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娱乐性组织作为公共空间的功能解析——以W村“村民自乐班”为个案

农村娱乐性组织作为公共空间的功能解析——以W村“村民自乐班”为个案

2022-01-04 来源:爱问旅游网
第11卷第1期 2012年3月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o1.11,No.1 Mar.,2012 文章编号:1671—6523(2012)01—0089—05 农村娱乐性组织作为 业 '‘- 、 空问的功能解析 以W村“村民自乐班”为个案 李 惠 芬 (河西学院文学院,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公共空间是一个社会的有机体,“村民自乐班”作为w村的民间自发组织,主要以演唱当地民间小调为 主,是一种走向平民的公共空间。它除了为空间内的民众提供一种信息传播与情感交流的方式之外,还为空间 内的成员提供一种自娱自乐的渠道,在演唱民间小调中起到了愉悦身心与寄托情感的作用。在更广阔的地域 内,可实现社会的整合与社会资本的培植。此外,它还是培育公民公共精神和民主意识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这一点对于处于“瓶颈”时期我国的民主自治建设十分关键。 关键词:“村民自乐班”;公共空间;功能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志码:A Functions of Rural Recreational Organizations as Public Space —A Case Study of“Villagers’Self-entertaining Band"in W Villge aLI Hui.fen (College of Literature,Hexi University,Zhangye 734000,China) Abstract ̄The public space is a social organism.Villagers’Self—Entertaining Band is the public space open to to all civilians for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It brings about social integration and cul— tivates social capita1.In addition,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breed citizenship and sense of democracy,which is a key to breaking through the bottleneck confronting China’S construction of autonomy. Key words:Villagers’Self・entertaining Band;public space;function 一、问题的提出 中、碾盘周围、各种民问组织、文艺活动、集会、红 白喜事仪式活动,只要民众能在此自由聚集,彼此 民间组织作为一个社会有机体,它以共同目 的为纽带,促使组织成员产生一定形式的社会关 联和相互交流,这些社会联系和相互交流的方式 具有某种公共性质,当它发展到相对稳定的时候, 表达交流、传播各种消息的空间均能称为公共空问。 w村“村民自乐班”成立于2000年,刚开始 只有5个成员,且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主要以收 集、整理和演唱本村自古以来流传的民间小调为 己任。他们所演唱的曲目大多只有唱没有说,其 就构成了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共空问。像中国 的寺庙、戏台、祠堂、集市、水井旁、小河边、场院 收稿日期:2012—0】一28 修回日期:2012—02—29 基金项目:河西学院2011年度科研创新与应用校长基金项目(XZ2011—10) 作者简介:李惠芬(1971一)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E~mail:hxxylhf2007@163.corn。 ・90・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第1l卷 表演形式简单随意,无论是无戏剧情节的抒情小 段,还是故事情节比较复杂、人物众多的戏剧大 段,一般都由极少的人物来演唱。通常情况下,只 用三弦和二胡来伴奏,有时也伴有笛子和木鱼等, 但大都在有节会或稍正式的演唱场合中使用。随 着时间的推移,“自乐班”成员中既有个别老人离 世,也有部分年轻人加入,队伍逐步壮大,开始在 农村红白喜事或年头节下乡为乡亲们演唱小调。 后来“自乐班”成为这个村落自发性的民间组织, 这个组织的成员具有以下特点: (一)在变动中求稳定 在“村民自乐班”这个娱乐性民间组织内部, 一方面组织的组成人员是不断变动的,原因如下: (1)村民参与主要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当某 个村民接触到这项活动觉得有兴趣就会选择参 加;但当深入其中,觉得自己并不是真正喜欢的时 候,自然会选择退出。(2)由于一些不可抗力的 因素,比如患严重疾病、家庭搬迁距演唱地太远、 家里突然有小孩出生或有家庭成员生病需照顾、 自身年龄太大、身体状况不允许等都会导致某些 成员退出组织。(3)民间组织自愿自由的组织原 则为其不断变动起到了推动作用。“村民自乐 班”这样的民问组织,不需要任何手续,只要想 唱、感兴趣,向负责人打个招呼就可以了;会员退 会也很自由,长期不来就是退出组织了,当然一般 会员退出组织都会向责任人打个招呼。 另一方面核心组织人员是相对稳定的。某些 核心成员加入该娱乐性民间组织,不是基于对其 他成员从事该项活动的一两次观瞻而产生的肤浅 兴趣,他们往往在参加该组织前已对该项活动有 深刻的认识和长时间的接触,对此产生了长久的、 浓厚的兴趣。如最先发起和组织“自乐班”的成 员李某、张某、田某等为小调的流传做出了卓越的 贡献。最近几年来,高台县政府连续举办的几届 县级民间歌手大比赛中,该组织有成员荣获全县 二等、三等奖,这些都为w村民间小调的传播提 供了便利条件和有力保障。 (二)有一种共同体形式下的归属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 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 我实现需求。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老 人的温饱问题基本有了保障,但由于青壮年大多 外出打工,许多家庭只有祖孙两代人生活,孩子能 在学校里获得老师、同学的关心,而老人则时常产 生老无所依的孤独感。农村自发的娱乐性民间组 织便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精神栖息的归属感,并在 此基础上实现了个人的安全、尊重和自我实现的 需求。 作为娱乐性民间组织,“自乐班”成员一致认 同的基础就是共同的地域和共同的语言。在笔者 的调查中,“自乐班”的个体会员均是居住于该村 的居民,操着共同的方言,一部分成员之前就是邻 居、朋友,还有些是通过某些关系间接认识。操着 同一种方言,居住在同一个村落,有着直接或间接 的关系,很容易形成共同的归属感。 此外,兴趣爱好可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励人 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同时也是人们结成一 个有机共同体的重要动力。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 爱好,就会有共同的语言,从而产生一种“相互 的、连结在一起的情感”,并且这些情感产生于 “那些连结在一起的人恰当的、真实的意愿”,使 得在共同体中,人们“得以保持根本性的团结,尽 管有各种各样的分离因素”_1 J。 二、“村民自乐班”——走向平民公共 领域的公共空间 “公共领域”是美籍德裔女政治哲学家汉娜 ・阿伦特首先提出,后由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尤 尔根-哈贝马斯发扬光大,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兴 起了一股研究公共领域的热潮。阿伦特和哈贝马 斯都没有给“公共领域”一个十分精确的界定,但 在他们的论述中,却能十分清晰地看到两人对 “公共领域”的看法存在着差别。阿伦特把人的 活动分为三种:劳动、工作、行动。“劳动和工作 都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采取的活动模式,而行动 实际上是人类之问的互动关系” J。她把前两种 基本划分为私人领域,后一种划分为公共领域。 “在阿伦特那里,公共领域既有别于‘社会’,也有 别于‘社群’,公共领域不是一个人们协商一己利 益或者展现血浓于水之情的地方:它是一个人们 显露独特自我的场所。每一个公民在公共领域中 的言论和行为都在其他公民面前显现着他是 ‘谁”’。 。在这里,阿伦特强调了公共领域中人 们透过言谈与行动将产生的积极意义。人与人之 问通过公共空间产生一定的关联,“个人的言说 被与之共在的他人所听,个人的表现被与之共在 的他人所见:也只有被纳入这样一种关系,个人的 表达才有意义,行动才有力量” 。哈贝马斯在 部分继承阿伦特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公共 领域理论,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解:“公共领域的特 第1期 李惠芬:农村娱乐性组织作为公共空间的功能解析——以w村“村民自乐班”为个案 ・91・ 点首先是普遍的公开、开放性;二是理性批判性, 即就本质而言,公共领域是一个理性交往网络,批 判性是其本质特性;三是公共利益性,即公共领域 谋求的不是私利而是公益”l5 J。“公共领域”主要 由公众、“公共意见”或“公众舆论”、公众媒介和 公共场所三方面要素构成 J。其中,“公众媒介 与公众场所是公共领域的物化形式,也是公众舆 论的表达手段,在很多时候,也很可能是公共领域 的主体与标志”l6j。除此之外,哈贝马斯还指出 公共领域不仅“包括教会、文化团体和学会,还包 括了独立的传媒、运动和娱乐协会、辩论俱乐部、 市民论坛和市民协会,此外还包括职业团体、政治 党派、工会和其他组织等”l 。因此,在某种意义 上,作为公共领域物化形态的公共媒介和公共场 所本身就是一种公共空问。 “自乐班”作为民间组织所形成的公共空间, 主要聚集着一群爱好民问小调演唱的“有闲”的 中老年人。他们因为共同的爱好而聚集在一起, 但他们聚集在一起却并不仅仅为了爱好,他们还 希望以爱好为媒介来减轻生活的压力,顺便结交 朋友。他们在这个组织性公共空间内谈天说地 (说生活、说社会,当然也会谈论政治),或许这种 谈论还会形成一定的舆论,但他们的目的不是要 形成“公共舆论领域”或“和公共权力机关相抗 衡”。“在伦理本位的社会中,社会公共领域被两 股力量上下夹击:一方面,传统集权制下国家权力 全面渗透和控制社会领域,并以自己模式构建社 会领域;另一方面,以家庭为中心的宗亲权力也全 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_8 J。家国同构, 使得社会公共领域趋于衰落。 在农村,人们走出私域,在国家法律许可之下 建立基于共同兴趣爱好的民间组织,形成组织性 公共空间,使得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 间的这样一块中间地带不断地壮大。虽然,它离 真正的公共领域——即作为公共权力的批判空间 与其针锋相对还有一段距离,它们更多的是一种 合作关系、指导关系。但是它却突破了作为私人 领域的一部分,在立足于不受公共领域管辖的私 人领域的基础上,成功地跨越个人和家庭的藩篱, 使人们置身于公共事物之中,参与公共事务的自 治。显然它的显性声音是有限的,它的舆论功能 发挥得也很微弱,但是它仍以一种隐性的声音发 挥着一定的作用。比如说有关民间社团相关法律 和条例的出台,与其说是为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 了法律保障,还不如说是对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 的一种法律认可。 w村“村民自乐班”,从它今天的发展和就公 共领域相对于国家和私人领域的独立性来说,一 直有一定的行政力量介入。因为在村、县级的民 歌比赛中,经常包含有党的相关政策等宣传内容; 有时村、乡级别的文化干事还专门请“自乐班”成 员编一些宣传性的资料。但这种行政力量的主导 性较之过去政府对民间组织的完全支配来说,其 主导性已大大减弱,自主性加强。 三、W村“村民自乐班”作为组织性娱 乐公共空间的功能解析 (一)实现彼此信息传播与情感交流 信息传播与情感交流是这一娱乐组织性公共 空间的最基本的功能。“公共空间是各种消息的 集散地,是信息交流和分享的中心。其中聊天是 公共空间最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_9j。在演唱 活动休息的间隙、在活动结束后结伴回家的路上, 组织成员之间总会在一起聊天,聊天的内容涉及 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并因组织成员背景、年龄、性 别等不同,侧重点也会不同。在“自乐班”,由于 组织成员主要都是中老年人,他们的聊天议题主 要是一些市井新闻以及在报纸、电视和道听途说 得来的奇闻轶事等。他们也会议论一些所谓的 “国家大事”,但大都是与自己生活紧密相关的或 带有很强的冲击性的事情,例如柴米油盐的价格 问题、农村医疗保险问题、边疆少数民族的暴乱问 题和煤矿坍塌、地震等事件。而且他们谈论的时 候不会具体讨论国家的方针政策,只是以自己的 理解来谈表面的感观。或许里面还有一些不正确 的观点,但这并不重要,对这些中老年朋友来说重 要的是有一个谈资,以满足表意和休闲的需要,为 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情感释放寻找一种方式,从而 获得一种莫名的满足。 (二)维系社会秩序与和谐 功能主义社会学认为:社会秩序就是社会得 以聚集在一起的方式 。在吉登斯看来,“社会 整合必定和共同在场情境中发生的互动有关。” “不同社区或社会的成员之间的任何接触,无论 涉及的范围有多么广泛,都涉及了共同在场的情 境”…J。而“共同在场的情境则是由一定的场所 提供。”“场所是指利用空间来为互动提供各种场 景”,康德曾经把空间界定为“待在一起的可能 性”,“空问使社会中的主体相互作用成为可 能’’ 。 民间组织所形成的组织性公共空间为人们之 间的共处和互动提供了一定的场所,为人们之间 ・92・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1卷 形成一定的关联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能性,使其具 备了实现社会整合的前提条件。一般认为,“社 会共同体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形成” 。 (1)处于同一组织性公共空间的人,他们有 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并在互动的过程中结下了深 厚的友谊,有着某一方面的共同归属感,使他们之 间极易产生“同感”、“共识”乃至共同的“价值倾 向”与“行为规范”,从而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极 易采取一致行动。娱乐性组织公共空间,主要是 人们在业余休闲时间互动的空间。在休闲时光, 人们一致选择健康的休闲方式,有利于净化社会 风气,特别是有利于遏止赌博等社会不正之风。 (2)同处同一组织型公共空间下,人们在组 织活动中有着大量共同在场的情境,正所谓“抬 头不见低头见”,组织成员间于是形成了很强的 社会关联性,使原先较为分散的社会个体组织成 为一张相互关联的网络,一方面使组织成员之间 关系密切,不易发生矛盾;另一方面即使发生矛 盾,只要不是核心利益的矛盾,组织成员问是不会 随便撕破脸皮。事实上,偶尔成员之间有了小的 口角争执,其他组织成员都会出面调节,以避免组 织因矛盾的大量积聚而分崩离析。这种机制的存 在,使得空间内能长期保持一种有序状态,保证了 社会的和谐。 (3)组织性公共空间还是组织成员在长期交 往、沟通中建立起来的特定组织文化平台,使组织 成员间形成文化认同。公共空间作为人与人之间 交往的场所,使空间内的个体容易形成共处、忍让 等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公共空间为组织成员提供 共同的文化场景,会使成员真实体验到人与人和 谐共处的经验之道,更好地遵从空间内在的文化 网络张力,以文化认同带动集体形成一致的行动。 特别是这种娱乐性组织公共空间,因其活动自身 的合作性、积极向上性、长期稳定性等,对社会的 有序发展更为有利。 (三)培养公众理性参与精神 公共精神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对人们共 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和公共利益的主观 认可,它体现于遵守、执行和积极参与等客观行动 之中 。而作为公共精神的萌发地的公共生活, “从广义上说,是一种私人之外,涉及到多数人交 往的社会生活;狭义上看,公共生活指以独立个人 身份自主参与的,包含多层次利益关系的社会生 活”¨ 。“包含多层次利益关系的公共生活”则 主要包括各种交往集会、社团组织在内的公共空 间人们的活动。但是公共精神的培育不能光靠学 习和教育,只有在现代公共空间内逐步体验、逐渐 训练、积久成习,才能成为自然而然的思维方式和 行为方式,也才有可能孕育出公共精神并将其内 化到民众的言行中。 (1)参与和沟通的合作意识。公民的公共精 神是由公民积极参与公务事务、维护共同利益的 行动来标示的,参与行动是公共精神最直接的体 现 。从表面上来看,参加一项娱乐性的集体活 动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任何参加,即使是参 加最小的公共事务也是有益的”¨ 。 首先,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以及组织性公共空 间本身开展的活动对组织成员具有吸引性,鼓励 并培养了民众的参与意识。组织性公共空间通过 开展一系列的公共活动,让民众在参加公共活动 中体会到参与的意义。“人们总是通过参与学习 参与的”¨ 。在笔者的调查中,积极加入到组织 性公共空问的民众,大都是一些性格外向、善于交 际的人士;即使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在加入 到民间组织后,也能走出封闭的自我和小家庭,愿 意参加更多的社区公共活动。参与到公共空间 中,还意味着能逐渐培养一种理解他人利益或加 强人际沟通的能力。为了共同的兴趣和公共文化 事业而聚集在同一个公共空间内的民众,为了实 现共同的目标就必须相互沟通与合作,只有这样 共同的目标才能实现。在娱乐性公共空间内,还 突出地表现为这些活动的集体项目性质更需要组 织成员之问的相互沟通与合作。 (2)集体和组织的公共意识。组织性公共空 间里经常性的集体活动能使组织成员明确地意识 到,“他们不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同时还是一个 有着共同生活经历、共同传统和共同感受的集 体” 。在同一个组织型公共空间下,组织成员 从事同一项活动、经历同样的感觉、共同归属于同 一个组织,并通过共同一致的行动换来集体行动 的成功。这些共同的经历使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 团结的整体,一个区别于本组织之外、区别于其他 组织的整体,由此滋生了一种共同的情感。 另外在组织活动中还能培养组织成员的组织 意识,当然这主要基于组织成员对组织认同感的 提高。比如在“自乐班”,虽然没有明确的组织纪 律规定,但是组织活动却逐渐培养了成员在参加 公共活动过程中所应当具备的组织纪律性。根据 组织成员反映,在组织活动伊始,组织成员迟到是 很普遍的现象,甚至是非常严重的迟到,可是随着 活动的不断深入,这种现象正逐渐消失,现在组织成 员一般都能提前到场,这就是组织性最鲜活的表现。 (3)平等、自由的理性意识。平等原则是民 间组织运转的一个重要原则,几乎每一个民间组 第1期 李惠芬:农村娱乐性组织作为公共空间的功能解析——以w村“村民自乐班”为个案 ・93・ 织都在章程中规定了这一原则。对于像“自乐 班”这样没有章程的民间组织来说,这一原则更 任何一个民主国家的活力均来自于这种广泛 分布的一个一个的小型组织内部的民主实践。可 是组织不言而喻的准则,并会严格地付诸实践。 在本文所调查的“村民自乐班”里,即实行遇事商 议的原则,小到何时排练新的曲目,大到是否参加 每一次的大型表演或一些活动的开幕式以及各类 老年文艺活动和文化广场的演出,都是先由组织 成员提出建议,再由每个人自己决定是否参加。 平等和自由的意识以及以此为准则付诸于实 践的组织活动,使组织成员敢于面对和表达自己 的真实意愿。同时,由于权利的现实性使得组织 成员还会自觉主动地去思考如何做出决定,并使 做出的意志表达能实现自我利益或者组织利益的 最大化。所有这些行为将不断地强化组织成员的 理性意识,使他们面对事物时不盲从、不盲信、不 唯上,对于一切事物敢于审视、检查、诘难、辩驳和 求证。当人们将之运用到公共事务时,便形成了 公共理性。 以说由民间组织所形成的公共空间内的公民参 与,其本质就是一种微型民主,而它也更接近于原 始意义上的民主内涵。在这里,由民间组织所组 成的公共空间一般大众参与最多,对民众来说也 是更实在、更具体的地方。这种民主的实施应该 说显得更真切、更有意义和价值,而高层民主似乎 更加抽象,显得遥遥不可及。笔者所调查的这个 民间组织,由于是由民众自发建立的,较少有行政 力量介人,这时民主的实践体现得更为充分。 “村民自乐班”是w村自发的民间组织,有 其固定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为人们提供了一 种共同在场的情境,为人际交往和社会关联的发 生提供了一种公共性的特定空问。这种“公共空 间”具有“公共舆论领域”的某些功能:作为一种 娱乐性的组织公共空间,除了能够为空问内的民 (4)独立、自律的民主精神。西方学者普遍 认为:“在西方思想传统之中,正是民主这一观念 同公共空间的观念难解难分。”l1 “民主的活力有 赖于分布广泛的公共空间中的公民的积极参 与。” 所以,公共空间被认为是“衡量一个社会 民主化水平的根本尺度之一。”¨ 通过公共空间, 可以培养民主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众提供一种信息传播与情感交流的方式,它还能 为空间内的成员提供一种自娱自乐的渠道,实现 民众在演唱中愉悦身心与寄托情感的功能。而在 延伸功能上,它能够在更广阔的地域内实现社会 的整合与社会资本的培植。此外,它还是培育公 民公共精神和民主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这一点对 于处于“瓶颈”时期我国的民主自治建设十分关键。 [1][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M].欧阳景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5. [2][英]迈克尔・H,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M].冯克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敬海新.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思想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2):11—13. [4]金自宁.公共空间与政治自由的实践——解读阿伦特“积极自由观”[J].比较法研究,2009(1):134—143. [5]敬海新,臧胜利.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解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30—33. [6]陈勤奋.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特点[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4—121. [7][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71. [8]丛知.公民公共精神缺失的社会根源与催生的土壤[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6):63-67. [9]叶敬忠,安苗.留守人口与社区公共空间[J].今日中国论坛,2008(6):107—110. [10][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一致与冲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2. [11][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李康,李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238—239. [12]曹海林.村落公共空间与村庄秩序基础的生成——兼论改革前后乡村社会秩序的演变轨迹[J].人文杂志,2004 (6):164—168. [13]刘翠霞.论乡村社会秩序的重建——共同体之路[C].当代社会发展研究(第2辑),2007. [14]杨芳.公共精神与公民参与[J].岭南学刊,2008(5):44_47. [15]李萍.论公共精神的培养【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2):83—86. f16][英]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璃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7]黄洋.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J].历史研究,2001(5):100—107,190. [18]郭为桂.公共空问与公民参与:大众民主的困境及其出路[J].重庆社会科学,2005(9)92-97. (责任编辑:康兰媛,英摘校译:吴伟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