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现实意义
2020-11-09
来源:爱问旅游网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9卷 第1期 双月刊 2010年1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现实意义 杨毓敏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樊441021) 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学派思想蕴藏着的丰富和谐内容,对我 们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儒家与道家学派都强调和谐协调,主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做到天人合一,在人 与人的关系上要达到宽和相处,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和合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4X(2010)Ol一0050—03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主要包括 中国古代哲学、宗教、教育、经学、史学、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等方面。我们每个人从小就接受中国的传 自然”的原则上。他认为,广大而无限的宇宙是一个 统一整体,是由道、天、地、人四个主要元素组成的大 系统,即所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 大,而人居其一焉。”这“四大”之间既不是相互冲突, 也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井然有序和谐统一的,这集中 表现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川这一 统文化熏陶,很多内容在我们大脑里打上了深深的 烙印。比如“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淡泊名利,志 存高远”、“勤俭节约”、“居安思危”、“知恩图报”、“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义”、“礼”、“智”、“信”、 “忠”、“恕”、“孝”、“悌”,等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 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等学派的丰富和谐 思想,对我们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特 别是儒、道学派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 根本原则上。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 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据。道 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也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 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 万物与我为一”翻的境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肯 各方面的关系上,其和谐思想,仍是我们今天可以利 用的重要思想资源。尤其是其中优秀的一面,应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一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主张天人合一。后人讲的“清 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老子认为的道和天地 都应效法自然,人也应当如此,即仿效自然的状态和 性质,按照自然规律行事。 、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上,儒、道学派 都主张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人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同 儒家对天人合一观念也进行了许多阐发。孔子 主张以“4-”待人,也以“仁”待物,即所谓“推己及 人”,“成物成己”。孟子还提出“亲亲”、“仁民”、“爱物” 步,“合”是符合、结合,“合一”是指对立的双方有着 密切的联系;强调人应该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人 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能破坏 等主张,也就是要扩展“爱”,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 仁爱精神扩展到宇宙万物。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儒 家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善待鸟、 兽、草、木,提出了保护丰富的自然资源的思想。孔子 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主张只用鱼竿钓鱼,不 自然。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反对片面地利用 自然与征服自然,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协调,人类才 能享受大自然的丰厚赐与,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 的报应。 用大网拦河捕鱼,并反对射猎夜宿之鸟。很显然,他 是反对人类的滥捕滥猎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儒家的这种“天人合一”脱与道家“师法自然” 道家创始人老子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建立在“法 收稿日期:2009-07—16 作者简介:杨毓敏(1955一),女,湖北随州人。教授,研究方向:高校语文敦育教学。 中_凰传统支 中_的和凿墨想 理基盎 观,都强调人 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这个理 念其实已渗透到一代代人的生活中,比如中国画和 建筑,就有这种意识。一幅画,常常是一片广阔的青 山绿水,里面再嵌人人的活动情景:一座建筑,依山 傍水,或在苍翠的绿树丛中,形成天地人相连的美 境,给人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 觉。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作为现代人,我们除了会品赏“天人合一”的美 感,还应该尽其所能去创造“天人合一”的环境。比 如有的教室桌子上贴的小纸条“您的举手之劳,带来 了整个教室的清洁”。岂止 ̄nJtl:,其实许多场合靠大 家的举手之劳,换来“天人合一”的舒心环境。我们 每个人的行为规范与环境也应该是协调一致的,比 如学校师生的衣着就应该与学校这样一个知识的殿 堂相匹配。语言也必须要与自己所处的环境相协调, 否则,就是违背了“天人合一”的原则。而失去了生活 的美感和品位。 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儒、道学派都提 倡宽和相处 在追求和谐的人文氛围方面,儒家伦理对中国 古代社会的影响最大。孔子所提出的理想人格是善 于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环 境。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f31其意是 说,保持和谐而不结党营私,行为庄重而不与他人争 执,善于团结别人而不搞小团体,才称得上君子。孔 子还明确主张,君子应取前者而弃后者。可见,能够 宽厚待人,与人和谐相处,是君子人格中一个不可缺 少的重要方面。孟子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 不如人和。”I41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恭、宽、信、敏、 惠、智、勇、忠、恕、孝等旨在实现“人和。”为实现社 会和谐的道德原则,提出了建设大同社会的远景理 想。正如《礼记・礼运》所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 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用所长,鳏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而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也是最反对社会冲突, 最希望实现社会的和谐。《老子》给人们描绘了一个 人与人之间“无欲”、“无为”、“无争”,彼此和谐相处, 宽大为怀,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 理想社会。如果人与人之间“有欲”、“有为”、“相争”, 那么社会就会混乱,就会产生战争,导致民不聊生。 老子认为人与人之间要做到“不争”,应“上善若水”, 即最高的善要像水一样,像水那样善于选择低下的 地方;心胸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自然而 无私;说话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 理;办事要像水那样利用特长;行动要像水那样抓住 【{’f机。 人只要像水一样修德,无欲、无为、无私与 卅九争,也就无忧无虑无危险. 正凶如此,作为个人.我们首先要重视家庭的和 谐,要把它看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们常说“家和 万事兴”,理想的家庭关系应该是:尊老爱幼、父慈子 孝、夫唱妻随、兄爱弟悌、妯娌和睦,每个成员对其他 成员都要无限关爱,都可以为其他成员作出牺牲。其 次,要重视朋友的和谐,自古有“士为知已者死”,“四 海之内皆兄弟”之说。而朋友和谐的最重要之道是诚 信。曾子日:“吾E1 i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I51‘朋友不信,则交易绝”。第_一,还 应注意邻里和谐和社区和谐。常说:远亲不如近邻。 邻里间往来密切,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互相谦让,-m 已尊人。 中华民族受儒、道学派思想的影响,在人际关系 上,善以宽厚为美德,讲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设身 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计较别人小的过失,不求全责 备;在别人困难时尽量去帮助和关爱,而憎恨那些对 弱者冷若冰霜,见危不救,甚至落井下石的人。这便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效法天地,宽厚、兼容的品格。 三、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儒、道学派 强调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儒家的观念中,社会的人是重于个体的人的, 个人服从社会是天经地义的事,因而着重强调个人 对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他们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上 都有其确定的等级地位,处于不同等级地位的人都 有一个符合其身份的名称,因此,每一个人应当按照 自己的身份、名称去实行其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 务,人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身份、名称去要求和检查别 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人们不能按照其 各自身份、名称的规定去做,那么社会的正常秩序就 会遭到根本破坏,从而引起社会的混乱。基于以上的 认识,儒家要求每个人应调动起其道德上的自觉性, 以服从社会的整体。 在道家思想中呢,道家尊重自然,强调天道。在 他们的观念中,认为个体的人高于社会的人,人类社 会也应当以自然界为榜样,社会(特别是社会的统治 者)也应当遵循“自然无为”之道,对于个人不作任何 的限制和干扰,而顺其自然本性的发展。老子认为, 如果社会(统治者)真能做到“自然无为”,则人们就 会复归于纯朴的本性而相安无事,社会也自然安定 了。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道家强调的是“自然无 为”的个体与社会的自然和谐。因此,儒家是把个人 完全消融在社会关系之中,忽视个人意志发挥的偏 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强调人的等级则是我们 今天应该摒弃的。而道家思想从“道法自然”的原则 出发,推崇人和社会的自然状态,批判人的异化物对 人的限制,在消极的外表下,以浪漫的形式,肯定了 人对自f{=I平等的追求,是具有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 5l 杨毓敏 内涵的。 题。因此,要完成这一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必须要 借鉴道家、儒家等中国先辈哲人们的思想,特别要注 意对其精髓的合理把握。“和谐”是中国文化各门类的 共同追求。因此我们在政治上,要追求官与民、官与 对道、儒家有关个体和社会的关系的思想,我们 应该将其精华融合起来。个体的人首先要加强自身 修养(思想、道德、知识等),把自己培养成自律、理性 的人,能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人;而社会是由个 官、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间的和谐;在经济上,要 追求科学发展,开源节流的和谐;在思想方法上,要追 求恰如其分,无过不及的和谐;在修养上,要追求“从 容中道”、“文质彬彬”的和谐;在艺术上,要追求中和 之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和谐;在养生方面,要 追求身与心的和谐……因此,我们要把中国的“和” 文化,渗透在我们的整个人生和社会之中。 体的人组成的,要让社会有序发展,就要有共同的思 维方式、共同的心理认同、共同的行为标准。但与此 同时,也要重视个体人的自由和平等权利,要从道家 的人道主义精神中吸取丰富的思想养料,形成现代 人道主义的崭新形态。这样才有利于我们今天和谐 社会的建立。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了当今中国的一大主 参考文献: 【1】邓乾德.老子・二十五章【c 诸子百家.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2】邓乾德.庄子・齐物论【c】储子百家.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3】李大明.论语・子路【c 四书五经.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4】李大明.孟子・公孙丑下【c 四书五经.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5】李大明.论话・学而第一【c 四书五经.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王欣) Harmony Though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ts Practical Signiicance fYANG Yu—min (Xiangf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angfan Hubei 441021,China) Abstract:In modem times,when we are building the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the abundant harmony thoughts contained in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of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iis.Both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emphasize harmony.They claimed that heaven and man are one as a wh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and people should be broad-minded to— ward other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They emphasize natural harmony in the relationship of individual and society.This harmony culture had become important cont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Harmony hought;PrTactical Significance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