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采高工作面采场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分析

大采高工作面采场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分析

2022-11-16 来源:爱问旅游网
2014年第5期 中州煤炭 总第221期 大采高工作面采场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分析 娄高中 ,谷龙生 (1.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2.河南平宝煤业有限公司,河南汝州461700) 摘要:以寺河矿大采高高效回采工作面为试验对象,采用超前支柱监测、回采巷道及留巷变形监测、煤体应力 监测等技术手段,研究分析了该工作面采场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及巷道变形特征,为工作面巷道布置、采场及 巷道围岩控制等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大采高工作面相比,该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为 9~15 m,集中系数为1.7~1 9,峰值位置前移,位于煤壁前方12 m处;后方支承压力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并 伴有一定的滞后性;侧向支承压力峰值位置变化不大。 关键词:大采高工作面;高效回采;采场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中图分类号:TD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506(2014)05—0013—03 Analysis on Laws of Stope Supporting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Mining Face with Large Mining Height Lou Gaozhong ,Gu Longsheng (1.School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China 2.Henan Pingbao Coal Industry Co.,Ltd.,Ruzhou 46170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aking Sihe Coal Mine eficifent mining height stope as the test object,using advanced pillars monitoring,mining roadway deformation monitoring,stress monitoring of coal and other technical means,made a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distribution laws and roadway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ope abutment pressure in the working face,this research has provided the basis for roadway layout and surrounding rock contro1.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ining face,the face of abutment pres— sure is from 9 to15 m,the concentration factor is from 1.7 to 1.9,the peak position moves forward,it is in front ofthe coal wall 12 m. The rear bearing pressure has obvi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companied by a certain lag,the lateral peak position of abutment pressure is in little change. Keywords:large mining height working face;efficient recovery;stope support pressure;distribution law 晋煤集团寺河矿是原国家计委批准的“九・五” 岩控制等提供依据。 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6.2 ITI大采高技术处于世 界领先地位,是国内唯一一座高瓦斯条件下开采的 千万吨级大型现代化矿井。寺河矿在东四盘区设计 1 采场支承压力观测方案 1.1单体支柱压力监测 加长工作面开采,4301工作面是该盘区的首采工作 面,工作面走向长2 353.53 1TI,倾向长增加到297.5 m;该工作面煤层平均厚6.20 m,高架整层开采;工 作面每日推进10余m,为大采高、大采长、快速推进 工作面。工作面长度、推进速度、采高等关键参数变 化,均会对采场支承压力演化和分布规律带来较大 变化 。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对采场支承压 为研究4301工作面回采巷道超前支承压力分 布情况,在43011、43013巷分别超前50 m及30 Ill 内布置单体液压支柱,并配套安装矿用单体数字压 力循环监测仪,测定单体支柱工作阻力变化情况,每 隔3 121一组,单体支柱压力监测布置如图1所示。 1.2 回采巷道变形监测 为了研究采场支承压力对回采巷道变形的时空 力进行实测分析,为工作面巷道布置、采场及巷道围 影响,分别在工作面前方43013超前巷道内及后方 采空区43012侧巷道内布置观测点。采用“十”字 布点法在监测断面布置测点,每隔10 m布置1个监 测断面,每巷布置10个测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收稿日期:2013—12—17 作者简介:娄高中(1988一),男,河南平顶山人,河南理工大学能源 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开采损害与保护。 13・ 2014年第5期 中州煤炭 总第221期 图1 单体支柱压力监测布置示意 1.3煤体应力监测 将ZYJ一25型钻孔应力计布置在430l工作面前 方150 m处,用于监测煤体应力。分为6个测点,共 安装6台钻孔应力计,1 测点位于回采工作面实体 煤内,2 一5 测点位于胶带巷的联络巷2集中煤柱 影响下煤体内,6 测点位于43012巷靠近14巷的联 络巷2巷口煤体内;钻孔应力计深度为6 m。钻孔 应力计安装位置如图2所示。 图2钻子L应力计安装位置示意 2 工作面超前和后方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2.1 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2.1.1 工作面超前单体支柱荷载分析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对超前单体支柱荷载变化 进行观测,对观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绘制单体柱 载荷变化曲线(图3)。对图3进行分析可得到以下 结论 距工作面距离,m 图3单体支柱荷载变化曲线 ・14・ (1)整体而言,单体液压支柱载荷随着距:亡作 东四盘区集中运输巷 面距离不断减小而不断增大;工作面前方35~50 m 范围内,其压力变化平缓,单体支柱工作阻力为7~ 10 MPa;工作前方35 Ill内,单体支柱工作阻力从10 MPa缓慢上升,单体柱载荷在工作面前方12 m处达 到最大值,43011、43013巷分别为17.3,16.5 MPa。 (2)由于受到基本顶周期性破断以及周围已采 工作面残余应力集中两者相互叠加作用,荷载变化 趋势出现“驼峰”;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两方的应力 峰值以断裂线为基准向各自相反的方向发展,即呈 “背向”转移变化。由工作面两巷观测数据可知,超 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工作面前方50 Ill范 围。 2.1.2 回采巷道表面位移变形特征分析 对43013巷l0个测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并和已采的33403巷道变形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得 出高效回采工作面的表面位移规律(表1)。 表1 43013巷道与33043巷道表面位移规律 黼nl需 辚 豢nlm ̄d-i 2.1.3 工作面超前煤体应力监测数据分析 对超前钻孔应力计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得出工作 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曲线(图4)。 距工作面距离/m 图4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分布曲线 从图4可以反映出支承压力在工作面煤壁逐渐 推进中的变化趋势。工作面前方煤体由近及远可划 分为3个区域:塑性区、弹性区和原岩应力区。工作 面支承压力超前影响范围为50 m,超前支承压力峰 值在工作面前方约9 m处,其值为16.5 MPa;原岩 应力以8.8 MPa计算,应力集中系数为1.35~ 1.87,平均1.6。 2014年第5期 娄高中,等:大采高工作面采场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分析 总第221期 2.2 工作面后方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分析 据现场实测,43013回采巷道变形并不明显,工 处最大,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峰值为14.9 MPa,应 力集中系数为1.11~1.61,平均1.40。 作面留巷变形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对观测数据进 行整理,得出预留巷道的滞后变形曲线如图5所示。 二、 ● 4 结论 (1)4301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50 m,超前支承压力值峰值出现在工作面前方9~15 m 处,其值为16.44 MPa;较常规大采高工作面影响范 围较大,集中系数较高,应加强对巷帮和顶角及底角 的支护力度,有效控制巷帮失稳导致的顶板下沉、底 暑 0 一 蚓 渣 鼓等现象。 (2)该高效回采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影响范围 图5预留巷道顶底板变形曲线 增加到25 m,峰值明显增加到了14.9 MPa,综合考 由图5可以看出,预留巷道变形剧烈区域集中 在采空区后方100~300 m,顶底板移近速度最大值 在采空区后方300 m左右。 虑工作面前方及侧向支承压力的叠加,最终确定煤 柱尺寸为30 m。 (3)由于该工作面采高大,推进速度快,再加上 煤层本身硬度较大,导致该工作面周期来压不明显; 根据留巷变形观测可以得出,采空区后方支承压力 2 3 4 5 6 3 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根据监测到的数据,利用线性插值法,得出距工 作面煤壁不同距离的应力变化值,进而绘出巷道侧 向超前支承压力曲线如图6所示。 分区明显并伴有明显的滞后性。 参考文献: [1]贾荣喜.岩石力学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 社.2010. 弓培林.大采高采场围岩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D]太原:太原 理工大学,2006. 马占国,张帆,柏建彪.超长面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研究[J].矿 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1(3):3943. 谢广祥,杨科,刘全明.综放面倾向煤柱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研 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3):545.549. 图6侧向支承压力分布曲线 唐军华,白海波,杜锋.采场支承压力分区变异特征研究[J]. 采矿与安全学报,201 1,28(2):294.295. 分析图6可知,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的影响范 樊胜强,邹喜正,刘国梁.工作面滞后支承压力分布规律[J].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16(2):78—8O. 围约25 m,侧向支承压力值在工作面前方约15 m (责任编辑:刘光雨) 防止矿井空气污染的措施 煤矿中各种有害气体,通常都在通风不良的旧巷、采空区和火区附近以及在炮烟、沼气和煤尘爆炸时的 风流中。为保证井下空气的清洁程度,防止矿井空气污染,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稀释、排除污染物,即用新鲜风流将有害气体和矿尘稀释到安全浓度以下,并把它排出矿井。 (2)封闭火区、采空区、旧巷和不通风的巷道,减少有害气体的生成,并可防止有害气体扩散到矿井空气 中,同时也可防止人员窒息和矿井火灾、沼气爆炸等。 (3)加强对有害气体的检查,掌握涌出情况,定期对工作面、采空区进回风巷采取空气试样,送到化验室 分析空气成分,了解空气的清洁程度。 (4)减少有害气体生成和净化风流,禁止使用不合标准的炸药,放炮时使用水炮泥和喷雾洒水;净化风 流;加强火区管理,防止火灾、瓦斯和煤尘爆炸。 ・1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