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试卷附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挚友(zhì) 咳嗽(sou) 鲜为人知(xiān) ...B.筹划(chóu) 殷红(yīn) 可歌可泣(qì) ...C.宰割(zǎi) 排衙(yá) 夐不见人(xiòng) ...D.硕果(shuò) 赫然(hè) 潜心贯注(qiǎ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纯粹 殉职 翻来复去 咄咄逼人 B.慷慨 飘渺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C.蜷伏 帐蓬 众目睽睽 煞有介事 D.炫耀 晕眩 废寝忘食 害人听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洁是个优秀的演员,她把《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
B.韩国执意部署“萨德”,对我国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必将自食....其果。
C.不管你的骗术有多高明,作案痕迹处理得多干净,都会有办法让你在证据面前显露原型。 ..
D.他在这次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了国家排球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
1 / 9
重大举措。
D.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5、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时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下列各组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仰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B.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6、填入下列语段划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门山的主角是松树,与松树相伴的还有柏树和翠
竹。 ; 。松柏连理,松竹相依,好一幅水墨风景画。 ①翠竹则在屋檐下,在小径旁,②柏树或矗立山脚,或伸出岩缝,③森森然,与松呼应 ④幽幽的,做些铺垫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句) ....6..①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 《逢入京使》)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 ( 韩愈《晚春》) ⑤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 。 (杜牧《泊秦淮》)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生才调更无伦 。(李商隐《贾生》) ⑦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⑧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2)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9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芳“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待君久/不至已去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离开) B.为人谋而不忠乎(尽心尽力) A.太丘舍去..
(照顾) D.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C.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陈太丘与友期行》表达了人应该讲诚信,诚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失信者是客,而不是陈太丘,但客人却不反省自己的过失。
C.“博学而笃志”这一章节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谈论的是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谈论的是
学习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军 装 周海亮
①1937年。南京。
②天空不见一丝蓝色,废墟般的城市里,烧焦的残肢断臂随处可见。子弹和
3 / 9
炮弹编织成密集的网,城在网中,毫无还手之力。
③第一波日本人很快扑进了城。他们就像在丛林里狩猎,动作越来越熟练,神色越来越悠闲。突然一排轻飘飘的子弹从一栋摇摇欲坠的楼房里射出,几个日本兵猛然栽倒。
④躲在楼房里的,是最后一支战斗着的守军,只有三十多个人,只有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的命令。(A)三十多个人挤在狭小的建筑物里,就像被捆绑在一起的手榴弹。他的左边挤着强子,右边挤着死去的连长。强子的手里紧攥着一挺机枪,那机枪严重变形,弯弯扭扭,好像一根天津麻花。机枪“哒哒哒”地响起来,子弹激起远处的尘烟,切断日本人的喊叫。他认为强子是一名出色的机枪手,一名合格的士兵。
⑤可是他呢?他是兵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他参军没几天,他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军装。他跟连长说过,连长说,哦,寻一杆枪给他,就指挥士兵摞沙袋去了。那些沙袋摞得很高,摆成了怪异的阵式。连长说他们的防线坚不可摧。可是当战斗打响,那些沙袋,霎时同兵的尸体一起飞上了天。
⑥他跟连长说过三次。他说他得有一身军装,有军装,才有兵的样子。连长终于恼了,他说那你随便从哪个死人身上扒下一套!他试了试,终于没敢。他想那样的话,那些死去的战友,就不再是兵了。他们战死了,却不再是兵,他不能这么干。……他在死人的缝隙里坚守,就像坚守在隆隆战车前的螳螂。后来他们撤进了城,躲进那栋随时可能坍塌的小楼。连长说,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咱们就可以散了——追上队伍,或者回家。然后弹片划过,他的脑袋仅剩一半了。他用仅剩一半的脑袋冲他微笑,他的笑容凄惨并且绝望。
⑦日本人迅速将他们包围,他们腹背受敌。甚至有日本士兵冲进屋子,他的枪筒几乎捅进日本人的嘴巴。子弹清脆地击穿日本人的后脑,那是他的最后一颗子弹。拖着血丝的子弹飞向天空,天空与天空之间,尸体,尸体,尸体……他们跑向广场,他们知道战斗结束了。突围的过程异常惨烈,三十多个人,也许仅剩他一个。
⑧广场上挤满了人,老人,女人,医生,孩子,学生,士兵……士兵们慌慌张张将枪扔掉,又慌慌张张地脱掉自己的军装。有人将军装埋进花坛,那些花儿全都失去了头颅;(B)有人将军装投向烈焰,它们很快燃烧,如同一面面战败的
4 / 9
旗子,却裹起阵阵腥风。脱掉军装的士兵马上挤进人群,缩着脖子,眼睛死死地盯着地面——他们试图用参军以前的职业来救回自己的性命。
⑨军装染上鲜血。军装熠熠生辉。军装五彩斑斓。军装坚硬如铁。军装躺在地上,缩在火焰里,沦为尘土,或者化为青烟。一座城沦陷了,一起沦陷的,还有军装。
⑩他跑过去,泪飞如雨。他从火焰里抢出一套军装,动作迅疾滑稽。那是一套几乎全新的军装,没有枪眼,没有鲜血,没有褶皱,甚至没有灰尘。他将军装抖开,浓重的草绿色刺伤他的眼睛。他向火焰跪下,向城跪下,向废墟跪下,向军装跪下。他说,我还是兵。
⑪仍然有人胡乱地脱着自己的军装。他却胡乱地往身上套着陌生的军装。一模一样的军装,几个小时以前,它们还在战壕里并肩作战。连日本人都愣住了,他们赶过来,端起枪,眯起眼,却忘记扣动扳机。终于他穿戴整齐,他甚至有时间整理一下衣襟,然后他“啪”的一声立正,向火焰和废墟行一个并不标准的军礼。
⑫枪响,军装上多出两个圆圆的小洞。他号叫着伸手去捂,牙齿将舌头咬断。 ⑬他想捂住的不是鲜血,而是军装上的洞。 1.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小说的情节。
开端:南京失守,日军扑进了城,射杀每一个活动的目标。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广场上的士兵将军装脱掉,他却从火中抢出一套穿在身上。 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⑥段属于哪一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3.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 我选________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⑧~⑪段运用了对比与衬托的写法,请选择其一,结合文意表述作用。 1. 发展:最后一支战斗着的三十多个守军顽强地阻击日军,突围后只剩下了他一个。 结局:日军枪响,他临牺牲还号叫着伸手去捂军装上的枪洞。 2. 插叙。交代了这支守军的经历,突出了他们的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也表明了他对拥有一身军装的渴望,为下文他从火中抢出一套军装穿在身上的情节
5 / 9
埋下伏笔。
3. 示例:A 将挤在一起的三十多个人比作“捆绑在一起的手榴弹”,生动形象地表明了他们处境的危险,突出了他们不怕牺牲、精诚团结的精神品质。 4. (示例一)对比:将众多士兵与他对军装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了他对军装和国土的热爱与崇敬,赞美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示例二)衬托:用日军发愣的表现衬托他的精神之伟大,甚至令敌人侧目。
2、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
6 / 9
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锌,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四、写作题(40分)
题目:《生活需要 》
写作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7 / 9
(3)不得引用、摘抄阅读语段。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姓名。 (5)字数在600字以上。
8 / 9
参考答案:
一 C B D C D C
(1)①弹琴复长啸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 ③双袖龙钟泪不干 ④草树知春不久归 ⑤夜泊秦淮近酒家 ⑥宣室求访逐臣 ⑦赚得行人错喜欢 ⑧壮士十年归 (2)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二 1.D 2.C 3.B 三 【答案】
1.花瓣娇小不起眼;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表达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 3.CE
4.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