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精神与红十字文化》
红十字会是国际性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这可能大多数同志都知道。但国际红十字运动诞生145年来(1863年创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截至2007年12月,世界上共有国家红十字会186个,缔约国政府是194个,这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到现在已有104年的历史,镇江市红十字会成立于1911年,到现在也有97年的历史。
红十字运动在它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风风雨雨,经过千千万万红十字人的打拼和奋斗,世界爱好和平进步事业人士及广大志愿者不懈的努力,红十字组织已是国际三大组织之一(联合国、奥林匹克、红十字会)。百年的红十字会组织在各国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我国作为政府人道救助领域的助手,协助党和政府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为推动和维护世界和平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
通过长期的红十字运动实践和经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精神,称之为红十字精神,即“人道、博爱、奉献”。这种精神的弘扬,需要靠广大红十字工作者、爱好和平进步事业的人士和志愿者来推动。红十字精神进一步提升,即形成一种红十字文化,这就是“人道为本、博爱为怀、奉献为荣”的红十字文化。
红十字会长期以来,为发扬人道主义宗旨,弘扬红十字精神,发展红十字文化,履行红十字职责;为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的境况,对危难人群实施扶危济困,帮助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协助政府做好人道救助领域的工作,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是人民群众信得过的社会救助团体。
在每次自然灾害面前,红十字会总是在第一时间发出紧急呼吁,发动社会募捐,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支援灾区重建。如抗击“非典”,募集款物260余万元;东南亚海啸,募集善款140万元;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红十字会系统募集款物千万元;有力地支援了灾区救灾和重建,在国际国内灾害救助方面做出了红十字会应有的贡献。
总之,红十字事业离不开志愿者们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爱心人士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镇江的红十字事业,为进一步弘扬“红十字精神”和提升“红十字文化”增砖添瓦,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的镇江奉献力量。
红十字文化与卫生文化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红十字文化是在红十字事业发展过程中,红十字工作者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一步放大和提升形成以“人道为本、博爱为怀、奉献为荣”的红十字文化。红十字文化弘扬的是人道主义思想,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主张,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的一种道德行为。本质上要求“以人为中心”,尊重“人性”,“人的尊严”,人的“自由意志”。卫生文化是指卫生事业在长期建设发展和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卫生行业特色的社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着卫生系统的整体风貌、人员素质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
卫生文化具有以下特征:①独特性;②价值性;③共识性;④科学性;⑤人本性;人本性就是重视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的需求,自我实现,被尊重和尊重别人,关心他人等。英国著名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家霍布斯认为,人也完全是按照力学性质运动的机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关节是齿轮,情欲是动力。人的一切行为背后的规则是生命体本能地进行自我保护或提高自身生命力,所以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卫生工作是以人性化服务为前提,围绕疾病预防,增进人类健康为目标。咋一听好象红十字文化与卫生文化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卫生文化特征之一就是“人本性”。“救死扶伤”,“人爱为怀”,“悬壶济世”,都是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其中不免也包含了卫生文化的内涵。“人道为本”的红十字文化就充分体现卫生文化的“人本性”,就是要在更加广泛的领域施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博爱为怀”就是要更加广泛地施行“人爱之心”。“奉献为荣”就是要更加广泛地奉献于社会,以人为本做好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卫生服务等各项服务,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实际的困难和问题。这与“悬壶济世”卫生文化相得益彰。 一、充分认识红十字文化与卫生文化的历史渊源
红十字运动有着百余年的历史,红十字精神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活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早在战争年代,许多仁人志士活跃在战场与灾区,开展救死扶伤,救助灾民和难民。在人道主义的救护和救助事业中做了许多有益社会的好事、善事,为人民作出了不朽的光辉业绩。
建国初期,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修改的中国红十字会章程,明确了红十字会是人民卫生救护团体。到1985年红十字会定性为人民卫生救护、社会福利团体。1993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红十字会定性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红十字会法》规定的红十字会宗旨就是为了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在法定的职责中也明确规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进行救助;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参与输血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参加人道主义救援等都说明了红十字精神和红十字文化与社会大卫生,卫生文化存在着血肉联系和密切关系。 二、切实找准红十字文化与卫生文化的结合点
“人道为本”,“人爱为怀”是红十字文化和卫生文化的共同点,其实质都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重点是突出了“人本性”。人道主义是人类优秀的传统思想,尊重人、尊重生命始终是人道主义的主题。 我们开展的骨髓资料库建设和广泛性救护培训工作,是红十字文化与卫生文化在社会化服务的结合点,这两项工作都具有社会性的特点,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工程,单靠红十字会或医疗卫生单位都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两者结合,共同实施。红十字会着重于组织协调,宣传发动和资料管理;卫生单位侧重于志愿者体检,血样采集和技术保障。
首先,为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开展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大家清楚地知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救治白血病的有效手段。我国有400多万白血病患者,每年还有为数不少的新病例发
生。为了拯救千千万万白血病患者的生命,镇江市红十字会已连续8年和镇江市团市委、镇江市卫生局共同开展了镇江青年骨髓捐献志愿者行动。截止2009年3月,采集入库的血样标本数已达10000人份,18名骨髓捐献志愿者成功实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骨髓移植)。给白血病患者以获得新生的机会,给患者家庭点燃了生命的希望。镇江市这项工作一直走在江苏省前列。市红十字会也被江苏省红十字会评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先进单位。 其次,为保障社会生产力,积极开展初级卫生救护培训。 救护培训是红十字会的传统业务。镇江市红十字会长期致力于社会性的救护培训工作,多年来在社会机动车驾驶员,学校的学生,社区居民,公安干警,供电系统、矿山开采业等高危人群中积极开展“心肺复苏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救护技术”等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共计培训38.36万人次,其中学生、居民、公安干警25.7万人次,占培训人数67%,机动车驾驶员培训8.8万人次,占培训人数22.9%,导游、教师、医务人员等其他人群培训3.9万人次,占培训人数10%。近年还在许多外资企业员工骨干中开展救护培训工作,为保障社会生产力,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三、努力践行红十字文化与卫生文化为群众服务 “博爱为怀”,“悬壶济世”的红十字文化与卫生文化和 “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我们的社会有许多人把“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自己行为的宗旨。愿意出来参与志愿服务,为社会作奉献。他们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为减少伤亡而奔波;在灾区和贫困地区中传递着人间的爱心与关怀;在无偿献血和骨髓捐献中为危重病人送去生命的希望。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红十字精神所在,是卫生工作者的责任。
从救治汶川地震灾区伤病员的事例中不难看出经红十字文化与卫生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卫生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良好品格。 首先,能以博爱为怀,精心为灾区伤病员医治身心创伤。“5.12”汶川地震后,镇江市红十字医院、江滨红十字医院等医疗机构接收了131位从四川地震灾区转来的伤病员。这些来自灾区的伤病员身心都受到很大的创伤。为让这些伤病员得到有效的治疗和休养,镇江市政府和各医疗卫生单位做了周密安排。为了让伤病员住好,吃好,治疗好,全部安排到市三级医院进行救治,住在高干病房,调集医疗技术骨干为其服务,给予最好的治疗。灾区伤病员和陪护人员在镇所发生的医疗费用200余万元,全部由红十字会支付,不要伤病员掏一分钱。镇江人民给予灾区伤病员兄弟般的关爱,常有群众自发地为灾区伤病员送鸡汤、送食品和生活用品。端午节那天,镇江市红十字会与社区志愿者给在镇伤病员及陪护人员送去了价值2000余元的绿豆糕、524只咸鸭蛋、专门包了1250只粽子,为他们送去节日的问候和祝福,让他们在异地他乡同样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真情。 5月21日,四川安县茶坪乡灾区来镇江投亲靠友的14位受灾群众在火车站受到市红十字会和志愿者专程接站并为他们准备了价值3000余元的食品及生活用品,帮助安排临时住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给予心灵上的安慰。
其次,能以奉献为荣,大爱镇江承担起民族的赈灾责任。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受灾人群身心受损害;生态环境受损害;个人和地方经济受损害;社会机构和家庭受损害等。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有着悠久历史和良好社会声誉的社团组织。在严重的地震灾难面前,急灾区人民所急,想灾区人民所想,积极承担起民族的赈灾责任,也展现了大爱镇江的风采。地震发生后,镇江市红十字会于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移动、联通和文件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发出为四川地震灾区紧急募捐的呼吁。从5月13日起,仅短短的一个月时间红十字会就接待社会各界捐款数3000多笔,截止6月24日,为四川地震灾区募集款物总计达3000余万元,创红十字会历史记录。我们靠什么?靠的是志愿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志愿者中有一部分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医生、主任、护士长)本身工
作十分繁忙,但他们一下班就到红十字会帮忙,还利用双休日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到商场、车站、广场、企业等开展募捐活动。他们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灾区人民的爱,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也树立了卫生人以奉献为荣的光辉形象和风采。
中国红十字会简介
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中国红十字会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成员。
中国红十字会1904年成立,建会以后从事救助难民、救护伤兵和赈济灾民活动,为减轻遭受战乱和自然灾害侵袭的民众的痛苦积极工作,并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于1950年进行了协商改组,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并修改了《中国红十字会章程》。1952年中国红十字会恢复了在国际红十字运动中的合法席位。建国初期,中国红十字会在协助政府履行《日内瓦公约》、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开展民间外交、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保护人民生命与健康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实效的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红十字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使中国红十字事业有了法律保障。
2004年中国红十字会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是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大会聘请国家主席胡锦涛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选举彭珮云继续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通过了《中国红十字事业2005-2009年发展规划》。
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有31个省级分会、333个地级分会、2860个县级分会和新疆建设兵团分会,铁路和商业系统红十字会,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有7万个基层组织,团体会员单位12万个,志愿者113.2万人,会员总数2398万人,其中青少年会员1549万人。 中国红十字会主要职责 备灾救灾
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开展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除紧急阶段实施救援工作外,还进行灾后重建。建立了沈阳、杭州、孝感、西安、广州和成都等6个区域性备灾中心,北京、上海、云南、湖南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备灾中心,部分地(市)也建立了备灾中心或仓库,储备救灾物资,培训救灾人员,备灾救灾网络已初步形成。
中国红十字会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全国32个省级(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红十字会制订了应急预案,其中27个应急预案被纳入本省级总体应急预案体系。 卫生救护
中国红十字会依法开展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在易发生意外伤害的行业和基层组织培训救护员,组织群众参加意外伤害和自然灾害的现场救护。 卫生关怀及人道救助
协助政府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推动工作,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推动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开展艾滋病预防宣传和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动员、组织工作,截至2007年底,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库容量已达70万人份。
中国红十字会已建立社区红十字服务站点16000多个,博爱超市500多个,以博爱服务站和博爱超市为平台,开展了满足群众需求,形式多样的社区红十字服务活动。 在全国118个县开展参与新农合和医疗救助试点工作,援建近600个红十字博爱卫生院(站),开展富有实效的关注农民健康活动,协助政府改善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红十字天使计划”对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农民和儿童实施医疗救助,协助政府改善贫困乡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捐建农村博爱卫生院(站),培训乡村医生。
根据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精神,中国红十字会于2007年3月与北京奥组委签署《合作备忘录》并正式参与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服务工作。在奥运会期间,中国红十字会将做好对奥运志愿者的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及城市应急志愿服务、推动无偿献血、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等工作,为北京奥运提供全程生命守护。 红十字宣传和筹资 传播国际人道法、《日内瓦公约》及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开展“红十字博爱周”、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通过短信募捐、网上募捐、邮局汇款、银行转帐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筹资工作。 红十字青少年
中国红十字会在各级各类学校对红十字青少年进行人道主义教育和自救互救知识教育,开展社会服务活动,配合学校素质教育,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开展国际交流,增进与各国红十字青少年的友谊。 国际合作
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每年对世界各国遇到的重大灾害提供紧急救助。
开展与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红十字会与其他国家红十字会合作,在27个省(区)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及健康教育、禽流感预防与宣传、艾滋病预防与关爱、疟疾预防、白内障复明、乡村医生培训、基础卫生保健和煤矿救护培训等项目。
1985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曾三次担任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领导委员会成员,1989年曾当选联合会副主席。 台港澳事务
为海峡两岸同胞提供查人转信服务、处理探亲衍生问题,见证两岸之间私渡遣返作业。同时开展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水上救护培训及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等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活动。
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合作开展备灾、救护培训、志愿服务等项目,与澳门别行政区红十字会合作开展地方病防治、灾后重建等项目。
中国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