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人教版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2021-04-18 来源:爱问旅游网
【人教版】第一章:有理数

1.5 有理数的乘方

一、课程目标

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二、课型:概念课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

(2)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有理数乘方概念的推导过程,体验乘方概念与有理数乘法的联系。 3、情感与态度

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进一步提高学习和探索的乐趣。 五、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2)4和-24这类型运算易混淆。 从学生现有的能力看,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意识都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计算准确性不够。 六、教材分析

(1)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是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十一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2)本节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确定为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并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 2、难点:与所学知识进行衔接,处理带各种符号的乘方运算。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比、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八、教学过程 (一)概念引入

一张纸对折一次由1层变成2层,对折两次变成2×2层,对折三次变成2×2×2层,对折四次变成2×2×2×2层,以此类推,折几次就有多少个2进行相乘。这些式子的共同点:都是乘法且因数相同,因此可以将这类的运算简写,从而引出乘方概念。

设计意图:感受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概念讲解 1、定义概念:

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一般地,几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作an.即a·a„„a。

2、概念解读:

在an中,a叫底数,n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n读作a的n次方,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注意: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一定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如(-2)3

的底数是-2,指数是3,结果是-8;-23的底数是2,指数是3,表示为-

323239(2×2×2),结果是-8.()的底数是,指数是2,结果是;表示32

55255与5的商,即

339,结果是.

55 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3、概念巩固:

an就是n个a相乘,所以可以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解决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三)探究发现

1、计算下列乘方的值

(1)(-2)3 (-2)4 (-2)5 (2)23 24 25.

解:(1)(-2)3=(-2)×(-2)×(-2)=-8 (-2)4=(-2)×(-2)×(-2)×(-2)=16 (-2)5=-32 (2)2=2×2×2=8

24=2×2×2×2=16 25 =32 2、观察归纳,发现一般规律

通过以上例题的结果可以看出,负数的乘方结果有正有负,当指数是奇数时乘方结果为负,而当指数为偶数时,乘方结果为正;正数的乘方结果都是正数。因此可以归纳出一般规律: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设计意图:培养探究意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 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52页练习1、2. 九、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及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我们要注意的是有理数的乘方可以转化成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十、课后作业

3

课本第47页习题1.5第1题,第48页第11、12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