵已不是原来的人格化的“天帝”, 前提。 人们开始把它与“地”相连接,并把它看作是整个自 第三,对“天”与“人”之间的感应方式理解不同。 然界的一部分。这时的“人”也不再是单指统治阶级, 周初的天人感应观认为“天”与“人”之间的感应 “元气阴阳”的严重破坏,就好象是贪婪的害虫咬食 瓜果菜蔬一样,而由于“爱民者”的德政,造就了人民 的安居乐业,这样就必然导致“人”的数量增多。而 “人”的数量越多,“天”所遭到的损害也就越大。相 反,那些被人们认为是“昏君”、“庸臣”的“殃民者”, 则可通过其暴虐行为,导致民不聊生,导致人口下 降,这样“天”所受到的损害就会轻一些。 所以,坚持天人利益相反即“天人相乖”的观 点,是韩愈天人感应观与其主流的天人感应观的重 要区别,同时也是其天人感应观的理论基础和逻辑 而是指整个人类了。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背弃 方式是天帝根据统治阶级的表现对之加以赏罚。而 了“自然化”天人感应观的理念,不但把“天”看成是 赏罚的方式则主要是:一是直接决定统治者的寿命 以自然为外貌的有意志的至上神,而且还借助“人副 长短;二是决定是否降生明哲之人辅佐;三是直接决 天数”的观点,认为人不过是天的摹本,从而把“天” 定国家的兴衰。西周未至战国时期的“自然化”天人 重新塑造成“天神”,使本来朝着自然化方向发展的 感应观则认为“天”与“人”之间的感应方式是自然之 天人感应观重新回到了尊崇天神的道路上。程朱理 “天”以是否出现地震等异常现象来对“人”的行为进 学的天人感应观,所理解的“天”指的是“天理”,是一 行警告或惩罚。这充分体现了哲学的初始状态,即人 种抽象的精神性存在,而“人”则指的是“人欲”。总 在对大自然神秘莫测的状况下,对人与天关系的理 之,主流的天人感应观基本上是把“天”理解成一种 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则认为,“天”与“人”的感应 抽象的客观精神,要么是“天帝”,要么是“天理”。 方式是“天”监察人的行为,然后通过一系列自然现 从《天说》中可看出,韩愈虽然也把“天”理解成有 象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对人间的统治者进行告诫或 意志的天神,但他克服了西周和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 奖赏。程朱理学的天人感应观则认为,“天”根据“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O・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第l7卷 的“民意”是否符合“理”(天理)来决定其能否实现。 虽然四种主流的天人感应观所说的天对人的具体感 应方式有些差异,但都认为“天”对“人”感应是“奖善 扬恶”的方式,即都坚持“福善祸淫”的基本观点。 而韩愈的天人感应观则坚持截然相反的观点。 他认为天人感应的方式则是:“天”总是奖赏那些残 害人民的人,惩罚那些保护人民的人。简言之,即“祸 善福淫”。所以,好事干的越多越是受到人民的爱戴, 就越会遭到上天的惩罚,所以最终结果往往是“残民 韩愈的一生充满着不幸和灾难,可谓是命运多 舛。韩愈祖上原曾是名门望祖,但到其父亲这一代已 经衰落。韩愈出生时其父韩仲卿只是个秘书郎的小 官。韩愈出生刚两个月,母亲便去世;三岁时,父亲又 病卒,全靠同父异母长兄韩会长嫂郑氏抚养。十二 岁,兄长韩会又病卒。只好随寡嫂靠祖传薄产维持生 活。19岁开始就进京城长安应举求官,虽满腹经纶, 才华横溢,但三次应进士试,屡屡落榜,直到25岁第 四次应试时才进士及第。紧接着又是三次应博学鸿 者昌,佑民者殃”。 二韩愈提出“天人相乖”思想和“祸善福淫”的 天人感应观的历史背景 韩愈之所以背弃主流的“福善祸淫”天人感应观, 提出“天人相乖”和“祸善福淫”的天人感应观,是与 其所生活的时代环境及自身多舛的仕途命运密不可 分的。 首先,韩愈仕途上的坎坷是使他形成“残民者 昌,佑民者殃”的“天人相乖”思想和“祸善福淫”天人 感应观的重要原因。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政治腐败,王权衰落,朝 内党争开始,两河藩镇割据,社会上佛道二教泛滥, 骈丽形式主义文风盛行。可以说这是一个国家危机 四伏而人心思变的特定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先后 进行了顺宗时的政治革新运动和宪宗时的平藩战 争,可惜皆以失败告终。这两次政治革新的失败,使 韩愈认识到:天下的安与危,决定于纪纲的存与亡, 而纪纲的存与亡又决定于圣贤之道的传与否;其次 才是反割据,保王权,整顿纪纲,最终恢复天下局势 于儒家的一统大治盛世。因此,他认为要想治国平天 下,首要的任务是复古道,辟佛老。正是由于他有这 样一种政治理念,所以他一生始终以反对佛教、复兴 儒学为宗旨。所以,当唐宪宗坚持要亲迎佛骨时,他 不但没有投唐宪宗所好、迎合世俗鼓吹佛教,而且还 挺身而出,上表痛斥佛教之对社会之危害,力谏宪宗 不要迎佛骨,触怒了龙颜,为此几乎招来杀身之祸, 并从此仕途坎坷,屡遭贬放。由于他这种忠心报国之 举,得到的却是贬谪,而那些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只 善于迎合世俗、谄媚皇上的虚伪之人却仕途得意、步 步高升,从而促使他认为“天”对“人”不是扬善抑恶、 “福善祸淫”,而是扬恶抑善、“祸善福淫”。可见,韩愈 的天人感应观虽然是有感而发,但绝不是一时口 谈。他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天人感应观,表露对自己 蒙受不平待遇的感叹,对于社会黑暗状况的愤懑。 其次,韩愈命运多舛的人生经历也是促使他形 成“天人相乖”和“祸善福淫”天人感应观的另一个重 要原因。 科考试落第。只在兵荒马乱中寄人篱下辗转做了几 年幕府小官,在35岁那年,才任国子监四门博士。36 岁时好不容易升调监察御史,但同年底就因上《论天 旱人饥状》而被贬为阳山县令。44岁时,才重回京 城。50岁时升任刑部侍郎,但第二年就因上书谏迎佛 骨而触怒宪宗,再次被贬为潮州刺史,53岁时才重返 京城。从此才开始吉星高照,官运亨通,先后任国子 监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但 可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顺”了4年,57岁 就病故了。命运多舛,仕途坎坷,这更促使他形成“祸 善福淫”的天人感应观。 三韩愈的“天人相乖”思想的理论价值 韩愈的“天人相乖”思想及其“祸善福淫”的天人 感应观,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虽然在对于天人关系问题的认识上,韩愈的“天 人相乖”和天人感应观属于主流的“天人合一”思想, 而不属于“天人相分”的非主流思想,但其在主流的 “天人合一”思想中,却又是非主流的“天人相乖”思 想。所以,韩愈的天人感应观既不同于传统的“天人合 一”思想,又不同于“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思想,从这 一角度看。是一种独树一帜的见解,有其不可替代的 思想价值,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总体来说,韩愈的“天人相乖”思想及其天人感 应观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宗教神学观点,具有天人 感应观共有的神秘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色彩,但很 显然,他不是简单地重复传统天人感应观的观点。虽 然,他认为天有意志,可根据自己的好恶对人采取相 应的感应措施,但他却针对传统的“福善祸淫”的天 人感应观,提出“天人相乖”、“祸善福淫”的观点,从 而不但背离了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路线,抨击了 “福善祸淫”的传统天人感应观,又创新了天人感应 观的形式和内容,相对于传统的天人感应观自成一 家,从而丰富了天人感应观的思想内涵。可以说,这 是韩愈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其次,虽然传统的天人感应观把“天”与“人”看 作了一对矛盾范畴,但它侧重强调“天”与“人”之间 相互联结、相互依赖等统一的一面,而忽略了二者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5期 郑颖贞:试论韩愈的“天人相乖”思想 ・61. 立的一面。而韩愈的天人感应观,一方面看到“天”与 人相乖”观,对于“天人合一”观,突出强调了“天”、 “人”之间有“感应”,相互联结,相互依赖,承认二者 “人”利益的对抗,而对于“天人相分”观,它又坚持了 之间的统一性,另一方面,它又看到了“天”与“人”之 “天”、“人”之间的感应,对天人关系的看法相对来说 间的对立和斗争,认为二者的统一是建立在“天人相 更加全面、更加合理。所以,从意义上说,韩愈的天人 乖”的基础上。所以,与传统的天人感应观相比,它对 感应观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对天人关系问题的认识 “天”、“人”关系的理解相对而言是比较全面的,在一 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定意义上说,它赋予了天人感应观新的内容。 再次,虽然韩愈的天人感应观强调“天人相乖”, 参考文献: 但其思想明显地与“天人相分”的哲学思想有区别。 【l】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韩昌黎文集校注【M】.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58—759. 虽然二者都强调“天”与“人”的对立,但二者的理论 基础不同,精神实质也不同。“天人相分”思想是一种 【2】柳宗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79,441—442. 强调“天”与“人”、天职与人职相对立的世界观,而韩 愈的天人感应观,虽然也是强调“天”与“人”的对立, 但其世界观是强调“天人合一”,“天”与“人”的对立 只是天人感应方式中的对立。所以,韩愈的这种“天 Discussion about the Hart Yu’S Thought“the Heaven Is in Good Terms with Men” ZHENG Ying—-zhen (Maxism Teaching Department of Shangqiu Teachers’CoHege,Shangqiu Henan 47600) Abstract:Hart Yu’S thought“the Heaven is in good terms with men"and his heaven—men intraction idea of good misfortune and bad blessings are totally different not only from the main thought that the blessings are good nd tahe misfortunes are hamful but also from the philosophical materialism idea that“the heaven and men are seperate”.He develops a school of his own in the philosophical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His thought has re— markable theoretical value and directive functions. Key words:Han Yu;the response between heaven and men;the heaven and men are combined into one; the heaven and men are separate; good blessings and obscene misfortune; good misfortune and obscene bless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