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物理 第四章第一节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四章第一节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20-05-10 来源:爱问旅游网


4.1 牛顿第一定律

一、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它破除了长达两千年以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的科学概念,是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在教学中,不能把它看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它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现和发展.本节课采用的理想实验法,在物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

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地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三、 教学重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四、 教学难点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常识导入

1.我国公安交通部门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在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为什么?

2.常见的柴油机、电动机等机器的底座非常沉重,而参加作战任务的战斗机却要抛掉副油箱以减小质量,这是为什么呢?你能解释一下吗?

情景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牛耕地的画面:牛耕地时,牛拉着犁前进;牛停止拉犁,犁也停止运动.边播放边介绍,牛拉犁,犁前进;牛停犁也停.由此看来,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运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个结论正确吗?

学生讨论,教师借机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

自主探究

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1.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供选用器材: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等.

学生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以下操作:

1.桌子上铺毛巾,小车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动,不推就停;

2.将毛巾换成玻璃板,或直接用桌面,把小车在桌面或玻璃板上推一下,它运动一段时间才停下来.

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说一下他的操作过程及看到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结论.

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为了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再让学生举出一些其他的实例来说明.如:蹬一段时间自行车后停止蹬车,自行车还会滑行一段距离;在冰面上踢出去的冰块要运动一段距离才停止运动;空中飞行的飞机制动后仍然还会向前滑翔;射出枪蹚的子弹等等.

既然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现在哪里呢?下面用小球来做个对比实验.

实验探究

图4-1-1

A.使斜槽下端与桌子上铺好的毛巾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毛巾上滚动的距离;

B.使斜槽下端直接与桌面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桌面上滚动的距离;

C.使斜槽下端与桌面上的玻璃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玻璃上滚动的距离.

通过观察对比实验,让学生分析实验,总结实验:

接触面越光滑,小球滚动的距离越远.

结论:运动小球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为了引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教师可继续设疑:若接触面光滑无摩擦小球会怎样?

学生讨论、交流,大胆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发散思维)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进一步总结.

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若无摩擦力,运动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他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呢?

(课件展示)用多媒体播放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边播放边介绍)要动态出以下效果:

图4-1-2

A.对称斜面,无摩擦小球滚到等高.

B.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自由释放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越远.

C.把另一侧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会一直滚下去.

根据这一现象伽利略得出了: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力,物体将匀速运动下去.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的正确性,下面通过气垫导轨实验来验证一下:

(介绍气垫导轨、光电门工作原理)

演示1:利用气垫导轨消除摩擦,让滑块在导轨上滑动,利用光电门测出滑块在不同位置的速度.

学生记录数据并比较,感受伽利略理论的正确性.

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

1.伽利略的观点.

2.笛卡儿的补充和完善.

3.牛顿第一定律.

对比三个人的观点,他们都是叙述力和运动关系的,谁的更全面?

学生回答问题:

1.伽利略: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的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笛卡儿: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

3.牛顿: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综上所述,牛顿第一定律更全面、更完善.

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继续设疑:既然牛顿第一定律更完善,那么它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两个方面:不受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一步总结: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设疑:牛顿第一定律能否用实验来验证?

结论:不能,因为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受力但合力为零可看作不受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肯定,并指出:牛顿第一定律虽然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但它却正确揭示了自然规律.

三、惯性与质量

演示2:在小车上竖放一长条木块,让小车在光滑玻璃板上运动,前面固定一个物体,

当车被物块挡住时,车上的木块向前倾倒,为什么?

图4-1-3

引导学生分析:木块随车一起运动,当车被挡住时,车停止运动,木块的下半部分受到车的摩擦作用也随车停止运动,而上半部分由于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倒.物体这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举例说明:①木块立在静止的车上,忽然拉动小车,木块后倾.

②人站在匀速行驶的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仍落回原地.

总结: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从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得知,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它们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当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时,它就会有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本领”.这个“本领”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大家通过实例分析.

讨论交流:载重货车启动时,由静止到高速得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百米冲刺到终点后,体重大的运动员较难停下来.

通过这样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总结出: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有关.

结论: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六、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历史上几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和研究.

2.伽利略得到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方法.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惯性及应用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