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惶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文本解读
【字词】
舞榭歌台 风流 狼居胥 佛狸 凭谁问
【史实】
1,这首词作于南宋宁宗开僖元年(1205),时朝中权臣韩侂胄谋划北伐,轻敌冒进。闲置已久的辛弃疾被重新启用,任镇江知府,坐镇江防要地京口,但实际上并未被重用。
2,孙权:坐断江东
3,宋武帝刘裕:收复中原
宋文帝刘义隆:听信王玄谟,草率北伐,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追至长江边,在山上建行宫(佛狸祠),百姓于此祭社神。
1
4,宋孝宗年间(1163)张浚北伐,兵败苻离集。
5,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
6,宋高宗年间(1162),金主完颜亮于四十三年前,大举南犯,攻至扬州路。路,宋代行政区划名,扬州路,指淮南东路,辖江苏北部,安徽东部。
7,廉颇老年遭排斥,壮志难酬。
【意象(艺术形象)】
画面1:英雄遗迹,一片空寂。――惆怅
画面2:当年景象,气吞万里。――向往
画面3:草草北伐,失败惨状。――忧虑
画面4:金兵南下,烽火扬州。――沉痛
画面5:佛狸祠下,神鸦社鼓。――悲愤
画面6: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愤慨
【主旨(主题、思想情感)】
怀古伤今:担心战况,忧心如焚。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2
【艺术手法】
1,上片怀古,下片伤今,以古衬今。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3,关于“用典过多”、“掉书袋”的批评。
▲ 诗歌的功能:“诗言志”与“诗缘情”
▲ 宋人“以文为诗”与“以诗为词”。
▲ 诗歌的艺术特点:形象性与抒情性。意境:情景交融。
▲ 诗词佳作
▲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刘禹锡金陵怀古: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唐诗中也有以叙事议论为主的作品,如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
▲ 辛弃疾也有许多情景交融的词作,如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
▲ 结论:允许词作风格的多样化。但是,形象性和抒情性终究是诗词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应当尽量避免过多的议论。
三、文言诗歌的教学研究
1,文言诗歌的教学重点
▲ 语言与事实(典故)
▲ 意象(艺术形象)
▲ 主旨(中心思想)
▲ 诵读能力
2,文言诗歌的教学过程与基本环节
(1)简要导入新课
(2)作者与写作背景介绍
4
(3)诵读指导,正字正音
(4)了解诗词中相关史实(基本内容)
(5)意象赏析(形象分析)(象与意、画面与情感)
(6)归纳全诗主旨
(7)把握艺术特色
(8)拓展学习(联系相关作品、课外延伸)
(9)诵读、背诵
3,文言诗词,不要求翻译。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录像观摩与评析
1,缺乏对写作背景的必要交待,影响对内
容的准确理解。
2,对典故的讨论要求不明,重点不当,耗
时过多。(提问不当)
5
3,缺乏对意象的评析。
4,对主旨怀古伤今的具体内涵归纳不够准确。
5,对艺术特色评析不足。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