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学,学子们都不懈地奋斗着,学个好专业,毕业后谋得一个好的工作,安逸地过以后的人生。各个大学也根据社会需求来制定培养人才方案。有人会说:“大学本来不就是这样吗?这是必然的事啊。”对啊,我同意,因为我也是其中一员。但是我们不觉得缺少点什么吗?这样的大学是不是太单调了呢?有人肯定会说:“不可能吧,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呢?很能锻炼人的,学得到很多啊。”对,这很正确的,对个人而言单调似乎完全不成立,但我要说的是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看,培养出的学子就是为了做一个平凡和守法的公民,这样不觉得很欠缺吗?一个国家需要的是能为国家争取荣誉与利益的人才,简单的说就是学以报国吧,而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能力吧!我们可是秧秧大国啊!……我想不是我们智力不行,而是我们受着社会生活的制约,学好专业,找好工作,过好生活,这就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啊,也正是领导们经常所说的幸福吧!可是都这样了又有多少人全身心的去研究学术呢?可以想到当今为什么我们诺贝尔奖少了。 敢问大学的宗旨何在?相信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国民素养吧!更重要的是培养各类人才。这时必须有人就会说:“你敢说大学没培养出人才吗?”好吧,我的话很不严谨,我意思是学校与培养出的人才数很不成正比啊!特别是普通高校中更少。高校确实应该有重点与普通之分,正所谓有差距才有竞争才有动力。但是我认为其之间的差距不能过大。目前大多普通高校是随当地经济需求所发展起来的,可以说趋于经济化,正逐渐偏离崇高的教育轨道。于是导致与名校差距过大,出现了很多社会现象:就以大学生就业来说,大多普通高校不是很受各大公司的青睐,但以热门专业最为吃香,他们纷纷弃所好选其热,从而导致该专业的人数供过于求,于是商家纷纷提高门槛,提出一些变态的要求,苦的还是我们大学生,饭都吃不上,何谈报效祖国。于是又掀起了考研考博风气。有人就会说了:“这样很好啊,可以选拔更多的人才嘛。”可你曾想过大学生的压力是多么的大,有多少人熬白了头。于是又形成出国留学风,因为他们觉得海归的人在社会中更有优势,还不用承受国内各类压力。难道他们那些海归的人一定会比国内的人强吗?我想不一定吧,这些都值得深虑。以大学生选择专业来说,他们皆以“热”为核心,导致了“头重脚轻”的现象,也就是一些专业人才极度缺乏,一些专业又极度过盛,形成热门专业以循环模式般运行。这完全是在浪费大学生人才资源啊,损失的是国家的利益啊!
如今的大学太多太多了,尤其以普通高校居首,敢问这些高校又培养出了多少高效人才,给人感觉他们就是为了执行发一个文凭证而已,对了,还有带动经济……
说到这里我产生一些想法,我认为高校是可以分为重点与普通。我根据普通高校来说,所有普通高校应为同一种教育标准,各普通高校之间不宜产生竞争,如果这样只会让各类高校差距更大,也就是优等生集中化了,不利于高校的发展。若同类的高校都是同一个的标准,同样的硬件设施,也就是同样的教育资源,并各校之间加强互相合作交流,互相研究讨论学术,让学子享受平等的教学,我想,这样更加会提升中等学生的成绩,以至于他们与优等生差距之小,国家也更能获得一批批高效实用的大学生资源。从而社会中以学校为核心去选择人才的企业也将不断减少,从而缓解大学生的就业矛盾。这时有人会问了:“要建立同等的教育资源,哪来这么多的资金呢?”这确实是个问题,很多高校的建立也是为了带动当地经济。但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资金,我认为可以让同一地区的一些高校进行合并,建立些分校。然而目前一个学校就建立了多个分校,这只是提升个别高校,不利于更好的全面的发展大学教育。在国家的一些助学金方面,我也认为要更加严格的落实,避免出现国家的资助成为有些学生
的零用钱的现象。这只是在浪费国家的钱。我们可以把这笔钱用在那些比较冷门的专业作为一些奖励或者一些优惠,缓解热门专业的集中化。
大学的教育与社会的经济紧密相联,培养人才就是为发展经济奠基,大学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当然发展大学教育是艰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啊!而我们目前所做的是相信政府,相信大学教育会越来越完善,同时我们要严格的要求自己,武装自己,具有崇高的信仰,做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
备注:
(这只是一个大一学生的小小的感受,很多话存在着不成熟,很多观点可能出现漏洞。希望有识之士理解与指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