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亚类快速力量性跳跃项目的体能特征分析

亚类快速力量性跳跃项目的体能特征分析

2021-04-23 来源:爱问旅游网
2009年第25卷 第6期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09 V01.25 No.6 亚类快速力量性跳跃项万延法 张(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湖北武汉目的体能特征分析 婷 116622) 430079;2.大连大学研究生部,辽宁大连摘要:亚类快速力量性项群是以体能为主导、爆发力为决定因素的竞技项目。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归纳法, 着重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运动机能、运动素质三个方面进行深层分析,为更好地了解项目特征、进行科学训练提供理论 依据。 关键词:快速力量;跳跃项目;体能;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65(2009)06—0070—03 Th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Jumping in Sub—sort Fast—strength Event Wan Yanfa ̄,Zhang Tind (1.The Dept of Postgradume,Wuhan Institute of Physieal Education,Wuban,430079,Hubei,China; 2.The Dept of Postgraduate,Dalina University,Dalian,116622,Liaaning,China) Abstract:The sub—sortfast—strength eventis competitiveprojectwhichis donominaintedby stamianand decidesby explosiveforce.Thispaper analyses on body shape,exercise qualiyt and kinetic iftness by using the method fo documentation and logic method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fo event char- actefistics and provide theory foundation for training. Key words:fast—strength;jl1Irlp event;physical efficiency;characteristic 亚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跳跃项目属于田径中的田赛项目, 1.3归纳法 包括远度项目(跳远、三级跳远)和高度项目(跳高、撑杆跳)。 从项群的角度出发,对四个跳跃项目体能的共同特征规 这四个项目都是运动员通过一定的助跑,去跨越最远的距离 律进行归纳分析。 或最高的高度,因此它们在本质上具有相似性。 跳跃项目曾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尤其是跳远、三级跳和 2体能能力特征 跳高项目。郑凤荣、倪志钦、朱建华曾先后5次打破男、女跳 关于体能的定义,专家有着不同的观点。 高世界纪录,为世界跳高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75年11 闰子龙,林建棣认为【1j:体能就是人们在具体实践工作 月,郑风荣以1.77m的成绩,成为我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田径 中,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所表现出的身体能力。身体能力包 纪录的运动员。这不仅给全国体育工作者和人民以极大的 括生理适应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生理能力包括身体运动 振奋,而且也引起世界体育界和舆论界的高度重视和注意。 素质和身体适应能力,而心理因素主要是强调意志力,也就 郑凤荣成了“宣布中国体育运动春天降临的一只燕子”。 是强调主观能动性。 1990年8月5日,三级跳远运动员李惠荣跳出的14.45m,被 袁运平 认为:体能是指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 国际田联认定为女子三级跳远的第一个世界纪录。我国女 获得的,在形态结构方面、在功能调节方面以及在物质能量 子跳高和三级跳远也曾跻身奥运会前8强。 的贮存和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 但是,近几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女子跳跃项目水 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 平却停滞不前或大幅下滑,与世界整体水平的差距在加大。 2000年出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_3 J对“体 这已引起了我国体育界人士的关注。因此,为提高我国在跳 能”进行了阐述。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 跃项目上的运动水平,首先应深入了解其特征规律,这也是 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并且认为运动员的 本文的目的。 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构成 的。这个定义认为体能是基本运动能力,并且此观点已被广 1研究方法 泛接受。研究认为: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主要受其身体形态、 1.1文献资料法 运动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影响。 查阅大量有关跳跃项目及体能方面的文献资料,对四个 2.1身体形态特征 跳跃项目的体能特征规律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了解。 2.1.1远度项目身体的匀称性 1.2逻辑推理法 远度项目是通过一定距离的助跑,克服自身的体重,以 在充分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对四个项目体能的本质特 一步或连续三步去跨越最远的距离。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 征进行了推理。 快速的助跑能力、快速起跳的能力、较轻的身体。往往身材 *收稿日期;2009—04—02;修回日期:2009—06—07 作者简介:万延法(1983一),男,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7O・ 第25卷 万延法,等:亚类快速力量性跳跃项目的体能特征分析 第6期 较高的运动员体重大、助跑速度慢。为了符合远度项目的运 动特征,要求运动员有较匀称的身材。表1充分表明世界优 身体形态的身高指标上与外国运动员接近,差值仅为2cm, 而体重的差值较大为4.7 kg。坐高的差值为负值,说明我国 运动员的下肢长度不如外国运动员理想。数据表明,中、外 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体型虽均为匀称型,但中国运动 秀运动员的罗莱尔指数是120,说明整个身体是很匀称的。 表1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平均值 员偏向于瘦长,与外国运动员的差值达1.6,这可能是因为外 国运动员的肌肉更为发达所致。在下肢长度方面,外国运动 员的指标明显高于我国运动员,其差值达9.8。上述分析表 明,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虽然在身高、体重 (依《跳远.三级跳远》,李鸿江等译审,zoo]) 上与外国运动员接近,但下肢长度和体形指数2个指标不如 外国运动员理想。 从表2149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 表2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比较一览表 注:体形指数的计算方法是:体重的立方根与身高的比值×1000;体形指数的评价标准:>25为肥胖型,>22,<24.5为匀称型,<21为瘦长 型 2.1.2高度项目身体的修长性 因此,该类项目运动员通常表现出骨骼肌中的ATP和 CP储量大,ATP再合成能力强,ATP酶和CK活性高,肌肉中 自肌纤维比例大、质量高的特点l5 J。 2.2.2神经系统集中性 众所周知,身高、特别是腿的长度对跳高运动员起跳离 地时的身体重心方面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 基本相同的前提下,身材较高,腿偏长,而体重较轻的运动员 更容易在比赛当中取得好的成绩。表3是世界田径锦标赛 从神经系统来看,该类项目技术动作都是以快速用力为 特点,其运动强度基本达到极限水平,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 完成技术动作。 跳高比赛男前8名运动员的成绩、身高、体重表,从表中可以 看出,跳高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在1.90m左右,而体重仅仅为 73.8kg,特别是波兰选手帕蒂夫,身高达1.92m,体重却仅为 因此,这种运动形式需要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发放密集神 经冲动,以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满足运动形式的 爆发性。由于跳跃类项目完成的时间非常短,这就要求运动 员瞬间神经高度集中、灵活性高、兴奋点低。 2.2.3时空感觉准确性 69 ,因此可以看出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身材都很高,体 重较轻,身体呈修长型。 表3 1993年第四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斯图加特) 男子跳高成绩及身体形态 同时这四个项目都是运动员通过一定距离的助跑,去跳 跃最大的远度和高度,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很好身体感觉能 力和节奏感,因而跳跃类运动员的感官机能往往表现为高度 发展。 从本体感觉来看,该类项目要求运动员达到本体感觉清 晰、准确的水平,以保证快速运动的实效性和经济性,尤其是 对撑竿跳高、跳高运动员来说,改进和提高视觉和前庭分析 器的功能,对改进和提高动作细节、提高工作的协调性和有 2.2运动机能特征 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3运动素质特征 2.3.1 良好的爆发性 2.2.1肌肉收缩快速性 田径速度力量类运动员的机能结构特征研究揭示,该类 项目运动员在身体机能方面呈现出许多相同特征。从能量 供应和肌肉运动特点来看,由于该类项目技术动作的完成时 问一般都在10 s以内,爆发性极强,因而对肌肉运动的最大 输出功率要求很高,这种短时问、大强度的肌肉运动形式决 定着该类运动的能量供应必须通过强大的、高效率的磷酸原 系统供给。 在运动素质特征上,优秀运动员并非从一开始就很强, 而是多年有计划地进行特殊训练,使运动素质、技术、意志品 质、技能不断提高的结果。由于起跳时的初速度对运动成绩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项目均把速度、力量和专项爆发 力作为重点素质予以发展。在跳跃类远度项目上,运动员所 需要的体力如表4所示。 表4跳远、三级跳远运动所需要的体力 注:*5.非常重要,4.重要,3.有必要,协调性(5)是指三级跳(依《跳远.三级跳远》,李鸿江等译审,2001) ・71 ・ 第25卷 一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第6期 般认为跳跃运动员不需要全身耐力,这是错误的[6_。 的整体水平取决于各阶段体能训练内容的合理性和各阶段 之间衔接的科学性。 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肌肉中毛细血管数量,这种毛细血管的增 加可以尽快消除肌肉中产生的疲劳物质——乳酸。因此,在 进行大强度训练阶段之前,发展全身耐力是非常重要的。 2.3.2良好的速度性 与跳远成绩有着密切关系的速度素质指标,如反映运动 员加速能力、保持速度的能力以及快跑能力的30m、60m和 lOOm跑 J,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 准备期体能训练普遍采用从有氧耐力训练开始,过渡到 无氧耐力训练,最后进行速度和力量训练的训练次序。体能 训练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决定了负荷的性质和量度。在准 备期以提高体能水平为目标安排负荷量度时,应注意到准备 体能训练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运动员最佳体能状态的重 新获得,在训练中对体能的重新获得,和在此基础上再发展 存在的差距很大,分别达到了显著和非常显著的水平(P< 应区别对待。 0.05和P<0.01)。 正是由于这3种速度能力的欠缺,进而造成了我国运动 员在助跑速度上的落后状态。即使我国运动员在助跑速度 利用率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且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在助 跑速度上仍然赶不上世界优秀运动员,而且还加大了有效完 成起跳的难度。 这一事实再一次提示:为了进一步缩小在助跑速度上与 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除了在助跑技术方面下功夫,保持 我们较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之外,提高运动员的基础速度, 重视跳远运动员的加速能力,保持最大速度能力和快跑能力 的训练和培养是根本的保证。 2.3.3良好的力量性 短助跑五级跨步跳在动作形式、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 以及肌肉的用力方式和特点等方面均与跳远起跳时的情况 非常接近,因此,在世界上它已被公认为是训练和检查跳远 运动员快速力量和起跳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在这 个指标上,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 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 由于我国运动员基础速度相对较差,而不得不在助跑速 度利用率上多下功夫,从而需要有更好的起跳能力,才能保 证获得有效的起跳。但我们恰恰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致 使大部分运动员都显得起跳力量不足,腾起角度偏低。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在助跑中能够较高地利用绝对速 度的我国运动员来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起跳能力,特别是 在高速水平速度中能够快速发力的起跳能力是与发展和提 高绝对速度能力同等重要的一项任务。同时,良好的协调性 和柔韧性对于跳跃运动员加大肌肉用力距离和完成技术也 起着很重要。 2.4体能能力训练 体能训练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为制订体能训练阶段发展 目标提供了依据,即在发展阶段,体能训练是以体能的全面 提高为目标,在稳定阶段则是以完善和维持体能水平为目 标。要避免拔苗助长,又要避免在稳定阶段后不符合实际的 目标要求。 体能训练过程中,有序和无序的状态变化是局部变化, 而周期性变化是整体变化。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把握体能的 整体变化才能调控局部变化,使运动员体能现实状态向目标 状态转化。体能的整体水平是由阶段性训练发展形成,体能 ・72・ 比赛期体能训练要保持适度的负荷范围,在赛季末要准 确分析运动员的体能状态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保持 运动员体能状态。 由于本项群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是体能能力,在实际训 练中,运动员和教练员越来越意识到体能能力的重要性,尤 其是快速力量的训练。因此在体能训练中,先进有效的训练 方法与手段在本项群内迅速地传播与应用,相互借鉴、移植 与融合,并不断演化出新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如举重项目中 的最大力量练习方法、快速力量对照训练方法被广泛应用于 投掷和跳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并不断发展成各项目的专 门力量训练方法。 在体能训练过程中,不断寻求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最佳组 合,非常注重训练的整体效应,也是本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 的突出特点。 3结论 亚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跳跃项目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主要 表现为身材修长,下肢长,快速起跳能力强,技术动作稳定 性、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杂多变的赛场上需要较强的自控、概括和推理能 力,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和机体多种机能的和谐配合。 因此,受专项技术需要和竞赛规则等多方面因素的制 约,本项群运动员的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特征,但也具 有明显的项群特征。 参考文献: [1]闰子龙,林建棣.“体能”辨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 (6):11—13. [2]袁运平.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 24(9):48—52.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f4]余敬平.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J].中国 体育科技,2003,39(8). [5]尹军,田凌,王晖.田径速度力量类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的研究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 [6](日)冈野进.跳远・三级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32. [7]李爱东,冯树勇.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身体形态、年龄及专项 身体素质的特征与规律[J].中国体育科技,2O02,38(1O):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