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内涵解析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内涵解析

2022-03-21 来源:爱问旅游网
理论广角2014年9月(下) 马克思“人 的解放"理论的内涵解析 王博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人作为主体性的存在,会受到很多客体存在的影响和制约;研究人的解放问题,对于合理地有条件地摆脱束缚,使人获得自由,进而充分地发挥人的主 观能动性去改造世界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毋宁说,“人的解放”问题的核心关注点在“人”,这也给我们在研究R,PI ̄_k提供了很重要的价值,即始终将核 心放在“人”这个主体对象上,对“人”的解放,是“人的解放”所涵盖面得以有效、综合的解放和“人的解放”解放的核心。在充分理解这一深刻内涵的基础之 上,才能够探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人学思想——“人的解放”理论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人的解放;人;劳动;社会关系;自身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形成是一个 中,与人的解放相联系,最为重要的还是人 人”逐步代替“偶然的个人”。马克思指出, 具体的历史过程,或者我们也可以说,马克 思“人的解放”思想的丰富内涵以及科学性 正是体现在其具体的形成过程当中,表现在 马克思对于“人”的内涵的充分理解之上。 在此基础之上也扩充和完善了其思想内核。 1“人的解放”的核心——“人” 马克思在对“人的解放”问题的探索是 紧紧围绕马克思对人的理解展开的,马克思 对人的理解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因 而使得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呈现出一定 的阶段性特征。 就整体而言,这一过程是一个不断从抽 象到具体的过程,即马克思首先受到青年黑 格尔派的影响,在对人的理解上停留在自我 意识的范围内,从博士论文时期到《莱茵报》 时期马克思总起来看停留在这个阶段;此后 通过现实的政治斗争以及费尔巴哈人本主 义的影响。马克思开始摆脱了对人的唯心主 义理解,从而把目光从“自我意识”转向“现 实的人”,但是在理解“现实的人”时,马 克思还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抽象人本主 义的影响,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段时期马克思总起来 停留在这个阶段;此后马克思对人的理解进 一步具体化,开始以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特 别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方式来理解人,从《关 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这段时期马克思总起来停留在这个阶段;随 后,从《共产党宣言》开始,特别是到《资 本论》的写作,马克思又进一步对资本主义 条件下人类的物质生产方式进行具体分析。 深入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人”, 对人的理解进一步具体化;晚年《人类学笔 记》表明马克思开始越出西欧社会的局限, 进一步探讨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形态下的 “人”,对人的理解进一步趋于完善。 2.“人的解放”的内容 而在其形成的具体过程当中,其思想内 核也得到扩充和完善。马克思指出,人的解 放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的主体性,使人真正成 为世界和人类自身的主人,“任何一种解放 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具体而言,人的解放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指人从自然的盲目控制下获得 解放,主要表现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包 括人的自然力和社会能力、潜力和现实能 力、体力和智力等。在这多方面的能力体系 的体力和智力。马克思认为,正是体力和智 力的分离导致了分工的出现,而“分工使他 变成片面的人,使他畸形发展”。只有消灭 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劳动者将体力劳动与脑 力劳动结合于自身,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要 求,把不同的社会职能作为互相交替的活动 方式,人才能从劳动中彻底解放,即人们从 以劳动作为谋生的手段升华到作为生活目 的的自由活动的生活享受,从争取自由的领 域上升到在这一领域里人获得完全的自由。 其次是指人从社会关系的盲目控制下 获得解放,主要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 和共同控制。“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 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马克思认为,人 在社会关系中的发展和解放首先是指个人 通过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对象性关系的全面 生成,人在社会关系上的全面丰富和社会交 往的普遍性。但马克思同时指出,社会关系 的丰富性并不就是人的发展的充分条件。比 如说,资本主义大工业创造的“迄今为止最 发达的社会关系”,却反倒产生了“孤立个 人的观点”以及物性化的人格。在这里,问 题的关键在于。人在自己创造的社会关系面 前究竟是它的奴隶还是主人。因此,马克思 强调指出,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发展和解放还 必须是“联合起来的个人”共同占有、控制 和支配他们的社会关系,即社会关系外在 性、异己性的消除。人们在社会关系面前不 是受社会关系自发性和抽象性的统治,而是 能自由自觉地加以调控并使之成为与人的 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条件。客服社会关系 的束缚,是探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 的直接路径。 再次是指从人自身的束缚中获得解放, 主要表现为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人作为一独 立存在的个体,他自身的特性一方面体现在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象性的关系之中, 另一方面也蕴藏在他自身的内部结构之中, 即人的个性发展。马克思认为,个性自由或 个人自由是个人活动的自主状态,即人们摆 脱了自己的生存条件完全受偶然性支配的 状态,它意味着从前完全受偶然性支配的人 们的生存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们的 自觉控制,“这种在一定条件下不受阻碍地 利用偶然性的权利,迄今一直称为个人自 由”。人的解放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在劳动能 力和社会关系解放的基础上,“有个性的个 213 在阶级社会中,个人隶属于一定的阶级, “他们的个性是由非常明确的阶级关系决 定和规定的”。因此,要实现个性自由和解 放,“就应当消灭他们迄今面临的生存条 件,消灭这个同时也是整个迄今为止的社会 的生存条件,即消灭劳动。因此,他们也就 同社会的各个人迄今借以表现为一个整体 的那种形式即同国家处于直接的对立中,他 们应当推翻国家,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实现”。 最后是指从思想束缚中获得解放,而马 克思关于这一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在批判鲍 威尔的思想解放中得到体现的。德国人由于 长期“执迷于”康德思想,致使自由理论的 表达与自由主义所表达的的内容相脱节。马 克思从现实的物质利益和物质生活关系出 发,发现了德国资产阶级在这种自由认识上 的局限性导致的德国的历史境况和犹太人 的处境,这也只是德国人的解放问题变得非 常复杂,不仅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想纠缠, 而且哲学家鲍威尔在其《犹太人问题》一书 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也是混乱的。于是,鲍威 尔认为所有的德国人没有获得政治解放,关 键问题是宗教解放,放弃宗教,才能解放。 马克思批判了鲍威尔的这种政治解放通过 宗教解放的途径.认为这只是资产阶级的解 放,并不是人类的解放;而宗教解放也分有 两个方面,人对宗教政治的解放和人对宗教 神学的解放,前者是资产阶级完成的任务, 而后者则是全人类的任务,这也是正式思想 解放的关键所在,所要摆脱的不只是思想载 体对人的束缚,更重要的是思想本身对人的 束缚。解放思想,从而获得自由。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乔翔.马克思“人的解放”的辩证解读【J】.学 习论坛,2011,27(2).58—61. [3】黄帝荣.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及其当代意 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3. [4l杨兆山.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时代价值 【D】.清华大学.2004,5. [5】乔翔.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1(01).1—3. 作者简介: 王博(1990一)男,汉族,陕西榆林人,西北 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13级硕士生,主要研究 方向中国哲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