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二能级原子系统中的快速绝热演化与时间反演

二能级原子系统中的快速绝热演化与时间反演

2020-09-14 来源:爱问旅游网
第45卷 第3期 20 1 7年5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1.45 NO.3 May,2017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文章编号:1672—4291(2017)03—0036—07 doi:10。15983/j。cnki.jsnu.2017.03.232 二能级原子系统中的快速绝热演化与时间反演 刘焕焕,徐永刚,张 静,王 江,张梦桥,姚 杰,李永放 (陕西师范大学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摘 要:利用反向透热场补偿法(counter-diabatic field compensation method,CDF)研究二能级原 子系统中实现粒子布居完全转移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附加反向透热场修正了系统Rabi频率, 经过一个快速的脉冲光场作用后,可使系统本征值产生两个具有相同能量、靠的很近的简并点;通 过这两个能量简并点,系统可实现两次透热过程,即二次隧穿过程,而第2次隧穿过程恰好是第1 次的逆过程或时间反演过程,使得系统最终恢复到初始状态,实现了超绝热演化。 关键词:二能级原子系统;反向透热补偿法;超绝热演化;粒子布居完全转移 中图分类号:O413.1文献标志码:A The rapid adiabatic evolution and time reversal in two—level atoms system LIU Huanhuan,XU Yonggang,ZHANG Jing,WANG Jiang, ZHANG Mengqiao,YAO Jie,LI Yongfang (School of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 an 710119,Shaanxi,China) Abstract: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e complete population transfer process is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CDF in two-level atomic system.The main role of adding a CDF is to modify the light field form of the Rabi frequency for the system,and such a quick pulse light field can make the ei— genvalues of the system have tWO degenerate points which have the same energy and are nearest between them.Through such two energy degenerate points,the system can achieve two diabatic processes,where the second step is the inverse of the first one,or the time reversal process,re— storing the system to its original state eventually and achieving the super adiabatic evolution. Keywords:two—level atomic system;counter—diabatic field compensation method;super—adiabatic evolution;complete population transfer PACS:03.65.Ge 光场在共振激发二能级原子系统时,不仅可激 发粒子在两个能态1 1)和I 2)之间的跃迁过程,而且 程称为量子绝热过程。由此可见,在研究光与原子 共振激发的过程中,实现量子绝热过程便成为要解 决的主要矛盾之一。 在研究上述的物理过程时,可利用表象变换 还使系统的两个本征值随着光场的演化而发生演 化。这时在两个本征值靠得很近的区域,本征态之 间会很容易发生粒子(或能量)转移,称为量子隧穿 过程 ],隧穿会严重影响两个能态l 1)和J 2>之间的 粒子转移过程。若能改变本征值的演化规律,使得 本征态之间的耦合很弱,在不发生能量转移,这种过 收稿日期:2016—11—1O 将光场与二能级原子系统相互作用表象变换到 绝热表象l4]。在绝热表象下,系统的本征态可用 变换前系统的本征矢所构成的一组叠加态来描 述。这时的哈密顿量包含两项:一项是由系统的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474191) *通信作者:李永放,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yfli@snnu.edu.cn 第3期 刘焕焕等:二能级原子系统中的快速绝热演化与时间反演 37 本征值构成的对角化矩阵表示,另一项是由与混 合角变化速度相关的非对角项组成的矩阵表示。 混合角被定义为tan[-20(t) ̄一 (£)/△( ),其中n是 Rabi频率,△是光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的失谐量。这时 系统中的两个本征值为 ±( )一±等 ̄/ ( )+△ (t)。 根据这一表示,可将n( )和△( )看作为直角三角形中 的两个直角边,本征值的绝对值是其斜边,这样混合角 的变化速度 (£)是描述本征值(直角三角形斜边)的旋 转速度。当本征值转动速度远远小于该表象中两本征 值之差时,系统满足绝热条件,这时体系一直保持在初 始状态不变。这说明本征值转动速度快慢影响系统中 两个本征态之间的耦合强弱,耦合强则会使两个本 征态之间发生能量交换,因此称其为透热项。为了 消除或减少透热项的作用,Demirplak和Rice提出 在哈密顿量中添加一补偿场,它的大小恰好等于透 热项,称其为反向透热场补偿方案l_5。]。Berry从具 有一般性的含时量子态演化出发,得到无跃迁量子 驱动方法 ],上述两种方案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基 于上述物理思想,Chen等人提出了绝热通道捷径方 法,研究了二能级和三能级系统中粒子布居的完全 转移过程。。 ;Bason等人利用无跃迁量子驱动原理 实现了高保真量子驱动的实验研究口。。“]。 实现量子绝热的方法有:受激拉曼绝热、Lewis- Riesenfelct不变理论、无跃迁量子驱动和反向透热 补偿法。受激拉曼绝热法存在透热过程不稳定、参 数波动以及绝热通道缓慢等不足。本文主要利用反 向透热场补偿方法研究在二能级原子系统中实现粒 子布居完全转移到激发态的物理机理,利用几何图 像直观地说明附加CDF后二能级原子系统本征值 的演化规律。 1 二能级系统中的透热项 二能级量子系统的薛定谔方程为 ih8 C(f)一H( )c(£), (1) 其中c(£)一(c ( )C ( )) 为二能级系统中的基 态I 1>和激发态l 2)的几率振幅_1川。含时哈密顿量 在旋转波近似下可以表示为 日c 一一hz【[- A ( t ) ;], 其中△( )为泵浦场的失谐量△(£)一∞。 ( )一 cU ( ),03。 为基态l 1>与激发态1 2)间的能级差, ( )为激发光场频率,国( )为Rabi频率。假设在初 始时刻粒子完全布居在基态J 1>,粒子数为1,激发 态l 2)的粒子数为0。 考虑激发光场频率是时间的线性函数,设其扫 频场为 ( )一 。一 ( —r)。这样当(U。一 z 时, 有△(£)一I82(t—r),其中 为啁啾系数,通常为常 数, (单位为GHz )大小与激发光场频率随时间变 化快慢相关。若n( )一n。为常数时,求解方程(1) 可以得到激发态f 2>的粒子数布居演化规律,如图 1所示。从激发态几率J C。( )J。的演化过程可明显 看到,只有当 较大时方可实现J C ( )J。一1。 0 糌 嗵 ・ 怕 耀 图1 二能级原子激发态l 2>粒子数布居几 率l C:(f)I 随时间演化规律 Fig.1 Time dependence of the population J c2(f)J of the two-level atoms excited state I 2> 一1 GHz ,r一3 ns。 计算参数 的选取是依据对于一般的碱金属原 子 。 的跃迁偶极矩e×10一cm,以60 MW/mm2激发 光场功率计算,这样得到的n。可在GHz量级。在后面 的理论计算中均选取这一量级。文中所讨论的光场作 用时间均小于能态寿命,因此在本文中没有考虑能态 的衰减过程。我们利用哈密顿量H(£)的本征矢构建 旋转矩阵R ( )和何 ( ),其中R ( )一盯 ( )一 rJ COS 0 sin 、{ ,其中 是前面定义的混合角 lsm 一COS 0 J tan ̄20(t)]一 /A(t)。利用这一变换矩阵可将系统变 换到绝热表象。令 (£)一R ( )c( ),其中 (£)一 (饵(f) (£)) 为绝热表象中的本征矢。根据定义, 它是由薛定谔表象的本征矢之间的叠加形式构成,即 19 ̄(£)一c1( )COS +C2(z)sin 0 (2) 19-(£)一C1(£)sin 0一C2( )COS 0, 将 ( ):R ( )c( )带入方程(1)可以得到绝热表 38 象下的哈密顿量为 H —R HR1一 R1一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5卷 号{[ ~ + ]——i[—— ]}, c3 i d[ cl(t)]一 ㈤旦f2 l (? 1。(5)其中 ( )一±要 。上式是引言中所 描述的绝热表象中的哈密顿表示,其中第1项 R 为对角元素,对应着系统的本征值;第2 项 一i0(t)(其中 (£)一dO(t)/dt)为矩阵的 非对角元素,称其为透热项。当系统满足i 1= 1 +一 一1/2,即透热项远远小于两本征态的本征值 之差时,两个本征态间无能量交换,称系统满足绝热 状态l1 。 2 利用反向补偿绝热技术实现绝热 对绝热过程起关键影响的是透热项 ,将其减 小或消除,系统便很容易满足绝热条件。这样系统会 在(2)式表示的两个态中独立演化,并保持不变。反 向透热场补偿方法和无跃迁量子驱动理论是解决这 一问题的很好方案[4 ]。根据反向透热场补偿方法, 需要在原有哈密顿量的基础上添加一个补偿项 H 这样系统的新哈密顿量为H+H a。利用旋转变 换矩阵R 和它的逆矩阵R 对其做绝热表象变换, 可得到一个新哈密顿量的矩阵H ,它满足关系: Hd—R (H+Hcd)Rl一 1一 R 1+R (H dR1一 1)。 可以看到,当满足R_ (H R 一iR )一0时,补偿项 H 便可消除透热项iRT 袁 的影响,由此可得到反 向透热补偿项(counter—diabatic field,CDF)的矩阵 表示为H 一 R 一f一0i ]。附加了补偿项之 后的总哈密顿矩阵可表示为 H(£)+H d( )一 h r 一△( ) n0+iO(t)] 2 l[ 。+ ( )] △( ) l 2 l-[Q(£)eA( ]t  △( ) l’”1,  (… 4) 其中Q( )=== ̄/n + (£)为实数,tan ( )一 (£)/r2。。与H( )比较,修正仅是将原来的Rabi频率 D。改为Q(f)e ,这样可以得到修正后的薛定谔 Q(£)e ) △( )I『c ( )l。 … 根据80)的定义,耦合项的相位角 ( )和新耦 合系数的演化规律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n。越小 ( )越大,最大值为兀/2。Q( )e 的实部等于力。, 而其虚部在t—r附近与一Q( )几乎相等。由于 Q( )主要在t—r附近起作用,当选取n。很小时, 它与Q( )相比可以忽略,这样可以取Q(£)e ≈ Q(f)e 一一iQ(£),由此可将方程(5)改写为 ih d 1 ̄[-A(t.I’ -△ iQ( ()1 {c2(£)1。 …㈣  0 1 2 3 4 5 6 tins t}ns a b 图2 相位因子6(f)(a)和Q(t)e训“(b)的实部 与虚部分别随时间t的演化规律 Fig.2 Time evolutions of the phase factor 6(f)I a)and the real and imaginary parts of Q(t)e ’(b) 经过计算,可知上式的本征值为 K±( ):±.  ̄/△ (£)+Q。( )一 厶 ± 干 丽。 厶 2.1 系统附加CDF修正前后的演化规律 为了形象地理解CDF的作用,特别是本征值的 演化规律,我们取由OA一△(£)与AB一0(£)构成的 一个直角平面。附加CDF之前的哈密顿本征值的大小 简写为 ,它对应着直角平面OABC中的对角线OB, 其中的混合角20(t)为本征值与△( )的夹角,如图3a 所示。附加CDF之后,系统的本征值大小改变为 第3期 刘焕焕等:二能级原子系统中的快速绝热演化与时间反演 39 K (f),由于Q(f)一~ 干丽,因此叮由力 和 AE=Q( )≈O(t),则K (,)≈ _c 。这样 (f)构成的直角=三角形ABE的斜边表示。这样K.便 与新的平面OAED对角线 相对应,如图3b所尔。 它是在OABC平面旋转一个占角后的结果。若考虑近 似条件:J j≈ /2,同时 很小时,这样呵近似写为 本征值K ( )则在 3c rf1的OAED平面演化,这时 的混合角为tan 27一Q( )/a(,)。为了更清楚地展示 方程(6)本征值的演化情况,以时间△(,)和Q(f)为变 量,画出其j维的演化关系,如 4所示。 D C A A 00 B a.附)J[1CDF前 b.附)J!]CDF后 c.进行I 5I 号近似后 图3 附加CDF前后系统的演化示意图 Fig.3 Evolution of the systems before and after adding CDF √ 。rh于Q(,)≈ ㈩,因此存 A( )一Q( )平面,本征值的投影可近似为具有洛伦 兹线型的 ( )演化规律。它在 一r处最大,相对于 系统的整体演化时问。 (,)的演化是一个快速、相对 很短的过程。 根据本征值演化规律和 3可知:系统本征值 开始时是在图3a平面内演化;在 ===r附近经过一个 快速演化过程到达罔3c所示的垂直平面;然后又回 到图3a平面。因此。图3c出现的时间很短,但正是这 个很短的、快速的演化过程使系统经历了一个时间 图4 附加CDF之后的本征值K士随看物理量 反演过程后,使系统满足了绝热演化,完成了粒子印 居的完全转移过程。 2.2 附加反向透热场补偿项前后系统的 绝热演化过程 Q(t)和△(t)的演化关系 Fig.4 Evolution of the eigenvalues K+as a function ofthe physical quantities(!(t)and A(f】after adding CDF n 、一0.1 GHz, 一l GHz!。 为了研究系统经过补偿后的演化是否存在透热过 程,以及粒子在两个本征态之间的交换问题,把修正后 的新体系变换到绝热表象中。根据方程(6)可得到变换 矩阵R和它的逆矩阵 ,分别为R(f)一 从图4中叮以看到,本征值呈现的足一个非线 性演化过程。当△一0时,对应着 。一r点,两个本征 值相距最远。在K 一△平面,本征值的投影在t 和t 位置(△(t,)一 (,,一r),i—l,2),是本征值的转折 点,是能量相同的两个最低点,故其是简并的,在该 点处两个本征值相距最近。根据d 1 K l/dt一0,可 I s1n), COS y 1 刚 l秆1 R ㈤一f ∞ 吖f,其  lISln), COS),I 中新的混合角定义为tan 270)一Q(t)/A(t)。变换矩阵 求得 s一 零, s+满足关 :一 。 。㈩ 40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5卷 R2(Jy)c(£),其中 £)==( (£) (£)) , 根据式(2)和(7)可得到修正前后系统本征态 的布居几率为 {f’蚍㈤ (£)一i(c1( )COS 7一C2(£)sin)) in),十f2㈤c。 ),,。 一 r 1 ( )l Cl( )1 COS 0+l c2( )I sin 0+S in 20[cl( )c2( ) +cl( ) c2( )]/2, l 1 ( )1 1 1 +( ) I 1 ( ) in 20[c1( )c2( ) +f1( ) f2(£)]/2. C1(£)1。sin 0+1 C2( )1 COS。0一S C1( )1 COS y+1 C2( )1 sin。y+ sin 2tic1( )f2(£) +c1( ) C2( )]/2, … C1( )1 sin ),+1 f2(£)1 COS。y一 sin 2rio1( )c2( ) +C1( ) f2(£)]/z。 偿之前的布居几率变化过程;图5b、d、f表示系统附 根据式(1)、(6)和(8)可分别数值求解系统被 修正前后的1 c ( )1 、I (£)I 和1 ( )1 的 加反向透热场补偿项之后的布居几率演化过程。 布居几率分布,如图5所示。图5a、C、e表示系统在补 补偿前 ・补偿后 b Q。=O.OlGH2 .13‘= D.1 GHz‘.T=3 ns l 1 0 (j) .—0 1 1 —-。: 一一一一 (f)‘ .-’一-一 l _._’‘-・—’-・^/ ._,. -. 、、 一一 一 一  i1 l 2 舳4 5 6 d 0 0 o 0 1c (t)1 _ _ _ 0 。 f)J _ _  l1 2 f/ns 4 5 6 f 1 1 . 3 0 0 e  (f)f1 0 - o o V 0 _ 0 -  一(Oll ● ● 图5 系统附加CDF前后本征值和布居几率演化过程的数值计算结果 Fig.5 Numerical results of the eigenvalues and the population probabilities for the system before and after adding CDF *a和b分别为附加CDF前后的本征值 和K 随时间的演化规律,c和d分别为附加CDF前后初态l 1>和I 2)粒子 布居随时间的演化规律,e和f分别为附加CDF前后耦合态粒子布居随时间的演化规律。 补偿后1"2。一0.01 GHz,补偿前 =0.1 GHz, 一1 GHz ,r=3 DS。 在附加CDF之前,由于Rabi频率 。很小,当 。一0.1 GHz时,两个本征值在t。一r一3 ns时最 0,l (O)l。一1。这说明在t。时刻发生了隧穿效 应,或者发生了透热现象,这一过程便是 Landau—Zener隧穿现象 ]。 1 接近(即△(£)一 (£一r)一0处),但由于耦合很弱, 基态的粒子布居几率不变,只有很少的粒子被激发 到激发态。在初始情况下,粒子主要布居在基态,即 有C (O)一1,f (O)一0。这时对应于系统本征态来 说,有} (£)I 一1,} (O)I。一0。经过光场作 附加CDF后系统的本征值为K (f)一±去× 厶 、//△ ( )+Q。( ),如图5b所示。两个本征值K±( ) 在t 和t 处相等,形成简并,且两个本征值相距最 近。由K ( )的表示可知,由于 很小,因此在 用后,在两个本征值靠得最近的区域(£。一3 ns)附 近,本征态的布居几率发生了翻转,即I舛(£)} 一 △(f)=0时,K±(£)仅由 决定。这说明在K±( )的 第3期 刘焕焕等:二能级原子系统中的快速绝热演化与时间反演 4l 简并点是由 决定的,而 又是所附加CDF,由此可 见,附加CDF对本征值的变化起到了两个作Hj: (1)产生了简并点,它由c)所确定。在这两个特殊的 化置t。和 处,系统两个本征值靠得最近,容易发生 粒子交换。(2)在f。处使得原来靠得很近的两个本 征值拉开距离。t ,是系统演化的一个转折点.在该点 系统不但满足能量守恒,更重要地是它是一个卡H位 突变点。 当附加CDF之后,在很小的Rabi频率 一 0.06 GHz作用下,能态】>的粒子可以完全被激发 到激发态f 2>,如图5d所示。这样的物理过程类似 于两个完全相同的弹性球之间的完全弹性碰撞过 程。在碰撞时,一个弹性球将能量无损地传递给另一 个弹性球,实现r能量的完全交换。而系统本征态 l (f)>和I, (,)>在本征值第一个最接近点t 处开始粒子转移,经过t... 后,两个本征态之间开始 _r粒子的反转移,即时问反演过程,使得两个本征态 各自恢复到自己的初始状态。如图5f所示。n丁以看 到,在包含t 和, 的阴影区域系统本征态之问发生 粒子交换。 点则为分界点,从, ,剑, 区间的隧穿过 程足从1 到 区间的反演隧穿过程,这是附加反向 透热补偿项后导致非线性隧穿的结果。 当附加CDF之前,两个本征念之间的粒子转移 叮等效于两个粒子问一次弹性碰撞,碰撞后两行交 换了能量。而附加CDF之后,改变了两个光场棚互 作用的性质,使两者经历r两次弹性碰撞,第一次完 成'『能量的完全交换。接着又经历了一次碰撞,又将 能量交还回去,使得两者回到】'各自的初始状态。 』二述过程也可通过附加补偿项前后的绝热条件 给予说明,其绝热条件分别为 I自i《I 一—— l 2,  ly《K一一K I 2。 (9) 后者是附加(、DF后的绝热演化条件,称其为超绝热 条件,其演化规律如图6所示。图中两个最高峰 好 对应着 ,和f 位置,它们也是两个本征值最接近的 地方。在这两个时刻,系统会发生能髓转换,即有透 热过程发q|.因此这足一个非线性隧穿过程。卡H反在 远离f 和f 时刻,系统满足绝热条件}y f《l,女f】图 6所示。由于 ..很小时,在 Q(f)面内的投影曲线便 近似为8(t).比较t-dy/dt面中的投影曲线dT/dt.可 以看到系统附加CDF前后绝热条件的演化差异。 图6 系统补偿后的混合角y梯度相对于时间和 新耦合系数Q(t)的演化过程 Fig.6 Evolution of derivative for the mixing angle y as a function of time t and the new coupling parameter Q(t)f0r the system after adding a CDF n 一0.01( Hz. 一1(;Hz ,r一3 IIS。 4 结论 本文主要利用附加CI)F方法研究了二二能级原 系统中粒子完全转移到激发态的物理饥理。附加 CDF的实质是修正 f-Rabi频率中外加光场的演化 形式,这是一个具有时间啁啾效应和洛伦兹线型的 脉冲光场。这个快速脉冲光场恰好作用在啁啾演化 的转换点处(光场正扫频和负扫频的转换处),导致 系统的两个本征值分别产生了能量简并点(两个能 量卡u同的点)。在分开的两个本征值接近点处很容 易完成二次隧穿过程,其中第2次隧穿过程恰好为 第1次的时间反演过程。使得系统最终恢复到初始 状态,并最终使系统总体满足绝热演化条件。 此, ¨频场转换时刻加入一个适当的脉冲光场,达到 L述作用,扫频方向的变化是系统完成时间反演效 果的关键凶素。我们利用具有相同脉冲面积的岛斯 脉冲代替洛伦兹脉冲同样町实现粒子布居的完全转 移.f{j此_口『见,利用这一物胖思想实现粒子布居的完 全转移,在技术L具有一定广泛性 。 附加反向补偿法使得系统比修 前更容易满足 绝热条件,同时在较弱光场作用下II丁实现将基态的 粒子完全转移剑激发态,因此这是一种有效的量子 调控方法。但在实验上对附加的补偿光场进行精确 控制要求很高。难以实现。尽管如此.这一新的物理 4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5卷 思想和方法仍为在弱场作用下实现光学非线性效应 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Eli LANDAU L D,LIFSHITZ E M.Quantum mechanics [M].New York:Pergamon Press,1976:194—196. -I2]ZENER C.Non-adiabatic crossing of energy levels[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1932,137:696—702. [3]林钱兰,安斓,徐永刚,等.和频过程中的Rabi振荡与 Landau—Zener隧穿过程E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 学,2O13,43:1015-1021. E4]vT1AN0v N V,GARRAWAY B M.Landau—Zener model:effects of finite coupling duration[J].Physical Review A,1996,53:4288—4304. [5]DEMIRPI AK M,RICE S A.Adiabatic population transfer with control fields[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2003,107:9937—9945. r6]DEMIRPI AK M,RICE S A.Assisted adiabatic pas— sage revisited[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5,109:6838—6844. [7]DEMIRPLAK M,RICE S A.On the consistency,ex— tremal,and global properties of counter diabatic fields [J].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08, 129:154l11. [8]BERRY M.Transitionless quantum driving[J].Journal of Physics A,2009,42:365303. [9]CHEN x,LIZUAIN I,RUSCHHAUPT A,D,et a1. Shortcut to adiabatic passage in two—-and three-level at—_ omsEJ].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10,105:123003. [1O]BASON M G,V1TEAU M,MALOSSI N,et a1. High-fidelity quantum driving[J].Nature Physics, 2O12,8:147-152. [11]TOROSOV B T,GUI ̄RIN S,VITANOV N V.High- fidelity adiabatic passage by composite sequences of chirped pulses[J].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11,106 (23):233001. r12]VITAN0V N V,HALFMANN T,SHORE B W,et a1. Laser—induced population transfer by adiabatic pas— sage techniques[J].Annual Review of Physical Chem— istry,2001,52(1):763—809. [13]黄湘友,游佩林.铯原子永久电偶极矩实验研究[J]. 量子光学学报,2003,9(3):97—101. [14]SUCHOWSKI H,ORON D,ARIE A,et a1.Geomet— rieal representation of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and adiabatic frequency conversion[J].Physical Review A, 2008,78(6):063821. [15]WEI L F,JOHANSSON J R,CEN L X,et a1.Con~ trollable coherent population transfers in superconduct— ing qubits for quantum computing[J].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08,100(11):113601. [16]PROKOF EV N V,STAMP P C E.Low-temperature quantum relaxation in a system of magnetic nanomole— cules[J].Physical Review Letters,1998,8O(26): 5794—5797. [17]MAY V,KOHN O.Charge and energy transfer dy— namics in molecular systems[M].New York:John Wiley&Sons,2008. r18]HARMIN D A,PRICE P N.Incoherent time evolution on a grid of Landau—Zener anti crossings[J].Physical Review A,1994,49:1933—1944. [19]YUROVSKY V A,BEN—REUVEN A.Curve crossing in linear potential grids:the quasidegeneracy approxi— marion[J].Physical Review A,2001,63:043404. [责任编辑 李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