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赶圩。首先,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幼儿与家长分别进村,一组幼儿与赶圩人一起进村。在了解这两组幼儿与赶圩人的关系后,教师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创设了情景,让幼儿能更好地参与课堂对话。教师还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了解赶圩的规则,让他们学会使用电话、传呼机、电话卡、赶圩旗等通讯工具去向家长汇报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活动,激发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上,老师让幼儿学会用最简单快速的方法记下要记录好的对话内容,在此过程中学习了许多口语交际知识;另外,通过让幼儿和家长参与到游戏中提高了幼儿在生活技能和生存能力上,并能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讨论。
一、创设情境
在本节音乐教学中,教师在了解这两组幼儿与赶圩人是否有血缘关系之后,带领幼儿来到
了一个小树林里,来到这里有一群野兔在树上睡觉,有两个小和尚在树下烧香,还在树下乘凉!看到这一切老师不禁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教师又问道:“你们知道这些野兔和小和尚都是谁吗?”“这些野兔就是赶圩人啊!”“那你们认识赶圩人吗?”“我认识。”“我认识一个叫小和尚妈妈哦,你认识他吗?”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巧妙地把一个现实生活场景引入到音乐教学中,把抽象理论具体化。
二、创设情景使幼儿更好地参与课堂对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两种方式来进行的:一是请幼儿与家长分别进村,一是请幼儿
和赶圩人一起入村口。教师的目的应该就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更好地参与课堂对话。例如:在学习走小路这段时,学生们都觉得还是走小路比较好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没有几个学生能把这个很好玩的问题弄明白,于是教师利用这次机会让孩子们用自己能记下来的方法向家长们描述了如何走。通过老师的反复引导,让这两组幼儿对赶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他们之间既相互有好有坏,但当大家发现走大路也比较好玩时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同时还让幼儿明白走路要慢一点,不能跑太快了;如果觉得快了则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如果觉得慢点就要往前走,再往前也不可以再停留在原地了。
三、训练幼儿记对话内容并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
随着“赶圩”这一环节的进行,幼儿也逐渐地进入了学习状态,此时需要教师适时的提问。
并且在提问之前,要让孩子们熟悉赶圩的规则,从而更好地巩固之前的内容。在提问过程中应避免语言组织上的过多啰嗦,要适当地让孩子们说出自己所知的内容,从而在提问后应适当表扬和鼓励他们。在回答时要注意一些问题和正确的表达方式。因为幼儿不会说话,也不会正确地表达自己所知的内容,所以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适当地停顿和补充。
四、让幼儿的活动过程更具趣味
《纲要》中指出:“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发展的积极性,让每
个幼儿都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这正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本节课,我们在活动中让幼儿认识了自己,了解到了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也使大家对赶圩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还能学到很多东西。当然这里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本节课我们只教会了孩子们使用电话和传呼机,而没有引导孩子们认识电话卡、赶圩旗等通讯工具。所以本节课我还是以游戏为主。在活动中我们很注重游戏的设计和活动设计之间的有机联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