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中,常常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空间有什么样的审美价值,现在面对音乐课程的教育,我也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
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它和现代音乐有什么源同和差异,它表现什么样的美学价值,必须首先弄清这个问题,才能找出它的审美价值在今天的意义。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要把这个课题弄清楚和做好,是极不容易的事,有待于音乐努、理论界的努力。这里所写的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
应该这样讲,任何现代音乐必然是传统音乐的延续和发展,正如今天的社会必然是过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一样,今人同样是前人的后代。任何民族的音乐都是其民族文化的一种现象。同样是其历史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音乐表现在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诗词、歌舞、戏曲、乐器的演奏等等。应该说它是一个宝库它的历史极为悠久,内容极为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一种与世界任何民族与地区的音乐比较都毫不逊色的音乐。
对人类来讲,语言的终极就是音乐的表现。音乐比一切其它的艺术形式对人类生活更具有普遍的广大的影响力。它的传播力也是无与伦比的。音乐在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相互渗出透比任何其它的文化艺术形式都方便和快捷,而且不易被拒绝。可以这样讲“音乐是
上帝给人类的一种共同语言。”
近一百多年以来,西方的音乐如同它的文化,科技一样对相对落后的中国(落后仅仅只是拿破仑所说的是中国是只沉睡的狮子)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西方的交响乐、歌剧、美声唱法、器乐演奏等等快速的在中国音乐界占了极大的地位,以至在音乐学院,理论界,西方音乐都成了主题,民族音乐成了副题,传统中国音乐只是文化传承和少数清醒而又坚守中国文化形式的音乐人和理论家所称颂。
这一切都与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丰富的物质财富的诱惑力有关。即使在西方世界来讲,交响乐,意大利歌剧,美声唱法,等西方的传统音乐形式在今天一样受到冲击。现在最具XX影响的是流行音乐,包括爵士,摇滚,乡村音乐等等,还有因为当今世界最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所带来的电影音乐(包括电影歌曲)对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力。
这牵涉一个根本,就是现代的审美价值问题。
任何一种审美都会因为时代而变化,这是表向的,但审美的本质却是传承不变的。就音乐而言,无论中西方,传统和现代,它必须首先是娱人,娱人的本质是从娱已开始的。(无论是演唱、演奏这两大形式)然后才是表达一种美的情感力,最后升华至一种社会教化作用这就是音乐与其它艺术的共同伟大处,它带给人类的是情感和精神的美的力量,就象科学追求的是真,宗教传播的是善。真、真善、美乃是人类文化生活的最高目标。
音乐表现形式在现代主要适应快节奏的变化形式,来宣泄人的情
感,表达人的物质欲望。这种音乐形式方便、快捷,在音乐技术层面上简单,容易被传播并具公众感染力。所以才有流行音乐榜这种不断更新又快速消失的音乐形式。最时髦的,也是消失得最快的。所以现在社会在西方无论是费城、伦敦、维也纳、波士顿、柏林交响乐团,还是帕瓦罗蒂、中国的京剧、昆曲、第一流的歌唱演员在音乐上的影响力及音乐市场上的经济力量,都不如迈克.杰克逊、麦当娜,中国的邓丽君、王菲、孙楠、刘欢,港台歌手等等流行歌手的影响力大。这是一个时代表象,它不是本质,在这种意义上讲它更是娱乐,是经济,不是纯粹的音乐。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国力越来越强大,在世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大,世界上现存的唯一的由中国所代表的东方文化也越来越具有新的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这是任何现代科技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弘扬传统中国文化的脚步自然踏上人类新纪元的旅程。“睡狮醒了”,它首先应该是精神的X醒,然后才是行为的跃动。
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世界的,越有个性就越具共性。这里要强调我个人的观点,不能一味的追求个人个性。因为共性,通性之美才是本质,个性乃其表向,正如美人一般,她必具通性之共美,才能有更具个性的美,才能为大众接受其美。丑、怪也具个性,你能说它美么,音乐同样如此。
一个民族如果丧失其文化、就失去了民族的身份证明,而音乐正是这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作为中国在当今世界所代表的东方文化伟大传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传统音乐不仅在国内,在世界上的影
响力也越来越大。本世纪初,中国民族乐团在世界音乐的最高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春天获得西方人的极为热忱的欢迎和尊敬,就是一个最明显的证据。
那么就传统中国音乐在今天的美学价值和人文意义,还是回到我的专业,古筝这个方面来举例说明。古人讲:一分筝声,二分琵琶音,三者琴韵。琴乃中国传统乐器之根本,它是智者之器。中国的一切文艺都近于哲学,中国人的哲学就是天人合一。中国哲学来源泉于三家:一是儒家,儒家取中正和平之道;二为道家,道家擅玄妙之法;释家主空虚圆融。古曲多道家所作,律则儒家所正,圆融则是释家的境界。古琴、古筝等传统中国乐器再表现时,虽然先重其艺,然最后重的是道。这个道就是道家所讲的生万物的道。何表现的音乐能够归于道,就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所以称为琴道,就象书道、茶道、画道、诗道、剑道等等一样。中国传统音乐表现的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琴声最初是摹效人声,然后再表达人声与自然声之和,即人与天地的融合,古代学习音乐的人,首和无讲究德操,即个人的修养,古之君子通六艺,知道份子(士大夫)都以琴、棋、书、画作为个人的人格修养的陶冶,更有甚者,还研究医学,故士者“有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之说”音乐修养是读书人的一种普遍修养。不象现代人之浮燥,现代知识份子也更为利益所驱使,少了一份报国报民之心,也就少了一份人文的心态。对音乐的欣赏就会有异化,没有那么纯粹。这种欣赏力与思想感生的方面远了、离感官的东西就自然的近了。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听的人少了,是不是他就不美了,决不是,音乐和其他艺
术一样,它不是科技产品,随着其发展不断的更新换代。音乐是人类文化生活的精神产品,它一旦创造成功,便是永恒,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能欣赏传统古典音乐、戏曲、歌舞,我们仍然能从古琴古筝的广陵散、渔舟唱晚、平沙落燕等乐曲中得到美的享受,并因此而让我们可以神游古人的那个时代,所表达的人文之美,自然之美,人天和谐之美的境界在今天的意义。因为诚如陆游的诗所表达的“一千五百年间事,慎有滩声似旧时”一样。就象昆曲和京剧一样,他永远不会消亡,只会转换成另一种表现形式。就象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的演变一样,无论怎么变化形式,它都是用文字、文学的语言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表。所以说传统中国音乐的审美极值在今天仍至以后,都是永不会灭亡和消失的。
但是我们首先必须让中国传统音乐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不能盲目,不加选择的学习西方音乐,比如古筝就不必去告近钢琴,它们各有自己的表现力,琵琶就不能去表现吉他。这里仍然是一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问题。古为今用的例子很多,洋为中用的只举一例就可以证明。何占豪先生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它用完全不同的西洋乐器、曲式、演春天出不同中国传统音乐的任何声音的美感,表现了梁祝的悲怆的爱情故事,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中国人听了都会觉得这是中国的,西方人听了也会感知它是东方的神韵。表如昆曲和京剧,他的特别是“传神写意,极尽歌舞”又如梅兰芳先生在前苏联表演时回答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京剧舞台艺术是一种有规则的自由行动”而不同于史氏,布莱耐特的表演体形。正因为如此,它才
美而受到西方世界的承认和崇敬。
如果为了适应现代化,我们非要把声、光、电这种现代手段用到“传神写意,极尽歌舞”的京剧表演形式中,不能说他现代化了,只能说他破坏了最本质的舞台形象。因为本来就有话剧、歌剧、电影、电视这样的表演形式可以反映你的目的。
对传统音乐的现代化问题,也就是民族音乐的现代化问题,音乐界很多人都在做探索。很多具体的技术性能的东西,这里暂时不作讨论。我只想就美学意义上的人文价值作些探讨。正如恢复弘扬东方文化的XX现在响遍全中国,到底恢复什么样的传统文化,这是必须首要的问题,古就意味着远久,远久就不合今天的时宜。传统的过去的人类生活的经验,这个经验在今天有什么意义。音乐方面同样如此,首先我们要靠定传统音乐在今天仍然有他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然后找出他三不是,比如古琴,它的表现力必然是升堂入室的典雅音乐它表现的是静态的美,是人的美的感情向内视的一种生命力的寻求,同时也表现人与自然和谐静谧的一体性之美。这对现代浮躁,物欲化的现代人是有帮助的,它表达的美你理解了它,就会感觉它是不可替代的,是人性的陶冶,人琴合一所表达的音乐就是物我两忘的境界,是一种审美的升华,比如古筝,因其音色深原明亮,音韵优美华丽,表现力丰富,所以它可以完全为表现现代生活的丰彩多姿的方方面面。例如何占豪先生古筝、钢琴协春天曲《临安遗恨》就是一部民族器乐的好的协奏作品。
传统音乐的现代化,不是改变它的本质,或者说让它尽量靠近西
方音乐的演奏方式。改造和发展,如果丧失了自我,那就是走错了路,传统东西的现代化,应该如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讲的,叫做“稳步不换形”“你的我可学过来,变成我的”“我的你拿不走”这是个根本。除了技术层面,我们尽可能发掘传统音乐本能的潜质外,我们一定要保留它的准确性和纯洁性。使其美的性质和表现是不可替代的,它必然为人们所热爱。
传统的现代化,主要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就要反映现代人的生活,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凡现代的都是好的,现代生活中不好的,只有用历史的经验去借鉴和纠正。这就是传统的功能。
当前,昆曲、京剧、古琴、古筝这些传统音乐的种种表现形式,又一次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春风里。吹进了大学园区,大学生们在这些宝贵的传统中找到了现代人所失落的人文精神传统,品尝到了民族文化的审美价值。大学校园的京剧社,昆曲研究班兴起业了,学古琴、古筝、琵琶、二胡的人多起来了。新时代的知音越来越多。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这些都是现代教育在呼唤传统的人文素质的重塑,在提但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振社会,保持不断持续发展的中国更需要传统音乐的审美来帮现代人完成精神力量的升华,百年来,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但它出来了,就不会再走回去。只到它与我们越来越近,并融为一体,再也不分开!
空格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