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鬼谷子》 4.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吕氏春秋》 5.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史记》
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不朽的传统智慧。请你从所给材料中选择2-3则作为立意基础,使之建立起内在联系,并展开联想和思考,以“顺势而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材料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选择了关于“势”“察势”“乘势”“顺势”等的5则论述。要求考生从材料中选择2-3则作为立意基础,使之建立起内在联系,并展开联系和思考,以“顺势而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考生首先要理解5则材料的内涵与侧重,并思考其与“顺势而为”可能产生的关联,然后展开联想、构思成文。什么是顺势而为,怎么能顺势而为,为何要顺势而为,都可以成为论述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所选材料并紧扣“顺势而为”有所侧重地进行写作。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看见贤者,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现实生活中,见“贤”与“不贤”的考量彰显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
以上材料对我们的成长具有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论语》名句引出,名句主要讲看见贤者要向人家看齐,看见不贤者,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有这样的毛病。然后引出关于对“贤”与“不贤”的考量,能够体现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人首先要能够分清“贤与不贤”,如果把二者颠倒的话,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价值判断有问题,因此说,自己的价值观及价值判断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然后就是看出贤者后,有向人家学习的意愿,这说明内心有向上的驱动力;看到不贤者后,能够反思观照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由此看来,青年人的成长也需要注意以上问题,一是有正确人价值观,能够准确判断美丑善恶,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因为如果价值方向出错,一切都意味着错误,因此说,青年人应该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下行动,就像有的人,研究发明就是想获得利益,而不是为人类谋福利,这本身就是价值观有问题,即使这个人研究出了什么,意义价值也不大,甚至还能会危害人类。青年人如果价值观没有问题,对待贤者与不贤者的态度也应该是不同的,向贤者学习,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从人家身上吸取好的东西也有利于人的成长;以不贤者为镜子,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问题,也利于自身的成长和提高。 青年人如果能够从不同的人身上都能有所收获,成长自然就更快,但是现在有些青年人则自以为是,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自然也看不到自身的短处,总感觉自己比别人总是强的,这样不利于成长。
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重点谈,善于从别人身上学习优点,并能发现自身缺点且改正的人,
更利于成长;反面则针对现实存在的自以为是的人进行分析。最后可以总结指出,学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青年人更容易成功。 参考立意:
1.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问题。 2.以贤者为榜样有助于成长。 3.能够客观看待自己。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I材料第三段为我们揭示了地球作为“天选之地”的奥秘。太阳的照拂和地球的律动相互作用,造就了地球的长久与多姿多彩。有学者就此评价说:“依托外力,同时发展自身,最终走向繁荣,这是把握平衡带来的好处。”
自然界因平衡而生机勃勃,人生亦可如此。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语言文字运用 I 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 一、题意解读
作文的核心词是“平衡”。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依托外力,同时发展自身,最终走向繁荣,这是把握平衡带来的好处。”
对标语言文字运用I材料第三段,自然界的平衡体现在太阳的照拂和地球的律动相互作用,结果造就了地球的长久与多姿多彩。这给考生提供了可供印证的审题方向。 “自然界因平衡而生机勃勃,人生亦可如此。”限定了写作范畴。考生可以从“机遇”与“奋斗”,“帮扶”与“自强”,“激励”与“自律”等角度进行思考。
总之,材料明确揭示了“平衡”的内涵和意义,考生只要认真分析,依据以上角度阐发思考和认识即可。 参考立意:
①秉持平衡意识,造就不凡人生; ②机遇与奋斗齐飞,平衡让梦想飞扬; ③平衡,人生智慧之道;等等。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朱光潜的《谈美》中提到三类不同的人对一颗古树的不同看法。如果是商人,会注重古树的价格与所能获取的利益;如果是植物学家,会测量古树的各种数值,得出标准结论;但如果是艺术家,则会心无旁骛地欣赏其艺术性。三种态度体现了三种不同的人生观,商人看重的是实用,植物学家注重科学,艺术家则更看重审美。 上述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振华中学将举办以“思维·审美·成长”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三个人看待古松的方式,对应三种态度。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第一种态度是实用的态度。哪些人和物对于我的生活有益,哪些人和物对于我的生活有害,哪些人和物对于我的生活无关痛痒。我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向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在木商看来,事物的意义大都源于“有用”“利益”,能为我所用,我能从中获取多少利益。第二种态度是科学的态度。植物学家的直接目的不在于实用,他更注重客观、理性、抽
象的思考,测量古树的各种数值,分析这棵古松与其他松树的异同。第三种态度是审美的态度。画家看古松,他把全部精神都关注在古松本身上面,他把古松当作一幅画去玩味,从而发现它的美,它的艺术性。他不计较实用,也不推求关系,偏重直觉感受。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就“用”字的狭义来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然而正如庄子所言,无用之用即为大用。科学家的目的虽在辨别真伪,他所得的结果却可有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从实用的观点看,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我们为什么还需要美呢?因为人性本是多方的,需求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兼具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
任务要求是写一篇征文,征文主题是“思维·审美·成长”,其中“思维”体现对材料中三种人生态度的看法;“审美”侧重从美的角度看待事物,学会在实用和科学之外具备审美能力;“成长”则是从材料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写作时不需要肯定一个否定另外两个,因为三种人生态度只是立场、角度不同,没有高下之分。但是我们主张在实用和科学之外要学会欣赏美,因为懂得美,精神才饱满充实,人格才是健全的。这样的“思维”也正是完成了主题的要求,并且“成长”也体现在知识之外的审美能力的提升。 参考立意:
1.实用和科学固然可贵,审美更需培养。 2.以欣赏美的态度对待生活,才是真的成长。 3.无用之用,即为大用。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南美洲海域,生活着一种身上带锯齿的鲑鱼。大约在五千年前,这种鲑鱼的身体,跟普通鱼类还没有差异,那时它们常常遭到其他鱼类的攻击。每次被咬伤后,它们的身上便少了一块肉。尽管每一次受伤都令鲑鱼们疼痛难忍,但它们依然顽强地生存着。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伤口逐渐变得坚固,最终长成锯齿状,并且十分锋利。食肉鱼类见了它们,不但再也不敢随意攻击,而且还会躲得远远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材料主体为“鲑鱼”,整个材料可以简单概括为“鲑鱼的逆袭”——由原来被欺负的对象逆袭成了无鱼敢惹的强者。具体而言,鲑鱼从大约五千年前时常遭遇其他鱼类攻击,到现在让食肉鱼类再也不敢随意攻击甚至主动远离,原因是鲑鱼在不断地受伤中演化出了锋利的锯齿。审题时,学生需要运用因果分析法,准确锁定材料中揭示“鲑鱼逆袭”原因的句子——“尽管每一次受伤都令鲑鱼们疼痛难忍,但它们依然顽强地生存着。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伤口逐渐变得坚固,最终长成锯齿状,并且十分锋利”,提炼立意。联系现实生活,“每一次受伤”可理解为“遭遇挫折”“经受痛苦”;“疼痛难忍”“依然顽强地生存”可理解为“勇敢面对”“迎难而上”“意志坚强”“百折不回”;“长成锯齿”“十分锋利”可理解为“痛苦与挫折过后的成长与收获”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学生脱离材料一味夸大“痛苦与挫折的作用”,则最多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应该用怎样的姿态去面对痛苦与挫折”才是文章的写作重心。 【参考立意】
① 苦难使弱者更弱,强者更强。
②弱者忍其所必受,强者行其所能为。
③面对痛苦与挫折,唯有迎难而上,才能将伤口化为利剑。 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