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老龄化背景下的住区室外环境设计探析

老龄化背景下的住区室外环境设计探析

2020-01-16 来源:爱问旅游网
老年住宅一 便,台阶、树池边沿、矮墙或运动器 材等非正式休憩设施也常常被使用。 根据环境心理学理论,人的行为符 合边界效应理论 I,人们喜欢在广场 边、绿地边、道路边、建筑周边等背后有 依靠的场所逗留休息。因此设置在边缘 地带的休憩设施比场地中心的休憩设施 而十字丁宇路口和组团单元入口是行人来 是某~个场景的集体活动,多属于单向 往必经的交通关节点,特别容易聚集人 气。因此,住区各级道路宜靠近路边凹 交流。这样,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舒 适距离就从O.5m左右(亲密距离)扩 大到3 5 m(公共距离)以上,因此, 在运动场地的边界地段应该适当设置看 台、台阶或居高临下的座位,满足老人 入位置适当设置树木、坐椅、小品等设 施(图1 0),吸引老年居民相互交流。 在靠近住宅的组团、单元入口附近区域 也应适当布置便于交流的设施,同时做 获取信息,与社会活动互动的需求。 更受人喜欢。从场地的垂直位置来说, “人看人”是人们普遍的心理追求C2],住 区老人往往会选择居高临下、便于观察 的场地逗留。因此,位于缓坡上的座位比 处于下沉空间的座位更吸引人。在设计 中我们可以利用建筑凹处、门廊,或利用 树池、花池形式的变化,创造一些边界空 间,或利用一些缓坡地种植树木、设置座 椅,形成有吸引力的休憩环境I。I。 休憩空间的设计同样要考虑灵活可 变的因素,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一些老人 外出活动随手带着马扎,冬天DN.JL有阳 光、夏天哪』LN阴凉或者哪儿有他感兴趣 的活动,他就把马扎安在哪儿。比如清华 园老人常常自带小马扎在广场上扎堆带孩 子聊天(图9)。考虑到某种活动的不 确定性或自由组合的原则,在规划设计 中,我们也可以设置一些灵活可移动的 座椅或可自由拆装组合的遮阳篷,来营 造一些可移动的静态空间,多一些选择 来满足老人的各种需求。 5.3适于老人交往的住区室外环境 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需 求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在生理需求 及安全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有 对社会交往、精神文化的高级需求。老 年人退休在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 的生活和交往圈子慢慢局限在居住区内。 为老年居民营造丰富的社区文化、和谐 的邻里关系,是居住区建设应肩负的责 任。在调研中我们观察到,老年居民与 他人的相互交往常常与其它活动相伴, 同时发生。比如,在步行环境中的交 往、在休憩环境中的交往、在运动场地 中的交往等等。 (1)步行环境中的交往常发生在 道路边缘、十字丁字路口和组团单元入 口,这是因为停留在路边交谈不会阻挡 交通,又便于观察行人、车辆的情况: 到灌木、草皮、花卉等景观层次丰富, 视线通透,塑造良好的交流环境。 (2)休憩环境中的交往要考虑空 间围合带来的便利.全部围合的空间向 图9清华园老人自带马扎扎推聊天 图10路边凹入的坐椅 心力强,给人较强的领域感;半围半透的 空间在适于交往的同时内外空间又得到了 相互渗透,使得人有选择的自由。舒适的 距离、合理的座椅布置方式也有助于交 往,并排相邻的座位亲密感最强,邻角及 面对面的座位次之。同时我们发现在居 住区室外休憩环境中,面对面、曲尺形或 曲线形围绕桌子的座位会促进交流,而背 靠背、圆弧反弓向的座位将阻碍交流。 (3)运动场地中的交往属于脱离私 密空间的公共距离交往 I,人们关注的 6结语 在老龄化背景下,居住区室外环境 的规划和设计不能只考虑环境优美和建筑 美观,更要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出 发,分析老人的特殊需求,创造一种既适 宜普通居民又体现对老人关怀,与丰富多 彩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室外环境设计方 法,文中的几点建议是笔者在现场调研和 理论研究基础上的思考,不足之处望同行 指正。 参考文献: f1 1龚文晔,白飚.探讨适合老年人的居 住区户外环境设计——以郑州21世纪社 区为例lIll上海:住宅科技,2010(09): 32—35. f 2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1.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 999:56—60. 『31龚文晔,朱炬.城镇住宅区户外环境 设计初探lIl_山西:山西建筑,2010(27): 4—6 『41徐磊清,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1.上 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102—104. (收稿日期:201 1—1 2—07 J 201 2.02/住宅科技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