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恨字

恨字

2022-05-29 来源:爱问旅游网


前段时间,在全国中医学术研讨会上,我与李文瑞先生就五行疾病与脏腑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对心脏病病例的研究中发现,部分罹患心脏疾病的患者的病因是由于日常工作生活中,压力过大所致。而且据患者家属描述,这些患者性格都较为暴躁,同时伴随着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些患者心里都积蓄着太多的怨气而无处发泄,急火攻心,日积月累从而导致了心脏疾病的发生。从这个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怨、恨、恼、怒、烦,这些不好的情绪是心脏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这些不好的情绪产生的是负能量。心里的负能量多了,积蓄的时间久了便会引起病变。负能量怎么才算多呢,这一点从“恨”字的结构上便可略知一二。

“恨”字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竖心旁”,右边是“艮”。“艮”在这里表示震惊瞪眼的意思,因此恨字的本义是因为怨愤而瞪眼怒视。在易经中有艮卦,艮卦是如何抑制自己言行的卦,“艮”在这里是山的意思。心里的积怨多的像一座大山,能不恨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恨”的。“恨,怨也”。《国语•周语下》中有“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这样的句子。可见怨和恨的意思是相通的。前文讲到了“爱”,作为一个在字义上与“恨”字完全相反的字,我们不妨来看看两者的关系。

如果把爱比喻成一位女神,恨则更像是一个魔鬼。爱让世界变得美好,恨则让世界充满纷争。两个字都是心的产物,却一个走向左,一个走向右。爱产生是正能量,恨产生的则是负能量。同时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由爱生恨的例子数不胜数,化干戈为玉帛的典故也有很多。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爱与恨是阴阳对立的两面,两者既是矛盾又是统一的,无论两者中的哪一个,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都会试图努力协调彼此之间的协调统一性,而尽量的避免彼此之间相互斗争的存在。这一点从“恨”字右半部分“艮”字中也有很好的体现。易经中的艮卦是同卦相叠,艮为山,二山相重,喻静止,它和震卦相反,高潮过后,必然出现低潮,进入事物的相对静止阶段。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爱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会转入低潮,甚至由爱生恨的。

虽然爱与恨意义相反,但两者却是生命同一能量的不同宣泄方式。当人们爱或快乐时,是能量增加的过程,生活中被爱包围的人常有这样的体会,每天的能量用之不尽,睡眠不多、吃的不多,却精力充沛。生活在爱之中的人,是快乐的,快乐的人们心灵都是平静的。可见能量的增长主要源于心灵的平静。有了更多的能量,也会付出更多的爱心。而当人们怨恨或挑剔时,则是能量减少的过程,或者说是负能量增加的过程。人们在怨恨时,心灵一定是不平静的,能量无法回归,因此只能卸掉能量。

略知人体工程学的人都知道,人体工程学是以“三理五要素”为理论基础的,三理是指天理、地理、命理;五要素则是指人的走势、面相、掌纹、声音、签名。从面相上看,心里藏有恨的人,往往面色凝重,心里像积压了一座大山;从签名上看,字迹有棱有角,而且写出的字向下倾斜,带有杀气;走起路来,步伐快速,无稳重感。历史上最著名的关于恨的典故,非勾践灭吴莫属。勾践臣服于吴国三年,其间受尽屈辱,为博取吴王夫差信任,曾尝夫差粪便。为报仇雪恨,勾践回到越国之后,卧薪尝胆,同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终于灭掉吴国,报仇成功。显然这种对待恨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我们知道“恨”字产生的是负能量,尽管勾践最后报仇成功,但在报仇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这个过程实际上这是一个负能量积累的过程。同时勾践为了报仇,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用煮熟的优良稻谷来蒙骗吴国的子民,致使吴国颗粒无收,而这是有违天理的。更何况冤冤相报何时了。这一代的仇恨,延续给下一代,周而复始,何时才是尽头。像勾践这样报仇成功还算了了心愿,如若报仇不成呢?如若报仇不成恨就会在心里积压,导致心脏方面的疾病,《水浒》中的林冲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

那么应该怎样去化解心中的仇恨呢?在儒家经典《论语•宪问》中有这样的句子“以德报怨,何如?”这也正是我所主张的化解仇恨的方式——以德报怨。用恩惠回报与别人的仇恨,从而感化对方,化解仇恨。日常工作中,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对待仇恨,如果非要报有有仇不报非君子的态度,那么伴随着仇恨的积压,身体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进而

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这个时候,不如寄情与山水,修身养性,忘掉仇恨,从而克服内心的无名之“火”,从而让身体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岂不更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