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忌“邯郸学步”
作者:李爱梅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0年第05期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大量名师精彩的课堂让人大为惊叹,还有多种教学方式的并列出现,也让人难以取舍。如孙双金老师的情智教学,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薛法根老师的快乐语文,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等等,各有所长,不论是理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是教师学习的好范本。
但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每天要备课,写教案,改作业(尤其是作文),日常班务、校务、家务等等,怎能不令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忙得晕头转向呢?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每一堂课都花费一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去准备、思索。又加上我们的教学经验太少,理论水平又不高,学而不达,盲目地“邯郸学步”效果并不好——精彩的课不扎实,扎实的课显枯燥,灌输的课太沉闷,主动的课收效微……我们越来越感到困惑与迷茫了,我们的课该怎么上呢?
曾读过语言大家张志公语:“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想一想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是“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简简单单的好,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常态课。
一、更新备课观念
提到备课,有些老师往往与“写教案”相混淆,其实二者不是一回事。但是当前很多学校老师为了应付上级教学检查,书都来不及去读,就照着教案书去抄,甚至有些老师直接到网上照搬一些名师的教学设计或者现成的教案,完全没有把学生放在眼里,上课依然是我行我素,真有“我的课堂我做主”的味道。老师付出的劳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显然不成正比例。明显感觉到教师的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了给领导检查的,并不是为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备课的。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拿到一篇文章,老师也要像学生一样提前预习,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有时遇到不确定的地方,一定要去查找资料,弄明白了,这样在课堂上才会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乱。 二、提倡“一课一得”
我们每一堂课的时间容量是40分钟,要想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要求学生掌握教学的所有目标是难以达到的,急于求大求全,有时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我们有个大的方向目标,在一个学期内能够实现这些目标就可以了,切不可急于求成。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自身的性质就已经决定了它的长期性、曲折性,教学效果的达成是缓慢的过程,甚至会出现反复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每节课不要多,就一个方面就好。这就是当前一直提倡的“一课一得”。每一节课只要设定一个主体目标,学生能有所获得,就可以称之为一节成功的常态课。 三、从趣字入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四、妙用非智力因素,激活课堂
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妙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因为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其次,妙用竞争方法,也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争取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的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成班与班、组与组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妙用情感因素同样能使课堂“活”起来。我们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
我们不做“邯郸学步”的继任者,而要做一位教学活动的创造者、教学环境的开拓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简简单单地教语文,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有目的性,越来越有针对性,越来越具实效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