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试卷及答案(下载)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诘责(jié) 燥热(zào) 翘首(qiào) 锐不可当(dǎng) ....B.炽热(zhì) 佃农(diàn) 黝黑(yǒu) 意趣盎然(áng) ....C.桅杆(wěi) 窒息(zhì) 镌刻(juàn) 坦荡如砥(dǐ) ....D.悄然(qiǎo ) 滞留(zhì) 锃亮(zèng) 殚精竭虑(dān)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蛟龙号”的深潜成功、航空母舰的首航,令国人津津乐道。 ....
B.农村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C.欢庆“元旦”的晚会上,张华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D.房屋倒塌,道路扭曲,电力和通讯中断,触目惊心的震后景象凸现了地震的....威力。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30日,火星抵达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B.小明家的可乐猪供不应求,主要的销售途径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卖出。
C.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备受欢迎的。 D.我们班“学霸”晓兮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诗书传家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B.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能带来市容市貌的改变,更能带来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
C.古人写诗作文,多有讲究。或色彩相杂,或远近相映,或虚实相生。 D.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1 / 10
6、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②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③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④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A.④①②③ C.①③④②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5)争渡,争渡,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6)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B.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
2 / 10
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⑤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⑥人而用之也。如之何⑦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厨房。④饿莩:饿死的人。⑤恶:表示反问的语气。⑥象:同“像”。⑦如之何:怎么,为什么。 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
(1)(诚)①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_____ ②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_____
(2)(居)①居天下之广居 _____ ②居无何,上至 .._____
(3)(且)①兽相食,且人恶之 _____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也/已而之细柳军 ..B.得志,与民由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杀人以梃与刃/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4.《孟子》的文章以雄辩、善辩著称,请你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论证方法的运用或语言表达方面的共同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看 海
李锐
①女儿早就吵着要去看海。今年夏天总算是让她如愿以偿了。一大堆吵吵闹闹的旅游者,坐在一辆漂漂亮亮的旅游车上。车上装满了水果、食品、罐装饮料,
3 / 10
装满了各色名牌或非名牌的服装和鞋袜,另外还装了满车的流行音乐,我不由得想,在这样一副装备里,看见的还是海吗?我有点替女儿感到遗憾。
②久居闹市,总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可闹市里的“大自然”只有家门对面的那个公园。公园里有山,有水,有森林,但在它们的前面都得加一个“假”字。有时为了躲开这个“假”字,我有意在傍晚或是干脆等到月亮升起来,才带女儿进公园。这种时候游人寥寥。草木之间有种难得的沉静,牵着孩子的手散散漫漫地随意而去,听她讲些学校里的事情,或是什么忽发的奇想。有时我们都停下来,都不说话。然后,我问她,:“你看藏经楼现在好看吗?”暮色中的藏经楼抹去了鲜艳的色彩,只留下一个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精灵般地在昏暗中划出些呢喃的虚线,远远的天光中还留着最后一点依稀的残红。女儿看看,说:“好看。”后来在一篇老师的命题作文中,女儿提到藏经楼,她写道:“傍晚的藏经楼很孤独。”但我知道,这还不是大自然。这种古老的人文景观,在古老的中国到处都有。
③仔细回想起来,我与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相遇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因为插队而来到吕梁山的腹地。那时候根本就想不到还有大自然这码事,是懵懵懂懂地被命运扔进大山里来的。没有汽车,没有电灯,没有任何机器的响声,随便捡一条小路走下去,就会淹没在林木之间。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有许多次,独自一人呆在葱茏的树林里,或是站在荒远的山顶上:忽然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株树,变成了一块石头,满心的孤独,如麻的惆怅,都随着脚下的溪水蜿蜒而去,都随着起伏的群山蔓延到极远极远的地方——那时候,就忘了还有一个自己;那时候,就觉得敞开的心胸无遮无拦地躺在天地之间,仿佛一股清风,纤毫之动便可极游八方……
④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那一次也有一辆汽车,也有满车的旅游者,那次的目的地原本是敦煌。可是当汽车翻越乌鞘岭进入了河西走廊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抛到了生物圈的外面,抛到一个任何生命都不可企及的地方,你的肉身不知被留在何处,跟着自己的只是一个充满了犹豫、恐惧、彷徨、惊叹的灵魂。狰狞而又庄严的祁连山,广漠如海却又冷酷死寂的戈壁滩,轻而易举地淹没了可以称作人类文明的那点东西。举目所见除了地平线,还是地平线。河西走廊,是造化给人类留下的形而上的大课堂,是人类语言的终
4 / 10
点站,从这儿再向前,你将没有任何熟悉的经验和理念可以依凭……
⑤这样想着又觉得自己有些太功利,有些杞人忧天。与大自然的沟通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的人终生置身于自然环境当中,却一直麻木不仁;有的人只因为在一个早晨,偶然朝一片结了露珠的叶子瞥了一眼,却在刹那间领悟了宇宙。
⑥于是,我跟着尖叫不已的女儿走下海去。沁凉的海水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涌上身来,淹没了所有恐惧而又惊喜的孩子们。这种在刹那之间得到的恐惧和惊喜,用不着任何事先的准备和安排,也是任何准备和安排都不可能得到的。在这一刹那,女儿开始了她自己和大海的相遇。
⑦也许有一天她会明白,自己和所有走到海边来的人一样,终其一生都将无法穷尽这一份浩茫无涯的恐惧和惊喜。
(选自《读者》2009年第10期)
1.作者带女儿“看海”的目的是什么?
2.文中写了“我”与大自然的哪两次相遇,作者为什么说这两次相遇是“刻骨铭心”的?
3.下面的句子语言优美,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5.生活中你一定有过与大自然相遇的经历,请结合本文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2、江南的春天
陈荣力
①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
②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的,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那时我正在浙东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供销站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个村庄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对江南乡村的这般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
5 / 10
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甚至每一缕目光和呼吸。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
③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满生机和活力。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
④又一次为春天所感动和震撼的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我骑车到一个海涂农场送货。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起,经过二十多年肩挑车推,那时我老家的杭州湾畔已围起了近三十万亩的涂地。以老浙东海塘为界,塘外那三十来万亩的涂地,春种油菜,秋收棉花,堪称浙东的“北大仓”。
⑤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塘,歇息时不经意抬起头,刹那间,我被深深地震慑和惊呆了。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
⑥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到羞愧的。
⑦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和膜拜。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气象、物候的驱使加上人类的劳作,两者的和谐、互动、美美与共,才构筑成春天瑰丽雄奇的画图,而且永葆天人合一的生机和蓬勃。
⑧春天是缤纷烂漫的代名词。然而这缤纷烂漫,又何止是自然界万紫千红、美不胜收的春天的摄录和写真?
6 / 10
⑨三年前,映山红开满山岗的季节,我到浙东四明山区的一所小学看望“结对帮扶”几年的一位女孩。那位女孩特别的内向和不善言辞。那天当我与女孩的老师交谈后正要与女孩告别时,刚才还站在身边的女孩忽然不见了。老师让同学寻找未果,我只得向老师告别怏怏离开。不料我刚走到校门口,女孩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她一边叫着“叔叔”,一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她低着头,满脸通红,就像做了一件错事。刹那间,我的眼眶有点潮湿。一路上我特别小心地捧着那捧映山红,因为我知道我捧着的其实就是一个春天。
⑩此刻,久违的太阳正洒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玉兰和箭竹上,小鸟在快乐地啁啾,紫薇已绽起了浅浅的嫩芽。虽然持续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但我已看见江南的春天了,而且我认为它是最美的!
(摘编自2019年3月27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我”对江南春天的感受为行文线索,脉络清晰。 B.第②段主要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写出“我”对江南春天的感知。 C.“我”认同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的说法。 D.第⑨段中女孩送“我”映山红,让“我”内心感到无比温暖。
2.第②段中为什么要写往日“我”对江南乡村的景致熟视无睹?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赏析加点词语)
4.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我”认为江南的春天是最美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从哪三个层面来写江南春天之美。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
7 / 10
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①内容切忌笼统、空泛; ②语言要有感染力;
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8 / 10
参考答案:
一 D C A B D
(1)猎马带禽归 (2)大漠孤烟直 (3)山随平野尽 (4)馨香盈怀袖 (5)惊起一滩鸥鹭 (6)芳草萋萋鹦鹉洲 (7)威武不能屈 二
1. ⑴①真正,确实 ②诚心 ⑵①居所,住宅 ②过,经过 ⑶①尚且 ②将近 2.C
3.⑴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⑵怎么能让这些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4.示例1:两文都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甲文用“妾妇之道”作类比,雄辩地论证公孙衍、张仪只会顺从君王的旨意,迎合君王的喜好,算不上真正的大丈夫。乙文将“用棍棒和刀杀人”与“用暴政杀人”作类比,雄辩地揭示施行暴政的后果,自然地推出“仁政”主张。示例2:两文都运用大量的排比句以增强论辩力量。甲文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巧用排比,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向极致。乙文的“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用排比句罗列极度不公的社会现象,触目惊心,从而自然推出必须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 三
1.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
2.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的腹地。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作者认为这两次经历,自己被真正的大自然陶醉和震撼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9 / 10
忘却了自我,所以才是“刻骨铭心”的。
3.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季交替使山林变了颜色,自然的变化给峡谷增添了声音。
4.大自然是博大的,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还是肤浅的。作者意在表达我们应该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5.示例:自然是伟大的,我们要认识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和社会中锻炼自己。其它言之成理即可。 1.C
2.欲扬先抑/与下文“我”对江南春天的真切感知形成对比;突出表现江南春天美好景致给“我”的感动与震撼。(意对即可)
3.(1)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突出表现)蛙鸣声之大、气势之盛,表现江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2)“窒息”原意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这里是指“我”被眼前广袤浓烈的金黄色油菜花震撼住了,突出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
4.环境描写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优美画面;烘托出作者愉悦之情,对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美好春天的憧憬;深化主题。
5.①通过声音,“我”感知到自然界的春天生机蓬勃;②通过色彩,“我”感知人与自然和谐互动;③通过结对帮扶,“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 四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