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瑞典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的特点;
掌握瑞典学派在利率理论和利率政策上的主要观点;
正确理解北欧模型的主要论点及其适用性;
掌握瑞典学派全球性通货膨胀理论模型和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理论的主要观点;
辨析瑞典学派在通货膨胀理论与治理对策上与其他学派的异同点。
主要内容
1.一、利率理论与利率政策主张
1.(一)利率与经济运行
1.1、利率决定企业的生产和投资规模 2.2、利率对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 3.3、利率对政府筹资行为的作用 4.4、利率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影响
1
2.(二)利率与物价
1.1、利率影响物价的传导机制 2.2、利率影响物价的条件 3.(三)利率对金融机构行为的影响 4.(四)利率政策主张
主要内容
1.二、通货膨胀理论
1.(一)经济开放型小国通货膨胀理论模型
2.(二)全球性通货膨胀理论模型 3.(三)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 4.(四)经济开放型小国对国际通货膨胀传递的主要对策 一、利率理论与利率政策主张 (一)利率与经济运行
重视利率理论的研究,强调利率政策的作用,是瑞典学派的传统,也是瑞典学派的特色。当代瑞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认为,
2
瑞典作为一个开放型小国,其经济由四个部门组成,即居民、企业、政府和世界市场,这四个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构成了国家经济运行的轨迹。现实的经济运行是一个不间断的社会经济循环过程,在此买彼卖,漏出注入的循环全过程中,利率对这四个部门的经济行为起着直接和间接的决定性作用,并由此影响整个经济运行。这种决定性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率决定了企业的生产和投资规模 企业如果要扩大生产或投资规模,首先需要有一笔新的资金用于购买投资品和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这笔资金可以有二个来源:一是从信贷市场借入;二是自有资金积累。无论是哪种来源,利率都构成投资的成本。企业家在决策时都会对运用这笔资金扩大生产和投资规模是否合算作事先估计,由于生产和投资收益是可以预期和较为稳定的,因此,关键在于利率。若利率越高,成本越大,生产和投资收益越小,企业家不仅不会扩大生产和投资,反而会缩小原有的生产和投资规模。因此,利率与投资成本成正
3
比,与投资量成反比。高利率因加大投资成本,致使投资量下降,缩小企业生产和投资规模,使企业生产和投资规模扩大,经济处于扩张状态。
2、利率对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 由于利率是储蓄者提供生息资产的收益,当货币利率较高时,生息资产的收益提高,即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加大,居民就会一方面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量;另一方面减少手持现金量,增加生息资产的供给。与此同时,企业因高利率而缩减生产规模,居民收入下降,购买力减少,消费也会随之减少。当经济已经发生萧条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的结果必然加重经济的萎缩和市场的疲软。当货币利率较低时,情形正相反,有利于减少储蓄,扩大消费。
3、利率对政府筹资行为的作用
瑞典学派认为,政府作为经济中的公共部门,在当代生活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影响。政府的公共开支为经济运行注入相当的购买力,但这些开支的来源只有三条渠道:一是税收;二是举债;三是通货膨胀。瑞典学
4
派把举债作为政府筹资的最佳渠道。利率的高低就决定了政府筹资成本的大小。如果市场利率上升,政府只能相应提高政府债券的利率,否则不足以吸引居民和企业购买国家的各种债券,这将意味着政府举债的成本增大,。当利率高到一定水平使政府难以支付高昂的筹资成本时,也会把政府“逼”到通货膨胀的道路上去。
4、利率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影响 瑞典学派认为,开放型小国的经济,是与世界市场紧密相联的。因此,利率的变动将影响该国对外经济活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进出口的影响;二是对资本输出输入的影响。 因此,利率通过对上述四部门经济行为的影响,对经济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引起生产、消费、投资、储蓄、进出口等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导致经济扩张或收缩的主要因素。因此,货币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利率的调节上,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
(二)利率与物价的关系
5
在物价的影响因素问题上,瑞典学派遵循了维克塞尔的思想,不同意货币数量说的观点,认为物价的波动不是直接与货币量相连,而是与利率的变化紧密相关。他们着重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了补充。 1.利率影响物价的传导机制
瑞典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林达尔认为,利率对物价的影响不是简单直达的,而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传导过程。从总体上说,利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是通对个人名义收入、储蓄比例、消费品供给量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实现的。
林达尔强调指出,利率对于物价的影响不是迅速的,其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一个调整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最初的影响和最终的影响也会有所差异。 2.利率影响物价的条件
当代瑞典学派认为,利率对物价的影响在不同的条件下,力度是不等的。利率对物价的影响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三)利率对金融机构行为的影响
针对以往利率理论重视借款人和储蓄
6
人对利率的反应,忽视作为贷款人的金融机构对利率敏感性的弱点,当代瑞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林德白克和美国的罗沙(R?V?Rosa)等人纷纷撰文,阐述了利率对金融机构行为的影响,论证了利率政策对信用规模的制约效果,强调了利率对调节信用、调节金融的重要作用。
林德白克认为,作为贷款人的金融机构之所以对利率变化有灵敏的反应,是因为利率变动将影响金融机构的安全性、盈利性和其资产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其贷款的态度和行为,影响资金供给,影响社会信用规模。特别是金融当局所控制的利率变更以后,金融机构出于自身的考虑,必将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林德白克详细分析了金融机构的资产运用状况,并以此作为分析金融机构利率弹性的理论依据。他认为,当代各类金融机构不是将贷款作为唯一的资产运用形式,由于政府债券信誉好,兼备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已经成为金融机构主要的流动性资产,因此,在金融机构的资产构成中,政府债券和
7
企业贷款是最主要的二部分,并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当利率变动后,金融机构的资产调整主要在企业贷款和政府债券之间进行转移。同时,因政府债券的利率和企业贷款的利率分别由不同的主体根据不同的政策因素确定,前者主要是由政府或中央银行根据金融政策的要求和债券发售状况确定的;后者是由金融机构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借款对象及担保品等诸因素确定的。因此,政府债券利率与企业贷款利率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二种利率的不一致性是说明金融机构利率弹性的出发点。
当中央银行需要收紧银根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出售政府债券(主要是国库券),这时因货币供应量减少,市场利率将上升;假定债券市场需求不变,则将因供大于求而引起政府债券价格的下跌。对此,金融机构将出现流动性反应、期待反应和资产调整反应。金融机构的三种反应,说明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变更其利率和价格,会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决策和经济行为,从而影响信用规模。同样,中央银行变
8
更再贴现率和中央银行的贷款利率,也会引起金融机构强烈反应,导致信用的扩张或收缩。因此,中央银行完全可以充分运用利率政策,通过影响金融机构行为,达到调控金融的目的。
(四)利率政策主张
根据上述理论,当代瑞典学派把利率放在货币政策的重要位置上。他们明确指出:货币政策是指主要用于支配利率以及货币与信贷来源的政策。70年代,由于瑞典经济遇到了严重的困难:经济停滞、失业增加、投资萎缩、国际收支逆差,高预算赤字和高通货膨胀率。为了摆脱困境,瑞典政府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采取紧缩方针和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战略;另一方面采用行政手段调节利率,并对有价证券的交易实行种种限制。这样做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又出现了新矛盾。于是在80年代,瑞典学派提出调整货币政策的主张,其内容主要有二条: 第一、 改变政府筹款方式。
第二、 采取市场行动来取代行政手段的干预。
9
二、通货膨胀理论
(一)经济开放型小国通货膨胀理论模型
经济开放型小国的通货膨胀模型又称北欧模型,1970年由挪威经济学家奥克鲁斯特首先提出,瑞典经济学家埃德格伦(G·Edgren)、法克森(K·O·Fazen)奥德纳(C·E·Odhner)加以扩展完善而成。北欧模型强调的是结构因素在通货膨胀中的作用,着重分析的是一个开放型经济的小国如何受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问题。
在一个较小的开放型国家里,因经济与外部世界密不可分,其经济活动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大;它只能被动地接受世界市场上的价格,而不能主动地去影响国际市场的价格。北欧模型的建立者把这种经济分为两大部门: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取决于世界市场。非开放部门的价格与世界市场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主要是按成本定价。 北欧模型可用公式表述为:
10
π=πW+aS(λE-λS) π:表示通货膨胀率;
πW:表示世界市场的通货膨胀率; λE:表示开放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λS:表示非开放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aS:表示非开放部门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此式表明:经济开放型小国的通货膨胀率等于世界市场通货膨胀率加上以非开放部门比重加权的本国两个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差。因πW、(λE-λS)都是外生变量,aS是结构因素,所以此模型具有开放性和结构性通货膨胀模式的特征。 北欧模型的主要论点是:
1.在固定汇率和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当世界市场价格上涨时,开放部门产品的价格也随之而上涨,其上涨幅度主要取决于世界通货膨胀率。
2.开放部门上升的产品价格经固定汇率转化为本国的货币价格,假定开放部门的
11
劳动生产率是外生给定的,在收入分配不变的前提下,开放部门的价格上涨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一起共同决定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
3.由于存在全国统一的劳工市场,在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溢出效应”的关系,即市场力量和工会的工资政策(共同一致的工资谈判原则)导致非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按与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相同的增长比率增长,从而保持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实际的货币工资比率结构不变。
4.非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后,使企业家的生产成本上升,为了保持固定的利润比率不变,他们就会结合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决定其产品(劳务)的价格上涨率。由于非开放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低于开放部门,但货币工资却同比例增长,因此非开放部门的通货膨胀率主要取决于本部门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差。如果非开放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而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与开放部
12
门相比差距越大,那么,非开放部门通货膨胀率对本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也就越大。 5.国内的通货膨胀率等于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通货膨胀率的加权平均数。 北欧模型的结论是:经济开放型小国的通货膨胀率是由外生变量(世界市场通货膨胀率、本国两大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部门结构(本国两大部门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共同决定的,非开放部门在总支出中所占的份额越大,国内通货膨胀对世界通货膨胀的离差就越大。因此,尽管世界市场通货膨胀率是统一的,但由于各国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所占的比重不同,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不同,导致各国通货膨胀率的存在着具体差异。
(二)全球通货膨胀理论模型 在北欧模型的基础上,瑞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林德白克把对通货膨胀的研究扩大到世界范围,从全球性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力量的联合作用中来分析通货膨胀,把各国经济和世界市场看成一个整
13
体,研究各国经济之间互相影响和互相依赖的问题以及国内外通货膨胀问题。 他认为,全球性通货膨胀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是各种经济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因素包括:产品需求、劳动需求、各国资源利用状况、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组合、成本推动因素、全球货币量、预期因素等。
(三)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 林德白克认为,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途径主要有五条: 第一,价格传递
价格传递即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对国内产品价格变动的传递。国内不同的商品种类对传递的速度快慢、范围大小有很大影响。从短期看,国际价格变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要视出口品生产部门在经济中的比重而言;从长期看,由于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或贸易品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国际价格通过冲击全部贸易品影响国内价格水平。
14
第二,部门传递
在商品市场上,进口品若是中间产品,其价格上涨将使采用进口品的生产部门成本上升,售价提高,带动了不采用进口品生产部门的商品价格。在劳动市场上,当出口部门的商品价格随世界市场的价格而上升后,利润增加,刺激该部门扩大生产,因对劳动者的需求加大而提高了工资。在收入的竞争中,使得非出口部门的工资也随之上升,增加了非出口部门的生产成本,导致非出口部门商品价格上涨。
第三,需求传递
其它国家若存在过度需求,就会刺激本国出口部门的繁荣和出口量的上升,经过外贸乘数的作用,使国内收入增加,需求扩大,导致国内价格水平上涨。 第四,货币传递
当对外贸易出现顺差时,国外货币和资产将流入国内,增加了国内货币量。但
15
由于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利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政策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冲销这种影响,因此,只有突如其来的大量货币流入才能将通货膨胀从他国输入到国内。据此,林德白克认为货币传递的作用不象货币学派强调的那么大。
第五,预期传递
国际市场上工资和价格发生波动,会对人们的预期产生影响,使通货膨胀传递到国内来。例如国际市场上价格上涨后,人们预测国内价格也要上涨,这种预期反应引起了国内物价的上升。 林德白克认为,上述五个途径在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中可以是继起的,也可以是并行的,它们各自传递功能也有大有小。由于现实世界中极为复杂的情况,使通货膨胀不仅受国内外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政党、政治、军事、民族等矛盾冲突的影响,因此,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机制。
林德白克指出,在固定汇率制下,上
16
述五个途径是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的主要途径。在浮动汇率制下,这五个途径的传递功能大大下降,但并没有完全堵塞。 (四)经济开放型小国对国际通货膨胀传递的主要对策 瑞典学派认为,对于一个开放型经济小国来说,它难以成为世界通货膨胀的制造者,但却经常沦为其受害者,因此,它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抵御外来通货膨胀的侵袭和干扰。他们认为,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对付通货膨胀的办法都不适用于瑞典这样的开放型经济小国。瑞典学派根据本国政治经济的历史特点和现有经济结构的特点提出,防止国外通货膨胀影响的主要对策应该是:
第一,实行全盘指数化经济政策。收入、利率等与价格指数相联系,可以消除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影响。他们认为,对于受世界通货膨胀影响的瑞典来说,对待通货膨胀的一个办法就是与世界通货膨胀相适应,
17
实行收入指数化是使人们适应通货膨胀的一种自然做法。
第三,限制非开放部门的发展,鼓励开放性部门的发展,加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四,加强对外经济政策在决策和实施上的灵活性,特别是应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市场的具体情况灵活变动汇率。例如当国际收支出现贸易逆差时,用贬值的办法加强出口,纠正逆差;当世界通货膨胀率上升时,用升值的办法保持购买力平价,对抗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