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CL墙体建筑体系的施工技术管理

浅谈CL墙体建筑体系的施工技术管理

2021-12-26 来源:爱问旅游网


浅谈CL墙体建筑体系的施工技术管理

摘要

CL建筑体系自本世纪初诞生以来,因其良好的性价比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湿热、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在新农村建设、保障房项目建设当中,大大促进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关键词: CL墙体 施工技术建筑管理 引言

中国正在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建筑体系,以低碳为特征的建筑体系,就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体系。建筑施工墙体材料从烧结普通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石膏砌块等等,发展到现今CL墙体建筑体系,提出了更高的施工技术管理要求,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1、CL建筑体系技术

1.1 CL 建筑体系技术介绍

CL(composite light—weight) 建筑体系是是将一种永恒的节能技术措施融入墙体中,构成新型复合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它是由CL复合剪力墙、现浇楼(屋)盖、现浇边缘构件连接而成的装配式或整体现浇结构,以复合剪力墙为主要承重结构的高抗震性能节能住宅体系,是继“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后的又一新型结构体系。它是由钢丝网片夹芯(聚苯保温材料)向4个方向立体交叉的桁架将两侧钢丝网片焊成网架板,两面浇筑混凝土形成复合剪力墙。其主要结构性能是:由于四个方向的斜插钢丝,增加了网架板的刚度,能承受各种施工荷载,两面混凝土可以很好的协同工作来承受竖向、水平荷载;其核心构件CL网架板(构造如图1所示)是由CL网架板(由2层或3层受力钢筋焊网中夹以阻燃型保温板EPS/XPS),两侧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的一种兼承重、保温、隔音于一体的墙体。CL 结构体系研发成功后,因其在建筑节能领域的优越性,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该体系2002年12月通过建设部鉴定,鉴定结果为“其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建筑领域里的一项空白。 CL 结构体系2003年被建设部、科技部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2005年被列为全国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同时被全国绿色节能技术协调工作委员会推举为“第一绿色节能建筑品牌”,2006 年建设部38 号文把CL 结构体系列为节能省地型建筑推广应用技术。

图1CL复合自保温墙体结构示意图

1.2 CL建筑体系主要特点

(1)造价合理。根据预算,采用CL建筑体系结构与传统的结构体系比较,CL建筑体系结构综合成本造价低于传统的结构体系的3%—5%左右。

(2)节能保温。具有高效的保温性能,满足建筑节能达65%的要求,甚至能满足建筑节能达100%的要求;传统的保温材料只能满足建筑节能达50%的要求,难以解决国家规定的建筑节能达65%的要求。

(3)外墙不易开裂、不渗水。CL建筑体系将结构与保温有机结合在一起,解决了传统外墙保温层容易脱落、开裂、渗漏的缺点,达到了保温与房屋同寿命。

(4)施工速度快。因CL建筑体系中70%的构件在工厂生产,施工时间大大减少,提高施工进度1/3左右,缩短施工周期30%。

(5)使用面积增加。因墙体厚度减少,按使用面积计算,比传统结构体系增加3—8%住房使用面积。

(6)强力抗震。比普通砖混结构提高了二个抗震设防烈度,优于“ 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承载力是剪力墙结构的1.14倍。经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验,经受住了相当于8度地震烈度的考验,10度地震波后无明显破坏。

(7)隔音效果好。CL复合剪力墙是由CL网架板(一种钢筋焊接聚苯乙烯夹芯板),两侧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的,具有很好的隔音效果。

(8)防火性能好。CL建筑体系解决了目前普遍保温材料防火性能差的问题,达到了A级防火标准,通过了湖北省消防总队技术鉴定。

(9)属绿色建材。CL墙体材料无辐射,无污染,无公害,属绿色、低碳建材,满足国家现行环保要求。

(10)为政府解忧。CL 建筑体系不同于目前在建筑主体外部采用外贴、外挂保温层的节能技术现状,其最大的优势:可使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不需要对保温层进行维护、维修,解决了目前普遍采用外墙粘贴,外挂保温技术寿命短造成后期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和大量维修投资的问题,为政府排忧解难。

2、CL建筑结构体系的结构形式

CL建筑体系属于复合剪力墙结构,与普通剪力墙结构唯一不同的是CL复合剪力墙主要用在外墙、楼(电)梯间墙、分户墙等有保温隔热及隔声要求部位的墙体,其构造在在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 744-2011《CL建筑体系技术规程》中已经做了详细规定。该复合剪力墙除具有保温隔热、隔声性能外还同普通剪力墙一样具有承受建筑物荷载的能力。其它室内墙体可采用普通混凝土剪力墙、短肢剪力墙或异形柱框架与轻质隔墙相结合的方式。楼梯、楼板等其它构件均采用普通现行方式。CL复合剪力墙在周边均设有边缘构件(暗梁、暗柱),其构造在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 744-2011《CL建筑体系技术规程》中已经做了详细规定。

3、CL建筑体系墙体施工

3.1施工准备

(1)熟悉设计图纸与《CL建筑体系技术规程》。

(2)CL网架板进场时按规定随即抽取样品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CL建筑体系技术规程》的规定。

(3)做好CL墙板砼垫块预制的砖胎模,表面要平整。

(4)根据施工图纸放好轴线、墙边线及各门窗洞口的控制线。

⑸按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基础及基础圈梁的施工,并在基础圈梁施工时按要求预留与CL网架板竖向连接的连接钢筋。

(6)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7)对各工种做好技术交底。

3.2施工工艺流程

CL网架板订货单制作、进场→CL网架板砼垫块制作、养护→根据施工图纸放好轴线、墙边线及各门窗洞口的控制线→砼剪力墙根部凿毛、清理杂物、扶正预埋筋→CL网架板两侧用以固定保温层位置的卡具的制作与安装→CL墙板边缘构件(暗柱)钢筋绑扎和安装→CL网架板的吊装、就位、节点连接锚筋绑扎→电工预埋管、开关盒、箱→模板支设→CL墙板两侧及其边缘构件自密性混凝土的浇筑、拆模、养护及见证试块留置。

3.3施工技术

(1)CL网架板订货单制作、进场:制作CL网架板订货单,绘制简图、确定规格型号、标注详细尺寸、数量、注明工程部位、工程名称、进场日期等,此项工作至关重要,尤其应注意楼梯间休息平台及与斜屋面交接的墙体处网架板的

规格型号,此项工作应设置专职的CL墙板施工技术员。

(2)CL网架板砼垫块制作、养护:根据工程进度,CL网架板进场后,用的PVC塑料管模具(割成均分的4道缺口插人网片内)在其上制作砼垫块,砼垫块强度等级同剪力墙,距CL聚苯板边缘100-15mm,中部间距宜≤600mm,砼垫块成梅花型布置,应注意正反两侧的砼垫块应对称、同位置制作,以避免在砼不对称浇筑时产生的侧压力对CL芯板位置产生偏移、挤坏。

(3)钢筋绑扎:此工序中,把实体砼剪力墙钢筋绑扎置于CL网架板安装前,主要是考虑CL网架板安装后,造成实体砼剪力墙钢筋由于锚固长度等原因不易绑扎,且易损坏CL聚苯板。CL网架板安装后再绑扎构造柱筋和CL墙体边缘筋及门窗洞口拐角附加筋(防止墙角产生斜向裂缝)。

(4)CL网架板吊装及临时固定:CL网架板吊装,吊装时对CL网架板做好保护,不可将塔吊挂钩直接挂在网片上,容易造成网片与腹丝脱焊和板的整体弯曲,可以将CL网架板放在一块平木板上进行吊装,质量验收要求脱焊点≤10%,且不能连续存在5个及以上脱焊点,整体弯曲簇≤3mm。CL网架板吊装、安装时应注意保护硅砼垫块。

(5)CL墙体模板安装:焊模板撑棍可用钢筋,依据地趟线焊在CL网架板底部锚筋上,偏差应控制在2mm内,以保证其板墙截面尺寸及位置的正确。钢筋长度应预先依据墙厚度截取,如考虑内墙不抹灰,两端头应刷防锈漆,预防钢筋因潮湿锈蚀而污染墙面。

(6)自密实混凝土搅拌、运输及浇筑:由于CL墙体两侧较薄,且中间穿插着斜向腹丝,针对工程特点采用了自密实高性能免振混凝土,其具有高流动性、高粘聚性、抗离析性、高填充性的特点。

4、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选择那些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保证质量难度大,对质量影响大或者发生质量问题时,危害大的对象作为质量控制点,并编制预控措施。根据结构特点将混凝土配合比、模板支设、网架板安装、自密实混凝土浇筑作为控制重点。

4.1自密实混凝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为控制重点:

水泥:宜采用42.5Mpa硅酸盐、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粗骨料(石子):粒径5~10mm级配良好的卵石或碎石,优先选用卵石。

细骨料(砂):细度模数≥2.6的中砂。

掺和料:掺加Ⅰ、Ⅱ级粉煤灰(优质)或磨细矿渣及少量膨胀剂等,使用前

要做好试配。

外加剂:通常的减水剂达不到高性能砼要求的减水程度,一般需要加超塑化剂(高效减水剂),现在各生产厂家的产品性能差异性较大,因此用量也各不相同。除减水剂外,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添加引气剂、早强剂(或缓凝剂)、泵送剂等。

在运输和泵送过程中罐车始终保持低速旋转,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260~280mm之间;坍落扩展度控制在(15s):600~750mm之间;并要根据气候和现场情况进行调整,且和易性良好无泌水、离析现象。

通常情况下用V形漏斗试验(或T50试验)检测SVB的流出时间(tTr)在5~20s之间。

4.2 模板支设为控制重点:与普通剪力墙模板的支设相同。

墙体模板采用腹膜竹胶板拼装成墙体大模板,组装时用50×100方木做背楞,方木间净距200mm,拼缝处加海绵条封浆,所有阴阳角处及模板拼缝处均加方木加固。根据各房间的尺寸计算模板用量及各种型号进行模板设计。模板表面必须平整光滑,脱模剂涂刷均匀并不流坠。对拉螺栓水平间距600mm,竖向离地面200mm,距顶顶300mm,中间600mm均分。水平方向背楞由两根φ48×3.5m钢管组成,间距距600mm,加固采用满堂架子,整个支撑系统必须满足刚度要求,保证模板不变形。

4.3 网架板安装为控制重点:

暗柱、剪力墙钢筋调整,用塔吊吊装将CL网架板按照放样要求进行就位、校正。将吊运就位后的网架板甩出的锚固钢筋调整。把CL网架板的甩筋锚入暗柱或剪力墙内,按照设计要求调整甩筋,并将甩筋与暗柱或剪力墙钢筋绑扎固定。

4.4 自密实混凝土浇筑为控制重点:

(1)混凝土的浇筑注意事项

①浇筑之前要检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以及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等的位置、尺寸,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浇筑的混凝土应填充到钢筋、埋设物周围及模板内各角落,为防止产生浇筑不均匀及表面气泡,可在模板外侧辅助敲击。

②检查模板里是否存有残余的水(如下雨)。少量残余的水都可能导致自密实混凝土(SVB)离析现象的产生。

③CL墙板50mm一侧用Φ20钢钎或30的方管预先插入模板与CL聚苯板之间,使模板与CL聚苯板之间有足够缝隙,再进行辅助敲击,使混凝土填充密实。

④连续浇筑和连续供应,浇筑时应防止钢筋、模板定位装置等的移动和变形明确的浇筑流程。流动和排气完全是因为它的自重。

(2)浇筑顺序(见图2 自密性混凝土浇筑顺序示意图)

图2 自密性混凝土浇筑顺序示意图

先从结构的角部开始浇筑,自密实砼呈金字塔形流动,当流动水平距离20米左右时移至20米以外的结构部位进行浇筑,然后对这两次浇筑的中间部位进行浇筑。浇筑时应两边同时进行,不能侧重于一边,浇筑时应及时观察两侧砼浆面高差,并应控制在400mm之内。自密混凝土适合于泵送,应先将混凝土卸在溜槽上,再使其流淌到模板中,从而减少因巨大的落差产生的惯性对CL网架板的冲击力和扩大浇筑点以利于混凝土填充。用吊斗浇筑时,应使出料口和模板入口距离尽量小,必要时可加串筒或溜槽,以免产生离析。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保证砼对聚苯板两侧产生的侧压力基本均衡,防止聚苯板因两侧压力不均产生断裂,从而影响保温性能。

因CL墙板较薄侧混凝土截面较小,混凝土浇筑速度太快时容易出现流淌不及时产生的堵塞现象。因此在混凝土浇筑时应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适当增设浇筑点。

CL墙板的自密性混凝土浇筑点应设在角柱、暗柱、构造墙中柱等相对平面刚度较大的位置。浇筑过程中,宜先浇筑较薄侧混凝土到一定高度。为了控制两侧混凝土流量和高差,可通过在较厚侧插入钢管或方木的方法,使两侧某一截面基本相当。墙体相对较长的山墙等部位进行浇筑时,除适当增设浇筑点外,还可通过在较薄侧钢筋焊网两侧插入钢管或PVC管来保证CL网架板的相对位移。

(3)混凝土的振捣

为了达到成型后自密实砼表面观感良好,可以实行模板外的辅助振捣,一般可采用皮锤、小型振动器或振捣棒随着砼的浇筑从下往上振动。对钢筋构造复杂的暗柱和复合剪力墙中部,可在浇筑时可使用螺纹钢筋对保护层部位砼适量插捣,插捣时不得触及CL板的立体交叉筋及聚苯板。

(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养护,CL复合剪力墙中的砼截面较薄,通常室外一侧只有50mm,为了防止产生干缩裂缝,应在拆模后及时涂刷养护剂或适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比普通砼延长24小时以上。混凝土达到36小时后,必要时可松动模板,离缝约3~5mm,在墙柱体顶部架设淋水管,喷淋养护。拆除模板后,应在墙面覆挂麻袋或草帘等覆盖物,避免阳光直照墙面。连续喷水养护时间应根据工程环境条件确定。

(5)施工难点

CL建筑体系是一种新生事物,缺乏成熟的施工经验;再者这种施工工艺需要大面积的预制场地,对预制部分进行提前预制;边缘构件处对现浇部分的砼流动性要求特别高。施工控制难度大,需要培养有经验、稳定的长期施工班组人员

结语:

CL建筑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集成了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于一体,与传统结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能适合不同建筑物造型要求及满足城镇市容美化的需要;同时,所有技术经济指标均优于其他结构体系,是国内外首创的适应我国国情,低价位、低能耗,高品位,安全舒适的建筑体系。它不但解决了国家从“六五”期间就提出的墙体改革,建筑节能,建筑工厂化,住宅产业化的重要课题,而且,可彻底取代粘土砖制品,节约用地、煤炭、电力等资源,减少大气环境污染,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还可带动一大批冶金、建材、电子、电器、运输、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对“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发展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主要技术成熟可靠,市场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冯智,王会军.CL体系施工技术探究[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5).

[2] 王立久,李洪义.我国新型住宅结构体系及其墙体材料现状[J].房材与应用,2001(5).

[3] 王鹏,杨伟军,周英杰.湖南省建筑墙体自保温体系综合评价[J].混领土与水泥制造,2011(3).

[4] 宋汝辉,刘建平.外墙外保温系统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08(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