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会计要素的概念;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掌握动态会计要素和静态会计要素。 (二)能力目标
能描述出会计要素内容与现实联系。 (三)德育目标
1 .培养换位思考、相互体谅的共情情感; 2.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二、课程思政
(一)融入知识点 资产要素、负债要素。
重点:会计要素概念;静态会计要素和动态会计要素; 难点:1.对会计要素的理解;2.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分类 (二)融入方式 案例融入;时事热点融入
相关思政元素:消费观、换位思考、诚信、共情情感、互相体谅、履约义务
三、教学展开
(一)学情分析
群体特点:学生群体喜动不喜静,对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喜欢直观、有职业情景的学习场景。
1
知识基础: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夏季高考的统招生源,学生无相关会计知识背景,对会计专业知之甚少,缺乏系统的知识构架,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能力基础:学生虽具有一定自学能力,但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较差,发散思维能力不强。
(二)课前准备
教学内容 1 .下发任务单:
明确划分会计要素学习任务。 2 .观看微课:
利用智慧职教和云班课平台,自主观看《资产要素》、《负债要素》、有者权益要素》、《收入要素》、《费用要素》、《利润要素》 微课,理解会计要素的基本概念等知识。 3 .在线测试:学生进行学习情况测试 4 .在线讨论:针对微课内容进行提问互动 教师主导活动
1 .制作微课资源和任务单。 2 .发布微课资源和学习任务单。 3.组织学生进行智慧职教平台讨论。 学生主体活动
1.学习会计六大要素的微课。 2 .完成在线测试。
3.参与课前讨论、教师、学生互动。
2
《所(三)课中实施 教学内容及组织 教学内容:收入要素 1.收入的定义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课堂讨论】你认为下面的例子都属于企业的收入会计要素吗? (1)销售电脑得到50000元 (2)得到政府表彰奖励2000元
(3)CEO买彩票中奖3000元你能举出别的收入要素例子? 教师主导活动
分组引导学生课堂讨论,讲解答案 学生主体活动
通过与概念进行对比,找出正确答案,组内组间讨论。 2.收入的特征 3.收入的分类 (1)按性质不同分类
(2)按收入数额所占比重大小分类 教学主导活动
强调收入是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不包括偶发因素。 学生主体活动
了解并非所有的资金流入都属于收入,将日常性与偶发性利得进行区分。
3
教学内容:费用要素 1.费用定义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的特征 3.费用的分类 (1)主营业务成本 (2)其他业务成本 (3)税金及附加 (4)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教师主导活动
强调费用同样也是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不包括偶发因素。 学生主体活动
了解并非所有的资金流出都属于费用,将日常性与偶发性损失进行区分。 教学内容:利润要素
1.利润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利润的三层次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净利润 3.利润的计算
4
教师主导活动
利用公式的方式帮学生初步了解利润的三个层次。 学生主体活动
明确净利润是经过三个层次得来的。 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属于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利润属于利润表要素。 教学主导活动
通过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汇总,清晰的展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学生主体活动
1.学生结合知识点理清思路 2.做好学习笔记 (四)课后活动
课后总结:完成课后任务,巩固本节知识点。 教师主导活动
总结讨论情况,重点指导。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多多观察。 学生主体活动 1 完成云班课作业。 2 .完成知识点讨论。 3.自主拓展查阅资料。
四、教学总结
5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中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模式,能够有效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利用线上平台学生的学习数据,在下一次教学设计中,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学情分析、知识点分析,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课堂思政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
六、目标达成检测
过程性评价贯穿教学过程。课前先导课程, 任务发布,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课中利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进阶学习;课后完成任务拓展延伸,线上检验学习成果,信息化手段支撑全过程,线上平台评价、线下教师评价贯穿始终,做到了全程评价、多元评价。
七、教学反思
1.线上教学资源助力教学重难点的解决
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中,根据分析的人才培养目标,选取适当的知识深度录制微课,丰富线上活动的同时,有助于借助线上大数据进行学情检测与教学改进,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2.拓展线下及课后环节
在线下可邀请企业人员,讲解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增强职业带入感,培养同理心。
3.以课堂为思政教育载体,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继续深入挖掘教学任务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将德育目标贯穿教学整个过程。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