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在超越日本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在以较高的速度发展。而评定一个国家不能单独从经济增长来看,它除了包括经济增长的内容,还涉及到札会经济结构的进化、经济体制和组织的优化以及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调高,人们不仅仅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调高,也开始越来越注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正如中国前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所说: “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紧迫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开始愈来愈面临资源瓶颈和 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 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总量来支撑高消耗的生产方式,我们没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承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 ”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些人却将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夸大 化为和绝对化为在一切方面的决定作用,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就迎刃 而解,故他们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增长,忽视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甚至不惜采取 竭泽而渔式的发展,不断地以剥夺和牺牲生态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满足社会经济发 展的要求。 经济活动的盲目性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己经使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 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与尖锐化。经济增长和环境损害的关系非常消极。
在国际上,随着中国社会地位的调高,尽管《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尚不承担二氧化碳的减排义务,但“后京都协定时代”,中国正在承受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尽管《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尚不承担二氧化碳的减排义务,但“后京都协定时代”,中国正在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1990年-2001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净增8.23亿吨,占世界同期增加量的27%;预计到2020年,排放量会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1.32倍,预测表明,到2025年前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从排放强度来看,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落后,能源消费强度大,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比较高。中国高排放低产出获得的产品,会成为很重要的国际贸易争端因子,发达国家会对我国设置一些贸易壁垒。有人指出,与其说《京都议定书》是一个环境保护议定书,不如说是一个贸易协定书。只有更多熟悉其中的规则,才有可能真正保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应该一方面适应议定书规则,一方面用科学的方式避免在《京都议定书》中的不平等义务。
因此在国际环境影响和国内发展趋势下,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牛有成代表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华传统文化在现阶段的集中表现体现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的必然要求。他风趣地对生态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解释所谓生态就是人们对生命的态度、生活的态度、生存的态度如果这三个态度端正了也就文明了。另外生态文明涉及到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如果这三个方式科学了生态也就文明了。
生态文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基
础。我们都知道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 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虽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如果离开了生态环 境这一前提条件,经济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通俗地说,如果没有森 林,锯木厂的价值就为零;如果没有鱼,渔业的价值就为零。可见,没有生态环境资源,经济就无法发展。从经济学的“木桶”原理来说,我们也应重视生态文明在经济发展中的能动作用。 因为决定木桶容量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在如今的社会发展状况下,生态环境这木板已经越来越短。如果人们还是 一味地追求经济价值,忽视生态价值,那么就算经济木板越来越长,最终也将是 无发展的增长。
另一方面,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 障。生态文明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 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 解决。可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经 济发展才更有利于实现人、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果我们在生态文明 观的指导下,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 力”的发展理念,那么在协调经济与生态的相互关系中积聚内部力量,谋求经济 的极大发展是可能的。
社会发展的过程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因素协调统一的过程。和谐 则发展,不和谐则变异。脱离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本无法 实现。面对如今的环境困境,我们只有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发展模 式,努力实现经济与自然一、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均衡和稳定的发展,才能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环境问题从来都不只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要共同面对的 艰巨任务。人类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即使是以自利为目的的理性行动者那里,也可能在合作的博弈中达到满意的均衡。如果人们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上建立生态化的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完全是有可能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