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生物的概念、特点? 微生物的三种类型?各种类型包括的种类?
概念: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等才能观察到。 特点: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②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 ③繁殖快、代谢强 ④适应强、易变异 ⑤种类多、分布广 类型: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包括病毒、类病毒、软病毒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古菌、细菌、蓝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
次体、螺旋体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最高等):真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2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
测量单位:通常是微米(um),1um=1/1000mm,一般球菌的直径为1.0um左右
基本形态:①球菌②杆菌③螺形菌
3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
基本结构:各种细菌共同具有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主要化学组成:肽聚糖 (磷酸壁 外膜层)
4细菌的特殊结构?各种特殊结构的特点、意义?如何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特殊结构 鞭毛 特点 是从胞质延伸到胞壁外的细长呈波浪形弯曲的丝状物 功能(意义) ①是细菌的运动器官②与细菌致病性有关③与细菌鉴定、分类及分型有关 如何观察 经特殊鞭毛染色后,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或用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 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菌毛 主要出现在革兰阴性①普通菌毛:具有粘菌,比鞭毛更细、短、附性,与细菌的致病直的丝状附属物 性密切相关 ②性菌毛:是两菌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通道 胞壁外的黏液性物质,并受环境影响 ①抗吞噬②抗杀伤能力③抗干燥的作用④与致病有关⑤细菌鉴别和分型的依据⑥免疫原性 荚膜 若厚度在0.2um以上,经格兰染色、负染色法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若厚度小于0.2um,可用电镜观察 芽胞 ①保留原菌活性②细菌的休眠体③可转变成繁殖体 ①增强细菌抵抗力②用芽胞染色法着色,可成为某些疾病潜在再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病源③半段灭菌效观察 果的指标④鉴别细菌 5 L型细菌的形态特点?主要培养特点?
形态特点:多形性——可见球状、杆状和丝状,大多数染成革兰阴性,细胞壁染色可见缺壁浓染的菌体。
培养特点:普通培养不生长——细菌L型在普通培养环境中不能耐受菌体内部的高渗透压而易破裂死亡,但在含10%-20%人或马血清的高渗低琼脂培养基中能缓慢生长,形成中间较
1
厚,四周较薄的荷包蛋样细小菌落。
6细菌主要的物理性状有哪些?
带电现象 光学性质 渗透压 半透性 表面积
7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营养物质种类?
水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生长因子
8按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将细菌分为哪几类?各类的特点及培养方法? 分类 专性需氧菌 特点 具有完整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最终受氢来完成呼吸作用 缺乏完整的呼吸系统,不能利用分子氧且游离氧对其有毒性作用 既能进行有氧氧化又能进行无氧发酵 氧浓度大于10%对其有抑制作用 培养方法 需在有氧环境中培养 专性厌氧菌 只能在无氧环境中培养 兼性厌氧菌 微需氧菌 无氧有氧均可 在低氧环境中培养 9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
条件:充足的营养物质、适宜的酸碱度、合适的温度、必要的气体环境 方式:细菌一般以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10细菌生长曲线及其分期?
生长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分期:①迟缓期 ②对数期 ③稳定期 ④衰亡期
11细菌主要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作用?
①热质原(可导致机体发热)②毒性与侵袭性酶类(与细菌致病性有关)③色素(有助于鉴定细菌)④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疾病)⑤细菌素(可对细菌分型)⑥维生素(可供人体使用)
12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正常菌群在人体的分布及其对人体的生理功能?
自然界:土壤中的细菌 水中的细菌 空气中的细菌
人体: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上呼吸道、口腔、泌尿生殖道) 功能:①生物拮抗作用 ②营养作用 ③免疫作用 ④抑癌作用
13条件致病菌的形成条件?
①寄居部位改变 ②免疫功能下降 ③菌群失调
14细菌形态检查的工具、方法?
工具:显微镜
方法:细菌染色标本镜检、细菌不染色标本镜检
15不染色标本检查的方法及主要用途?
方法:压滴法、悬滴法、暗视野聚光法、相差显微镜检查法 用途:观察细菌的动力和运动方式
16细菌涂片染色的基本步骤、固定目的?
步骤:涂片─干燥─固定─染色─镜检
目的:使细菌的蛋白质凝固,杀死细菌,改变细菌对染料的通透性,有利于细菌细胞着色,并使菌体与玻片粘附牢固,保持细菌原有的形态结构。
17格兰染色法的方法步骤、结果、意义、影响因素?
2
步骤: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初染1min—卢戈碘液媒染1min—95%乙醇脱色30s—稀 释苯酚复红复染30s—镜检
结果:紫色为革兰阳性菌 红色为革兰阴性菌
意义:①鉴别细菌 ②选择治疗用药 ③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影响因素:①操作因素 ②染液因素 ③细菌因素
18培养基的种类及其用途?
①按物理性状分:a 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增菌培养或纯培养后观察细菌的生长现象
b 半固体培养基:常用于保存菌种及观察细菌的动力 c 固体培养基: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监督及药敏试验
②按用途分:a 基础培养基:用于细菌检查
b 营养培养基:用于营养要求较高细菌和需要特殊生长因子细菌的培养 c 鉴别培养基:用以观察细菌的生化反应 d 选择培养基 e 特殊培养基
19培养基制备的基本程序?常用接种技术的用途与常用培养方法?
程序:调配 溶化 矫正PH 过滤澄清 分装 灭菌 检定 保存
常用技术用途:a平板划线法(①分区划线:用于含菌量较多的细菌标本的接种
②连续划线:用于含菌量较少的标本)
b斜面接种法:用于纯种真菌及保留菌种或生化反应。 c穿刺接种法:用于半固体培养基或细菌生化反应用鉴别培养基的接种。 d液体接种法:多用于普通肉汤,蛋白胨水等液体培养基的接种。 e倾注平板法:用于水、牛乳、饮料及尿液等液体。 培养方法:普通培养 CO2培养 厌氧培养
20细菌在固体平板、半固体、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固体平板:菌落或菌苔
半固体:有鞭毛的沿穿刺线扩散生长,无鞭毛的沿穿刺线生长。 液体:浑浊、沉淀、菌膜
21高温灭菌的原理?常用高温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的用途?
原理:高温可使细菌的蛋白质及酶类变性凝固、核酸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高温:
紫外线:室内空气灭菌或一些物品表面的消毒。
22影响消毒剂作用的效果因素?
①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不同 ②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③温度与酸碱度 ④环境中化学拮抗物质的存在。
23噬菌体的种类及其感染细菌后的结果?如何观察噬菌体对细菌的裂解现象?
种类: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 结果:①裂解细菌 ②形成溶原状态
现象:毒性噬菌体裂解细菌后在平板上可出现无菌生长的噬菌斑在液体培养基中可导致浑浊的菌液变澄清。
24细菌常见变异现象及其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
变异现象:①形态与结构变异 ②菌落变异 ③毒力变异 ④抗原变异 ⑤耐药性变异 ⑥酶活性变异
意义:①传染病法诊断方面应用(以免造成误诊、漏诊) ②在传染病预防方面的应用(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力) ③在传染病预防方面的应用(有利于指导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和防止耐药菌株扩散) ④在基因工程的应用
3
25细菌遗传物质的种类?质粒的主要特点?
种类:细菌染色体 染色体外DNA(质粒、转座因子) 特点:①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②可决定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 ③可从宿主细胞中消失 ④具有转移性
26与细菌致病有关的因素?病原菌的感染途径?感染类型?
因素:病原体的毒力 侵入机体的数量 侵入门户及机体的免疫力 环境因素
感染途径:①呼吸道感染 ②消化道感染 ③皮肤黏膜、创伤感染 ④接触感染 ⑤虫媒感染⑥血液传播 ⑦垂直感染
类型: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27 KIA培养基中反应现象的观察与报告?
①培养基斜面变黄为发酵乳糖(即+或A),变红为不发酵乳糖(即-或K) ②培养基底层变黄为发酵葡萄糖(即+或A),若出现裂隙则为发酵葡萄糖产气(即O),变红为不发酵葡萄糖(即-或K) ③培养基底层有黑色沉淀则为硫化氢试验阳性(即硫化氢+)
28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的主要实验材料、方法与结构判断?
实验材料:①培养基 ②抗菌药物纸片 ③菌液 方法:①接种 ②贴放药物纸片 ③培养
结果判断:量取实验菌株的抑菌圈直径据CLSI标准,对抑菌圈直径作出敏感、耐药、中介的判断
29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的特点?常见微生物及其特点?监测的主要对象?
特点:⑴感染源:①医院内已感染的患者 ②动物感染源 ③环境感染储源 ④未彻底消毒的医疗器械
⑵感染途径:①接触传播 ②空气传播 ③共同媒介物传播 ④昆虫传播 ⑶易感者: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 菌群失调者
常见微生物【】
监测的对象:①重点科室的监测(a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病房 b新生儿室 c血液透析室 d中心供应室 e血库 f临床注射治疗室和临床实验室) ②空气中细菌含量的监测 ③物体表面细菌污染监测 ④医护人员手细菌监测 ⑤医疗用品细菌监测 ⑥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细菌监测
30结核分枝杆菌的抗酸染色方法及结果?主要形态、培养、致病特点? 结核分枝杆菌 抗酸染色方法 1涂片自然干燥后,火焰固定 2滴加苯酚复红染液初染,加热媒染 3滴加3%盐酸酒精脱色剂脱色 4滴加亚甲蓝染液复染 5镜检 染色结果 1抗酸杆菌阴性(-):连续观察300个不同视野,未发现抗酸杆菌 2报告抗酸性杆菌菌数1-8条每300个视野 3抗酸杆菌阳性(1+):3-9条每100视野 4抗酸杆菌阳性(2+):1-9条每10视野 5抗酸杆菌阳性(3+):1-9条每视野 6抗酸杆菌阳性(4+):=10每视野 主要形态 直或弯曲、两端钝圆、菌体细长的杆菌,无芽胞,无鞭毛无荚膜 培养特性 致病特点 生长缓慢为专产生细性厌氧菌,生胞免疫,长需一定湿迟发型度,最适PH:超敏反6.5-6.8,营养应对机要求较高 体造成损伤 31厌氧菌的分布、标本采、送原则与注意事项?
分布:多存在于人和动物的口腔、肠道、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处。
采集要遵循不能被正常菌群污染、尽量避免空气的原则;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4
注意事项:运送到实验室后应在30分钟内处理完毕,最迟不超过两小时。
32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主要形态与培养特性? 破伤风梭菌 主要形态 培养特性 菌体细长呈杆状,有鞭毛无荚严格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膜,芽胞呈正圆形,宽于菌体,易生长。在血平板上可呈薄膜位于菌体顶端,细菌呈鼓槌状 状生长,菌落半透明、灰白色。在庖肉培养基中,肉渣部分消化,微变黑,产生少量气体,有腐败性恶臭 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芽胞呈椭圆形,直径小于菌体,位于次极端。无鞭毛,在机体内可形成明显的荚膜 厌氧,繁殖迅速,在血琼脂平板上培养24小时,形成圆形、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丝袜菌落。 在卵黄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浑浊圈。 在庖肉培养基中生长迅速,产生大量气体。 在牛乳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严格厌氧。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不规则菌落,能产生酯酶;在血平板上,有β溶血;在卵黄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出现浑浊圈。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为革兰阳性粗短杆菌,单独或成双排列,芽胞呈椭圆形,宽于菌体,位于菌体次极端,细菌呈网球拍状。有周身鞭毛,无荚膜。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