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医学 中医
周易与医学
作者;吴朝阳
有着丰赡学术意蕴、被推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它理深意宏,不仅衍生出中国的诸子百家学派,对自然文化科学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对我国的医学(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一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周易》对医学影响是多方面的,诸如阴阳、变易、时位中、象数等等。《周易》中的阴阳五行学说理论认为;世上任何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最基本的元素构成的。它们通过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之关系,来维持着动态平衡。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也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源。
就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来说,里面的理论体系就完全是建立在《周易》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全书贯穿了阴阳哲理中的阴阳互根互用、消长转化、相协相调等核心思想,汲取了《周易》的\"象\"思想,来揭示人体内部各个脏腑经络、生理、病理之间的联系。并运用五行之间的生克理论,辨象论治,调节、恢复各脏腑经络的平衡。因为,人体内的脏腑,若阴阳失调,人就会生病。若严重无生无肋无救,就会出现生命危险。《素问?气交变大论》里说:\"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即是太过要抑之,不及要举之。
在具体方面,五行对应于人体内的脏腑经络、和四时关系是;天干甲乙属木、主春天,代表人体肝胆。丙丁属火、主夏天,代表人体小肠、心、眼等。戊已属土、主四季,代表人体的脾胃。庚辛属金、主秋天,代表人体大肠骨骼、肺等。壬癸属水、主冬天,代表人体膀胱、肾等。地支同理,寅卯主春,已午主夏,申酉主秋,亥子主冬,辰戍丑未主四季,也都与人体相搭配。若从外观
论;目属木通肝,舌属火通心,口属土通脾,鼻属金通肺,耳属水通肾。此五行之各有所属、形成了一个以五行为中心的人体构造系统。
《内经》说;病在肝,愈在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肝病者,愈于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其医论就是说明;人一旦得了肝病,通常会在夏季好转、或痊愈。因夏日火旺可克制金,使金不能制木(木就是指肝)。若夏季不能康复,到了秋天就麻烦了。因秋季金旺,木受到金克、病情会更加严重,甚至死亡。所以,肝病人在秋季要特别当心。但如果幸运能熬到秋季,到了冬天,病情就会有转机,至少是不会加重。因冬天水旺,水能生木,木受生,病就会好转。度过冬季,一旦到了春天木旺之时(木曰\"曲直\",具有生长、升发等作用),病情就会得到了康复或痊愈。
又如;一个人患上了心脏病,在严寒的冬天、死亡率是最高的。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五行中属火,火在冬季气势本就弱,再受到水冷气之克制,几没生机。所以心脏病人只要能度过冬天,一旦进入温暖的春天,病情就会有很大的好转。因为春天木旺可以生火,到了夏季就进入恢复期了。同理,身体上其他的如,肠、脾胃、肺、肾等等毛病,也都可以通过五行之相生相克,与四时节气,而推逄出病情的变化,转机,或何时康复。另外,
身体内某五行所代表的脏腑若出现毛病,还会涉及另一脏腑。这就是\"母病及子\"。例;肾病会涉及到肝。因为肾属水,水若弱无法木,不能涵养肝。就形成了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等毛病.
所以,人体病症的发生、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跟四季中的寒暑温凉变化和阴气阳气的盛衰有密切相关。这些,无不蕴藏在周易的变化理论中。一个能熟练掌握周易五行理论的中医师,能将五行理论和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及临床治疗和自然的物质、气候变化和时间因素相结合,来替病人治病,效果绝对会事半功倍。可以预测出病理的发展、发生、变化、预后和选择最佳的治疗时间,为病人减轻痛苦,也减轻病人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一代大医孙思邈都在《千金方》中说过:\"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总之,《周易》理论贯穿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对中国的医学起到了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即是当今西医高度发达的今天,医学家(尤其中医
师)还是非常有必要熟练掌握阴阳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等理论基础,继续探索传统的周易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2011年4月9日吴朝阳写于莆田飘云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