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本质功能

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本质功能

2024-08-06 来源:爱问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教师教育研究・ 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本质功能 粟湘福①魏风劲② (吉首大学人事处 ①副研究员 ②讲师) 一、评价功能的实践体现 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由于设立了相应的 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的设置上,规定了学 多个学科评议小组,有利于由“同行专家”来对同一 历、资历、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甚至于最近的高 学科的相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被评教师进行学术鉴定 校教师资格证等条件。在操作上,这些作为行政性规 和能力评判,为保证评审质量和实现评审公平创造了 定的条件宪全由负责职称改革工作的行政机关进行审 学科基础与组织条件。虽然评委会的终审权在大评委 查或授权审查,作出是否符合参评资格的鉴定,也就 会,实际上学科评议小组的评审才是整个评定过程的 是进行评审程序的最关键的一步,组织专家评审委员 核心。评审专家主要通过对评审对象提交的代表其学 会进行评审的前提。这些标准的设置和要求,是国家 术水平的载体,如论文、论著、作品、专利、课件等 对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行政干预。是对专业技术人员 材料。还有反映其工作业绩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潜力的 学术水平和能力提高的导向。为了保证评审的质量, 科研课题等硬条件或称显性因素来查阅鉴定,初步作 在上个世纪末实行职改的十多年里,几乎都采用了申 出梅合、完全不符合和有待进一步商榷的裁定。评审 报指标控制的办法,在早期还采取同行专家对申请者 过程中,属于前两种类型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评 的学术论文和专著给出鉴定结果后再评审。申报指标 审对象需要评审专家在同一学科领域内多个受评者问 制度因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和本身的非科学性 相互比较,在不同学科组之间加以平衡,然后才做出 而遭到了普遍批评。由同行专家做鉴定的制度与西方 是否具备相应职称资格条件的评判。当然,这里面着 发达国家的鉴定方式相差很大,我们的专家鉴定是由 实存在一个评价尺度是否拿得准的难题,因为它要受 被评对象即申请评定者直接请求国内同行专家而出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举例说,在评审中有一个刊物级 示,而西方发达国家是评定的组织者,大多是系主任 别的问题。现在的刊物非常多,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能 函请国际同行权威作出鉴定,正是由于这样的差异形 对这些刊物下一个权威的级别定义,除了少数几十家 成了评定中的同行专家鉴定的多余。以上两种举措由 可以断定外,对于多数刊物的权威性都难以断定。另 于其本身的理想化和实际运行中所反映出的弊端而遭 一方面就是评定时间问题。评委们要在很有限的时间 淘汰。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本质 内完成大量的鉴定工作,有时会力不从心。再就是评 功能。就只好利用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来完成了。 审材料的真伪问题,这个问题在现在学术风气浮躁的 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定行 环境下表现得越来越严重,给评审的人才评价增添了 为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是由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或 相当的难度。 其授权的高等学校组建的,是负责评议、审定专业技 既然专家评审中存在诸多问题,高校教师高级职 术人员是否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的组织, 称评定是否可以象医卫、经济、会计等专业实行“考 并在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或高校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评结合”的评定模式呢?笔者认为不行。原因是高校 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般分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 教师与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一样,是要从事高深学问 和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通常由 研究的群体,属于学者型。尽管不象专职科研人员那 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部直属院校和地方重 么非常“专业”。其次不同学科的高校教师,他们所 点院校负责组建,其中还设立若干学科评议小组。中 从事的科研内容差异很大。且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 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由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或本科 泛,研究的领域不受限制。再次就是各类型的高校对 院校组建。一般不分学科评议小组。高校教师中级职 教师工作内容和层次存在着很大差异。研究型高校重 务评审委员会因评审对象的学术水平不高,加上内部 科研,对教师的学术水平要求较高;教学型高校以教 成员各自学科的局限性,职称评定的人才评价功能就 学为主,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较重,学术水平自然要 得不到较好发挥,只是走走形式,没多大实质内涵。 受到影响;职业型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哆“盎 毫,培・ ●2006年第4期上半月刊● 教师的技术要求高。 二 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本质功能弱化的成因分析 人才评价体系而加大理论研究的力度。 ・ 学术评价是高校建立学术民主,实现学术自由, 创造学术成果的基础。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本质功能 应定位于人才评价,人才评价的核心是教师的学术评 我国的高等学校“除了是个学术组织外,它还是 一个单位组织”。单位组织“既是一个‘就业场所’, 也是一种‘再分配体制’,而且这种组织形式也是整 合社会成员的有效机制,并使他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 足,给予他们社会行为的权利、身份和地位,左右和 控制他们的行为”。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他们对作 价。如何强化和显现评定的本质功能,是保证高校教 师职称评定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关键。当前,职 称评审的激励功能被发挥过度,评职称成为教师涨工 资、提高待遇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途径,有的还成为获 取“官位”和提高社会地位的手段。因此,职称评定 为公共权力延伸物的单位组织具有很强的依附性,他 们的身份等级、权利和成就,主要由学校来落实。另 一方面,高校作为单位组织,使人们习惯于用行政的 方式来管理高校,建设高校,形成以行政约束为主导 的管理机制,使高校的学术功能得不到充分展示。教 师的学术地位以及学者身份只好通过政府的授意行 为、授权行为(如批准审定高校任职资格)、认可行 为(如政工系列的任职资格评定)来实现。作为政府 行为,它要考虑的首先是政治性的问题,再就是政策 性的问题。它要顾及的范围,远超出比较单纯的学术 评价。由于行政权力远大于学术权力,那么行政权力 的人为干扰常常会使职称评定偏离正常的轨道,如多 种名目的倾斜、照顾,影响和冲淡了评定的本质功  1能。 . , 另外,中国高校的资源主要来自政府,虽然现在 的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获得资源的方式越来越多元 化,但学校依赖政府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高校获取 资金的渠道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即便有一些多渠道的 融资。如收取作为部分教育成本的学费、捐资办学费 等,但总体上依然处在国家控制和决定的范畴之内。 各高校为了自身的利益,特别是在学校升格、提高学 校知名度等事关本单位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有的学校 为教师的职称评定大开方便之门,假证明、假材料熟 视无睹,有的高校甚至出现单位造假, ‘怎样有利就 怎样造”,人为地给职称评定的正确评价制造影响。 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改革 作的核心应当是聘 任工作,然而实际意义上的聘任工作在绝大部分高校 都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有了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就自 动地被聘为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有了专业技术职务 就可以依照国家的法规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对聘后 管理的忽视反过来促使教师仅重视职称的评定,还使 整个高校乃至社会上对聘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怪罪 到职称评定上。 三、强化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本质功能的建议 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既是高校内部的事务,同 时也是党和国家非常关注的工作,需要政府行为的深 入和指导。如何更有效地做好这项T作,不仅要高度 重视评定工作所产生的负面问题,还要正确把握行政 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度,为建立一项科学的学术评价和 沦为部分高校教师追名逐利的竞技场,诱发了学术腐 败及贿赂事件的发生,影响了评委公正评价。这样的 激励和“破格提拔”的滥用,使人才评价的结果—— 人才使用的参考价值就打了折扣,使职称评定的效 度、信度下降。现阶段,给激励功能降温,使高校教 师职称评定回归到人才评价的本质功能已显得非常重 要,笔者提出几点具体建议供同仁参考。 其一,实行高校教师职称资格评定与职务聘任的 真正分离。职称资格评定是人才评价工作的范畴。职 称资格是专业知识、学术水平和发展潜能的标志,是 学衔,是教师终身所拥有的称号。职称资格回归“学 衔”之后,职称评定的主要内容就变为学术水平的评 定了。这样的定位既可以使人们消除“专业技术职 称”与“专业技术职务”的概念混同,还可以使人们 划清和认真对待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这两个环节。学 校应充分地尊重教师个人的职称评定的申报权,给予 他们证明自身学术水平并为社会认可的机会,而且把 工作的重点放在科学设岗,公平聘用,积极协助教师 完成应聘职务,调动其积极性等方面。教师应遵守聘 约,并在履约时努力进取,刻苦钻研,分享学术自由 所带来的利益,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共同满足。 其二,全面实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 格制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资格 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 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 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目的。现阶段 要大力推行高校教师职称资格与职业资格的并轨制 度,将职称资格等级管理的优点和教师资格的法定 性、强制性的优点结合起来,实行互补,从而使高校 教师的职称评定走出一条新路子。 其三,加强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法规建设,在依 法治教的大前提下,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要建立 健全监督约束机制,逐步形成规范的、完善的职称评 定法规、。要特别强调严肃纪律,强化职称评定的监督 工作。对评定工作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和弄虚作假,要 及时严肃查处,以维护高校教师职评工作的严肃性, 维护评定结果的社会信任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