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哲学生活》第四课第二框P31--34) 二、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运动和规律的概念。
2、正确看待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通过举例说明我们要遵循规律,同时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教学重点:2、3 难点:2 三、课型:独立课 四、课时:1
五、学习内容及程序: (一)复习旧课:堂上默写。 (二)学习新课
环节一:学生课前自学书本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__________是运动的承担者。
注: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永恒的和________________-_。 2)静止是_________的、暂时的和_____________。
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______________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3)物质世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______的本质的、___________、______
1
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
规律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______________,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_________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改造______________,造福人类。
环节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
探究1:欣赏以下诗句,找出他们的共同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______________中。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探究2:书本P31的说法分别属于哪种哲学基本形态?存在离开物质的运动吗?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 )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 )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 ) “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 ) “刻舟求剑” ( ) 探究3:书本P32探究: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
2
探究4:P32的相关链接,请评析其中的观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 ( ) 探究5:规律与现象、规则不同,以下分别属于哪个? A红灯停,绿灯行 ( ) B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 ) C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 )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 E万有引力 ( ) F月亮绕着地球转 ( ) G生物的新陈代谢 ( ) H苹果落地 ( )
探究6:“拔苗助长,苗枯田荒”与“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规律?
探究7:“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击月球、“嫦娥二号”准确入轨等事例说明了什么?
知识整合与总结:
3
1、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时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方法论: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时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环节三:自主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2·江苏卷)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句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2、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的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4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3、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4、(2012·江苏卷)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年~10年之后,只不过是多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这种学琴方式的问题在于( )
①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②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③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 ④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09江苏)《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6、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六年雨季到来是,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
A、静止时相对的,运动时绝对的 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7、之所以出现漫画中的情形,是因为( )
5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呢?”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而不是偶然的联系 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联系而不是现象的联系 C.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必然的联系而不是偶然的联系 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深层的联系而不是表面的联系
8、旅行家保罗在《游历中国》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建设者们依靠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二、问答题。
洪水泛滥、沙尘天气、酸雨、城市烟雾笼罩等现象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果。
水往低处流,但人们可以引水上山;洪水泛滥造成灾害,但人们可以修筑堤坝防洪发电,造福人类;退耕还林,保护湿地、节能减排等举措,再现碧水蓝天。
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6
(二)学习小结(请同学们回顾本课内容画出知识框架图)
(三)本框疑难问题
(四)下节课默写内容: 本节课的哲学原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