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诗歌技巧

诗歌技巧

2023-02-12 来源:爱问旅游网
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试说明: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二是结构技巧(特点),三是修辞手法。

考点知识:

一、表达方式:

诗歌的表达方式主要指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 (一)抒情方式: A.知识储备: 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不加掩饰地直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效果:情感直接强烈,鲜明醒目。

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间接抒情:

诗人借助某种外在方式含蓄地抒发情感。效果:含蓄委婉,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1)借景抒情:

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描摹景象抒发感情。有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乐景写哀情。

例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借对浩渺景象的描摹,抒发伤怀惜别之情。 (2)借物抒情:

①托物言志。给自然界中某一物象注入人物化的色彩,借助描摹其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

例如: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借小松出身卑微、志向高远、坚贞不屈的形象,抒发尽管出身卑微但志向高远、坚信自己定能成就功业的情志,讽刺时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不识人才、趋炎附势的本质。

②象征:通过描写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例如: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用泉水激起的波浪象征社会风浪。意在象外,理趣盎然。 (3)用典抒情:

援引典型故事或诗文名句来抒发情感,或讽喻时政。有词中用事和引用化用两种。效果:言简义丰,含蓄蕴藉,增强文学色彩、文化底蕴。

例如:①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中用事,借廉颇的故事,抒发矢志报国却报国无门的悲慨。

②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土珠帘总不如 ”, 虚写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与下文“尽荠麦青青”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对比,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二十四桥”引自杜牧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连通古今,引人联想昔日繁盛,更见今日凄凉,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4)借事抒怀:

通过人的行为举止来抒情。

借古抒怀,咏史述怀,借古讽今。即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借古”是手段,“喻今”是目的。

例如:①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借日常生活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②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借玄宗在马嵬驿变中不能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的事件,警醒当时统治者不要不思进取,荒淫误国。 (5)褒贬:寓褒于贬,明贬实褒。 例如:《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B.即时演练: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南 园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⑤,收取关山五十州⑥? 请君暂上凌烟问⑦,若个⑧书生万户侯

注:①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②吴钩:“吴钩,刀名也。”(沈括《梦溪笔谈》)。③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④凌烟阁:在长安。⑤若个:谁,哪个。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采用直抒胸臆手法。由两个反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表达了从戎平叛、建功报国的雄心热望。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为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答:借咏柳讽刺世上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二)描写方式: A.知识储备: 1、按描写角度分: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明写):直接描写对象。效果:给人直接的感受。 (2)侧面描写(暗写/烘托):通过描写其他对象来突出所描对象的特点。 烘托:分正衬,反衬(以动衬静,乐景衬哀情)。

效果:含蓄留有空白,引人思考形象。 例如:①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第1句正面描写楼高,后3句侧面描写正衬楼高。

②王维《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衬静。 3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前2句写乐景反衬惜别的哀情,后2句写哀景正衬离别的哀情。 (3)细节描写:描写对象的细小处。效果:更具体真实生动突出特征,增强感染力。 例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摄取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一切尽在不言中。由“妃子笑”与“无人知”可知,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原来是为了博贵妃欢心而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外人是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按描写笔法繁简分:

(1)工笔:对事物进行精雕细琢、浓墨重彩的描绘。效果:鲜明生动细致突出形象。

例如:骆宾王《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从色彩入笔状物。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画面绚丽,表现了浓浓的童趣和生活气息。

(2)白描:使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朴素的语言,干净利索地粗笔勾画出对象的特点。效果:留有空白,引人想象,语淡情深。 意象名词组合(列锦):通过意象名词组接,描绘场景,叙述事情,抒发情感。

例如:①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诗歌中本来一两句就能写完的,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描述)的描绘形容。效果:生动传神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例如: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后4句渲染,把江南水乡采莲画面及采莲时的欢愉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

3、按感知方式分:

视觉绘形绘色,听觉绘声,嗅觉描味,触觉写感。效果:生动传神描摹形象,突出事物特点。

例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绘形绘声绘色。 4、按观察角度分:

远近、上下、俯仰、内外、点面、定点换景、移步换景、定景换点。效果:生动传神描摹形象,突出事物特点。

例如: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远近,俯仰,点面,定点换景。

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定景换点。 ③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移步换景。 5、按描摹对象的状态分:

(1)动静:对事物做动态、静态的描写,或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效果:生动活泼,特点鲜明。

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动静结合。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衬静

(2)虚实:描摹现实的与想象的,相互交织,共同突出对象的特点。实虚是相对的概念:“实”可以指存在、客观、具体、显现、有形、当前、已知;“虚”则可以指消亡、主观、抽象、隐匿、无形、未来(过去)、未知。效果:形象鲜明,结构紧凑。

例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虚实结合。

虚写:①想象:在已有材料、观念的基础上,经过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对象的思维过程。

例如:刘禹锡《望洞庭》:“湖光山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月夜,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形象。

例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③对写(以客写主):多出现在思乡诗中。“诗从对面飞来” “纯从对面落笔”。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诗人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的委婉含蓄。

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3)明暗:所描摹的景光线色彩富有变化,明暗结合。效果:形象鲜明,特点突出。

例如: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色彩明暗对比。窗前槐树绿叶繁茂;榴花在室外竞放,红艳似火,色泽鲜艳,耀人双眼。\"绿\"与\"红\"相映衬,\"暗\"与\"明\"相对照,色彩与光度构成对比,构筑浓艳明丽之景.

B.即时演练: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注]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注】 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

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答:(1)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高: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四明山山高的特点。(2)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箫鸣,反衬出山的幽静。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请分析这首诗写景的顺序,并说明这首诗是怎样以景衬情的。 答:由远到近。用秋夜的寂静、凄清、朦胧来烘托思乡之情。

(2)诗歌在景物描写中巧妙地运用冷暖对比、动静结合。其中月落、霜天 是“冷色”, 江枫渔火 是“暖色”;一、二句是“静景”,第四句是“动景”。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注]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撚(niǎn):持取,捻弄。

“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答: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虚实或衬托的角度分析) 答:虚实相生。一、二句是实写,用巴山夜雨衬托自己不能回家与亲人相见的愁情。三、四句是虚写,想象与亲人相聚时两人共剪窗花、深夜长谈的欢乐场面,以想象的乐景反衬现实的悲情。 二、结构技巧: A.知识储备:

谋篇布局、建构诗文时整体结构上的艺术手段。 1、开头:

(1)先声夺人,营造气势:

例如:王维《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起笔气势雄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烘托主人公英雄形象。 (2)发端突兀,引人注意:

例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起笔发问,出人意料,引人深思。 (3)比兴开篇,形象造境: 例如:《诗经 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起兴言桑树,引出怨妇的故事;桑树枯黄落叶比喻怨妇年老色衰。 (4)开门见山,点名题旨: (5)曲笔入题,设疑激趣: (6)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2、主体:

(1)铺垫(蓄势):

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气势。

例如:苏轼《望湖楼晚景》“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开头气势很猛,颇为热闹,铺垫后文转眼间雨阑云散,海阔天青,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揭示不只自然界、人世间的事情也是如此。

(2)抑扬:把要否定和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已达到抑此扬彼或扬此抑彼的目的。“抬得高,摔得重;抑得低,扬得高”,曲折生动传情。

例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先扬后抑。先写“不知愁”,后才“悔”,通过对情绪变化的刻画,表现了少妇触景而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主题。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先扬后抑。

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先抑后扬,体现对春色的喜爱。 (3)对比: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更鲜明突出两事物各自的特点。是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例如:《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小大:

描写细小处,揭示大主题。 例如: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前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中周瑜火攻,倘无东风则东吴灭亡,历史就要改观,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以二乔被虏去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体现诗句的形象性,感情表达更含蓄。 3、结尾:

(1)卒章显志:

在文章的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抒发的情志,揭示诗文的主旨。效果:主旨突出,情感鲜明。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效果:意犹未尽,“此时无情胜有情”,读者在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韵味无穷。

例如:戴叔伦《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开篇以沅湘比兴,写屈子怨之绵长、深重。屈子为什么怨?怨什么?诗人自己的感情和态度又怎样?诗中并没交代,只是描绘了一幅特定形象的图景:江上秋风,枫林摇落,时历千载而三闾庙旁的景色依然如昔,日暮秋风吹得枫叶萧萧飘零,更觉悠远不尽,情伤无限。以景结情,诗意隽永而不晦涩,深远的情思含蕴在景色描绘里,余味悠长。 (3)照应开头:

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效果: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例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首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B.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题目答题: 1、提问方式:

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2、例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步骤一: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再,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

步骤二: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三四句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

步骤三: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3、答题步骤:

(1)概述诗意:逐句概述诗句的内容。

(2)揭示联系: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起承转合)。

(3)分析作用:营造怎样的意境,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揭示怎样的主旨。 三、修辞手法: A.知识储备: 1、比喻:

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分明喻、暗喻、借喻。效果: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例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比拟:

拟人:把物当人写。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抽象无形的当有形实在的物写。效果:促人联想,生动形象突出特点。

例如: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拟人。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拟物。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效果:鲜明突出事物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渲染力。

例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4、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主要有:部分代整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效果:语言形象简炼,引人联想。

例如: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5、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效果:言在此而意在彼,委婉含蓄。

例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6、通感:

感觉的转移,又叫移觉。效果:形象生动,强化感受,巧妙传情。 例如: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7、反问:

用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效果: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如:王安石《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8、设问:

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效果: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阿鲁威《双调·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9、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

的意思。效果: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凝练,有音乐美感。

①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②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例题演练: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案:三、四两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明手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阐运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一句一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花自落”、“鸟空啼”之景以乐写哀,以闹衬静,显出了山中的宁静、荒寞,流露出诗人的伤春、凄凉之情。(析作用)

命题解答:

1、提问角度: (1)直接提问:

该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该句(诗)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2)间接提问:

①该句(联、诗)是如何描写(怎样写)景物的(或如何表达感情的)? ②该句(联、诗)“有何特色”“有何妙处”。这类用语提问,答题时必须写出表达技巧。

2、审清题干: (1)问题指向: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手法/写法/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写作特色/艺术)是个宽泛的概念,“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表现方式”等是具体的概念。

如果提问“表达技巧”这个宽泛的概念,必须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考虑(一般不考虑修辞)。如果针对局部内容,就可以考虑修辞手法。 (2)注意区分题干中的“一”“些”“主要”等关键词:

①问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只写一种即可。 ②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至少写两种。

③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必须写出主要的,可写一到两个。 3、答题规律: (1)例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第3句采用了怎样的手法?简析之。 答案:采用想象虚写(对写)的手法。(明技法)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的亲人在除夕之夜想念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是含蓄写诗人思念故乡和亲人。(阐运用)这样写,把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更含蓄委婉,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析效果)

(2)答题步骤:

①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这种手法的依据。

③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营造怎样的意境,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叙——析——评】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