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AY综合讨论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罗 琴
(云南省永善县溪洛渡高级中学 云南 昭通 657300)
摘要:历史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并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去看待问题,总结社会、历史的发展的规律。本文基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相关教学方式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能力;辩证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917(2020)12-0294-01间接和概括的反映,从心理学意义上讲,这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于客观事物能动、
是一种人类独有的高级认识性活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的培养与形成更加能够体现在学生对于信息的自主加工和整合上,从而把握历史现象的发展规律。
1.灵活的课堂导入,提高思维积极性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起始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有效地导入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到学习状态,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并明确本课教学目的。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回忆旧知”“剖析问题”“巧设悬疑”“直观启动”等等。例如,在“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探索欲望。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的片段,然后提出问题:“在1500年后,世界上先后崛起了9个大国,它们相继地走上了工业文明的道路。而中国在1500-1840年之间正处在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将其称为‘近代前夜’,此时的中国在农耕文明的道路已然发展出了一个高峰,并且逐渐地产生了一些区别于传统经济的变异模式,看似与工业文明有所联系,但最终中国在于西方工业文明的较量中还是落败了,这其中又有哪些原因?”
在导入过程的设计中,教师需要注意:(1)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导入,都需要考虑针对性,严格地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等要素为依据,绝不能千篇一律。(2)导入要力求精简,不宜拖沓,语言表达既要简明扼要,也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2.合理运用史料,培养思维广阔性
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来源于史料,史料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项强有力的辅助工具。教师要尊重历史教学的逻辑与规则,既要利用好史料这一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良好载体,也要开辟多种途径来丰富学生的认知。
史料作为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尤其对于高中学生来讲,教材中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他们不断发展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需要做的是合理选取史料,分析和挖掘史料,多尝试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史料的实效性,是否对学生历史阅读、获取信息、语言表达等能力有所提高,又是否对其历史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有所锻炼。例如,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就不乏有许多有趣且值得深入分析的史料。根据材料来探究学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女性解放问题之间的联系”,材料内容为:一个女孩在年幼时,其父就为她订了亲,但未婚夫不幸病故,父母便让她守寡。这个女孩在女校念过书,思想上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故而对这种包办婚姻极为不满,于是便离家出走了,只身一人到了北京打工读书。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地与环境进行奋斗,向着光明的人生
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对“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大路前进。根据材料结合2
的重要前提”这一结论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就需要利用材料来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来进行分析,其中政治包括“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所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等等,经济包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方面则包括新式教育的实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与五四运动的爆发等等。在此基础上要紧紧围绕论点进行辨析,内容也不应脱离解放妇女的影响,一定要确保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人物与事件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在看待和分析历史人物与事件时,要将其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中,这也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个基本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客观地去看待历史、认识历史,让历史事件和人物回归真正属于他们的时代,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一切来对其进行分析、衡量和解释,增强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准确性。例如,在评价斯大林体制时,就必须要在体制形成的时代背景下展开分析:20世纪初,苏联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随之而来的是帝国主义国家对其的包围和战争带来的威胁,加之苏联当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对落后;长期的专制制度遗留下了个人主义的盛行,使得斯大林自身的个人因素产生了某些作用。总的来说,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应运而生了,在该经济体制之下,国家可以按照计划来对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进行调配和使用,这也是初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紧接着,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一跃成为了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可以说斯大林体质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的必然产生也与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历史现象是具有多方面的,既不能因它日后的逐渐僵化就去全面否定它,也不能因为它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就全面肯定它,而是要将其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去辩证地进行看待和分析。
综上,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决定着他们能够在面对问题时有效地发现和分析出最佳的解决路径。形成探索意识的同时,为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长远目标奠定基础。参考文献:
[1] 史秀艳.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
2019(05):70+72.育,
[2] 唐存占.审辩思维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9(03):56-57.
浅谈新时期初中德育
郭凯敏(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五中学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要:面对新形势、新环境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创设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德育教育是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关键词:新时期;心理素质;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917(2020)12-0294-02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道德素质与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共同组成素质教育的有机合体。如果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有问题,不管他在其他方面的素质有多好,也不能成为国之栋梁。“全面育人,德育为先”充分证明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放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然而在现实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以追求获取高分为目标,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升学率上,轻视了德育教育。学生在如此教育模式影响下,没有集体观念,自私自利的现象非常严重。面对新形势、新环境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创设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德育教育呢?
1.转变观念,重新定位德育的分量
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要彻底改变教育教学工作中只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德育教育思想的渗透。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广大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也在多元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学生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首先,学校要重视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要为德育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
其次,要改变评价体系,考核时德育工作要优先考虑。再者,德育是整个育人工作的重头戏,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必须加强学校德育氛围。具体的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利用《新守则》、《新规范》的学习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每一节课;平时利用升旗仪式、演讲比赛、班团活动、运动会等继续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2.结合新课改,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程教育改革在全国各地推行,给德育活动注入了新鲜活力。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是将道德条目当作对象性知识来教授、灌输,只能借助背诵、考试和其他方法来进行强制性学习。这种灌输性的说教和强制性的学习使学生无法产生真正的学习动机和热情,从而也不愿意进行道德的自我实践和道德的自我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新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注重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为德育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教师尊重并重视学生的意见,为学生提供一切机会,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做出判断,逐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教会
综合讨论今天
·295·
他们尊重知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例如:在每周一的班会上,我给学生专门抽出一部分时间,通过一些具体实例,让学生感悟亲情、友情,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感恩。围绕这些开展德育工作,易懂、易学、易感悟、易转化。
3.寻找德育阵地,细化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是关系到民族复兴成败的根本之所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所以除利用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外,还必须注意通过美化环境、强化管理、丰富课余活动等多种手段,形成细化的具体的德育内容。
3.1 美化教学环境,营造育人空间。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爽心悦目,教育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在学校中营造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将成为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校可建造严谨的校碑,镌刻校训,使每一位进入学校的学生都受到激励和感召。同时可利用校园橱窗对学生进行五爱、养成教育;利用班级壁报宣传法制、卫生,建设学习园地;利用各种温馨的标语牌对学生进行提示,使之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3.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德育教育。在实施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把日常工作作为创新德育工作的基础。过去的德育活动主要是教育工作者采取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我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
中要把德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倡导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受到熏陶,逐步实现德育培养目标。例如:在清明节,我组织学生扫墓;在母亲节,我鼓励学生为母亲制作贺卡或为母亲洗一次脚;在助残日,我组织学生演讲并进行爱心捐款……在这些活动中,渗透着对学生的爱国教育、感恩教育、公德教育等。
3.3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良莠不齐的东西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来,甚至冲击着纯洁的校园。一些腐朽的思想势必影响不成熟的青少年,我们要抓好社会大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可以联系一些退休的老教师、老干部、劳模等先进人物担任课外辅导员,利用他的亲身经历和社会经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立“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育中;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德育认识。
总之,新时期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水平,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的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形成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取得优异的德育成果,绝非三五天所能造就,这是个任重而道远的历程,创造明天的辉煌还需我们共同努力。
喀什地区矮砧苹果集约化栽培发展前景
曹海汝
(新疆喀什地区林业工作站 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近年来,矮砧苹果在内地进行了广泛的栽培,矮砧苹果栽培具有结果早、品质优、方便管理、省地、省人工、省水、省肥、更新换代快等优点,深受广大果农的追捧,本文重点对苹果矮砧集约化栽培的优点,喀什地区发展苹果矮砧集约化栽培的优势与难点及未来喀什地区发展矮砧苹果的前景进行阐述,以期能够给本地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及建议。
关键词:喀什地区;矮砧苹果;集约化栽培;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S661.1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917(2020)12-0295-01矮砧苹果的发展 1.
1.1 国外发展现状。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乔化0株左右,树冠大,结果晚,产量低,管理不方便;第二阶稀植阶段,一般每亩栽植1段为乔化密植阶段,虽然产量有所增加,但管理费时、费工,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9、M26)嫁接良要求;第三阶段为矮化密植(矮砧栽培)阶段,以致矮的砧木(如M种后实行密植栽培。矮砧密植栽培苹果具有结果早、品质优、方便管理、省地、省人工、省水、省肥、更新换代快等优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苹果栽植技术,也是现代果树发展的主要方向,意大利发展应用最好。近二三十年来,国外苹果生产先进国家大力推广矮砧密植栽培技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90%的苹果园实行了矮砧密植栽培。
1.2 国内发展现状。目前,我国90%苹果园仍是实行的乔化稀植或者乔化密植栽培。山东、陕西等地己开始引进、试验、示范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在个别地方己初具规模。喀什地区还未开展苹果矮砧集约化栽培。
2.苹果矮砧集约化栽培模式的优点
2.1 提高土地利用率。2012年我国苹果面积3850万亩,产量3968万吨,平均单产1吨/亩,按照矮砧苹果集约化模式进行栽培,全国平均产量3.3吨/亩,新西兰3.1吨/亩。如果我国苹果园全部按照矮砧集约化模式建园,达到目800万亩果园,可节约土地面积1000标产量,按照果农目前的管理水平,仅需2多万亩。
2.2 节约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又是用水量很大的农业大国。据调查,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左右,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却不足50%,尤其对浇水频繁的苹果来说,其总体利用率更低。而喀什地区降雨量稀少,水资源有限,只有发展低消耗、高产出的矮砧集约栽培,可有效节约水资源,配以适当智能化精准灌溉技术,节水率可达70%。
2.3 减少化肥农药污染。矮砧集约栽培果园树冠紧凑,树体矮小,枝条生长量相对较小,更多的营养用在了果实膨大上,据测试,乔化密植栽培,树体一年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45%左右用于树体生长,55%左右积累到果实,而矮砧栽培65~70%的光合营养运送积累到果实。矮砧模式的经济效益比乔砧栽培高10~15%,化肥、农药用量也可以减少20%左右,从而减少了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4 节约劳动力。矮砧集约化栽培果园便于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生产,除采果外,喷药、除草、灌溉、疏果等基本全部可以机械耕作,节约劳动力。每年需要5个劳动日,而我国管理1据测算,意大利管理1亩矮砧集约果园,亩乔砧果园,每年需要30~50个劳动日。
3.喀什地区发展苹果矮砧集约化栽培的优势与难点3.1 喀什地区发展苹果矮砧集约化栽培的优势。
3.1.1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喀什地区地处欧亚大陆中部,我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北有天山南脉横卧,西有帕米尔高原耸立,南部是喀喇昆仑山,东部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喀什
6.2万平方千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年平均气温在地区全地区总面积1
11.4℃~11.7℃,极端最低气温-24.4℃,最高气温达49.1℃。年降水量30~60mm,无霜期220天,年有效积温可达4200℃。四季分明、光照长、气温年和日变化大,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夏季炎热,但酷暑期短;冬无严寒,但低温期长,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带。水资源可及的耕地内,土壤主要是沙壤土和棕漠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喀什地区发展矮砧苹果集约化栽培的优势:一是干燥少雨,果品病虫害轻,适合发展不套袋的绿色青苹果,已形成绿色有机果品基地。二是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使果品甜度高,紫外线强,使果品着色更好。三是土地平整、面积大,更适合机械化操作,减少了平整土地成本。四是新的苹果产业区,少走弯路,直接应用国内外先进成熟技术成果,使喀什苹果产业发展更快。
3.1.2 对比优势明显。传统乔化苹果存在产量低、生长期长、病虫害多、管理费时费工等难题,而矮砧苹果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与传统乔化苹果相比较,矮砧苹果具有“四省、一优、一高、一早”的特点。“四省”为省水、省肥、省地和省力(宽行密植有利于机械耕作,平均一个劳动力可管理4hm2,但传统果园一个劳动力只能管理0.2~0.3hm2)。“一优”为品质优,矮砧苹果宽行栽培通风透光好,果实大小均匀,易着色,品质好,商品率高。“一高”为产量高,每亩栽100~160株、产量5000~6000kg,是传统果园的3倍。“一早”为结果早,栽后当年见花,次年挂果,3~4年便可进入丰产期;传统栽培苹果栽后第3年开始结果,第6~8年才进入丰产期。
3.2 新疆喀什地区发展苹果矮砧集约化栽培的难点。
3.2.1 苹果矮砧集约化栽培技术要求较高。矮密栽培要求技术含量较高,实际应用起来有一定难度,直接影响苹果矮密栽培的快速推广发展。
3.2.2 建园投资较大。矮化苗木比一般苗木价格贵1倍以上,多数砧木和品种还要设立支柱、拉铁丝等,矮砧果园对肥水要求较高,这些都需要大的投资,增加了建园的难度。
3.2.3 喀什地区林果业以干果为主,发展苹果的主动意识不强,积极性不是太高,适合林果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发展。
3.2.4 苗木繁育时间长,技术要求高。繁育矮化苗木时,有3年出圃的矮化中间砧(如M26)苗,还有2年出圃的自根砧(如M9)苗,以及砧木长度、苗木大小,出圃时间不一致等,直接影响矮化效果,还增加投资,从而直接影响矮砧苹果的推广应用。
4.新疆喀什发展矮砧苹果集约化栽培的前景
喀什地区栽培苹果历史悠久,也是大众比较喜欢的水果之一。根据自治区关于林果业提质增效,调优结构,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战略转变的发展方针,矮砧苹果集约化栽培模式的苹果园具有结果早、品质优、方便管理、省地、省人工、省水、省肥等特点,该模式将是林果提质增效,促进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重要方式,是喀什地区发展现代林果产业的重要手段,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依托现有科技成果,建立新兴矮砧苹果集约化栽培产业区,将对喀什地区林果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