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的窘境。造成当前中国诗歌创作难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导致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
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诗人把握现实生活既不是对当下生活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的目的才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
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文学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里的精神产物,理所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然而,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和跨越时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人类共同追寻的普遍精神的表达。因此,好诗歌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个时代的民族现实生活状况的展现上,而是要以此为出发点,善于发现隐藏在自己民族精神底层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共同价值,诸如对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个人自由的肯定,对人格尊严的尊重等等。诗人的责任就在于融入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中,在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中去追寻人类的终极价值。
好诗歌是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审美升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诗歌创作的口语化并不意味着语言的平庸化。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诗歌语言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更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
(选自郭国昌《诗歌价值如何认定》,有删改)
1. 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的分析不符合本文所论“好诗歌”标准的一项是
A.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金黄的稻束》)诗人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坚韧”和“静默”的精神内涵。
B.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回答》)诗人以清醒的眼光审视十年浩劫,愤怒而又不失理性,强烈渴望重新确立人类的基本价值。
C.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诗人通过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 D. “我是空心菜爱好者/所有的土地都种上空心菜/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我就是个空心菜爱好者。”(《空心菜》)诗歌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自我生活趣味的欣赏,形式自由,不落窠臼。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当前中国诗歌创新激情缺乏,出现了平庸化的状态,艺术精品越来越少,缺乏真正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艺术杰作。
B. 造成中国诗歌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而造成这一标准缺失的原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
C. 好的诗歌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而应深度把握现实生活,作者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表现隐藏在民众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追求。
D. 好的诗歌应该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合理张扬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诗意追问人类永恒的价值取向,是诗人对整个人类的人性的思索。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世界首先是民族的,如果诗人在创作时抓住了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就能反映人类共同的价值。
B. 诗人把握现实生活,不是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也不是轻描淡写的反映当下生活的新时尚,而是应该把握涌动的生活潮流中的内在民族精神。
C. 好的诗歌绝对不是离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状况而去反映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体现在各个民族具体的现实生活中。
D. 白话诗歌是现当代诗歌的主流,但白话不等同日常口语,好的白话诗,其语言必经诗人的审美加工,是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
参考答案:
1. D 2. C 3. A 【1题详解】
试题分析:B项,符合第二个标准中的“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C项,符合第三
个标准中的“好诗歌是对日 常生活语言的审美升华”;D项,符合第一个标准中的“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A项,文章最后一段“诗歌创作的口语化并不意味着语言的平庸化。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 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显然,这首诗并不符合此标准。 【2题详解】
试题分析:“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错,文章第3段中有‘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并没说“绝对不应该有……影子”。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D混淆范围。 【3题详解】
试题分析:见第3段,文章说“诗人的责任就在于融入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中,在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中去追寻人类的终极价值”,“在创作时抓住了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并不一定就能“反映人类共同的价值”,选项把必要条件改成了充分条件。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房 东 庐隐
①我们坐着山兜,停在一座山坡上,那里有一所三楼三底的中国式洋房。这种幽丽的地方,我们城市里熏惯了煤烟气的人住着,真是有些自惭形秽,虽然我们的外表强于他们乡下人,但是他们乡下人至少要比我们离大自然近得多,他们的心要比我们干净得多。就是我那老房东,虽然她的样子特别的朴质,然而她却比我们这些好像知道什么似的人,更知道些自然的趣味。
②她已经五十八岁了,她的老伴比她小一岁,可是他俩所做的工作,真不像年纪这么大的人做的。他们的儿媳妇一天到晚不在家,早上五点钟就到田地里去做工,到黄昏的时候,她有时肩上挑着几十斤重的柴就来家了。在他们家里,从不预备什么钟,他们每一个人的手上也永没有带什么手表,然而他们看见日头正照在头顶上便知道午时到了,除非是阴雨的天气,他们有时见了我们,或者要问一声:师姑,现在十二点了罢!据他们的习惯,对于做工时间的长短也总有个准儿。
③住在城市里的人每天都能在五点钟左右起来,恐怕是绝无仅有,然而在这岭里的人,确没有一个人能睡到八点钟起来。说也奇怪,我也喜欢上了早起,朝旭未出将出的天容和阳光未普照的山景,实在别有一种情趣。
④我们的女房东,天天闲了就和我们说闲话儿。他们家有上百亩的田,据说好年成一年仅粮食就有几百块钱的裕余。另外还有一块大菜园,还有白薯地五六亩,猪牛羊鸡和鸭子,一样不缺。并且那一所房除了自己住,夏天租给来这里避暑的人,也可租上一百余元。老母鸡一天一个蛋,老母牛一天
四五瓶牛奶,倒是纯粹的好汁子,一点不搀水的,我们天天向她买一瓶。他们吃用全都是自己家里出的,每年只有进款加进款,却不曾消耗一文半个,可说是“外干中强”。我们却是“外强中干”只要学校里两月不发薪水,简直就要上当铺。
⑤有一天夜里,月色布满了整个的山,青葱的树和山,更衬上这淡淡银光,使我恍疑置身碧玉世界,我们的房东约我们到房后的山坡上去玩,她告诉我们从那里可以看见福州。我们越过了许多壁立的巉岩,一带的松树被风吹得松涛澎湃。东望星火点点,水光泻玉,那便是福州了。那福州的城子,非常狭小,民屋垒集,烟迷雾漫,与我们所处的海中的山巅,真有些炎凉异趣。
⑥日子飞快地悄悄地跑了,眼看着就要离开这地方了,又要到那充满尘气的福州城市去了。那一天早起,老房东用大碗满满盛了一碗糟菜,送到我的房间,笑容可掬地说:“师姑!你也尝尝我们乡下的东西,这是我自己亲手做的,这几天才全晒干了,师姑你带到城里去,管比市上卖的味道要好,随便炒吃炖肉吃,都极下饭的。”我接着说道:“怎好生受,又让你花钱。”那老房东忙笑道:“师姑!真不要这么说,我们乡下人有的是这种菜根子,哪像你们城市的人样样都须花钱去买呢!”我不觉叹道:“你们满地的粮食,满院的鸡鸭和满圈子的牛羊猪,是要什么有什么,……这怎不叫人佩服!再说你们一年到头,各人做各人爱做的事,舒舒齐齐地过着日子,地方的风景又好,空气又清,为什么人不羡幕?!……”
⑦那老房东听了这话,点头笑道:“可是的呢!我们在乡下宽敞清静惯了倒不觉得什么……去年福州来了一班耍马戏的,我儿子叫我去见识见识,我一清早起来带着我大孙子下了岭,八点钟就到福州,我儿子说离马戏开演的时间还早咧,我们就先到城里各大街去逛,那人真多,房子也密密层层,弄得我手忙脚乱……师姑!你就多住些日子下去吧!……”
⑧我笑道:“我自然是愿意多住几天,只是我们学校快开学了,我为了职务的关系,不能不早下去……”
⑨我们的房东听了这话,只点了一点头道:“那么师姑明年放暑假早些来,再住在我们这里,大家混得怪熟的,热剌刺地说走,真有点怪舍不得的呢!”
⑩可是过了两天,我依然只得热剌剌地走了,不过老女房东的印象却深刻在我的心幕上;还有她的家庭,她的小鸡和才生下来的小猪儿……
(有刪改)
15. 老房东的生活有哪些“自然的趣味”?请结合前五段内容作简要概括。 16. 请简要赏析小说第⑤段的写景艺术。
17. 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流露出老房东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8. 请探究小说结尾一段的意蕴。
参考答案:
15. ①居住环境,贴近自然;②生活节奏,顺应自然;③物产丰富,自给自足;④山中美景,颇有异
趣。
16.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角度,远近结合(变 换视角),动静结合,描写了优美迷人的山中美景,使人如临其境,表达了喜爱之情。
17. 第一处,流露出对乡下人物产丰富、生活便利的自得,对城里人生活不易的理解;第二处,流露出对城市拥挤的慌乱,对乡下宽敞清静的满足。
18. ①对乡下生活的不舍与离开的无奈;②对热情而诚恳的老房东的喜爱;③对乡下自然质朴、富足而充满生机的生活的留恋;④暗含了对城市忙乱拥挤生活的厌倦,以及对乡下美好生活的向往。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我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题干要求从前五段中概括出老房东“自然的趣味”有哪些,首先要到原文中找到能体现出自然所带来的颇有趣味的句子,而且这种趣味是以作者为出发点的,然后概括作答即可。例如:第一段中,作者就提到“这种幽丽的地方,我们城市里熏惯了煤烟气的人住着,真是有些自惭形秽,虽然我们的外表强于他们乡下人,但是他们乡下人至少要比我们离大自然近得多,他们的心要比我们干净得多”,由此可知,作者对这种贴近大自然的居住环境很是喜爱,这便是“自然的趣味”.第四段叙述了老房东家里所拥有的东西--菜园子、各种家禽等,家里物产丰富,自给自。第二段提到他们干活从不看什么表,看见日头照在头顶上便知道要干活了,说明他们的生活节奏是遵从于自然的。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段运用艺术手法能力。赏析文段的艺术手法,答题时,先指出文段运用的艺术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段是如何运用该艺术手法的,最后指出文段运用该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题干要求赏析第五段的写景艺术,这就意味着我们在答题时要从写景的手法和它带来的艺术效果入手。所谓的艺术效果,既要考虑手法本身带来的与众不同的效果,又要考虑景物传达的情感。第五段的景物描写中,既提到了月色、满眼的绿树,有提到了澎湃的松涛,这就运用了视听结合和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而作者在写到山巅的景色时,又写到了福州城的景色,最后得出“真有些炎凉异趣”的结论,运用了对比,展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与我们所处的海中的山巅”则将作者置身其中的绿色的大自然世界比喻为大海。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找到要赏析的内容,进行赏析。答题时先指出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赏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流露出老房东什么样的情感。先在文章中找出两处划线的句子,第一句话是老房东面对作者不好意思接受她的馈赠时所说得话,从这句话的前半句可以看出她内心觉得乡下物产丰富,能够自给自足的得意之情,从后半句可以看出她很理解城里人的生活.第二句话是老房东自述自己进城后的表现,她说她手忙脚乱,体现出她处于城市之中的慌乱,这
也从反面说明她习惯于乡下清净的生活,说明她满足于乡下的生活状态.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探索追寻。既然是探究题目,探究结论就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学生在答题时,只要不脱离文本,只要不是消极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视为正确答案。本题要求探究小说结尾一段的意蕴。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探究小说结尾一段的意蕴,主要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从“我依然只得热剌剌地走了,不过老女房东的印象却深刻在我的心幕上”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不舍和对房东的喜爱,他不舍得这里悠闲清净的生活,也不舍这里热情好客的房东;“还有她的家庭,她的小鸡和才生下来的小猪儿……”,房东家的小鸡和小猪都刻在作者的心幕上,说明作者内心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而作者又不得不回福州,回到那个在作者眼中看来有些“炎凉异趣”的地方,暗含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点睛】探究题审题、答题的一般要求。审题要审清探究类型和探究点,即它属于哪类探究题,要求你探究的点是什么(标题、句子、 思想意蕴、艺术构思等)。弄清这两点,就知道了探究的方向,即从哪些角度和层面探究。同时要仔细研读题干的要求,因为有的题目就明示了答题指向。答题要求:①把握好开放性和限制性。探究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即答案的指向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但它不是无原则的开放,而是有限制的开放,这种限制就是立足于文本,充分尊重作者。要知道,立足于文本的“探究”才是“合理”的探究,紧扣作品的答案才是“有效”的答案。②答案要求: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充分展现探究过程); 分析要紧扣文本; 表达要清晰,有层次。答题的一般思路:明确观点— —陈述理由——结合文本分析——得出结论。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1、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到好处。 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12、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
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 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13、对三节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这三节文字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
B、三节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
C、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
D、三节文字,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
板。 参考答案:
11、B (“一切景语皆情语”,蓝色或白色为冷色调,能表现秋的清、静、悲凉,从而传达作者的感情。B项分析正确,A、C、D都只对颜色本身发表看法,而没有联系到作者的主观感情。)
12、D (写声音是以动衬静的写法,突出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D项正确,A项分析不符合文眼“清、静、悲凉”,B、C项都是讨论声音无关紧要的特点,没答到要点。) 13、A (A项恰当地概括了三节文字的内容,B项三节文字并非一一对应秋的“清、静、悲凉”,而是每段文字都渗透了秋的三个特点,C项分析与选段内容不符,D项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说法有误,每一节主要是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①。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
【注】①三十六: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排行第十六,人们称之“三十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B.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C.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D.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11. 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命名,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出于礼貌和尊敬,一般对平辈和长辈称字。B.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纪。
C. “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降级。
D. 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也指进士及第授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商隐幼能为文,受令狐楚礼敬。他才二十岁时,用所作文章投献给令孤楚,令狐楚认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
B. 李商隐屡得赏识,因此遭遇困境。他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两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楚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C. 李商隐博学强记,尤善诔奠之辞。他知识渊博记忆力强,尤其擅长诔文和奠文,和温庭筠、段成式齐名,被时人称为“三十六”。
D. 李商隐恃才怪异,终身仕途坎坷。他能文善辞,仗着自己的才能,不能坚守节操,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虽满腹才华,但仕途极为坎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2)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参考答案:
10. C 11. A 12. B
13. (1)王茂元镇守河阳,征召他为掌书记,担任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
他。
(2)大中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被罢免,回到郑州,没多久就病死了。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的意思是令狐绹在内署供职,两人共同排挤李德裕,并把他逐出京城联系前一句可知,是白敏中和令狐绹一起排斥李德裕,并且一起把李德裕逐出京城,不是李德裕“逐之”,所以应在宾语“内署”、“李德裕”之后停顿。排除A、B项。“德裕党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这句话是说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刺史。该句是说郑亚属于“德裕党”,因此他也连同“德裕党”一起被贬谪了。所以应在“德裕党”之后停顿。排除D项。故选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题干要求理解“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实际考查的是文学常识,A项,表述有误。错在“幼时取字,成年命名”。古人的“名”是幼年时取的,“字”是成年时才取的。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寻找细微差别,最后才能做出正确选择。B项,张冠李戴。错在“被令狐楚视为忘恩负义”。根据原文“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认为李商隐忘恩负义的人是令狐绹,而不是令狐楚。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镇”:“镇守”;“辟”:“征召”;“子”:“女儿”;“妻”:名词作动词,“以女嫁人,嫁给”。第二句关键点:“坐”:“因为”;“专”:“擅自”;“废罢”:“被罢免”;“未几”:“不久,没多久”。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
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是怀州河内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县令。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事参军。父亲李嗣。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李商隐用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年龄才到二十岁。令狐楚认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汴州,李商隐跟随为巡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开成二年,(李商隐)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县尉。王茂元镇守河阳,征召他为掌书记,担任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王茂元虽然读书成为儒者,然而原本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恨积怨很深。李商隐成为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绹担任员外郎,他认为李商隐忘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没有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到京城访游,但朝廷久久不给他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年,白敏中执掌朝政,令狐绹在内署供职,两人共同排挤李德裕,并把他逐出京城。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跟随郑亚,在岭南呆了多年。大中三年,李商隐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他担任掾曹,让他掌管拟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多次上书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予理会。卢弘正镇守徐州,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来,李商隐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又通过文章来求见令狐绹,这才补为太学博士。正遇上河南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被罢免,回到郑州,没多久就病死了。
李商隐擅长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擅长写章奏,于是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开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李商隐知识渊博记忆力强,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文和奠文。他和太原的温庭筠、南郡的段成式同时齐名,在当时称为“三十六”。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他弟弟李义叟,也进士及第,多次升迁担任宾佐。李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遏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曰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日:“某年月日”秦
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日:“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成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拔:攻下 B.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度:估计 C.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兵:兵器 D.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日 顾:回头
5.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会于西河外渑池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 遂与秦王会渑池 欲呼张良与俱去 C.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6. 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不相同是( ) A. 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B.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而君幸于赵王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渑池会前,廉颇力劝赵王赴会,又约定应变对策,表现了他的忠心和深谋远虑。 B. 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君臣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表现了他的忠勇和足智多谋。 C. 渑池会上,秦国没有占到上风,可见廉颇的军事威慑力是赵国得胜的最根本原因。 D. 选段通过秦赵之间的斗争,显示了廉、蔺二人相互合作、共同对敌的重要作用。 8. 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2)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参考答案:
4. C 5. B 6. A 7. C
8. (1)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弱小又怯懦。
(2)左右的人要杀相如,相如瞪起两眼呵斥一声,他们吓得直倒退。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实词的意义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选项C,兵:军队。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的能力。选项A,会于西河外渑池:介词,在。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介词,对;选项B,遂与秦王会渑池。欲呼张良与俱去:两个与都是“和”的意思;选项C,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介词,因为,凭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并列连词;选项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给谁怎么样。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动句式的标志。故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辨析特殊句式的能力。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例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式;选项A,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介词结构后置句;选项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动句式;选项C,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式;选项D,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式。故答案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选项C,廉颇的军事威慑力是赵国得胜的最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分析有误,根本原因是蔺相如的相会中的语言效果。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文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不行”不去、“示”显得、“怯”怯懦。(2) “刃”名词用作动词,杀、“叱”呵斥、“靡”倒退。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
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此后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杀死两万人。
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进行一次友好会见。赵王害怕秦国,打算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王于是前去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和会谈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的妄想。”赵王答应了,便去渑池与秦王会见。
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奏瑟一曲!”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王捧上盆,来相互为乐。”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蔺相如向前进献瓦缻,并跪下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缻,蔺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如果我自杀,脖颈里的血可以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圆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吓得倒退。因此秦王很不高兴,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国的大臣们说:“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池向秦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王献礼。”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也未能压倒赵王。赵国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会结束以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
6. 阅读下面文章。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长七尺,美须髯,少有大志。十六,与薛稷、赵彦昭同 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縗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稷等叹骇。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铠曹参军。
会吐蕃乞和,其大将论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日:“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后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携,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
神龙中,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
其子娑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袭击,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遁,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甚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五千、驼二百、牛羊十余万。
玄宗诛太平公主也,诸宰相走伏外省,独元振总兵扈帝,事定,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进封代国公,俄又兼御史大夫,复为朔方大总管,以备突厥。未行,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引坐纛下,将斩之。刘幽求,张说扣马谏日:“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乃敖死,流新州。开元元年,帝恩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 (《新唐书·郭震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一不质名氏 质:问 B.因觇虏情 觇:窥视 C.款塞愿和 款:赔款 D.修吊赠礼 吊:慰问死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3分) A.以钦陵欲裂四镇 以备突厥
B.乃以元振充使 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 C.则其下必怨 后然其计
D.因觇虏情 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元振“有勇有谋”的—组是(3分) ①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 ②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 ③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 ④独元振总兵扈帝 ⑤元振遽秦礼止 ⑥十年,赠太子少保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震仗义疏财,不拘小节,曾以铸私钱、卖人口得来的钱财馈赠宾客,老百姓十分厌恶并深以为苦。
B.在对待吐蕃请和的问题上,郭震献出了离间之计,武后听从此策并因此授其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的官职。
C.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震设计害死自己的父亲,打算率兵袭击,部下劝郭震逃跑,郭震没有听从。
D.唐玄宗因他人劝谏而赦免了郭震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后来念其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4分) (2)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3分) (3)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3分) 参考答案:
5.C(款:扣。款塞,扣塞门,谓外族前来通好。)
6.C(C代词,他的A连词,因为 /连词,来B连词,于是/副词,才D副词,趁机/连词,于是)
7.A(①说郭震以侠义自任,不以小节为意;⑤说郭元振突然出班奏事,打乱了演练;⑥说开元十年,追赠他太子少保一职。) 8.B(授官是以后的事)
9.(1)武则天知道是郭震做的事,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件事。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评分标准:“所字结构”1分,“省略句”1分,活用词“奇”1分,句意1分。) (2)恰好天下大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雨”落下1分,“被动句”1分,句意1分,注意补充“他的皮肤”。)
(3)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获罪,也应当予以宽恕。(“得罪”1分,“宥”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小时候即胸怀大志,十六岁,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学生。有一次,家里送来四十万贯钱。有个衣衫褴褛的人前来拜访,自称家里五代人都没有下葬,
希望能借钱办理丧事。郭元振听后,慷慨地把钱都借给了他,也不问这个人姓甚名谁。十八岁,郭元振考中进士,担任通泉尉。以侠义自任,不以细务为意,曾经铸造私钱、贩卖上千人口,所得钱财用来赠送宾客,百姓深以为苦。这件事传到皇后武则天那里,武后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件事。可武后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索要他写的文章,郭震献上《宝剑篇》,武后看了后大加赞赏,还把他的诗篇赏给学士李峤、阎朝隐等人看。并破格提升了郭震。授他为右武卫铠曹参。
恰逢吐蕃请和,首领钦陵要求朝廷回撤西域四镇的守兵,并赐十姓突厥之地给他。朝廷派郭元振充任使者前去谈判,趁机察看敌情。郭元振回来后,上疏道: “长期以来的徭役让吐蕃人困苦不堪。他们都希望大唐和吐蕃之间能够实现和平。首领钦陵打算分裂四镇归为己有,专制其国,因此才没有归顺的念头。假如陛下每年都向吐蕃派去和亲使团,钦陵一定会屡屡拒绝。这样,他的部下自然无不怨恨。即使钦陵想寇犯唐境,也会受到部下的牵制。君臣之间有了矛盾,吐蕃内部就会发生变故。”这些谋划得到了朝廷的赞同。几年之后,吐蕃君臣相互猜忌,部属果然诛杀了钦陵。他的弟弟赞婆等前来投降,于是武后下诏派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领人骑前往迎接。授予他主客郎中一职。
神龙年间,郭震被提拔为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此时,西突厥酋长乌质勒率领的部落逐渐强盛起来,主动向朝廷提出议和。郭元振在牙帐中与之谈判。当时,天正下着雨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乌质勒年事已高,又多次俯身下拜,经不住风寒,会谈结束后就死了。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元振设计害死了乌质勒,打算率兵袭击郭元振。副使解琬劝郭元振趁夜逃走。郭元振没有听,而是从容不迫地安卧帐中。第二天,郭元振身穿素服前去吊唁,半路上遇到娑葛的士兵。敌军没料到郭元振会来,也就不敢轻举妄动,忙说是来迎接他的。郭元振走进帐中,吊唁赠礼,哭得也极为悲切。郭元振在那里住了十天,帮助突厥人办理丧事。娑葛被郭元振的信义打动,向唐朝派去使者,进献良马五千、骆驼二百、牛羊十余万。朝廷下诏郭元振担任金山道行军大总管。 玄宗诛杀太平公主的时候,各位宰相跑到外省,只有郭元振率领军队护卫皇帝,事情平后定,他宿卫在中书省十四晚才停止。于是进爵封为代国公,不久又兼任御史大夫,又为朔方大总管,以防备突厥。 还没有去上任,正赶上玄宗在武骊山讲习军事,三令之后,玄宗亲自擂鼓。这时郭元振突然出班奏事,打乱了演练。玄宗看到军容不整,非常生气,命人将郭元振立即斩首。刘幽求、张说急忙上前劝谏道:“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犯了重罪,也应当予以宽恕。”玄宗于是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开元元年,皇帝念及郭元振的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郭元振怏怏不得志,走到半道,就病死了,享年五十八岁。开元十年,追赠他太子少保一职。 略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李东别出心裁,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B.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 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子,也许在没有喝酒前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D.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成功迈向太空,是2008年举世瞩目的大事。
参考答案:
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句中说李东制作的航船模型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使用正确。
B项,沧海一粟:大海里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句中指个人的成绩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非常渺小,使用正确。
C项,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句中用来形容“小伙子”,适用对象不当。 D项,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句中指“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成功迈向太空影响很多,使用正确。 故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类题目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本题采用的是独立辨析形式,指向明确,所选成语皆是常用常见易误成语,难度不大。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现在许多家长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孩子退学入私塾读经。其实,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①____,从而陷入读死经的泥淖之中。②_______,却不知其意,则属本末倒置。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读进去才有可能读得懂,知其深邃;③________,并在审视过程中观照内心,有选择地指导自我。
参考答案:
①也不一定要退学入私塾读经 ②如果把读经简单理解为死记硬背 ③跳出来才能更客观地审视经典。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根据横线前“现在许多家长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孩子退学入私塾读经”“其实,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横线后“从而陷入读死经的泥淖之中”,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不一定要退学入私塾读经”意思的句子。第②处,根据横线后“却不知其意”,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如果把读经简单理解为死记硬背”意思的句子。第③处,根据横线前“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读进去才有可能读得懂,知其深邃”和横线后“并在审视过程中观照内
心,有选择地指导自我”,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跳出来才能更客观地审视经典”意思的句子。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__ 。鼻翼较宽,说明你的生理构造良好,呼吸功能较强。在环境良好的地方,②_____ ;但在污染严重的地方,你也会吸入过多废气。而鼻翼较窄的人,③__________ ,所以不透风的地方会让你气短、胸闷。在办公室待一两个小时,你就应该去楼道或窗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以防突然缺氧。
参考答案:
①呼吸状况与鼻翼的宽窄有关 ②你能呼吸到足量的优质空气 ③呼吸功能就会相对较弱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这段文字是说鼻翼宽窄与呼吸状况的关系,第一处处于语段开头,一般是总领句,后面说道“而鼻翼较窄的人……呼吸功能……鼻翼较宽……”,可见开头应是说“呼吸状况与鼻翼的宽窄有关”。第二处,分号表示前后的内容、句式应是一致的,前面说“在环境良好的地方”,后面说“但在污染严重的地方”,这两者的结构一致,内容相反,故可以参考“你也会吸入过多废气”这句填写。第三处,“而鼻翼较窄的人”对应的是前面“鼻翼较宽”,故应参照“说明你的生理构造良好,呼吸功能较强”这句话进行填写。
10.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填上恰当的虚词。(5分)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①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②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③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④有时⑤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答案:① ② ③ ④ ⑤ 参考虚词:但是 虽然 因为 通过 仅仅 其实
参考答案:
略
六、写作(60分,共1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18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高考1对1辅导班。23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公务员考试。32岁:孩子,我给你报了“相亲才会赢”……
中国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可谓呕心沥血,无怨无悔。然而这种“以爱为名”的做法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吗?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