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雨霖铃》导学案(43)

《雨霖铃》导学案(43)

2021-02-06 来源:爱问旅游网
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43)

主备课人:邓玲玲

审定人:王云兰 时间:2015.5.20

课题: 《雨霖铃》

【学习目标】 1、把握《雨霖铃》的思想情感和凄清意境。

2、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课时重点】把握《雨霖铃》的思想情感和凄清意境。

【课时难点】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豪放派与婉约派

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杨廷芝解释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可见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辛为主。

婉约,是婉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词章。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情感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虽精细,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怨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入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二)划分节奏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合作探究 (一):《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下阙所描写的景色与上阙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 雨 霖 铃 离别时的景色 离别时的情感 饯别时 船要出发时 设想今宵酒 醒后 全词意境 表现手法 (二)“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必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请根据这一说法分析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景与情。

【高一语文】

三、拓展延伸

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结合相关诗词谈谈下列意象所寄寓的情感或象征意义。 1、梅花 2、松树 3、月亮 4、菊花 5、莲 6、寒蝉 7、鸿雁 8、梧桐 9、杜鹃 四、当堂训练

阅读《雨霖铃》,完成1-4题。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 B、此去经年:经过一年 C、竟无语凝噎:因为悲伤而喉咙梗塞说不出话来 D、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的人 2、下列诗句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立意不同的一项是( ) A、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孟浩然《送吴悦游韶阳》) B、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李向《古风》) C、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陶渊明《和刘柴桑》)

D、古人千里道,沧波一年别。夜上明月楼,相思楚天阔。(刘长卿《石梁湖有寄》) 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一句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5、就柳永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文字。

五、学后反思

《雨霖铃》参考答案

二、(一) 雨霖铃 离别时的景色 离别时的情感 饯别时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心境黯淡低落 初歇 船要出发时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难舍难分、痛苦异常 设想今宵酒杨柳岸,晓风残月 凄凉惆怅,“良辰美景”不再的孤独无聊 醒后 全词意境 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表现手法 融情入景 虚实相济 二、(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态,寄托眷恋之情。另外,“柳”“留”谐音,折柳赠人有挽留之意。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恰合离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寓情于景,借景传情,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出离情别绪。

三、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有: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发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如元人王冕《墨梅》中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树: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诗人讴歌的对象。如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菊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 【高一语文】

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的。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四、1、B 2、C

3、这一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这句词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是在写情,融情入景,营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为全词定下情感的基调。

4、开头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而这三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物。一个“念”字,表明

了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它实际上是词人内心深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的形象化显现。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地愁绪:如千里烟波地绵长,如沉沉暮霭般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词人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

5、示例:一江秋水荡漾着一钩残月,岸边地几棵杨柳独自忍受着深秋地寒风,那随风坠落地不仅是枯黄地柳叶,更有离人地点点眼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