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年-2020年)》中提到:“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的确,如果每一名教师都能成为敬业的、业务水平过硬的、科研型的教师的话,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将指日可待。
纵观全国的教育体系,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层组织便是学校里的各个教研组。在每个教研组中,倘若有一个敬业的、业务水平过硬的、科研型的教师充当带头人(即教研组长),那么整个教研组便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教研团队。既然是团队,作为团队中领头雁的那个教师(教研组长)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校要在课堂教学上出精品,在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在学业评价与学科质量监测上出成效,在管理岗位上出经验,依托的最基本组织就是各个学校的学科教研组,而教研组长则要制定系统的团队成长计划。
首先,教研组的成员不宜经常更换,这样不利于团队成长计划的系统实施。其次,教研组长应该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业务技能开始组织研讨。尤其是对于新入行的教师更是如此。
1.认真编写教学设计
为教研团队中的一员,他们可能羞于向别的教师请教这个问题。所以,教研组长在组织大家研讨时,就可以把如何编写教学设计这个内容,作为大家研讨的主题。把教学设计中的不同环节,分配给团队中的每个教师来讲解,这样不仅解决了新教师的困惑,还有效调动了团队中每个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最后,当每个教师都发表完自己的见解之后,教研组长再总结对错,明确概念,每个教师编写教学设计的技能便得以强化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有什么不明之处,再随时向团队中的教师提出来,慢慢地这个技能就会扎实
地植根于每个教师的心中。
在编写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应该是每一名教师仔细研读的读本。根据它们,教师应有所依从,而稍有创新地去设计教学环节。
2.积极教学实践,随时提取问题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计,当教师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出现。这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用的资源。所以,教师应该及时地将这些课堂生成记录下来。有的课堂生成,是教师自己就可以处理的突发事件;而有的却是一己之力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教研组研讨的时候,可以让每个成员把这些问题都罗列出来,大家共同出谋划策。此时,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运用,那就是“自由联想式思维导图”。教研组长将每一个教师的观点,在导图中呈现出来。从中找到能解决问题的观点。然后,再组织每一个成员,顺着这个观点想开去,制定出可行的行动方案。最后,去实践中检验。如果问题得以解决,就把这个问题和方案记录存档;如果没有解决,则再来一次“头脑风暴”(上面提到的研讨过程)。如此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下来,团队成员的教学水平怎会没有提升呢?
3. 奖励制度促成长
每个教研团队,要想快速地促进每个成员的成长。就一定要有制度。搭建一个平台,制度才能发挥作用。因为教研团队中,教研组长的权限是非常有限的。没有平台,就无法实施奖励。比如,可以建一个微信群,大家在群里互通有无,交流分享,下发通知,是很方便的。作为教研组长,要学会调控教师们的参与积极性,及时地做出正面反馈。因为教
师们的素养相对较高,自觉性也相对较好。所以,基本不需要有惩罚机制。只要将每阶段中,优秀的成员提取出来予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即可。
4. 公开课勇承担,促团队提升
当教研团队中,有教师要承担公开课教学时,团队协同行动比一个人闷头钻研会有更高的效率。
作为讲公开课的教师,他是此次教学的主备课人。教研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应先将与此次教学内容有关的“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内容进行研读。在主备课人,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呈现出来之前,大家先把自己的想法都一一交流出来。之后,根据全体成员的建议,主备课人再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呈现出的教学设计才不会有大的偏差。
在细节修改方面,纸上谈兵是不可取的。此时,主备课人要进行多次不同学生的教学实践。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在多次磨课的过程中,其他教师从旁观者的角度提出建议,由主备课人有所取舍。不仅会使主备课人的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而且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教学科研水平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5. 读书充电,全面提升
根据教研团队要解决的问题,调动集体的智慧有时是不够的。至少在理论上,可能不能找到较为系统的依据。所以,教研组长可以带领大家去寻找一些相关的书籍,共同阅读,提炼精华,为己所用。
促进每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宏大的工程。期待在各个校领导的引领下,各个
教研组都能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让劳动看到价值,让汗水不白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