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学生课堂探究绩效的方法研究”这一实验研究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绩效研究”的子课题。这一课题是我校在国家“十五”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辅主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着总课题的研究范围与要求,以提高学生课堂探究效率为出发点,以我校教师的教学问题、学校的发展需求为结合点,在确保课题可行性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各种策略与方法,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课堂探究绩效的提高服务,为新课程改革和师生的发展服务。下面从七个方面对我校“十一五”课题开题以来的研究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一、课题的研究过程
本课题实验研究将历时三年完成,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2006.9——2007.7),主要是组织课题研究小组,进行查阅资料、搜集国内外探究绩效研究现状、调查教学实际,特别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课堂探究绩效的现状,信息技术环境与学生探究绩效提高的关系,召开课题会议,明确科研目标和职责;进行课题理论培训。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2007.9——2009.1)主要通过各子课题组分组与集中实验(包括实验观摩、研讨论坛、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研讨交流、分析各学科提高学生课堂探究绩效的策略、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制作和应用电子教案、题库、构建学科主题知识库,做好日常研究资料(包括文字的、实验课课件、视频)的积累、整理;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研讨会,加强子课题之间的交流学习,取得中期成果,撰写报告,迎接阶段评估。
第三阶段(2009.3——2009.12),主要是开展评价、论证活动,进行“提高学生课堂探究绩效的方法研究”的完善、验证、推广等工作,形成各学科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学生课堂探究绩效的新策略并汇编成各子课题的研究报告。总结实验经验,汇总实验报告,形成成果文集,迎接总课题组的验收工作。
二、建立课题组织机构,行政管理保证课题顺利实施。
我校承担了课题实验工作后,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逐步更新教育理念,改进实验方法,改善教育策略:
为确保课题实验的正常有序地进行,学校领导班子经研究决定成立了由校长、科研室、实验员组成的三级组织机构,分别成立了实验的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
课题领导组:
组长:丁勇慧校长。负责把握课题研究总方向,对课题实验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指导,审批课题研究所需的一切经费。
副组长:张巍副校长。具体指导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遇到的问题以及结题验收等事宜。
组员:科研主任王建辉主任(原科研主任曹晓岚主任因身体原因现不再担任科研主任一职)和教务主任李玉秋主任、李金爱主任、李童宾主任。
课题研究组:
组长:科研主任王建辉主任(原为曹晓岚同志)为实验小组组长。由市级、区级科研骨干教师担任副组长。将参与研究的教师按学科分别组成六个子课题组进行实验研究,即:语文组、数学组、外语组、理化生组、史地政组、音体美信组,这些有研究能力、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子课题组长,由他们协助科研主任做好学科实验的具体工作。
组员:参加本课题实验的教师,是我校经过多年磨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其中50%以上省、市、区级骨干教师,30%是参加过我校“九五”国家课题实验的教师,70%是参加我校“十五”国家课题实验的教师,他们的教育思想端正,教学管理水平较高,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和欲望,是一群朝气蓬勃、善于创新的年青教师队伍。实验经验丰富,分布在各个学科,是课题实验的骨干力量。只有少数教师是新吸收的成员。全体成员均为大学本科,其中有3名教育硕士,高级教师有4人,一级教师53人,二级教师9人,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精力充沛,在学校营造的“学习型学校”氛围中,上进心强,有科研的愿望和教改意识,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具备了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水平和能力。
多数课题组成员曾参加过国家级或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并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基础,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高效精干、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使课题研究得以高质、高效地进行。
三、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激励机制,重视课题研究过程的规范操作,保证课题研究有序进行。
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坚持“四有”:前有规划,中有记录,后有总结,原始资料、实验数据有积累。“三转变”:在实验的过程中,从最初的靠行政约束性研究转变为自觉、自主性研究;从重开题结题过程转变为重课题
研究的过程;从重检查监督转变为重过程指导与评价。
课题组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
⑴目标考核制度:把课题研究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师工作考核指标,列为教研组、教师个人业绩考核指标之中。完善各种制度,如《目标考核制度》、《表彰奖励制度》、《课题主项制度》、《科研成果的处理与执行制度》、《秋实中学科研工作细则》、《秋实中学科研成果评审奖励方案》、《秋实中学先进课题组评比奖奖励条例》等管理制度和条例。此外,科研室还制定了《教师教育科研考核标准》对取得成果的教师进行阶段性表彰和奖励,同时与晋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选和推荐挂钩,以激励实验教师的进步和发展。
⑵课题组成员例会制度:为加强对课题开展过程的管理力度,我们每个学期都会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开会,通报情况,讨论分析个案,总结经验,布置工作,提出指导建议,得出结论。
⑶学习制度: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培训,并进行自学,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做到“三有”、“四固定” 。学校建立了隔周一次的课题组活动制度,为课题组提供固定的学习场所。做到三有(有计划、有检查、有记录)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要发言人)。隔周的周三下午为课题组活动时间,由科研主任直接设计、组织每次的课题活动,并派专人负责教师出勤考核和理论考核。
⑷资料归档制度: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资料的收集与积累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建立了资料归档制度,对实验开展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对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为课题的结题验收和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积累可借鉴的、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
四、启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方式,加强理论修养。自课题研究正式启动两年以来,我们先后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课题理论、研究方法、实施步骤等进行了培训,使课题组成员明确了实验目的和研究任务。学校还定期外请教育专家来校进行课题理论方面的讲座,选派实验教师外出学习考察达50多人次,购进专业书籍万元以上。实验员在课题理论的支撑下,进行实验设计研讨、子课题研究观摩、交流座谈、提高绩效的方法分析、公开实验教学、在学生中的
调查反馈、数据统计等研究活动。通过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参研人员的理论素养,开阔了视野,为课题下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强化实验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优质的技术保障。我校大部分教师虽然通过黑龙江省中小学计算机考试并获得中级或者高级证书,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门下发了 “关于我校教师2007年年度计算机培训的通知”一文,规定50岁以下教师必须参加学习。培训方案规定,此次学习内容为“整合Windows+Powerpoint、Frontpage、Flash、实施多媒体教学和个人网页平台的搭建。
五、课题实施的研究策略及取得的初步成果
1.确定“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经验总结”的课题研究策略: 课题研究工作启动后,如何更加高效地进行实验是摆在课题组面前的一件大事。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深入分析,逐渐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工作思路,即:“理论学习——实验操作——经验总结”的课题研究策略。
我校共有十三个学科的教师参加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实验操作的初期,课题组指派了6名教师担任子课题组组长,即:语文(那小红老师)、数学(陶英老师)、英语(洪伟老师)、理化生(郝学武老师)、史地政(张莉萍老师)、音体美信(张宪辉老师),协助科研主任(实验小组组长)组织子课题的实验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用课题思想引领,探索、构建本学科的“提高学生课堂探究绩效”的策略。
各子课题组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开展了探索性实验和反思性实验研究,形成了具有自己学科特点的“提高学生课堂探究绩效”的方法。
除了在工作流程上确立了“理论学习——实验操作——经验总结”的研究策略之外,同时,在总课题组(科研室)与各子课题组的实验关系上,形成了“总——分——总”的循环关系。即:科研室把实验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子课题组,由子课题组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规律进行操作实验,然后与科研室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再由实验教师进行调整。
2.开展有效的实验课教学,梳理问题,调整策略。
每学期各学科子课题组,以探究的问题为切入点,上好实验课,要求听课教师填写评议表和评议记录,将定性、定量评价的意见反馈给上课教师,教师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每学期课题组
实验教师都至少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各子课题组观摩研讨,开展论坛,梳理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干扰变量,调整实验方法,作好数据整理一方面使课题组教师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另一方面也使其他教师也得到了提高。
3.边实践边积累,研究成果勤总结。必须明确研究目标,确定主攻方向。我们认为:“策略”的构建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任务,是研究的主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提高探究绩效”是课题实验的难点。
课题组定期进行课题研讨活动,不断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组织实验教师撰写阶段实验论文、学科“提高学生课堂探究绩效的方法研究”典型案例、教学反思、阶段研究报告。
4、取得了初步成果。
(1)提高了学生探究绩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快乐学习。 通过实验,我们切实感觉到,信息技术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功能去自主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前所未有的转变,绩效的提高带来的是学生的学习负担的减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建构的新型教学策略,优化了教学情境,优化了教学结构,在提高学生探究绩效的同时,培养学生了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沟通与协作、体验创造的乐趣,开发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实验研究,提高了一大批教师的教学素质和科研能力。 教师的现代教学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更新。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推陈出新,从而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提高自身涵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注重最为基本的教材知识体系的把握,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基本点的处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外,还侧重如何提高学生课堂探究绩效的方法、策略。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尤其注重提高探究绩效的方法的指导,思维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
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不断提高,教师不断学习,
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和策略,许多教师都能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梳理成教学方法,把教学方法升华为教学艺术,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引起课堂探究绩效的提高,带来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我校年轻教师的教学实际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年轻的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
(具体成果见研究报告、成果附表)
六、完善现代教学设施,做好服务实验研究工作。
宗旨:用前沿的思想引领课题实验,用先进的技术服务教学。 1.立项之前的教学设施情况:
在“十五”期间,我校的现代教育设施就已经相当先进了。
教学设备方面: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计算机及视频线、音频线等外接设备,班班配有液晶投影、大屏幕。
网络环境方面。网络使用UNIX作为基础系统,10M光纤连接,校内局域网传输速度达到100M到教室及各办公室。
资源建设方面。学校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自己建有资源库,内有各种教学及实验研究需要的教学资源。
2.立项之后的完善:
教师的笔记本电脑进行了第四代更新,全部更新了手提电脑(大容量硬盘、双核高速)。在学校的所有教室和功能教室中又都添置了全国最先进多功能数码讲台,将上课所需的设备都集中在讲台内,并且还在讲台内安置了实物展台。教师上课只需按一下开关,连接上视频、音频线,就可以了,操作简单、安全,电脑与实物展台的切换也只需一个按钮,操作非常方便,真正做到了现代教学设备快捷、方便地服务于教学。我校完全实现了教育设施现代化。现代教育的“源头活水”注入到秋实中学的每一个角落,滋养了秋实中学每一位学子,为高质量的实施课题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七、重要变更:
1、课题领导小组组员及实验组组长的变更:原科研主任曹晓岚同志由于身体原因不再担任科研主任一职,现由王建辉同志担任科研主任,因而现在的课题领导小组组员及实验组长也由王建辉同志担任。
2、研究方法的调整:在课题研究之前我们计划采用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应该在此基础上,增
加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