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亲子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园亲子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2022-12-14 来源:爱问旅游网


《幼儿园亲子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报告 昆山市红峰幼儿园课题组

综述:

2011年6月,我园的“十二五”苏州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亲子课程的实践与研究》正式开题以来,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和姐妹园的交流帮助中,全园老师以高昂的研究热情和严谨的科研态度投入到了课题研究中去。在进行课题研究的五年间,幼儿园从家园沟通机制,家庭、幼儿园、社区互动方式,亲子课程设计等方面入手研究,形成家、园、社三位一体,共同培育幼儿的氛围。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旨在实践中有效地利用家庭、幼儿园、社区这些教育资源,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通过家长、孩子、教师之间的交互的、对话的、生活化的、感性化的教育方式,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拓展家园互动的平台,促进幼儿、家长、教师共同发展,共同承担起培养幼儿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家园同步教育”办园特色的形成。

一、课题的提出

在20世纪末期,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亲子教育。目的是通过亲子间的互动游戏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家长成为合格的教育者。

在我国,90年代末期亲子教育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区开始流行,在21世纪开始作为一种被教育界和社会广泛认可的新型早教模式在中国内地推广。近年来各种各样亲子教育机构如亲子教育研究所、亲子俱乐部、早教中心、亲子园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究其原因,是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社会发展的不断变革、脑科学研究的新进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们都希望孩子出生就得到良好的教育,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自己的孩子能是天才宝宝。但如何教育和引导却是困扰家长的一大难题。于是家长们,尤其是0~3岁的家长纷纷把目光投向各种各样的早教培训中心,接受各种各样的亲子教育。

但就目前而言,社会上开设的各种亲子班可谓鱼龙混杂,有的只是看中了这个市场和商机,在课程编排和教材的设计上缺乏深层的研

1

究和理论支撑,各做各的,看似热闹,但问题颇多,而且多注重的是早期智力的开发,但实践告诉我们幼儿的早期教育重在习惯、兴趣的培养。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我国在亲子教育这个领域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有关亲子教育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亲子教育的实践先于概念的形成。有的多数是一些相关理论研究,到目前为止对于什么是亲子教育,什么是亲子课程,并没有一个很规范、很统一的概念。而且目前社会上的亲子班面向的基本上是0-3岁的婴幼儿,涉及3-6岁这个阶段的亲子教育并不多,但其实3-6这个阶段同样需要亲子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积极的亲子交往能使幼儿成长为健康、快乐、善良、积极向上的现代儿童,可见幼儿园亲子教育活动是一种辅助日常教育活动的有效活动形式,对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实现幼儿学习、家长培训的指导思想,形成教师、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游戏的教学模式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和开发一种适合3—6岁幼儿年龄特点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幼儿园亲子课程,就显得尤为迫切。因此我们选择了《幼儿园亲子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当然选择这个课题除上述原因外,还有本园有开展这个课题的优势原因,我园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构建家园互动新教育平台的实践与研究》,在此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掌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赢得幼儿园、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帮助是家长的迫切需要”,而幼儿园的发展也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得到家长的协调配合,为此,我们在立足传统家长工作方式的基础上,拓展了家园互动的平台,通过家园同乐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收到了良好的共育效果。但在收获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感到我园开展的一些家园同乐活动是比较零星的,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年龄阶段特点不突出,追问活动背后,未能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价值,使得一些较好的家园同乐活动未能更好的发挥其教育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在

2

总结反思的基础上,重新调整研究方向,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家园互动的平台,充实家园同乐活动的内容,和谐家园关系,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性的、适合幼儿园的亲子活动课程,为本园、社区乃至全市的家长和幼儿提供亲子活动案例,给家长在科学育儿方面提供帮助。

二、概念界定

1.亲子活动:是指父母与子女间或祖父母与孙子女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而进行的。亲子活动是家庭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一种特殊的早期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与传统教育有很多不同,即由过去以教育子女为主,专向以父母自我教育为主;由父母权威管教专向以关注和引导子女的发展为主;由单一的家长角色转为老师、朋友、同伴等多种角色;教育方式由家长的训斥转为在参与游戏中给子女以关怀、发展和教育。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也就是让父母与孩子一起玩,一起参与活动,在此过程中让孩子掌握一些知识,发展一些技能,不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促进父母自身素质的提高。

2.亲子课程:关于幼儿园的课程概念有许多,现在比较认同的说法: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途径和方法,是帮助幼儿获得各种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据此我们将亲子课程界定为:

(1)以亲缘关系为基础,建构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实施亲情影响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将游戏活动作为主要教育手段,教学活动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而成,为父母和孩子提供共同游戏与学习的机会和条件,由家长、教师、幼儿共同参与,是教师、家长与幼儿互动进行的教学模式。

(2)亲子活动课程不是单一的亲子课堂教学内容,而是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昆山地方资源、社区和家长资源等,从亲子游戏、亲子制作、亲子阅读三方面出发,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实施的亲子类互动活动,强调行为习惯、社会修养、能力素质与情感性格的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其整个儿童教育思想

3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家富强与儿童幸福相连的目的观,以健全人格为根本的内容观,父母要研究儿童特点、重视环境教育和坚持理性爱儿童的方法观,它为我国现代亲子教育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借鉴。

二是国内外关于早期教育的指导意见和政策。联合国基金会在公布《2001年世界儿童状况》时指出,保障儿童权利应该尽早入手,因为通过健康投资以及提供社会服务等措施,在儿童的健康、教育和营养方面进行早期投入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将来必然会产生丰厚的回报。2003年3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发展幼儿教育,提出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为每个0—6岁的婴幼儿及其家长提供科学育儿的早期教育服务。同时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是儿童心理学大师唐纳德W.温尼科特的亲子教育培养理论。温尼科特教授探讨了童年时代的基本人际关系,他从母亲与婴儿间的爱谈起,并认为这是人格健全的关键。他以轻松简单的口吻,揭示哺乳、哭泣、游戏、独立和害羞等日常行为中所蕴涵的心理机制。他特别强调父母天赋心智与性格对孩子的重大影响,并告诉我们:本着自己的天性去实现亲子间的互动与沟通,才是最好的亲子教育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总目标:通过幼儿园亲子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不断丰富家园联系的方式和内容,拓展家园互动的平台,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使父母获得恰当的先进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使教师提高开展家长工作的能力,和谐家园关系。进而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性的、适合幼儿园的亲子课程,为本园、社区乃至全市的家长和幼儿提供亲子活动案例,给家长提供科学育儿的帮助。

具体目标:

1.通过对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拓展家园互动的新平台,

4

以加强家园共育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作用。

2.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幼儿在亲子活动中体验快乐,增进亲子间的感情。让家长学会运用更科学、更适宜的方法来培养孩子,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

3.在组织亲子系列活动的经验、基础之上,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性的、适合幼儿园的亲子课程。

4.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能力和开展教科研的能力,并推进我园家园同步教育的特色深化。

课题研究的内容:

1.丰富以共育为中心,以共读、共乐为互动新平台的亲子系列活动内容。

2.以节日活动、地方特色为依托,从亲子游戏、亲子小制作、亲子阅读三方面出发,开发幼儿园亲子课程。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红峰幼儿园全体幼儿及家长 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根据幼儿发展和生理及心理特点,设计亲子活动方案,用以指导幼儿教育,同时又依据活动方案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改,完善方案,调整研究手段。

2.经验总结法。

通过不同的形式,教育策略,来研究亲子活动的内容选择、设置,对亲子教育的实际影响,以及在过程中所体现的价值。

3.个案分析法。

对幼儿个体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观察分析研究,并进行总结评价,提出相应的家园同步教育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进程

1.准备阶段 (2011年6月——2011年8月) (1)建立课题研究中心组。

(2)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明确方向制定研究方案及个人子课题方案。

(3)建立课题研究所必需的硬件环境。

5

2.实施阶段 (2011年8月——2014年12月) (1)根据研究方案分析阶段进行操作运行 (2)参与总课题组各项专题活动 (3)组织承办主题研究活动。

(4)请有关专家对本课题进行阶段性成果鉴定,修整课题,推进课题的深入研究。

3.总结推广阶段 (2015年1月——2015年12月) (1)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2)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构建“亲子活动课程案例”。 (3)推广我园研究经验,并深化我园“家园同步教育”特色。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要点 1.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自十二五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形成了一个“全园参与,强调过程,重在反思”的研究氛围。一是定期召开多种形式的课题培训,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总结经验,提出指导建议,为老师们如何进行课题研究提供帮助。二是定期开展有计划有目标的课题组沙龙活动,由教研组长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结合自已阶段的课题研究实践,精心准备好沙龙主题内容,在沙龙活动中积极参与课题研讨,不断提高老师们的课题研究能力,确保沙龙活动扎实有效。三是对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为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可借鉴的、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注重课题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与积累。

2.构建亲子教育大环境。

为保证本课题高效、有序、科学、优化的实施,我们进一步完善以园长为龙头——业务园长主管——教科室负责——教研组长积极带头——全园教师人人参与的良好网络机制。进一步细化总课题,形成子课题。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班级幼儿情况确立自己研究的目标,制定研究计划,在分层实施中分层突破,并注重反馈、交流和总结。建立自上而下的家园网络。幼儿园下设家园委员会,各年龄阶段再设下一层的委员会,创建并不断完善“三位一体”共育管理体系。家委会每月组织一次活动,商议、制定每月的亲子活动内容和方案。具体活动落实时仍由家长与教师共同负责,开展一系列相关的互动活动,如节日系列活动、家长助教半日活动、育儿经验交流会等等,逐步形

6

成了亲子教育的大环境。

3.立足多元的亲子活动。

组织丰富的亲子活动是亲子课程研究的基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将课题研究融于节日活动之中,并与课程紧密结合,通过有效组织与实施,让每个孩子和父母都有共同参与活动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体验活动的快乐,享受亲情的愉悦。如我们开展的节日系列活动有:“关爱版”的感恩妈妈系列活动、爷爷奶奶辛苦了、爱心义卖捐款活动等。“才艺版”的亲子踏青摄影比赛、童话剧表演、新年亲子联欢会活动等。“智慧版”的亲子阅读节、趣味游园会、亲子运动会等。“巧手版”的亲子长卷画、亲子小制作、亲子画报等。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紧紧抓住了孩子成长不同时期的年龄、心理特点,加强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亲情沟通的互动游戏,还架起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友谊桥梁。家长与家长多了沟通,孩子之间增加了一种凝聚力,老师和家长之间达成了教育共识。

八、课题研究的结果

(一)拓展了家园互动的沟通平台

家庭与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两个生活世界,需要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这样才能实现家园共育,强化教育力量。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时常碰到的困惑是我们的教育观点得不到家长的认同,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幼儿园五天的教育抵消在家庭两天的教育中,究其原因是家园缺乏有效沟通。为此加强沟通,达成共识是我园共育工作的核心所在。我们所做的是立足常规,寻求突破,让单一的沟通方式变得多样性,让枯燥的家长工作变得生动化。

1.丰富常规家园沟通方式

首先是充实家长园地内容。我们在园地上加入了每月话题,发动家长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达成教育的共识。这样家长园地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家教知识的宣传阵地,也是家长互动交流的平台。

其次是增加家长进园机会。除了在开放日将家长请进幼儿园,我们还邀请家长进课堂,为孩子上课;进讲堂,交流育儿心得体会。有些家长同样是教育的行家,家长通过自己的授课可以感受到了幼

7

儿园教学的特殊性,由家长所介绍的好的教育经验更能在家长中引起共鸣。而教师也能从家长的教学、交流中学到好的教育方式。

再次是丰富家园沟通方式。在家园沟通上我们除了上门家访、电话访谈外,我们开展家园日记活动,将家长、教师记录的幼儿成长中的趣事、进步趣事刊登在园刊《红枫》上;开展每月话题讨论,由教师确定讨论话题,家长、教师在班级QQ群里围绕话题发表看法,家长们在讨论中获得科学的育儿方法。

最后是吸纳家长参与园所管理。家委会是家长的代表,是幼儿园与家长密切联系的纽带,我们的宗旨是不让家委会成员当听众,要当组织者和管理者,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此我们幼儿园组织的活动都会及时地征求家委会的意见。幼儿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我们也能及时和家委会沟通,争取家委会的支持与理解,协助做好其他家长的工作。如前阶段幼儿园放学时有些家长不遵守秩序,不排队接孩子,门口很拥挤,以致有的家长对分阶段、分时间段接送有意见。后征求家长意见,家长们建议成立家长护卫队,由家长来轮流值班维持秩序,引导家长排队。这个办法一经实施,果然有效,放学时家长不排队现象很快就消失了。

2.构建家园互动新平台

立足于“牵手伴成长、快乐伴童年”的教育理念,围绕家园共育,我园开展了以“家园共乐”和“家园共读”为载体的两大系列活动,进一步构建了家园互动新平台。

(1)家园共乐活动,欢声笑语在同乐中飞扬。

亲子巧手篇,利用废旧材料开展的环保、科技亲子小制作活动;家长、孩子共同参与的亲子小画报、亲子长卷画、亲子摄影展等,家长们在和孩子互动的制作活动中不仅增进了亲情,也增进了对孩子的了解,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理解了幼儿教师工作的不易性。

亲子游戏篇,组织开展亲子游园会、亲子运动会、亲子表演会等活动,家长和孩子互相配合,增进亲情,不仅共享童年快乐生活,也体会到了和孩子相处的重要性。

家园共乐不仅能增进家长之间、幼儿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能帮助家长树立的科学的育儿思想,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使家长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更好

8

地支持和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家园共乐给孩子留下是快乐的童年生活,给家长留下的是回忆童年、感受亲情。给教师留下的是掌握家长工作的艺术。

(2)家园共读活动,智慧之门在共读中打开。

创设亲子共读氛围。我们在幼儿园有限的空间里创设了亲子阅读角、阅读墙、阅读室,投放各种幼儿喜欢的经典绘本图书,幼儿随时、随处都能进行自主阅读;我们发放亲子共读倡议书,建议家长在家庭也为幼儿创设一个利于阅读的好环境,抽出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讲故事。无论是在园还是在家均让家长、老师、孩子沉浸在浓浓的书香里。

举办家园共读月。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家园共读月活动,我们发放家园共读倡议书,告知阅读月的活动、要求,不同阶段开展不同活动,大班“念童谣讲故事”;中班“图书漂流”;小班“好书推荐”。不同人参与不同活动,教师读一本好书、组织一堂绘本教学;家长推荐一本好书、陪孩子读一本绘本;孩子看一本绘本,讲一个故事或童谣。在家园共读的氛围中家园的关系近了,沟通也更顺畅了。

组织亲子童话剧表演。亲子童话剧表演也是阅读月活动的延伸,家长和老师共同选择故事、制作道具、录制音乐、排练节目,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表演,家长孩子一起观看、助兴,精彩的童话剧传承着经典,启迪了智慧,蕴含的哲理也教育了孩子、家长、老师。在互动的亲子童话剧表演过程中,家长、老师、幼儿的关系也更为密切、和谐了,家长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教师成长得到了有效的促进,孩子个性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家园共读同样是家园沟通的有效方式,在指导家长进行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家长懂得了如何为孩子挑书,如何为孩子讲故事;老师了解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图书,需要这么样的指导,在这过程中家长、教师、孩子都获得了书香的浸润,让阅读成为了家园共同的习惯。

以“共育”为中心,以“共读、共乐”为互动新平台的亲子系列活动是我园亲子活动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幼儿园家园同步教育特色的宗旨。

(二)开发了家园亲子课程

亲子活动开展初期虽然是轰轰烈烈、内容丰富,但是全园的三个阶段缺乏各自的立足点,课题研究就显得有些盲目了。于是课题主持

9

人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梳理,将亲子系列活动划分为亲子游戏、亲子小制作、亲子阅读三大方面。小、中、大各年龄阶段的亲子课程虽然都是围绕这三方面开展设计,但又各有侧重的方面。

亲子游戏类课程分别从亲子体育游戏、亲子音乐游戏、亲子民间游戏三个方面来挖掘、设计适合各年龄段的游戏,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愉悦了幼儿的身心,也让家长重温了童年游戏,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亲子制作类课程分别从玩具小制作、创意小制作、科学小制作三个方面来实施的。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弱,我们的玩具小制作主要是以家长制作为主导,通过一件件自制的玩具来激发幼儿参与制作的兴趣。中班幼儿处于幻想的萌发期,主要引导幼儿和家长利用自然材料共同来进行创意制作,激发孩子的环保意识。大班的孩子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十分感兴趣,对简单的科学道理也能理解了,通过科学小制作的活动,让家长更多扮演支持者,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亲子阅读类课程主要从阅读的兴趣、阅读的行为习惯、阅读的情感体验三个方面来引导开展。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阅读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兴趣的培养,激发幼儿去书中寻找乐趣的念头。相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当他们对书产生了兴趣之后最迫切的事就是在成人的引导下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班幼儿的绘本阅读能给幼儿带来各类情绪情感的体验,促进社会性发展。

亲子课程的开发是家园共育的又一具体体现方式。我园通过四年的研究,亲子活动课程已初见成效。亲子游戏类活动,如小班的体育游戏《袋鼠妈妈造新房》、中班的音乐游戏《狡猾的狐狸》《机器人照镜子》、大班的民间游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马兰花开》等;亲子制作类活动,如小班科技《杯子里的小兔》《风车转转》、中班手工《创意环保袋》《储蓄罐》、大班科技《火箭发射器》《不倒摇滚娃娃》等;亲子阅读类活动,如小班绘本《抱抱》《小鱼逃跑了》、中班语言《艾玛捉迷藏》、大班绘本《我爸爸》、大班社会《汤姆的小妹妹》、大班健康《勇敢者的奖杯》等等。

园本亲子课程的开发不仅让我们的家园同步教育有了立足点,增加了操作的可行性,也激发了教师、家长、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达到

10

三方共赢的效益。

(三)促进了幼儿、家长、教师的共同成长 1.家长育儿能力得到提升

我们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丰富的经验是我们宝贵的教育资源。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家长与我们合作共构幼儿园亲子课程,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使我们的课程更加生动更有价值。我们的做法有:

家长参与环境创设。开展活动,环境先行。为此我们发动家长参与我们的环境创设,与孩子共同收集图片、照片、查找资料等,这样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近阶段的教学活动,同时也让孩子在活动前能未雨绸缪,获得相关经验。

家长参与教育活动。有时我们会根据家长的有些独特经验,开展一些活动,并邀请这些家长到幼儿园做老师,给孩子讲解。不仅能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使家长的育儿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例如主题活动“交通工具”,教师与家长一起讨论,让家长了解主题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等各方面的情况,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并利用家长资源,组织孩子参观了汽车站、交通岗亭、消防中心等。请当交警的家长给孩子讲“交规”常识、标志,组织孩子参观交通指挥中心停车场,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标志游戏”等。

家长开展座谈交流:我们不仅让家长听取一些专家的建议意见,让家长懂得接受更为系统的教育方法和育儿经验。如还会根据家长的需求开展座谈会,让我们的家长分享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给更多的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家长之间建立一个交流的舞台,相互讨论谈谈看法和某些育儿方法,以便彼此间的相互借鉴和参考,将合作的内容与深度推向深入。

这些合作共构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家长提供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的机会,也使我们的家长有机会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家长不仅是亲子活动的“支持者”,而且还是活动的“参与者”“策划者”、“组织者”和“评价者”。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主题意识增强。与老师沟通交流时,话题也不再是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孩子,以前家长们往往询问老师诸如“孩子在幼儿园听话吗?孩子上课回答问题吗?”“在幼儿园吃得好不好?”等问题,现在他们能主动询问老师:“这个月的亲子活动是什么内容?需要我们准备什么吗?我们全家都想参加可以吗?”等

11

等,真正转变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和教师的良师益友。在亲子活动观察中,我们还发现了家长们的教养水平逐步提升。如在亲子活动进行过程中,家长自己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以往家长会为了活动的圆满结果而过于迁就孩子,也有的家长会采用高压的方法马上纠正。现在我们的爸爸妈妈会变得更智慧,就如一位妈妈说的:“我先不理她,等她冷静下来再给她讲道理。你要是当时训她,她肯定特别宁,而且不接受,会哭闹,非这样不行。我就先不理她或等过了这件事以后,我再给她慢慢讲道理,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了。”类似一些的科学育儿小方法,都是爸爸妈妈们在多次的亲子活动中不断积累的有效经验而形成的。

2.幼儿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通过各种亲子活动和在家庭中的配合教育活动,给每个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在活动中我们注重幼儿的优势互补和扬长避短,使幼儿在多方面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我园幼儿逐渐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表现出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表现出主动、乐观、竞争、合作的态度和爱学习、勤思考的进取精神。并且增进了与父母的关系,更懂得关爱自己的父母、亲人,关爱身边的人,会给关心需要自己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我们的孩子在入园前他们的交往范围大都在自己家庭之中。来到了幼儿园,他们要开始与那么多和自己相似却又有不同个性的孩子进行交往,一开始总是争执不断。我们总能听到“老师他坐了我的椅子!这个是我的,不给你!老师他打我!”等等类似的声音。如何让孩子们学会正确的交往,能变得更包容和谦让呢?于是我们组织开展了不同类型的体育、音乐、民间类亲子游戏,让孩子在亲子游戏中不仅得到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了正确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态度、方法,并把这些习得的方法、态度迁移到平时日常生活和伙伴交往中去。现在孩子们在交往中变得更谦让、和谐了,大班的孩子还会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

刚入园的孩子由于父母的过度溺爱,包办代替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孩子依赖性强,自信心缺乏,时常听到他们“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怎么拼啊”“我不会折”等话语。我们就通过一次次的亲子小制作的系列活

12

动,如《鞋子娃娃》《爱心储蓄罐》《未来的房子》等,增加动手练习的机会,制作过程中孩子得到了爸爸妈妈的个性化指导,激发了创作欲望,又锻炼了动手能力,情感需要得到满足,获得了成就感和快乐。现在不少老师们反映到美术活动中孩子们越来越自信了,绘画、制作的作品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主题墙的布置,有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变得更丰富、精彩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孩子们与各种电子产品接触亲密。视力减弱、做事情不专注、情绪暴躁等问题在班级QQ群讨论中常能见到。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便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老师们一同开始慢慢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好习惯。妈妈故事团、图书漂流、亲子童话剧表演等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尤其是亲子童话剧表演最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有的全家总动员,爸爸妈妈齐上阵,有的几个家庭组合一起表演,用亲子童话剧来演绎着他们充满幻想而美好的世界。童话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拔萝卜》、《白雪公主》等经典故事,也有融入时尚元素的新改编故事《小红帽》等。七个小矮人、善良的小红帽等角色被孩子们表现得生动、有趣,凶恶的大灰狼、可恶的皇后被爸爸妈妈们演绎的惟妙惟肖,他们夸张、生动、逼真的表演博得阵阵掌声。孩子们徜徉在童话的世界里,细细品味,慢慢体会阅读带来的乐趣。通过阅读孩子们的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他们聊天的话题不仅只是玩具、游戏,家里新增的图书、最喜欢的绘本也都是讨论的内容;在区域活动中阅读区不再是那么冷清了,现在是常常挤满小读者;午餐后的自主时间中不再那么嘈杂,孩子们能两两结对安静地翻看图书。在家中孩子们的玩伴也不单是电子产品,还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读绘本、说想法。

3.教师专业技能得到提高

教师学会了思考和总结,说实在的,在没有开展亲子活动前,老师们除了应付教育笔记而总结一些经验外,积极主动的去思考真的很少。自从开展亲子活动后,老师们为了把活动开展好,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都在相互竞争,大家主动在一起讨论、相互借鉴,都想把自己班(年级)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别具一格,老师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想办法力争把活动组织好。活动后,老师们会主动、及时的进行客观总结,总结经验并找出不足,只是想在下一次的

13

亲子活动中扬长避短,把活动做得更好、让家长更满意!现在,幼儿园通过开展亲子活动,老师们的教育笔记质量有很大提高,尤其是内容丰富深刻了许多。老师们的科研氛围也逐渐浓厚,相互间的闲言碎语少了,多了主动钻研,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和讨论的现象。教师备课室里洋溢着浓浓的积极的、向上的科研氛围。

教师组织能力得到提高,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后,幼儿教师面对的不再只是班上的孩子了,还要面对众多的、形形色色的幼儿家长。于是,幼儿教师面对的许多问题就是:如何把家长和孩子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进行亲子活动?哪些亲子活动既能体现浓浓的亲情,又能让家长和孩子乐于参与?在组织亲子活动时,如何让活动活而不乱、井井有条?班上几个老师如何分配任务、如何协调?活动后会对孩子和家长有什么促动和借鉴作用?活动怎么才能让家长和孩子不失望?活动中幼儿和家长的安全能保障吗?……每一次的亲子活动前,老师都要做好各种预想和准备工作,每项工作细致了再细致,真是让老师煞费苦心!但是,付出了总会有收获。如今,每位老师一提起开展亲子活动都有无数的妙招和经验,而且各个脸上都洋溢着自信与满足的微笑!当然,老师们是不满足仅仅停留在原地的,只要有机会出去学习,她们总会钻进书店寻找与亲子活动相关的资料和书籍,只是为了把亲子活动开展的更好。由此可以看出本课题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幼儿教师的组织能力,同时激发了幼儿教师主动学习和主动钻研的欲望,老师们也变的更加自信了!

教师的指导方法更巧妙了。亲子活动中,老师加强了对家长和幼儿的随机指导,及时将幼儿园和家庭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迁移。使家长感受到亲子教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它是随时可见的,不需要家长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心。如在教育技能方面:教师在组织用小沙锤给音乐配节奏的活动时,教师在对家长的指导时很自然地告诉家长,回家后,可用小瓶子装上豆子或米,然后在将瓶子封好就可以进行这个游戏了。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地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培养孩子情感方面,教师会情绪饱满的面对家长和孩子,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会用语言、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我们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同时对

14

孩子确立自信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问题时,教师会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可能存在的情绪问题或技能问题等。如:孩子在玩搭积木时,孩子可能会反复搭高、推倒,搭高、推倒,面对这种现象,家长会认为孩子在搞破坏,其实,孩子是对推这个动作感兴趣,在反复搭高、推倒这个动作中发现、感受一些变化等。活动中老师将“单向的宣传”变为了“双向的沟通”,主动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倾听家长的想法和意见,做到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家园共育的相互促进、相互配合,保证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也形成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撰写的相关论文有11篇荣获江苏省级奖,有8篇荣获苏州、昆山市级奖,有5论文篇分别发表在《科学大众 》、《小学时代 》、《考试周刊》《课程教育研究》等杂志上,有13篇教案荣获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奖。另外教师们积极参加多种比赛展示活动,如“双优”评比中周洁的数学活动《神探威威猫》、何玮的数学活动《占圈》,课题展示活动中盛羽的数学活动《图形碰碰乐》,学术带头人展示活动中音乐活动《狡猾的狐狸》等,这些教学活动的雏形都是来自于老师们平时实施的亲子课程内容。课题研究中我们始终围绕以共育为中心,以共读、共乐为互动新平台开展亲子系列活动,完成了《家园同乐-缤纷活动》《家园同乐智慧源泉》两书的成果汇集,以及《红枫》园刊两本。

九、摸索后的再提高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以“家园共乐”和“家园共读”为切入口,联系家庭、依托社区、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全面打造家园同步教育的园所特色文化,有效地促进全园幼儿的多方面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具体的做法,初步形成了各年龄段的亲子课程案例、亲子活动方案等成果。但是对照课题的研究目标,我们觉得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课题研究注重实践层面的操作,文献研究不够深入,理论层面的思考还不够成熟,高度明显不够。二是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中缺乏足够的行动策略,研究浮于表面,影响了课题研究,阶段性目标不是非常明确,对课题研究出来的成果展示形式缺乏创新。三是亲子活动课程中昆山地方特色还不够凸显。

改进措施:一是强化理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课题研究理论水平;二是立足园本培训,搭建教师“学”、“说”、“写”才能展示

15

舞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是走出去、请进来,与专家、名师对话,开阔教师视野;四是进一步拓展昆山地方资源,使亲子课程更具地方特色;五是扎实开展行动研究,在观察、反思、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