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倡导仁人君子之道,认为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等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这表明他( ) A.主张匡正社会秩序 B.注重实学,经世致用 C.主张实施仁政 D.注重私学,培养人才
2.自汉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丞相共21人22任,考其出身地域,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这反映汉代( )
A.选官制度注意地域平衡 B.山东是政治经济文化重心 C.察举制容易形成小集团 D.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3.《后汉书》记载,明帝幸辟雍(太学),初行养老礼。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礼毕,引桓荣及弟子升堂。上自为辩说,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捂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这种现象
A.标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促进了社会好学风气的形成 C.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改变 D.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4.唐代君臣百姓狂热信佛的同时,总有一些人极力反佛,狄仁杰、姚崇、韩愈等都有过激烈的反佛言论和行动,斥责佛教教义,主张抑佛乃至拆毁寺庵,尤其是武宗采取大规模的灭佛行动,拆除了4600多所寺院。这反映出唐代( )
A.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冲击 B.佛教社会基础薄弱 C.皇帝好恶决定佛教兴亡 D.佛教从此一蹶不振 5.表1是关于唐代著名宫廷乐曲《霓裳羽衣曲》来源的不同说法: 第一种 第二种 《杨太真外传》载: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传说中的仙山),触发灵感而作。 《唐会要》载: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传入的乐曲,此曲就是根据《婆罗门》改编。 第三种 《唐书》等载:此曲前部分是玄宗望见女儿山后悠然神往,回宫后根据幻想而作;后部分则是他吸收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曲》的音调创作而成。 这反映出
- 1 -
A.综合多种说法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大儒张载的名言。与之相似的观点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D.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7.据宋刘克庄记载,当时兴化民间优戏演出的故事有:项羽兵败垓下的“霸王别姬”,古代神话的“夸父逐日”,外邦朝贡的“昆仑奴献宝”等。演出时出现“抽簪脱袴满城忙,大半人多在戏场”“空巷无人尽出嬉”的盛况。上述现象表明,莆仙戏在当时流行是因为( ) A.吸收元杂剧的戏曲元素 B.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C.程朱理学广泛传播 D.满足市民文化品味
8.明代学者胡应麟评论某项发明时说:(它)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它指的是(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9.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孟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
A.宋应星和牛顿 B.关汉卿和莎士比亚 C.郑板桥和莫奈 D.王夫之和巴尔扎克
10.明代《西游记》不仅描绘了不受管束、任性勇为的孙悟空这一形象,还描绘了一个广大的神魔世界,那里充斥着昏庸残暴、营私舞弊、贪财好货的行为。这反映出当时( ) A.奢靡世风盛行 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小说兴起冲击等级观念
11.鸦片战争后,史学界掀起了研究世界史地的热潮,涌现出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畬的《瀛寰志略》、梁廷柟的《海国四说》等一批史著。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A.坚持“中体西用” B.关注西方科技 C.重振“经世之学” D.开始开眼看世界
12.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
- 2 -
梁启超的观点相似的是( )
A.洪仁玕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13.胡适在《四十自述》中写到:“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我自己的名字也是在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这种现象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新文化运动后
14.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主持制定《中学令》和《大学令》,取消“尊孔”条款,解除经科,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建成国民的学校。这反映出 A.新文化运动动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B.追求民主成为时代主题 C.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D.尊孔复古逆流销声匿迹
15. 1917年乃至以后几年,十月革命在中国被提及的次数很少,1919—1920年间更是明显下降,1920年下半年开始重新被注意,尤其在1921年后对十月革命的提及出现爆炸式增长。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十月革命胜利影响 B.知识分子的觉醒 C.社会主义成为主流 D.社会性质的变化
16.苏格拉底在被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后写到:“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这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捍卫法律至上原则
17.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可以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这表明他们( )
A.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B.抨击教会腐败 C.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 D.要求宗教宽容
18.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哈姆雷特》和《红楼梦》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19.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提出:(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
- 3 -
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倡导宗教宽容 B.否定基督教地位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的权威
20.伏尔泰通过说故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方法与科学原则。如苹果坠地的故事便是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播,成为脍炙人口的科学故事。伏尔泰此举意在( )
A.启发平民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 B.借用牛顿学说抨击宗教神学 C.推动宗教改革走向高潮 D.推动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21.图1是某位科学家发现并验证相关定律的实验装置,这一发现为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做出开创性贡献。这位科学家来自( )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图1
22.丹皮尔在《科学史》中指出:伽利略把吉尔伯特的实验方法和归纳方法与数学的
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因而发现并建立了物理科学的真正方法。这里的“真正方法”( ) A.引发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 C.奠定近代科学实验的基础
B.推动“日心说”的创立 D.奠定资产阶级革命基础
23.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狭义相对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 B.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24.图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于1870至1873年间创作的一幅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图2
- 4 -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C.捕捉光和色之下万物的“瞬间印象” 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二、非选择题:共5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黄宗羲(1610-1695),浙江余姚人。其父黄尊素为东林名士,被阉党迫害致死。早年从事反对阉党的斗争,清军入关后从事抗清斗争。眼看复国无望,遂潜心著述,写出了《明夷待访录》,系统阐述了其社会政治思想。书中对封建专制政体进行猛烈抨击,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我之出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在他看来,应当革去像桀纣那样“独夫”的“君”,要得到像汤武那样受百姓爱戴而尊为“父”、“天”的“君”。君与臣应该是一种相对平等的、共同负担人民公共利害的“分工关系”。他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发展到极限,并对后世产生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赵毅《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卢梭(1712-1778),出身于手工业家庭,先后做过仆人、学徒、商店伙计和抄写员。他同情民众疾苦,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他认为“专制制度之统治臣民并不是要为了他们的幸福,而是要使他们贫愁困苦以便统治他们。”在卢梭看来,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只能由自己来代表,人民不需要找一个主权统治者。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 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黄宗羲、卢梭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卢梭主张的相同之处,有何主要差异。( 7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 5 -
徐光启出生在上海一个小商人兼小地主的家庭。青年时期的徐光启,曾在家乡与广东、广西等地教书谋生。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考中举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徐光启在南京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开始接触西方的科学。他以对先进科学技术特有的敏感与热枕,注重学习和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为当时中国学习、介绍、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第一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考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先后在翰林院、詹事府、礼部任职。崇祯五年(1632年)成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不久成为文渊阁大学士。
《农政全书》是徐光启日积月累所成之书,全书共60卷,约50多万字,包括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蚕桑等有关农事的各个方面内容,是我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在我国农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与价值。
——摘编自周瀚光、王贻梁《发明的国度—中国科技史》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古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7.【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汉承秦制,货币仍然沿袭秦朝的“半两钱”。高祖刘邦以“秦钱重难用”为由允许民间百姓私铸货币。汉惠帝与高后时,禁止民间私铸货币,由政府颁行八铢钱。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实行郡国铸币以整顿货币制度。但由于货币的名义重量与实际重量不一致,民间盗铸之风依然盛行。同时,币值混乱,影响流通。从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到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历经20余年波折,汉武帝从对货币盲目限制到垄断原料、提高技术水平、确立法定五铢钱,终于摸索出货币的规律。
表2 汉武帝时期的历次币制改革 时间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 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政策 废四铢“半两”,“行三铢钱” 废三铢,再行四铢“半两钱” “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重如其文”; “盗铸诸金钱罪皆死” 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严禁民间私铸,令郡国共铸五铢钱 - 6 -
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 中央政府机构铸造赤侧钱;一枚赤侧钱兑换五枚郡国五铢钱;“赋官用非赤仄(赤侧钱)不得行” 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均输官负责把全国各地的铜材运抵京师;钟官主管钱币铸造、技术指导等工作;辨铜官审查钱币的成色。 ——摘编自黄孚伦《汉武帝时期币制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意义。(7分)
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 A 11 C 21 D 2 D 12 D 22 C 3 B 13 C 23 D 4 A 14 B 24 A 5 C 15 B 6 C 16 D 7 D 17 A 8 B 18 A 9 A 19 D 10 C 20 B 二、非选择题: 25.(25分)
(1)黄宗羲: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活跃;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
卢梭:专制制度日趋腐朽,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发展;欧洲启蒙运动兴起;出身底层,同情民众疾苦。(12分)
(2)相同:批判君主专制;差异: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程度不同。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但不否定君主制;卢梭彻底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人民主权、建立直接民主制。(7分)
(3)作用:黄宗羲思想未能推动社会变革,对当时影响有限。卢梭思想为法国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6分) 26.(12分)
- 7 -
评分标准: 评分要素 4分 3分 情节提取于材料,(1)提取的情节和———— 反映的历史现象 关联性,历史现象属于该时代。 时间、过程、代时间、过程、代表(2)对历史现象的概述 表性事件等基性事件等基本要本要素完整准素比较完整准确。 确。 (3)对历史现象的———— 评价 (4)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 示例:
情节:徐光启结识传教士利玛窦等人,接触西方的科学,注重学习和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概述和评价:西学东渐始于明朝万历年间,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同时带来了西方的科技、文化等知识。西学东渐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传教士带来的西洋科学,在中国的土地上并没有生根发芽,对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体系整体上没有什么触动。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7. (15分)
(1)政府主导;逐步推进;币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统一;服务大一统政治。(8分) (2)削弱地方分裂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危机;抑制商贾兼并势力,维护社会稳定;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确立法定五铢钱制,深刻影响中国的货币制度。(7分)
———— ———— 评价全面合理。 理。 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部完整准确。 评价较全面合评价不够全面合理。 基本要素不够少,表述不准确。 代表性事件等事件等基本要素缺时间、过程、时间、过程、代表性求的二个。 一个。 与历史现象具有只符合三项要只符合三项要求的2分 1分 辑关系一致。 分一致。 - 8 -
- 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